地理课堂教学互动之我见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实质是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动静结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传授知识技能的互动,有交流情感态度的互动,有直接的互动也有间接的互动。互动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在农村中学的一些常态课中大多呈现是教师主宰式的传统教学,在课堂中学习者之间几乎是零交流零互动。
  在教研活动中有同仁提出因学生的基础差,课堂无法互动或是想与之互动却收效甚微等问题。也许某些客观原因是存在的,但笔者认为教师若能精心设计活动,课堂仍能因互动而精彩。笔者结合自身日常的教学案例谈谈地理课堂互动的做法。
  一、基于学情,创设情境开展互动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所以教学情境导入很有必要。
  例如: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中,笔者这样创设互动话题:问题1:周末在家里有没有睡懒觉?(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笔者自身的生活经历,可以肯定学生十有八九都有这习惯的)问题2:妈妈来叫你们起床常说的一句口头语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其中总有一句经典:“快起来啦,太阳都晒屁股了!”(教师展示一张处于阴影区的楼房)问题3:此时这栋楼房里的孩子在睡懒觉,太阳晒得到屁股么?问题4:这栋楼房为什么晒不到阳光呢?提供基本数据并设置思考问题:两栋楼之间需要多少楼间距,南面楼房才不会挡住该楼的光照?学生在一系列问题交流中进入主题学习,迫切地想解决问题,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二、立足乡土,生活课堂连接互动
  地理学科本就植根于生活,回归生活是新课改中地理学科追求的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皮亚杰的知识结构理论提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学生与自我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地方俗语是当地百姓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引入与内容相关的地方俗语,不仅贴近生活,还可以增加学生们对家乡话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内容教学时,笔者设计的互动话题如下:环节1:知识准备——二十四节气,如白露节气——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9月7日—9日之间。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实际上表明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环节2:教师抛出地方俗语“白露白茫茫,冇(无)被不上床”“未到夏至莫讲热,未到冬至莫讲寒”。环节3:进行小组讨论,谈谈对这两句俗语的理解,并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分析俗语中所记录的气候情况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环节4:引用新闻报道资料与图片(如某游泳池人满为患)开展讨论活动。材料源自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自然地进入探究思考气候变化效应。
  三、尊重学生,平等对话进行互动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及知识储备不同,每个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不同的解题策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或活动,给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灵性。让每一位学生有平等的发言权,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
  例如,在“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中,笔者展示了一张东南亚传统民居——干栏式民居(俗称“高脚屋”)图,试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东南亚气温高雨水多)的关系,而有位男生如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地喊道:“老师,那个男孩没穿衣服。”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原来图片里的非主角人物抢镜了。平日的“小捣蛋”居然开“金口”啦,笔者决定延续这个“意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于是耐下性子问道:“他为什么没穿衣服呢?”“因为那里很热。” “那大家看看还有什么发现?”在调皮男生的带动下,同学们积极性高涨,都争当“发现第一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那里有好多水”“那里有好多树”“房子的脚好长”。笔者追问:“为什么当地房子的脚长呢?”“为了防水。”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愉快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给笔者留下了反思的空间。
  四、适时调整,对换角色参与互动
  传统的讲评课是典型的“满堂灌”,教师讲而学生记;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中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学生也认为所有知识老师都会讲,故提问是多此一举,老师讲的才是真理。讲评课的课堂中教师就是主宰者,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想要在讲评练习的课堂中互动,笔者认为得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在基础较好的班级课堂可以采取组内互助、组间互助、师生互助的方式开展帮扶活动。在基础薄弱的班级教学中,若点名某位同学回答,等到的可能是摇头或说不会或冷场现象。笔者在这种情况下尝试换个方式来评讲。
  例如:在一次评讲练习中,讲到一组“姊妹题”,笔者很无助地说:“这个题目我有点纳闷,似乎少了点条件……”话音刚落,就有个声音冒出来了:“可以判断啊,根据那个气候柱状图可以判断是温带季风气候。”“那下一题呢?”“题目的图是东西坡,一天太阳东升西落使东西坡的热量条件差别不大,那自然是水分条件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轻松愉快地解决了“难题”,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五、寓教于乐,课外任务延伸互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日常学习中教师精心设计活动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外作业亦需如此。期末来临,学生总是在追问假期任务,学生如此期待的心理使笔者不禁陷入思考:如何让学生的期待有所值,又让学生愉快地去完成任务?笔者在绞尽脑汁的时候,电脑上的小企鹅闪烁着,于是笔者萌生了这样的想法,何不利用好网络这个虚拟又实在的互动平台?故而笔者借助布置假期作业的契机,尝试与学生展开一次新型互动。作业设计如下:
  听歌: 选择一首内容与地理有关的歌曲,在笔记本中记录下歌词与歌曲名称并学唱这首歌。例如:歌曲《爱我中华》,歌词中有地理信息——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旅游:旅游方式可依据个人情况选择。方式1,身体旅行,即在假期与家人出游,领略大自然的风景,体验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旅途归来后,在QQ日志或微信里写下此行的旅游攻略,如哪里东西最好吃,哪里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纪念品,如何坐车省钱等;方式2,精神旅行,即利用电视或网络观看旅游节目,并在QQ日志或微信里记录旅游攻略,如央视旅游节目《远方的家》,台湾地区旅游节目《世界那么大》,福建旅游节目《福行天下》等。
  玩游戏:游戏名称:中国地图拼图游戏,游戏说明:形式不限,纸质拼图或电子拼图均可,记录下每次完成拼图的用时,并在QQ说说或微信里与同学好友分享,游戏的收获是通过游戏认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及其简称与其行政中心。
  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让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让自己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师和导演,让每一节课都富有生机,充满期待。笔者所任教的中学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故而笔者将日常教学中开展课堂互动的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尚有不成熟之处,请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一、让学生畅所欲言——动口说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其说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示构建知识的过程,借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法》,我通过让学生说算理、说思路、说方法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1.说算理  我通过情境创设,引入“54 25=”,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再让学生说出口算时的思维过程。有的学生说,把54看成55,再减1的方法;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我反思、互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生互评能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引导和点拨。  1.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敢于互评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因此,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育成功
分析了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属性,认为具有图书馆功能,以比特做为信息资源的载体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简明定义.同时讨论数字图书馆的类型、范围以及同电子图书
语言学在古今中外的发展中,以其特殊的功能为人文科学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许多有效的技术手段,而最直接、最充分的受益者就是人类学。在东方学术界,语言学被看做人类学(或民族学)最亲近的学术伴侣,考察民族的形成,确定不同人群的迁徙发展史时,总离不开语言学的佐证。在西方学者看来,语言学根本就是人类学的组成部分,人类学本身就包括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四个分科。  人类学家和异族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