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提倡让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激发原有知识来达到体悟新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情景教学法的魅力,但同时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从选取和设置情景、设计问题、利用情景、掌握教学内容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注意。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思想品德 注意点
情景教学法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这门课的性质要具有人文性,强调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更指出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思想品德课性质的第四条更直接指出了思想品德课程还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生活情境对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从课程标准来看,情景教学法是其基本要求,能更好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和技能,进而让学生具备生存能力,提升生活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适应中去创新,这也正符合了教育的追求。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情景教学法给予了很高的认同和向往,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去实践、观察、思考。教育追求“轻负高效”,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益,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如何才能利用情景教学法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呢?
纵观现在的公开课、比赛和教育机构的要求,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在尝试着情景教学,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教学效果都能达到最佳呢?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笔者通过大量的询问和抽测,发现很多时候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生一节课上完后感觉看到和听到了不少生活中的情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但询问这节课我们领悟到什么内容时,却感觉到很混乱。甚至有不少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似乎与我们采用情景教学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出发点相矛盾。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情景教学法的作用又是什么?是要求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知道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想通过这些情景来体悟知识?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而作为教师,我们肯定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平时的课堂中,许多教师都是在为形式而设置情景,特别是比赛课、公开课都要寻求“亮点”,许多教师虽然将情景的形式设置到了极致,但却没有认识到情景教学的目的在哪里。
二、思想品德课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几点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在生活中选取情景或者设置情景。生活中的情景素材有很多,我们应该选用哪些情景?应该选取多少情景?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第一,在我们选取情景或设置情景时,目的应该很明确,就是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在此基础上体悟出新知来。所以在选取情景的时候要精选,不是所有与这一块知识内容有关的情景都选取。我们要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容易掌控、学生容易明白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笔者的教学经历中,经常发现教师在采用情景教学法时选取的情景过多、过杂。一种类型的情景还没有消化完,另一个情景又来了,容易让学生感到思维混乱。我们要选取比较新的情景,有许多情景过时很久,脱离学生现有的实际,就不太适合作为情景。那些学生早已经知道了的情景,完全弄明白了的情景,都不应该选取,因为这些情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反而造成时间的浪费、效率的低下。
第二,在选取好情景之后,笔者认为剩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设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课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情景问题是否恰当。通过情景,我们到底想让学生做什么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许多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在一个问题上绕来绕去,始终得不到满意的回答,究其原因,教师应该要反思我们的问题问得是否精准,是否让学生容易理解,有没有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问题设计得不精准,容易让学生不知所问、答非所问,课堂秩序就会混乱,教师就会感到吃力,从而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对选取的情景进行思考,对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进行思考,设计一些比较直接但又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问题太难,学生无法掌握;问题太简单,学生兴趣不高,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目的。
第三,学会利用手中的情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让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书本上的内容,最好的情景教学法应该是设置的情景要有联系,即“一例到底”。一节课中要学生领悟的知识点不是一个,如何保持前后知识的连续性,让学生系统地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生活中的情景多得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多准备一些情景就可以了。这固然是一个解决方法,可是笔者通过教学发现,这不是最好的方法。遗忘规律决定最后接触的内容学生的印象最深,而前面知识掌握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而且还加大了学生系统掌握本课知识的难度,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我们现在提倡的“轻负高效”相矛盾。书本上同一块知识之间肯定是前后有联系的,要想让学生系统掌握,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这种联系,而“一例到底”就是最好的方法。一个案例,依据发展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情景,可以保持思路的连续性,进而保持知识的系统性,那么教学的效率肯定也会得到提高。
第四,情景教学法是通过设计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案例中,用旧知体悟出新知,进而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笔者认为,所谓最佳效果“应该”不仅仅是掌握书本知识,而“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讲究实践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生活,指导学生实践,去适应生活。这就是学校、师生、家长在追求的“教学效益”,它与“教学效率”的区别在于对一节课的衡量标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学生收获了多少,又在生活中运用了多少。
知识要服务于学生,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这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学生应该学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课外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道德的践行来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就是只会理论不会实践的人,或者是只知道学习书本的机器。
情景教学法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利用情景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思想品德 注意点
情景教学法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这门课的性质要具有人文性,强调要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更指出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思想品德课性质的第四条更直接指出了思想品德课程还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要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进一步明确了生活情境对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从课程标准来看,情景教学法是其基本要求,能更好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和技能,进而让学生具备生存能力,提升生活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适应中去创新,这也正符合了教育的追求。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对情景教学法给予了很高的认同和向往,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去实践、观察、思考。教育追求“轻负高效”,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益,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如何才能利用情景教学法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呢?
纵观现在的公开课、比赛和教育机构的要求,几乎每一位教师都在尝试着情景教学,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教学效果都能达到最佳呢?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笔者通过大量的询问和抽测,发现很多时候情况并不乐观,许多学生一节课上完后感觉看到和听到了不少生活中的情景,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但询问这节课我们领悟到什么内容时,却感觉到很混乱。甚至有不少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本节课的知识点。这似乎与我们采用情景教学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出发点相矛盾。那么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情景教学法的作用又是什么?是要求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知道很多生活中的实例,还是想通过这些情景来体悟知识?很明显两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而作为教师,我们肯定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平时的课堂中,许多教师都是在为形式而设置情景,特别是比赛课、公开课都要寻求“亮点”,许多教师虽然将情景的形式设置到了极致,但却没有认识到情景教学的目的在哪里。
二、思想品德课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几点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教师要在生活中选取情景或者设置情景。生活中的情景素材有很多,我们应该选用哪些情景?应该选取多少情景?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第一,在我们选取情景或设置情景时,目的应该很明确,就是要按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师设置的情景,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在此基础上体悟出新知来。所以在选取情景的时候要精选,不是所有与这一块知识内容有关的情景都选取。我们要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容易掌控、学生容易明白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笔者的教学经历中,经常发现教师在采用情景教学法时选取的情景过多、过杂。一种类型的情景还没有消化完,另一个情景又来了,容易让学生感到思维混乱。我们要选取比较新的情景,有许多情景过时很久,脱离学生现有的实际,就不太适合作为情景。那些学生早已经知道了的情景,完全弄明白了的情景,都不应该选取,因为这些情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反而造成时间的浪费、效率的低下。
第二,在选取好情景之后,笔者认为剩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设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课堂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情景问题是否恰当。通过情景,我们到底想让学生做什么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许多时候,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在一个问题上绕来绕去,始终得不到满意的回答,究其原因,教师应该要反思我们的问题问得是否精准,是否让学生容易理解,有没有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问题设计得不精准,容易让学生不知所问、答非所问,课堂秩序就会混乱,教师就会感到吃力,从而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对选取的情景进行思考,对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进行思考,设计一些比较直接但又具有一定思考性的问题。问题太难,学生无法掌握;问题太简单,学生兴趣不高,就达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最佳课堂效果的目的。
第三,学会利用手中的情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让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书本上的内容,最好的情景教学法应该是设置的情景要有联系,即“一例到底”。一节课中要学生领悟的知识点不是一个,如何保持前后知识的连续性,让学生系统地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人认为,生活中的情景多得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多准备一些情景就可以了。这固然是一个解决方法,可是笔者通过教学发现,这不是最好的方法。遗忘规律决定最后接触的内容学生的印象最深,而前面知识掌握的效果则会大打折扣,而且还加大了学生系统掌握本课知识的难度,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我们现在提倡的“轻负高效”相矛盾。书本上同一块知识之间肯定是前后有联系的,要想让学生系统掌握,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这种联系,而“一例到底”就是最好的方法。一个案例,依据发展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情景,可以保持思路的连续性,进而保持知识的系统性,那么教学的效率肯定也会得到提高。
第四,情景教学法是通过设计情景让学生走进生活案例中,用旧知体悟出新知,进而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笔者认为,所谓最佳效果“应该”不仅仅是掌握书本知识,而“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思想品德课堂讲究实践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生活,指导学生实践,去适应生活。这就是学校、师生、家长在追求的“教学效益”,它与“教学效率”的区别在于对一节课的衡量标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学生收获了多少,又在生活中运用了多少。
知识要服务于学生,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这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学生应该学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课外的生活结合在一起,通过道德的践行来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就是只会理论不会实践的人,或者是只知道学习书本的机器。
情景教学法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如何才能恰到好处地利用情景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