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宏观风险点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已无悬念。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两个重要指标——增长与物价呈现“双降”态势。2011年第三季度GDP(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为 9.1%,季度环比增速为2.3%,分别比第二季度小幅下降0.4个百分点与0.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也得到进一步控制,9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为6.1%,比8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态势已经基本成型,增速将在有所放缓的同时保持稳定。
  如果不出现突发事件,2012年物价增长水平将保持在可控范围,全年呈现温和通胀的局面。随着国内外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收缩,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水平的增长也将继续回调,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威胁的程度将减轻。
  新的风险在显现。本刊记者多方采访发现,由于国外市场的剧烈波动、出口的进一步下滑以及国内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仍较严峻,决策层对2012年保持增速稳定的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升。
  同时,地方政府较强的投资意愿与有所减弱的投资能力相结合,或将令银行表外资产的风险进一步加剧。而在民间利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大量中小企业也呈现出向金融公司转向的趋势。这些现象可能将成为2012年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风险点。
  通胀下行
  虽然9月份的CPI仍然保持在6%以上,但市场普遍预期物价水平明显上升的时期已经阶段性结束。第四季度,物价增幅将迎来明显下降。刘元春预计,CPI将在2011年11月回落到5%的水平。
  高盛高华中国经济分析师宋宇表示,从供应面与需求面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都已具备显著放缓的条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9月,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长18.9%,比上月下降8.2个百分点。“贸易数据走低,体现出中国面临的外部需求走软,这是目前中国市场总需求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宋宇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与CPI中的非食品价格增速大幅回落。其中,PPI指数2011年年初环比增幅大约20%,在年中时期骤然降至零增长,并在最近3~4个月保持环比负增长。同时,2011年6~9月,扣除食品价格并经过季调后的CPI年增速不到1%,比2010年底5%的水平明显降低。
  “这说明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总体物价水平上涨受制于食品价格上升。”宋宇表示。来自农业部门与国家商务部供给层面的数据则显示,秋粮丰收、大宗农产品期货价格的下跌,以及生猪存栏连续数月持续上升,使食品价格走势已经为物价水平去掉了再度冲高的风险。
  一位接近宏观决策部门的人士预计,2012年1月CPI仍将保持在4%以上,2月之后将逐渐下行到4%以下。2012年全年通货膨胀水平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但降到何种程度目前仍难以准确预估。
  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于明年食品价格的走势眼下尚难以预测,另一方面,包括石油、铜在内的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在近几个月有过度下跌的现象,不排除在2012年出现反弹,进而通过进口价格推高中国的CPI水平。
  
  货币政策回归中性?
  目前市场机构普遍预计宏观决策部门将对政策做出部分调整。由于通货膨胀的绝对数值仍然处于高位,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不会明显改变,但由于增速预期的不乐观,可能会导致宏观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放松。
  上述接近宏观决策部门的人士指出,11月中旬将成为重要的政策窗口期,虽然货币政策不会转向放松,但如果通货膨胀届时能够降到较低水平,货币政策将回归中性不再继续从紧。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央政府对于保持经济增速的最大诉求,在于保证就业及维持社会稳定。在目前的预期下,即使经济增速将有所下滑,也仍在保持就业的安全区间之内,因此调控政策或将针对不同地区、产业和中小企业实行定向宽松,“但没有整体放松的必要与可能”。
  第三季度投资的明显反弹,为上述观点提供了佐证。
  数据显示,9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强劲反弹,虽然同比增幅从8月份的13.5%升至13.8%,仅提高0.3个百分点,但经过季调后的折年增幅,则从8月份的9.1%大幅跃升至17.9%。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同比增速小幅下降0.16个百分点,但扣除了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影响因素之后则呈现上升态势,实际固定投资同比增速从8月份的14.5%提高至16.1%。
  宋宇对本刊记者表示,除上述宏观经济指标以外,电力和钢材等产品产量的环比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实体经济确实出现了明显反弹。这主要得益于二季度时出现的电荒和因为日本地震造成的供应链中断等问题在最近几个月得到明显缓解,使得经济增长不再受到供给层面的严重拖累。
  8~9月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则显示,企业在最近两个月已结束第二季度的去库存化过程,并开始库存补充活动,从而使得总需求的增长获得支撑。
  不过,2012年,在宏调政策累积效应之下,投资放缓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目前,房地产调控已经出现阶段性的效果,一线城市的成交量明显收缩,部分地区房价也已经开始下跌。同时,一批小型房地产公司已出现资金链紧张,而行业内的优胜劣汰正是调控政策的目标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商品房投资将明显下滑。
  “保障房层面,由于政府资金来源紧张,保障房开工是否能够保持2011年下半年的态势,还有待观察。”刘元春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的投资长期依靠政府项目带动,财政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实际“指挥”着货币发放紧松程度。而2010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土地市场萎靡,已经在过去几个月逐渐显现出效果,并对政府收入产生影响。
  “政府主导的投资,主要力量依靠地方政府。”刘煜辉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虽然9月份固定投资同比增长接近25%,但中央项目继续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7.5%。这意味着如果地方政府投资削弱,项目总量会大打折扣。
  时近年底,2010年地方政府积累的3万亿元土地收入目前已几乎消耗完毕,而2011年土地成交总体上较为低迷,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基本已成定局。这使得2012年地方政府进一步推动项目投资的资金实力堪忧。因此,未来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可能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放缓。
  这符合决策层的期待。决策层希望地方投资能够平稳增长,未来财政政策也将从积极转向稳健。
  但地方政府的投资意愿并不会因此削弱。上述接近宏观政策决策部门的人士指出,近几个月地方政府一把手换届,项目上马迅猛,而2012年一季度以后地方政府一把手履新将基本完成,因此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预计将延续到明年二季度以后。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抑制投资冲动上,经济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由来已久。即使财政政策总基调转向稳健,地方上演的故事,仍不乏“下有对策”。较强的投资意愿与缺乏可持续性的资金能力结合起来,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对银行系统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2011年出现的银行表外业务增长强劲的现象,在2012年或将继续保持下去,从而为金融系统的稳定带来隐患。
  
  中小企业金融化忧虑
  中小企业对实业投资走弱、金融化趋势严重的现象,是目前市场的主要忧虑点。
  以反映中小企业经营情况为特征的前瞻性指标——汇丰PMI,在9月份连续三个月低于景气线,收于49.4。由于中小企业承担了解决就业的重要功能,大量中小企业退出实业投资,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颇受关注。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对记者表示,以温州为例,今年上半年温州有20%的企业处于半停工或停工中,目前这一群体已经增加到30%,如果这一趋势继续下去,2012年春节前后,这一比例有可能会上升到40%。
  目前宏观统计数据并没有显示出大量企业倒闭的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停产与半停产的企业尚未到工商部门注销,而是处于“休眠”状态。
  中小企业在实业投资不振的同时,呈现出向金融公司“转型”的趋势。对中小企业资金投向的引导,将对2012年甚至更为长期的投资增长与经济平稳产生影响。
  央行内部进行的监测数据显示,市场上实际的M2(广义货币)增速比表面增速高出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9月份的实际M2同比增速应为18%,市场上保留着相当充裕的流动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与生产“休眠”的同时,赚钱的路并没有停止。记者掌握的材料显示,部分中小企业在停产或“休眠”的同时,“转型”为经营小额贷款的公司或进入投资性行业,这些企业将自有资金拆借给小额贷款公司,或集结资金后直接贷款给部分房地产开放商。
  此外,新成立的投资类公司数量也快速上升。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某地级市为例,2011年1~8月,全市各类新增公司数量总计1.2万多家,其中最多的就是投资公司,粗略估计约占全市新增公司总数的30%。
  “今年年底,宏观政策的调整不是简单地选择继续紧缩还是有所放松,而是要针对复杂的市场现象,给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上述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人士表示,振兴实体投资的重要一环,是提振中小企业的产业投资,引导民间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产业投资领域渗透。
  刘元春表示,虽然对中小企业放松信贷政策的呼声较高,但是在目前大的货币环境下,即使中小企业拿到贷款,也难以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反而更有动力转手去放高利贷。
  上述接近宏观决策部门的人士指出,部分不符合产业升级条件的中小企业退出市场,是调控有成效的表现,没有淘汰,企业往往缺乏转型的动力。
  而对于目前较为严重的高利贷现象,未来宏观调控部门将出台严厉的打击措施,银行与央企进行高利贷活动将受到限制,但民间资金管理难度仍较大。
  对此,刘元春认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对实体经济的真实投资,应根据企业的投资方向、生产盈利能力等指标进行分类处理,并采取定向资金投放托管的措施,防范产业资金挪用到金融和资本市场;更根本的措施,在于更加全面地启动减税措施,为中小企业在实体产业的盈利创造条件,藏富于民。
其他文献
2011年,中国正式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走入第34个年份。  伴随这30多年间的,不仅是人口增长速度的大幅降低,还有人口结构与分布的明显调整。新的人口形态变化,使人口计生委工作的范畴,变得更为广泛。  “这既是一项‘顶天’的战略性问题,又是一项涉及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落地’工作。”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这样评价她所从事的事业。  “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开始,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度
期刊
当新一轮暖阳照在雪域高原时,西藏自治区聂荣县查当乡卫生院的藏族医生次仁班觉,正驾驶摩托车飞驰在出诊的山路上。  次仁班觉心急如焚:距离乡卫生院30公里的一户牧民家,1岁半的小男孩拥宗久美被开水烫伤大腿,高烧不退。  听到摩托车的马达声,早已等候在村口的孩子母亲脸上绽出笑容,伸出双臂迎接他们的“门巴”(藏语,意为医生)。次仁班觉查看了孩子的病情后,进行了相应的治疗。患儿母亲说,“在这雪域高原上,次仁
期刊
保险资金进入PE的进程正在加速。  获得牌照的中国平安已经在谋划其PE帝国;而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下称“国寿”)副总裁刘家德也曾公开表示,公司加大了在非上市股权PE基金领域项目储备。  据悉,获得PE牌照的保险公司,其参与股权投资将可以在监管规定的额度内自主评估、自主选择,不再需要逐一报送保监会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寿险公司也开始紧锣密鼓争取PE牌照。接近监管层的
期刊
房地产调控持续发酵。  限购、限贷紧缩式调控持续一年之际,房地产融资通道和销售出口遭遇双重挤压,一系列“拐点”征兆陆续出现。  但这次“拐点”并非率先表现为价格的大幅下调,而是先从行业内的整合开始,即房企之间的并购、重组持续加剧。    房地产行业正呈现一波并购热潮  9月12日,总部设在杭州的香港上市公司绿城中国(HK.03900)开始卷入接连不断的舆论风波。  先是业内盛传海航集团欲以30亿元
期刊
入秋时节,国务院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礼包”送出。  10月12日,一系列被市场评价为“开仓放粮”的政策措施正式公布。不同以往,酝酿了8个月之久的新政更为关注“小微”企业,明确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500万元以下的单户贷款,不计入存贷比”。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聚焦仅是保证政策扶
期刊
几乎是一夜间,沉寂多年的“广州南沙新区”再次浮出水面。9月下旬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借各种机会,为开发南沙新区频频“吹风”,并为此组织了处级以上全体干部的读书学习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9月28日,《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下称《概念规划》)正式公布,释放出的政策信号引发各方关注。  南沙位于珠江出海口,行政区划面积540平方公里,隶属广州市。上世纪80年代,港商霍英东看中这块位于出海口的处女地,
期刊
自15世纪高跟鞋问世以来,鞋跟的高矮宽窄不时有变,但人们对高跟鞋的狂热却历久不衰。不过真正将高跟的潮流推至高峰的,无疑是Jimmy Choo那4英寸(约10厘米)的高跟鞋。  时尚界认为,Jimmy Choo设计迷人但穿着舒适的款式,令晚装鞋跳出了隆重宴会的框框,成为层面更广的时装配饰。  根据意大利媒体对著名的社交明星、名媛做的一份调查,作为Jimmy Choo品牌的支持者,这些女人们对Jimm
期刊
今年第三季度,美国道琼斯指数跌了1500点,跌幅达12%,更能代表全面股市权重的标准普尔指数跌了189点,蒸发了14%的市值。晚间的电视新闻主播常常哀声叹气说:“可怜呐,我们的401K退休基金又缩水了。”美国一半以上的成年人都在退休基金内间接持有股票,所以股市连连下挫,影响面相当大。9月底,个人投资者的信心指数只有25%,也就是4个人中仅仅1人还认为股市在6个月后的情况会好于现在。  颇具讽刺意味
期刊
美国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将资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但盛极必衰的循环却也作用到了这个超级资本帝国,并传递到全球的金融资本体系。  多年来超发货币给金融行业带来的虚拟繁荣,如今开始破灭。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度导致资本溢价过高,资本逐利脱离实业。“占领华尔街”预警已经“脱钩”的资本应该也必须回归实业。    超发的货币  华尔街是美国资本的代名词,而资本的原
期刊
山东兖矿集团荣誉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矿物学会2008年颁发给澳思达煤矿的一张技术创新奖励证书,在证书如云的展厅中,很不起眼。  而正是这张证书表彰的新技术,给兖矿集团的海外大并购打下了基础。  2004年,兖矿集团首次进入澳大利亚,收购了澳思达煤矿。彼时的澳思达,因井下频发火灾,已经九易其主,成了人见人怕的烫手山芋。  在澳洲当地人看来,出手买矿的中国企业若不是醉酒眼花,就是存心烧钱,结局注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