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71-02
摘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如何才能准确、合理地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一节课的方向?笔者从一线教学工作者的角度,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来论述,而是以自己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学实践为例,从“要认真解读教材”、“要认真解读课标”、“要认真解读学生”三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比较实际、具体。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改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课程新理念的主阵地,更是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与教师在备课时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着密切联系。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实现有效教学;否则就会无目放矢,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可见,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十分重要。下面,我就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例,简单就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一节课的方向,谈谈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 要认真解读教材
教材是按照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遵循相应的教育教学规律而组织的教学资源,教材既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对象和客体,师生通过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来求得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合理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意图等进行分析。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中的第一框题内容,主要围绕我国的基本国情展开的。正确认识国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坚实基础,基本国情也是党和国家制定治国策略的依据。理解并掌握好本课时内容,对以后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代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很大帮助,也能从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有: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具体表现)。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4 认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有什么现实意义。
有了对教材的这些分析,给合理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供了依据。
2 要认真解读课标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由此可见,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具有指导性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对照课程标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框题内容相关的规定、要求有下面几点:
2.1 “知识目标”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2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要求有:
2.2.1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2.2 “……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分析对照,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方向就更加明确了。
3 要认真解读学生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同时强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想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对学生知根知底,就必须对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充分的了解。所以,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认真去解读学生,研究学生。我在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时对学生作了以下分析:
3.1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关注社会的意识,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3.2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有:八年级下册“市场考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改革开放的探索;本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考察、“财富论坛”中对中国小康之路的感受和体验及“又到两会时”对公民参政议政意义的认识等,为这课时的学习准备了理论基础。
3.3 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可能总结归纳问题有些困难。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如果有了对学生这么具体的分析,就不至于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目中无人”,才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通过以上对教材、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真解读,我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3.3.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走社会主义的信心;培养学生参政议政意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3.3.2 能力目标:大部分学生能从社会现象分析国情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3.3.3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知道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于我在备课时能准确、合理地确定了课堂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取向, 所以在教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只有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才会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依据目标要求设计课堂问题和训练内容,也才能有目的地、有效地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摘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如何才能准确、合理地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一节课的方向?笔者从一线教学工作者的角度,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来论述,而是以自己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学实践为例,从“要认真解读教材”、“要认真解读课标”、“要认真解读学生”三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比较实际、具体。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改形势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课程新理念的主阵地,更是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与教师在备课时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有着密切联系。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实现有效教学;否则就会无目放矢,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可见,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十分重要。下面,我就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例,简单就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一节课的方向,谈谈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 要认真解读教材
教材是按照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遵循相应的教育教学规律而组织的教学资源,教材既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对象和客体,师生通过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来求得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合理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编排意图等进行分析。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中的第一框题内容,主要围绕我国的基本国情展开的。正确认识国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坚实基础,基本国情也是党和国家制定治国策略的依据。理解并掌握好本课时内容,对以后学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三个代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很大帮助,也能从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有: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具体表现)。
1.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4 认清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有什么现实意义。
有了对教材的这些分析,给合理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供了依据。
2 要认真解读课标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由此可见,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学目标的定位具有指导性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对照课程标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框题内容相关的规定、要求有下面几点:
2.1 “知识目标”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2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要求有:
2.2.1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2.2 “……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分析对照,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方向就更加明确了。
3 要认真解读学生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同时强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想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对学生知根知底,就必须对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充分的了解。所以,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认真去解读学生,研究学生。我在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时对学生作了以下分析:
3.1 九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关注社会的意识,初步具备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3.2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有:八年级下册“市场考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改革开放的探索;本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考察、“财富论坛”中对中国小康之路的感受和体验及“又到两会时”对公民参政议政意义的认识等,为这课时的学习准备了理论基础。
3.3 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可能总结归纳问题有些困难。
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如果有了对学生这么具体的分析,就不至于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目中无人”,才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
通过以上对教材、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真解读,我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
3.3.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走社会主义的信心;培养学生参政议政意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3.3.2 能力目标:大部分学生能从社会现象分析国情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3.3.3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知道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由于我在备课时能准确、合理地确定了课堂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了课堂教学的取向, 所以在教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只有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了,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才会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依据目标要求设计课堂问题和训练内容,也才能有目的地、有效地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