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顾城渴望在俗世中建立自己的“天国花园”,可惜一切都只是他的幻想。当现实和理想发生冲突时,他无法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于是他选择了死亡。而这个残酷的选择却实现了他的“天国梦”,迷路的孩子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
关键词 孩子 家园 现实 死亡
一、孩子眼中的理想家园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的顾城,因其笔下的诗作富有一种纯真、质朴的特点,受到众人的好评。同为朦胧诗派的舒婷称他为“童话诗人”。这个称呼很适合顾城,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孩童般的天真。他总是以孩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俗社会,他时时刻刻都在幻想着自己的“天国花园”,在这个花园中,只有纯真的事物,一切沾上世俗气息的东西都被排斥在外。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详细描写了这个想象中的花园:时光如“彩色蜡笔那样美丽”;人们拥有“ 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爱情是“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理想的伴侣是“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这便是他心中的理想世界。当我们细细品味他的设计时,大概都会会心一笑吧,因为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欣羡这个纯净世界。可是欣羡之余,也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难道这不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吗?确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可能彻底抹灭灰色、又如何能阻止流泪?生活远比想象的复杂。可是对于顾城这个偏执的“孩子”而言,生活就必须没有痛苦,没有分离。所以,他至始至终地坚守着他的家园,像一个顽童一样。
二、 现实的家
顾城毕竟还是活在现实中,所以,他也得同一般人一样成家。可是,他的家又与一般人有所区别。新社会是提倡一夫一妻制的,三妻四妾的落后传统只能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顾城却“故意”倒行逆施。他和妻子谢烨以及没有名分的英儿共同生活在一起,三人在小岛上过着类似原始人类的生活,自给自足。对于顾城而言,妻子谢烨和英儿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另外两人能够和睦相处。在他心中,妻子是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的唯一人选,而英儿则是能够与他一同“做梦”的玩伴。他在小说《英儿》中这样写道:“雷我爱你,我敬你呀,不是爱你。你老是不让我走出去,我真喜欢这种安全”、“她的轻巧给了我一种放肆的可能,一种男性的力量的炫耀,这是我在你面前所无法做的,你无言的轻视,使我被羞愧和尊敬所节制。”由此可见,在这个三人组成的家庭中,妻子谢烨只是诗人崇敬的对象,一个他能获得母爱的对象。而英儿则填补了顾城心中的理想爱人的空缺。与其说这是一个由复杂的性爱关系组成的一个扭曲的家,还不如说是一个人工搭建的舞台,台上的两个女人围绕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上演着一场荒诞的戏剧。当然,他们也会为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奔波,也会有出现矛盾的时刻。可是,对于沉溺于幻想中的诗人来说,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也增添了几分诗意。他渴望理想中的家园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为了这个梦想,他不停地努力着。从定居远离尘世的孤岛到足不出户的生活,从三人之家的构建到拒绝抚养自己的儿子,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目的是达到了。
三、梦破碎以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再美好的事物也会有消失的一天。生活毕竟是残酷的,它把顾城小心翼翼修建起来的花园彻彻底底地毁坏了,昔日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英儿走了,谢烨随后也离他而去。若果说,爱人的转身让他心痛,母爱的失去则让他彻底绝望。遭受了双重打击后,他出于孩子般的性情,想出了一个解救办法,那就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让它毁灭。至于顾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极端的想法,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在《新街口》诗中,他这样说:“杀人是一朵荷花,杀了就拿在手上,手是不能换的”。此外,在小说《英儿》中,他对雷说道:“我需要死,因为这件事对于我,是真切的,我需要把它给你,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礼物。”由此可见,在顾城眼中,死亡并不可怕,反而是一件礼物。对于这个充满稚气的“孩子”而言,在得不到心爱的蜡笔时,最好的发泄方式就是“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孩子的这种偏执在顾城身上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心中的邪念以及用斧头劈死妻子的疯狂举动。
现实最终还是战胜了幻想。梦碎了,心也累了,是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顾城亲手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可是他实现理想家园的梦却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一直以来,他都在不断地重复着一个错误,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创建自己的家园。他越努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只会越鲜明,矛盾只会有增无减,因而他就越失望。其实顾城自己很清楚,他不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也明白,他的家在天上,没有人会跟他到这个家里去。只是一直以来,他不愿走出自己的童话世界,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是当他真正走向死亡时,一切的苦恼竟然都烟消云散了。对他而言,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因为在那个新的世界中,他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至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被现实撕碎,血淋淋地躺在自己眼前。其实,寻找家园的“孩子”又岂是他一个呢?
参考文献:
[1]顾城,雷米.英儿[M]. 北京: 作家出版社,1993.
[2]顾城.顾城的诗[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许艳.顾城的死亡意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4]李金凤.天国花园的坍塌——新解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J].枣庄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孩子 家园 现实 死亡
一、孩子眼中的理想家园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的顾城,因其笔下的诗作富有一种纯真、质朴的特点,受到众人的好评。同为朦胧诗派的舒婷称他为“童话诗人”。这个称呼很适合顾城,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孩童般的天真。他总是以孩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俗社会,他时时刻刻都在幻想着自己的“天国花园”,在这个花园中,只有纯真的事物,一切沾上世俗气息的东西都被排斥在外。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诗人详细描写了这个想象中的花园:时光如“彩色蜡笔那样美丽”;人们拥有“ 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爱情是“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理想的伴侣是“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这便是他心中的理想世界。当我们细细品味他的设计时,大概都会会心一笑吧,因为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欣羡这个纯净世界。可是欣羡之余,也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难道这不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吗?确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么可能彻底抹灭灰色、又如何能阻止流泪?生活远比想象的复杂。可是对于顾城这个偏执的“孩子”而言,生活就必须没有痛苦,没有分离。所以,他至始至终地坚守着他的家园,像一个顽童一样。
二、 现实的家
顾城毕竟还是活在现实中,所以,他也得同一般人一样成家。可是,他的家又与一般人有所区别。新社会是提倡一夫一妻制的,三妻四妾的落后传统只能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顾城却“故意”倒行逆施。他和妻子谢烨以及没有名分的英儿共同生活在一起,三人在小岛上过着类似原始人类的生活,自给自足。对于顾城而言,妻子谢烨和英儿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另外两人能够和睦相处。在他心中,妻子是能够给他带来安全感的唯一人选,而英儿则是能够与他一同“做梦”的玩伴。他在小说《英儿》中这样写道:“雷我爱你,我敬你呀,不是爱你。你老是不让我走出去,我真喜欢这种安全”、“她的轻巧给了我一种放肆的可能,一种男性的力量的炫耀,这是我在你面前所无法做的,你无言的轻视,使我被羞愧和尊敬所节制。”由此可见,在这个三人组成的家庭中,妻子谢烨只是诗人崇敬的对象,一个他能获得母爱的对象。而英儿则填补了顾城心中的理想爱人的空缺。与其说这是一个由复杂的性爱关系组成的一个扭曲的家,还不如说是一个人工搭建的舞台,台上的两个女人围绕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上演着一场荒诞的戏剧。当然,他们也会为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奔波,也会有出现矛盾的时刻。可是,对于沉溺于幻想中的诗人来说,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也增添了几分诗意。他渴望理想中的家园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为了这个梦想,他不停地努力着。从定居远离尘世的孤岛到足不出户的生活,从三人之家的构建到拒绝抚养自己的儿子,这些行为都是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目的是达到了。
三、梦破碎以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再美好的事物也会有消失的一天。生活毕竟是残酷的,它把顾城小心翼翼修建起来的花园彻彻底底地毁坏了,昔日美好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英儿走了,谢烨随后也离他而去。若果说,爱人的转身让他心痛,母爱的失去则让他彻底绝望。遭受了双重打击后,他出于孩子般的性情,想出了一个解救办法,那就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让它毁灭。至于顾城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极端的想法,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在《新街口》诗中,他这样说:“杀人是一朵荷花,杀了就拿在手上,手是不能换的”。此外,在小说《英儿》中,他对雷说道:“我需要死,因为这件事对于我,是真切的,我需要把它给你,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礼物。”由此可见,在顾城眼中,死亡并不可怕,反而是一件礼物。对于这个充满稚气的“孩子”而言,在得不到心爱的蜡笔时,最好的发泄方式就是“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孩子的这种偏执在顾城身上根深蒂固,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心中的邪念以及用斧头劈死妻子的疯狂举动。
现实最终还是战胜了幻想。梦碎了,心也累了,是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顾城亲手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可是他实现理想家园的梦却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一直以来,他都在不断地重复着一个错误,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创建自己的家园。他越努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只会越鲜明,矛盾只会有增无减,因而他就越失望。其实顾城自己很清楚,他不再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他也明白,他的家在天上,没有人会跟他到这个家里去。只是一直以来,他不愿走出自己的童话世界,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是当他真正走向死亡时,一切的苦恼竟然都烟消云散了。对他而言,死亡反而是一种解脱,因为在那个新的世界中,他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至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被现实撕碎,血淋淋地躺在自己眼前。其实,寻找家园的“孩子”又岂是他一个呢?
参考文献:
[1]顾城,雷米.英儿[M]. 北京: 作家出版社,1993.
[2]顾城.顾城的诗[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许艳.顾城的死亡意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4]李金凤.天国花园的坍塌——新解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J].枣庄学院学报,2010.2.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