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螟监测调查技术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草地螟越冬基数、化蛹羽化进度、成虫监测、田间卵量、幼虫监测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其监测调查技术,为做好草地螟准确预报和及时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草地螟;监测;调查;技术
  
  一、越冬基数调查
  
  首先普查二、三代幼虫发生地,有二、三代幼虫发生的地区,启动越冬基数调查。
  调查时间:冬前在作物收获后到封冻前即10月20日-11月5日间进行;冬后在解冻后即4月15~28日进行。
  调查地点:在末代幼虫发生的荒地、草原,选择末代幼虫危害的甜菜、葵花、大豆等作物及藜科、蓼科的杂草地。
  越冬环境:地势较高,不被水淹的荒地、田边、地埂、撂荒地等,沙质土,背风向阳处。
  土壤:多种土壤均可越冬,以植被稀疏的沙壤土为多。土壤含水量大或水渍的土壤均查不到。
  调查工具:四齿铁耙(8号线制成齿距2.5cm,齿高4cm,全长30cm)、卷尺等
  越冬茧识别:茧长2~4cm,直径3~4mm的丝质茧袋,茧外粘有泥土或细沙粒,外观颜色与土壤颜色一致。
  调查方法:在未代幼虫发生地,检查作物和杂草的被害状,只有看到被害状后,才能查到越冬的草地螟茧。随机多点取样,每个样点1m2(如虫口密度较大,每样点调查0.25m2),用铁耙扒土深度为3~5cm。仔细检查样方内虫茧数量及存活情况。当看到土茧时,从土茧口即可判断新茧和老茧(已经羽化后的茧),未羽化的茧口是封着的,内有草地螟幼虫,无虫的羽化口开着。挖茧时土茧中间极易断裂的是老茧,不断裂的是新茧。由于土壤质地和干旱情况不同,土茧大小差异极大。
  
  二、化蛹羽化进度调查
  
  5月1日开始,每5天定点调查一次草地螟化蛹羽化情况。并计算化蛹率、羽化率及死亡率
  
  三、成虫监测调查
  
  灯光诱测和田间普查相结合。
  1.灯光诱测
  5月10日开始开灯,至8月20日末代成虫发生结束止。采用老式黑光灯、佳多频振式、投射式等虫情测报灯进行草地螟成虫诱测。每天傍晚开灯,天亮关灯,第二天检查诱到成虫数量和雌雄比例。草地螟成虫迁入关键期要一天一查诱蛾量。
  2.田间普查
  在各世代成虫发生期,当灯下见蛾并蛾量明显增加,单日蛾量达500头以上时,普查地势低洼、田埂、路边、荒地蜜源充足的地块,用步行目测方法,调查蛾量(晴天、背风处)。在以上地块中固定3~5块地,每两天进行调查一次。每次调查应在早8~10时或下午3点以后进行,每块田每次直走100步(单程),如果虫量过大,每块田减为直走50步(单程)。计算百步惊蛾数。当成虫喜欢聚集的密源植物地百步惊蛾量超过1000头以上时,应立即开展田间普查。普查不固定地块,普查主产区代表面积不少于50%以上,以步行目测方法,查看各种作物田的百步惊蛾量及雌雄比例及抱卵情况。
  草地螟雌蛾卵巢分级标准:一级:卵粒未形成;卵管透明,肉眼辩不明卵管中的分解形状;脂肪体多,乳白色。二级:卵粒可辩;卵管白色,较长,卵粒成分节状;脂肪体多,呈乳白色。三级:卵粒成熟;未产,卵管黄白色,卵粒形成黄色;脂肪体较少。四级:卵粒部分产或产完;卵管内有遗卵;脂肪体无脂肪体。
  
  四、田间卵量调查
  
  成虫蛾量达到偏重发生程度时,于成虫始盛期至盛末期,每3d进行一次卵量调查。选草地螟喜食杂草较多、湿度条件有利发生的地块,每次调查2~4块。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每块田取10点,每点50cm×50cm,要求仔细检查调查点内的作物、杂草、地面枯枝落叶、根须及地表面的卵粒和卵块
  
  五、幼虫调查
  
  1.指示杂草上调查
  成虫大量出现后,在农田中撂荒地、荒地格、农草交界处的草荒地内,选择灰菜、猪毛菜等草地螟喜食的阔叶杂草调查幼虫密度。采取随机取样,每样点面积为1m2,记数每株灰菜等杂草上草地螟幼虫头数。
  2.作物上危害调查
  在指示杂草上查到大量幼虫后,选择杂草较多的豆田、亚麻田、向日葵、马铃薯等作物田,固定2~4块。每块田面积在10亩以上,以棋盘式取样法调查10点。甜菜、向日葵、玉米等稀植作物,每点调查10株,共100株;大豆、亚麻等密植作物,每点调查1m2,共10m2,每天调查一次幼虫密度。同时重点检查作物田内草地螟喜食杂草上的幼虫。如幼虫密度过大时,每点取样数减半。
  3.幼虫发生面积、危害程度、损失普查
  (1)普查时间:幼虫危害高峰期或药剂防治前进行。
  (2)普查方法:选择每个世代适宜草地螟发生危害的作物、草场等地进行普查。分不同作物、不同虫量密度,以大豆为主,主产区代表面积不能少于50%,非主产区代表面积不能少于70%以上(向阳葵、甜菜等主产区参考大豆)。每种主要寄主各代表田分别选3块田,每块田取5点,密植作物每点1m2;稀植作物每点10株,按株距和行距折算成面积。调查虫口密度,统计当地各类作物发生面积,危害损失情况。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根据锦州市松山新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各项数据,总结出适合当地实际的花生配方施肥技术。  [关键词] 花生;配方施肥;种植技术  花生是锦州市松山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该区的农业技术人员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相关数据,结合农民种植习惯,总结出一整套花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花生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既是补充土壤营养成分和调节营养比例,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益,增加产量和改进品质
期刊
灌水是大棚蔬菜高产栽培的基本条件。但人们有史以来就是地面流水沟灌及现代的滴灌和喷灌等地面上灌水方法。这些灌法虽然也能起到湿润土壤,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但它有着使土壤板结、减少通透性,特别是在大棚内地上灌水,能增加棚内湿度,加重各种病害的发生,需水量大等缺点。为此,我们根据多年棚菜生产实践,自行设计研究出垄内根部自动灌水追肥新技术。  一、方法  改变地面灌水为垄内地下根部暗渗灌。方法是:每10
期刊
一、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  黄瓜霜霉病由真菌古巴假霜霉侵染引起。病孢子是靠气流在各茬黄瓜上传播的,其发生必须有温度和湿度两个因素的紧密配合。从温度来看,孢子囊在5~20℃,萌芽孢子的侵入温度是10~25℃,最适宜温度16~25℃。温度高于30℃孢子活动缓慢,42℃以上时孢子活动停止而死亡。从湿度方面看,相对湿度在83%以上有利于发病,相对湿度50%~60%时,不能产生孢子囊。试验表明,夜间室温由20
期刊
由于棉田长期连作,澧县棉花枯、黄萎病致病菌在土壤逐步累积,每年都有一部分棉田枯、黄萎病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产量。棉花枯、黄萎病都是生产上危害极大具有毁灭性的病害,枯萎病在苗期和现蕾期前后常引起大量死苗,残存的病株结铃显著减少,铃重减轻,对产量影响很大。黄萎病病情发展比枯萎病缓慢,很少造成棉株立即枯死,但病株结铃少,脱落率高,纤维差,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2010年,我们根据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规
期刊
一、苹果褐腐病     苹果褐腐病,是果实生长后期和贮藏期发生的重要病害。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为害梨和核果类果实。  苹果褐腐病主要为害果实。被害果面初期出现浅褐色软腐状小斑,病斑迅速向外扩展,数天内整个果实即可腐烂。病果的外部出现灰白色小绒球状突起的霉丛(病菌的孢子座),常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果肉松软成海绵状,略有弹性。病果多于早期脱落,也有少数残留树上。病果后期失水干缩,成为黑色僵果。  苹果褐腐
期刊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麻秆”,是油菜和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较普遍,危害偏重。根据田间菌源、油菜长势、品种抗病性及感病生育期气候条件等多种因子综合预测,今年我区川油58种植焦点,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流行。  一、特征特性  株高180~210cm,一次有效分枝数8~12个,单株角果数519.1个,每果粒数12.3粒,千粒重4.02g,含油率39.97%,芥酸含量0.
期刊
[摘要] 2,4-滴丁酯是目前防除鸭跖草(俗称兰花菜)的有效药剂,广泛用于玉米、大豆播后苗前土壤封闭,玉米田也可用于苗后早期茎叶处理。由于不少农户对2,4-滴丁酯的药性不了解,没有采取防止飘移的措施,每年都发生多起药害事故,严重影响农民收益,甚至社会稳定。  [关键词] 2,4-滴丁酯;飘移;药害    一、2,4-滴丁酯飘移药害的特点    (1)2,4-滴丁酯是挥发性很强的除草剂,在气温达到1
期刊
为了找出小麦播种的迟早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来掌握小麦播种最佳期,在市局的要求下,我们进行了小麦播种期与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危害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供试品种:扬麦五号,播量:10kg/亩。  (2)试验设计:试验面积0.36亩,分六个处理,三次重复,共18个小区,每小区0.02亩,小区分别用(1)-(6)符号表示,代表不同的处理,设计见下图  小麦不同播期纹枯病发生及
期刊
一、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几种新模式    1.依托市农业中心植保站组建市级植保应急防治专业队  市级植保应急防治专业队配备了新植保机械,如大型喷杆喷雾机和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等,应对市内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突出了专业防治队伍的应急控制能力。  2.依托基层农业服务中心建立乡村植保机防专业队  以植保机械购置补贴为契机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基层农业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当地病虫害监测、制定防治技术方案、
期刊
玉米顶腐病是近年来生产上流行且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新病害,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山东等省发生,是造成玉米严重减产的原因之一。  目前在朝阳市玉米制种田刚有发现,发生并逐年成上升趋势,危害较为严重。一般病株率占10%~30%,严重的达50%以上。我市玉米面积约400万亩,玉米连续重茬几年地块十分常见,土壤中病菌逐年积累,只要气候条件合适及易造成玉米顶腐病大流行。加之病害症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