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z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
  黄瓜霜霉病由真菌古巴假霜霉侵染引起。病孢子是靠气流在各茬黄瓜上传播的,其发生必须有温度和湿度两个因素的紧密配合。从温度来看,孢子囊在5~20℃,萌芽孢子的侵入温度是10~25℃,最适宜温度16~25℃。温度高于30℃孢子活动缓慢,42℃以上时孢子活动停止而死亡。从湿度方面看,相对湿度在83%以上有利于发病,相对湿度50%~60%时,不能产生孢子囊。试验表明,夜间室温由20℃逐渐降到12℃,叶面有水滴(膜)12h,病孢子才能完成萌发到侵入的全过程。侵入叶肉后的潜伏期也因气温不同而异,日均气温15~16℃需5d,17~18℃需4d,20~25℃时只需3d。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霜霉病的流行,当外界日平均气温在5~10℃,日光温室的平均气温在15~20℃时,是其发生的高峰期,容易形成毁灭性的灾害。
  二、黄瓜霜霉病危害症状
  苗期至生长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成株发病一般先从下部开始向上部叶发展。叶背面先出现水渍状褪绿半透明小斑点,进而发展成为淡黄色或黄绿色小圆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形成四方或多角形病斑。叶正面逐渐变黄,常见到的是黄绿色带铁锈颜色,病部叶肉不减薄。湿度大时,叶背面产生浓密黑色霉状物,如果连续高温干燥则霉层消失,病斑一般不穿孔。温室是一个高温环境,霜霉病的发生、症状、为害程度与露地不一样。底部叶片上病斑可能与露地的一样,而上中部叶片发病时,初期病点不大明显,病斑扩大后叶脉也常受害,故病斑比露地明显为大,病斑常连片发生,致使叶片迅速呈黄褐色干枯,干枯的叶片多卷缩。菌层呈灰白色且较深,可见到菌丝体死亡的高温型病斑。严重时病斑可一直发展到顶叶。
  三、防治措施
  1.培育壮苗
  (1)选种:不同品种对霜霉病抗性有很大差异。培育黄瓜壮苗最好以南瓜苗嫁接育苗。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做接穗,嫁接的黄瓜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不易发生霜霉病。
  (2)种子处理:用水量为种子量的三倍,水温在50~55℃,恒温浸种15min后,待水温降至25~28℃时催芽。或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水温在25~28℃浸种30min后捞出,置于25~28℃条件下催芽。
  (3)土壤处理:苗床应选用无病虫土壤,底肥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用25%多菌灵1000倍拌药土“上铺下盖”,播种前将1/3药土铺在浇透水苗床面上,播种后再将2/3药土撒盖在种子面。
  (4)苗期管理:苗出土60%以上,揭掉地膜,温室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不低于15℃。两真叶一心时,白天温度22~25℃,夜间12~13℃。发现苗缺水要进行叶面喷水,防止灌满苗床水,中午温度高时(30℃以上)适当通风换气。发现苗期有霜霉病中心病株,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防治。 
  2.调控温室内温度
   清晨温室内温度低,可放风1h左右,排除废气。上午温度提升至28~34℃但不要超过35℃,高温对霜霉现的发生蔓延不利,而对黄瓜的光合作用较为适宜。中午放风,使下午温度降至20~25℃,基本适合黄瓜生长的要求。傍晚再放风,使温度降至15℃以下至11℃,以抑制霜霉病的发生。
  3.调控温室内湿度
   温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相对湿度在60%以下孢子囊不能产生,叶片上无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也不能侵入和萌发。目前调控温室温度的主要措施是合理通风和适当控制浇水,并与科学调控室内温度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试验表明,采用大垄双行定植、行间留沟、膜下浇水的方法,是最为有效的降湿防病措施。据试验,膜下浇水前一天的内相对湿度为82%,浇水后3d的相对湿度仅达84%,浇水后第17d调查,平均病指由3.6升至5.3,膜下浇水处理对霜霉现的相对防效达90.6%,病指由75升至93,霜霉病发生严重,减产50%以上。因此,及时放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使叶片呈现无水膜状态,可减少侵染,防止发病。
  4.药剂防治
  发病前选用70%代森锰锌、75%达克宁600倍液等保护剂10d左右喷1次。发病后选用53%金雷多米尔WG600~800倍液、50%安克WP1000倍液、64%杀毒矾WP400倍液、72%杜邦克露WP600倍液等治疗剂交替使用,7d 1次。喷药时间以下午4:00以后为宜。当病害发生,又遇阴雪天气时,可选用5%百菌清粉剂每亩1.5~2.0kg,或于傍晚每亩使用百菌清烟雾剂350g熏烟4~6h。
其他文献
一、试验目的  花生茎腐病是真菌性病毒的一种,主要危害花生的子叶、根和茎,以根茎部和茎基部受害最重,是花生常见病害,发病率一般为10%~20%,严重的达60%~70%,往往造成植株中、上部茎叶枯死,减产可达50%~60%,近年来随着重茬面积的扩大,呈加重蔓延趋势,对我地区花生生产影响较大。因此,筛选出防治花生茎腐病的药剂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势在必行。  二、试验方法  试验地选择有代表性地块,设平
期刊
[摘要] 选用400g/L萎锈·福美双悬浮剂进行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0g/L萎锈·福美双悬浮剂对小麦散黑穗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供试药剂的三个处理剂量范围内防效均达90%以上。通过观察,该药剂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安全,防治效果较好,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安全使用。  [关键词] 杀菌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  小麦散黑穗病属于危害承德市地区小麦田的主要
期刊
[摘要] 本文详细论述了施肥对环境的生态影响,施肥与无公害农业生产的关系,提出了在无公害农业产品生产中与化学肥料的施用存在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无公害农业;化学肥料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已经从一个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数量并举,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与效益为目标的新阶段。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们对无公害产品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对身体健康;食品安全的要
期刊
[摘要] 地下害虫是严重危害马铃薯商品性的一类重要害虫,2010年,以夏波帝为试验材料,选取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研究4种供试药剂对马铃薯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药剂中,30%辛硫磷和吡虫·辛硫磷乳油,对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效果比较好,分别达到60.8%,46.54%。  [关键词] 马铃薯;地下害虫;防治效果;30%辛硫磷微胶囊;吡虫·辛硫磷  地下害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其危
期刊
一、试验目的  验证该药剂在不同使用环境条件下除草效果。  二、试验作物  水稻  三、试验药剂  10%氰氟草酯乳油,上海迪拜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2.5%稻杰,省植保站提供  四、试验处理:三个处理,无重复。  处理1:10%氰氟草酯乳油,100mL/亩,对水30kg。  处理2:2.5%稻杰,60mL/亩,对水30kg。  对照:喷清水  五、示范点基本情况  示范地情况:示范地在富锦市大榆
期刊
玉米是我省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严重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导致玉米减产,针对玉米的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总结出玉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玉米的病害  1.丝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  防治方法:  ①选
期刊
稻瘟病是黑龙江省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个别感病品种发病严重时甚至全田出现白穗,可导致颗粒不收。稻瘟病病原菌为无性世代属于半知菌亚门,稻梨孢菌。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病种子上越冬。稻瘟病的病菌孢子具有随空气飘散的特性,带病稻草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用带有潜伏菌丝的种子播种,其秧苗可能发病,而表面带菌(分生孢子
期刊
[摘要] 试验表明,水稻喷施20%高渗乙蒜素,对水稻节瘟、穗茎瘟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穗茎瘟防治效果为57.4%,亩产量为664.3kg,比清水对照亩增产57.4 kg,增产率为9.5%。  [关键词] 乙蒜素;稻瘟病;防治效果  通过试验,了解20%高渗乙蒜素乳油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增产幅度,为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浓江农场科技
期刊
[摘要] 本文根据锦州市松山新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各项数据,总结出适合当地实际的花生配方施肥技术。  [关键词] 花生;配方施肥;种植技术  花生是锦州市松山新区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该区的农业技术人员根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相关数据,结合农民种植习惯,总结出一整套花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花生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既是补充土壤营养成分和调节营养比例,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益,增加产量和改进品质
期刊
灌水是大棚蔬菜高产栽培的基本条件。但人们有史以来就是地面流水沟灌及现代的滴灌和喷灌等地面上灌水方法。这些灌法虽然也能起到湿润土壤,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但它有着使土壤板结、减少通透性,特别是在大棚内地上灌水,能增加棚内湿度,加重各种病害的发生,需水量大等缺点。为此,我们根据多年棚菜生产实践,自行设计研究出垄内根部自动灌水追肥新技术。  一、方法  改变地面灌水为垄内地下根部暗渗灌。方法是:每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