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讲一个小故事。我19岁到23岁在大学里读中文系,我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红楼梦》写得多么棒,但我第一章都没看完就扔在一边了。大学毕业后,自己要讲课,怕学生问起来出洋相,我又拿出来看,看到第三十回,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终于有一天——这时我已经过40岁了——当我再拿起《红楼梦》的时候,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在我的阅读生涯里,没有一本小说写得比《红楼梦》更好。 那当初为什么觉得这部小说不好呢?我告诉自己:以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讲一个小故事。我19岁到23岁在大学里读中文系,我的老师在课堂上讲《红楼梦》写得多么棒,但我第一章都没看完就扔在一边了。大学毕业后,自己要讲课,怕学生问起来出洋相,我又拿出来看,看到第三十回,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终于有一天——这时我已经过40岁了——当我再拿起《红楼梦》的时候,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在我的阅读生涯里,没有一本小说写得比《红楼梦》更好。
那当初为什么觉得这部小说不好呢?我告诉自己:以我的能力,40岁之前配不上人家,没有发现人家的好。就好像一个男人在19岁的时候会向女朋友求婚,而一个5岁的小男孩永远不会有这种想法一样。
所以我的答案是,别慌,阅读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情。文学面对的是什么?是永恒。因此,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镇定比什么都重要。
(阿 建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21日,123RF供圖)
其他文献
在Tango的創作里,你会看到生活其实有无数种可能,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欢乐和惊喜。而活着,真的是一件很有趣、很好玩的事情。
很多年前,上海市中心的一座老戏院要拆了。那座戏院叫瑞金剧场。得到消息,大家都拥去拍照片,我也去了。人们心绪复杂,说不清是为了凭吊还是要留一个念想。有个戴鸭舌帽的老人还捡了一块砖头放进包里。不是说这座戏院有多重要,而是因为每一座建筑都渗透着这个城市的记忆。记忆总是敌不过推土机。这几十年,上海一直在变,可谓日新月异。不光是瑞金剧场,绝大多数老剧场和老电影院都拆了,石库门弄堂也所剩无几。以后再要看老建筑
記者Kieron Connolly从众多摄影师在世界各地拍摄的人类废弃建筑照片中甄选出150张,编进他的新书《Abandoned Places(被遗弃的地方)》。通过照片,人们还能一窥这些地方当年的繁荣和喧嚣。
督学去学校检查,发现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表现优秀,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班主任。因为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不管老师提问哪位学生,孩子们总是回答得非常正确。 一起陪伴检查的校长向督學保证,孩子们不可能提前知道答案。其实校长自己也非常困惑,为什么一旦老师提问,班上所有学生同时举手,并且抽到的学生都回答得十分完美? 面对督学和校长的疑问,班主任这么解释——无论自己提出什么问题,孩子们都
吾乡有一位邱姓木匠,因手艺精湛,口碑好,在十里八村给人做工,深受欢迎。 但邱木匠性子执拗:做好家具不上漆,要留给专做油漆的匠人;做好两扇大门,不上漆也不装门钉,剩下的活儿留给油漆工和专门安装门钉的小工。 這些活儿对一个优秀的木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他却说,这是祖上的规矩,凡事不可做尽,得给下游的人留口饭吃。 (小 九摘自《安徽工人报》)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玫瑰之名》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中世纪的意大利,有座修道院,院里藏了一本禁书。有很多青年僧侣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看这本书,又有一个老古板,把每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毒死了。该老古板说道,这本禁书毒害人的心灵,动摇人的信仰,破坏教会在人间的统治。为此,他不但杀人,还放火,把这本禁书和整个修道院都烧掉了。 这是个阴森恐怖的故事,由始至终贯穿着一个悬念——这是一本什么书?可以想象,这书里肯
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中,很有些匪夷所思的情节,而居然能传诵久远。看来,除了说明中国人在传统生活中根本不懂得男女爱情,还说明我们有时蠢笨得可以。 男女同窗共室三年,只因女的扮了男装,所以不知其是女子。这故事并不是妙在三年之久不知同窗是异性,而是妙在一知是異性,就立即对之生爱,要娶她;娶不到,就要死要活。本来是对男同学的感情,霎时可以“自动转账”,那么这种恋情岂非滑稽得很? 而这样的一个故事,居然是
这是一个沙盒类的电子游戏,中文译名为“我的世界”。正如名字一样,这个游戏没有什么特定的任务要求,唯一的功能就是玩家自己来建立一个世界。 没有精美的画面,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游戏一开始只有一个名为“史蒂夫”的马赛克小人,在他面前同样是马赛克的世界。第一眼看到這个由无数小色块构成的马赛克世界时我很失望,认为一个游戏怎么会如此简陋,就如同用21世纪的游戏机去玩上个世纪的游戏卡带一样,让我感到深深的隔阂
【编者按】诗,可诵可唱可读,抄诗也是许多人的爱好。从2017年第1期开始,我们推出这档新设的栏目“诗帖”,每期精选一至二首佳作由作家、文化名人、读者或编者手抄刊载,这栏目不是书法展览,但字须能看得过去。你知道的,最重要的是參与和互动。如果你有兴趣并乐意参与,我们将非常欢迎。将抄诗样照发到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即可,詳情参见读者微信。本期由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抄写。
1948年4月20日,顾随在给周汝昌的信中,谈到自己的处境时感叹道:“当今这世,吾辈书生只有抱残篇老牖下,伴橐鱼枯死而已。勿论飞黄腾达,即饱食暖衣,已属分外。”在此之前的1947年8月14日,顾随在北平的讲演中谈到关于诗心的问题,其实只是一颗“无计较、无利害、无是非,甚至于无善恶的心”。 另有一人也有此等面貌,那就是俞平伯,他的面貌真的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心静自然凉”一般。而与他同门的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