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3日,百度CEO李彦宏在内部邮件中明确表示:“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互联网金融、无人车、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上,同时更多地从战略层面关注内容生态、服务生态、金融生态的布局和建设。”
如今,阿里、腾讯、京东的金融业务已发展得如火如荼,甚至有独立上市的计划,百度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不但于2015年成立了金融事业群,其众筹业务也于近期低调上线。
加之当前李彦宏摆开了亲自上阵的架势,百度金融被推至了空前的战略高度。
相比于三年前互联网金融初生时,百度仅仅是顺势而为,金融野心并不明显,这一次百度可谓是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热情——将金融从各业务条线下谋划赚钱的工具角色,升格为了企业战略层面的未来“狠角色”。
如果说搜索业务是百度当下的现金牛,金融则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现金牛。只是在市场逐渐被阿里、腾讯、京东培育和抢占之后,百度在金融领域还有多少空间与优势,李彦宏或许也无十足的把握。
论及业务布局,百度金融覆盖面不少,丝毫不逊于其他互联网巨头。但关键在于,如果细数这些业务领域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百度金融则显出了囊中羞涩。
泛而不精
虽然,百度金融的业务布局一直落后于阿里、腾讯、京东,但是细数一下,其业务范围早已覆盖众多金融领域,甚至超过了腾讯。
从支付、消费信贷、征信到基金、证券、保险、银行,再到众筹,百度金融几乎覆盖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业务范围。但是,非要从这些布局中挑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产品,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作为整个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支付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百度自然也将支付业务的推广视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是培育用户粘性的重要工具,也是O2O业务的桥梁。
目前,百度钱包可谓是百度金融中活跃度和用户量最大的一款产品。据百度2015年度财报显示,至2015年年末,百度钱包活跃账户数达到5300万,同比增长189%。
但是这一产品的当前竞争力,却远不及阿里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从2016年春节的“红包大战”来看,尽管百度前后开展了近1个月的红包活动,但用户活跃度和其他两家相差甚远。艾瑞咨询的数据也显示,百度钱包和京东钱包均分别占0.5%的市场份额,打了个平手。
基于场景产生的消费金融业务,也是百度近两年重点推动的业务之一。从首发教育信贷至今,百度的消费信贷如今已经扩展到旅游、医疗、二手车等多个领域。尽管其并未披露这部分业务的具体财报数据,但是从品牌影响力上,百度“有钱”明显不能与蚂蚁金服的“花呗”、京东金融的“白条”,以及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相抗衡。
曾经由李彦宏亲自站台发布的百度与中信银行合办的百信银行,曾被业界视为百度进军金融领域的重磅杀伤力武器。但据了解,目前百信银行尚在国务院批示层面,具体何时露出真容还不确定。
除了这几个在百度金融体系内稍有影响力的产品之外,其他包括基金、证券、保险、众筹等产品更是泛善可陈。百度百发、百赚等创新金融产品,甚至已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了。
如此看来,百度金融的战略似乎是要先撒网布局,再单点突破?从各个业务板块分散在不同的入口来看,当前百度金融的整合显得更为迫切。
还有哪些王牌?
业务整合,有待组织框架整合之后才能逐步明晰。
2015年12月,百度宣布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即金融服务事务部。该事业部成立后,百度宣布其将由消费金融业务及团队、百度钱包支付业务及团队、百度互联网证券业务及团队、百度金融市场研究与策略团队构成。
新组建的消费金融事业群将原来散落在各个事业部的业务整合到了一起,并由李彦宏亲自掌管,已足以对百度金融的野心管中窥豹。
野心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顺利追上,并有所超越?留给百度的时间可能并不多了。
按照常规的打法,互联网金融多依赖一些交易闭环衍生而来。于是电商属性较多的互联网巨头更有优势,例如“阿里巴巴—支付宝—蚂蚁金服”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京东商城—京东金融—京东白条”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而百度,却缺少这一基础环节。
作为以搜索起家的百度,要想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到底还有哪些王牌?
在百信银行的发布会上,李彦宏强调,百度在线上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互联网运营经验,可以与中信银行的风控和产品研发形成互补。正是流量和数据,成了百度能够介入金融领域的敲门砖。
基于金融所包含的资金流和信息流两大属性,百度可以通过广大搜索用户的金融需求为其推送相应的金融服务,也可以基于这些用户在互联网平台留下的搜索痕迹,对客户进行“画像”描摹,可以为金融产品提供前端服务。
有了流量与数据,百度自然增强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话语权,也正因此,“百信银行”还未正式诞生就吸引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了百度有望赶超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关键举措。
同时,为了弥补用户粘性和高频的问题,百度前期不惜重金在O2O领域密集布局,百度糯米、百度外卖为了在竞争中快速抢占市场,各种补贴优惠的烧钱行为一直持续至今。可以预见,百度基于O2O建立起来的商户和消费者数据,将由此衍生出来一系列金融业务。并且,当百度控股携程后,将再次成为OTA(在线旅游社)的大赢家,在线旅游等相关消费金融数据,又将是一大利器。
归纳来看,百度须在基于流量和数据的基础上,不断从场景入手,增强用户粘性和消费记录,由此集合的现金流和资金流数据,才能为其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基于这些优势,百度能否破除此前在互联网金融“做啥啥不成”的魔咒,还无法明确判断。只是从以前的做法来看,相对BAT其他两家而言,百度的许多金融业务,更多的不是拓展,而是战略防御。
如今,李彦宏亲自上阵,应该是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或许是该让竞争对手适时紧张一下了。但只是凑巧遭遇了互联网金融整改的寒冬,百度金融发力的时间点似乎并不乐观,其向来采取的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模式也可能会较以往困难。李彦宏想要将金融这头未来的现金牛变现,或不会来得那么容易。
如今,阿里、腾讯、京东的金融业务已发展得如火如荼,甚至有独立上市的计划,百度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不但于2015年成立了金融事业群,其众筹业务也于近期低调上线。
加之当前李彦宏摆开了亲自上阵的架势,百度金融被推至了空前的战略高度。
相比于三年前互联网金融初生时,百度仅仅是顺势而为,金融野心并不明显,这一次百度可谓是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热情——将金融从各业务条线下谋划赚钱的工具角色,升格为了企业战略层面的未来“狠角色”。
如果说搜索业务是百度当下的现金牛,金融则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现金牛。只是在市场逐渐被阿里、腾讯、京东培育和抢占之后,百度在金融领域还有多少空间与优势,李彦宏或许也无十足的把握。
论及业务布局,百度金融覆盖面不少,丝毫不逊于其他互联网巨头。但关键在于,如果细数这些业务领域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百度金融则显出了囊中羞涩。
泛而不精
虽然,百度金融的业务布局一直落后于阿里、腾讯、京东,但是细数一下,其业务范围早已覆盖众多金融领域,甚至超过了腾讯。
从支付、消费信贷、征信到基金、证券、保险、银行,再到众筹,百度金融几乎覆盖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业务范围。但是,非要从这些布局中挑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产品,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中,作为整个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支付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百度自然也将支付业务的推广视为重中之重,这不仅是培育用户粘性的重要工具,也是O2O业务的桥梁。
目前,百度钱包可谓是百度金融中活跃度和用户量最大的一款产品。据百度2015年度财报显示,至2015年年末,百度钱包活跃账户数达到5300万,同比增长189%。
但是这一产品的当前竞争力,却远不及阿里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从2016年春节的“红包大战”来看,尽管百度前后开展了近1个月的红包活动,但用户活跃度和其他两家相差甚远。艾瑞咨询的数据也显示,百度钱包和京东钱包均分别占0.5%的市场份额,打了个平手。
基于场景产生的消费金融业务,也是百度近两年重点推动的业务之一。从首发教育信贷至今,百度的消费信贷如今已经扩展到旅游、医疗、二手车等多个领域。尽管其并未披露这部分业务的具体财报数据,但是从品牌影响力上,百度“有钱”明显不能与蚂蚁金服的“花呗”、京东金融的“白条”,以及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相抗衡。
曾经由李彦宏亲自站台发布的百度与中信银行合办的百信银行,曾被业界视为百度进军金融领域的重磅杀伤力武器。但据了解,目前百信银行尚在国务院批示层面,具体何时露出真容还不确定。
除了这几个在百度金融体系内稍有影响力的产品之外,其他包括基金、证券、保险、众筹等产品更是泛善可陈。百度百发、百赚等创新金融产品,甚至已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了。
如此看来,百度金融的战略似乎是要先撒网布局,再单点突破?从各个业务板块分散在不同的入口来看,当前百度金融的整合显得更为迫切。
还有哪些王牌?
业务整合,有待组织框架整合之后才能逐步明晰。
2015年12月,百度宣布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即金融服务事务部。该事业部成立后,百度宣布其将由消费金融业务及团队、百度钱包支付业务及团队、百度互联网证券业务及团队、百度金融市场研究与策略团队构成。
新组建的消费金融事业群将原来散落在各个事业部的业务整合到了一起,并由李彦宏亲自掌管,已足以对百度金融的野心管中窥豹。
野心固然重要,但如何在已经落后的情况下顺利追上,并有所超越?留给百度的时间可能并不多了。
按照常规的打法,互联网金融多依赖一些交易闭环衍生而来。于是电商属性较多的互联网巨头更有优势,例如“阿里巴巴—支付宝—蚂蚁金服”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京东商城—京东金融—京东白条”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而百度,却缺少这一基础环节。
作为以搜索起家的百度,要想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到底还有哪些王牌?
在百信银行的发布会上,李彦宏强调,百度在线上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互联网运营经验,可以与中信银行的风控和产品研发形成互补。正是流量和数据,成了百度能够介入金融领域的敲门砖。
基于金融所包含的资金流和信息流两大属性,百度可以通过广大搜索用户的金融需求为其推送相应的金融服务,也可以基于这些用户在互联网平台留下的搜索痕迹,对客户进行“画像”描摹,可以为金融产品提供前端服务。
有了流量与数据,百度自然增强了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话语权,也正因此,“百信银行”还未正式诞生就吸引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了百度有望赶超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关键举措。
同时,为了弥补用户粘性和高频的问题,百度前期不惜重金在O2O领域密集布局,百度糯米、百度外卖为了在竞争中快速抢占市场,各种补贴优惠的烧钱行为一直持续至今。可以预见,百度基于O2O建立起来的商户和消费者数据,将由此衍生出来一系列金融业务。并且,当百度控股携程后,将再次成为OTA(在线旅游社)的大赢家,在线旅游等相关消费金融数据,又将是一大利器。
归纳来看,百度须在基于流量和数据的基础上,不断从场景入手,增强用户粘性和消费记录,由此集合的现金流和资金流数据,才能为其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基于这些优势,百度能否破除此前在互联网金融“做啥啥不成”的魔咒,还无法明确判断。只是从以前的做法来看,相对BAT其他两家而言,百度的许多金融业务,更多的不是拓展,而是战略防御。
如今,李彦宏亲自上阵,应该是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或许是该让竞争对手适时紧张一下了。但只是凑巧遭遇了互联网金融整改的寒冬,百度金融发力的时间点似乎并不乐观,其向来采取的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模式也可能会较以往困难。李彦宏想要将金融这头未来的现金牛变现,或不会来得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