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面对新的形势,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1.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即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因而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朗读课文,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主学习。所以,朗读是阅读的起点,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2.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2.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2.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朴实、自然。
3.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3.1营造氛围,进入情境。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朗读时投入感情,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播放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3.2评读,促进发展。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评价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就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
3.3创设情境,进行比赛。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4.朗读中进行必要的适时点拨
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体验。平常我们的朗读指导方法机械、单调、生硬,在分析、理解之余“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这样的引导如隔靴搔痒。很多老师在朗读指导上是从技巧入手,但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字要重读,那个字要轻读……这样的指导也许在朗读的声调上会有效果,给人的感觉是有抑扬顿挫了,但没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里要读得欢快,为什么那里要读得忧伤。这样的朗读指导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没有理解体会就不能促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没有朗读的内驱力就不能真正读出文章的韵味。
5.各种朗读形式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齐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老师应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因为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应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朗读的激情。如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饱含的激情很快便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而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
6.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看图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朗读《秋天》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在田野里耕地的黄牛,活泼可爱的小鹿,并把这些动物制成动画,让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想象这三种小动物此时的心情,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经验,读小鸟的话时声音又尖又细,读小牛的话时声音粗中带沙,读小鹿的话时声音轻快。又如《乌鸦喝水》一文,乌鸦喝不着水时是朗读指导的难点,朗读前,我让学生仔细看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么样?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身高、口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也不多,继而体会到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着急的心情,所以朗读时语气急促快速。
1.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即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因而教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朗读课文,强制性地集中他们的有意注意,然后逐渐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最终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学会自主学习。所以,朗读是阅读的起点,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2.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2.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2.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朴实、自然。
3.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3.1营造氛围,进入情境。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朗读时投入感情,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播放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3.2评读,促进发展。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评价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就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
3.3创设情境,进行比赛。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4.朗读中进行必要的适时点拨
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体验。平常我们的朗读指导方法机械、单调、生硬,在分析、理解之余“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这样的引导如隔靴搔痒。很多老师在朗读指导上是从技巧入手,但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这句要用欢快的语气读,那句要用忧伤的语气读;这个字要重读,那个字要轻读……这样的指导也许在朗读的声调上会有效果,给人的感觉是有抑扬顿挫了,但没有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里要读得欢快,为什么那里要读得忧伤。这样的朗读指导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没有理解体会就不能促使学生产生内驱力,没有朗读的内驱力就不能真正读出文章的韵味。
5.各种朗读形式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齐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老师应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因为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应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朗读的激情。如范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饱含的激情很快便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而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
6.借助图像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中有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和多媒体课件等),这样既能对学生进行看图结合的训练,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朗读《秋天》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在蓝天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在田野里耕地的黄牛,活泼可爱的小鹿,并把这些动物制成动画,让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想象这三种小动物此时的心情,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经验,读小鸟的话时声音又尖又细,读小牛的话时声音粗中带沙,读小鹿的话时声音轻快。又如《乌鸦喝水》一文,乌鸦喝不着水时是朗读指导的难点,朗读前,我让学生仔细看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么样?学生马上回答:这是个身高、口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也不多,继而体会到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着急的心情,所以朗读时语气急促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