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片草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很久以来,我期待在某个夕阳款款而来的黄昏,有小草的脚步声从长廊响起,穿越一个又一个门,走到我驻足城市的那个用钢筋水泥铸造的大厦,走上19楼……又总是感到这样的期待很虚幻,于是顾不上冬天的寒冷,迫不及待地来到位于都匀五十里远的昌明镇关力堡寨的表叔家,探望表叔家小楼后面的那一片安静的草甸子。
  人和草的相遇也是緣分,我上初一时,当教师的父亲就带我到关力堡写生。趴在窗户往外看,立即看见了窗外的草地,马上就冲进草地。在草地,我把辫子打开,绿色的风便和我的长发一起飘扬。上了高中,成了大姑娘,再去表叔家就没有那么任性,时常坐在窗内编织一件毛衣,常常会傻傻地认为自己是在为天空的云彩编织毛衣。有一次我推门出来,发现房内铁笼子里有一只胖乎乎的竹鼠,小家伙能啃动木门,它睁着小眼睛看我,像是央求我,我就去央求表叔,表叔不太情愿地把竹鼠放生……
  又来到关力堡,登上表叔家的小楼,打开窗户,又看到那片可以寄存灵魂的草地了。虽然是冬天,贵州的冬天不算太冷,草地大部分已经干黄,尚有一部分绿的小草和蔬菜。我看着小草,小草也看着我。在草甸里,我还看见了黑白相间的小鸟,发出尖细玲珑的叫声(我称呼它为灵鸟)。一个骑马人从窗前而过,骑马人裹着苗族头帕,向我笑笑。种草的农人知道我是罗天明家的亲戚,就多了一份热情,有一次,一个农人还把我扶到马背上,牵着缰绳,让我体会在马背上蹚草的感觉。我在马背上问牵马人的名字,说要把他写到文字里,他憨厚地笑笑说,我啊,老农民一个,还是不说了。
  草地的绿吸引我走下楼阁,走到草甸子上,草毯很松软,踩在上面,像是踩在棉花上。我在草甸子上坐下来,亲爱的朋友,这片草甸子充其量有二十几亩吧,无法和内蒙古大草原相比,可是这片草地,构成了我生命的生长空间。我晓得一片草地,在牛羊看来,就是一顿丰盛的午餐;在人类看来就是美妙的风景。我就这样欣然地走,脚下是各种不规则的草田(由各户承包),各种各样的草,有的草是高的,可以高出一人多高;有的草是低的,仅仅一寸多高,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草,或者叫做野草。古人看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鲁迅先生看到了人的生命是如何被摧残的,于是有了中国的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
  我就像探访树木或者探访一片庄稼那样,怀着安静和礼貌来探访关力堡的草甸子。夏天的草地上,除了无边的小草外,还会有散发着香气的铃兰花,树木的根部爬着蘑菇;杨梅的果实在枝丫之间跳舞……我喜欢踩着草地漫无边际地走,草毯舒坦而且安全,不用担心会在草毯上摔倒;夏天时我喜欢闻青草的味道,使劲地呼吸草叶上的空气,感到自己的身体也是绿的。在草丛,我相信只需把手伸到窗外,就可以接住夜空里的萤火虫,它们不仅发亮,还像铃铛和钟表一样会唱歌。
  表叔房子后的这大片草甸子,是经过镇政府联系搭桥,专门为美化城市而种植的草皮,草皮就种植在乡下,这些小草在美化城市之前,先美化了关力堡的山间土地。在草甸子里,我看到大片的枯黄中间,居然夹着令人心动的小小的绿。草地的前面是公路,公路的前面是绿山,即使在隆冬季节,山坡仍然绿黄交加。田野里的田埂并不那么笔直,田埂边会有垛起来的圆圆的稻草垛,一层层围着木柱,中间高,四周低,雨水可以顺着草叶流下来。这种圆形的稻谷垛只有南方有,北方的麦秸垛大部分是方的。
  位于云贵高原上的贵州,山是主角,山之间的平地并不多,无论是稻谷,还是小草,可着劲长,长到山根,就长不动了。山坡的主角是灌木,即使有小草,小草也被灌木掩盖住了。山的上面是天空,山脚的下面是一条小河,沉静而神秘。水中剪影般地出现交错迷乱的树影和被枝条所分割的蓝色天空,成为一幅天然的抽象画。这一大片草地的四周是山,东西北三面的山像大馒头,独有南山呈马鞍形。表叔的孙子是一个好动的小男孩,刚上三年级,每次我去昌明关力堡,他总缠着我讲故事。我问小男孩,南面的山叫什么名字?他说这里的人喊它为 “天桥”,还说在天桥上能见到仙人呢。
  山底的小河无名而宁静,清凌凌的水里漂动着绿莹莹的水草,是生长在水下的草。天空的白云在不远的小河水中闪烁而过,然后踪迹全无。农民在小河边种油菜,春天的时候,是黄得令人心跳加速的油菜花。油菜花太美了,如果把脸藏在花瓣后面望月……月亮只剩下半牙时,最迷人。在月夜可以和一只小狗在田野上奔跑,心怦怦地跳。可以说,无论时光怎样流逝,草的眼神一直淡定,迷人,而自己作为尘世中的一个粒子,却越来越小,感到时间是一顶扎不牢的帐篷,只要一阵风就能把它吹跑。
  2
  我是一个自然主义者,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体察大自然。
  在我的观察里,草和人是一样有呼吸的,只不过很多人忽视了草的呼吸。草有自己的语言,或者可以称作“草语”。草会和同类说话,甚至可以用肢体动作传达信息,只是人类听不懂它们在表达什么。我的家乡有一个县叫三都水族自治县,深山有一种草叫作风流草,只要听到人唱歌,它就会跳舞;风流草见到姑娘穿得漂亮,也会跳舞,只是对那些邋遢的男人,无动于衷。草还会吹奏乐曲的,尤其是夜晚,草丛里弥漫着草好听的奏鸣曲。草和人一样,会出生,会死亡。草的死亡没有人的仪式,死了就死了,静静地躺着,一任尘土掩埋,可是草还会再生,或许就是“涅槃”,灭了,再生……像人类的文明被暴力摧残了一阵子,再复活和修复。
  我抬头仰望着天空的云彩,像是一条金鱼的图像,云彩的周围还有飞来飞去的白鹭,不知它们是不是从杜甫的诗歌里飞来的?这些草啊,鸟啊,滋养了古代文人写的诗词,诗词又滋养了人的心灵,形成了生命升华。天空的云彩在一早一晚会发红,像是火烧一般,而小草不会,小草的一生,或者是绿的,或者是黄的,绿的时候是活着,黄的时候是死去了。对于生死,草比人类要坦然得多。天空在雨后还会出现彩虹,小草没有,小草的“彩虹”在它的心中。冬天的草是黄的,是沉思的,能领着我思考很多在城市里容易糊涂的哲学问题,比如怎样建立生活理想?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在乡下,你会遇见了一棵树,你问它信仰什么?树木告诉你说,信仰时间。一个人活着,存在的依据是什么?我总是觉得人坐在草地可大悟,可是实际生活的人们总是短视,只看重自己的物质需要,看不到其他植物和物种的存在。人们发狠的时候会说:“我要像踩断一棵小草一般整死你!”岂不知小草在地球上的生命要比人类久长呢。虽然人类不愿意做小草的朋友,小草也不缺乏朋友,比如天空的云团和云团里的雨,雨水总是不失时机地落下来,滋润小草,无论是草的平民还是国王,都能得到雨水的沐浴。树木也是草的朋友,不管树木长在路边,或者直接扎根在草丛里,草并没有抱怨它跟自己争营养。树木仿佛懂得草的胸襟,尽可能地给予小草回报,待到风大时,用自己结实的身体为小草挡风。草领了树木的情,用自己的牙齿紧紧地咬着身体下的土壤,不让大水把土壤冲走。草还喜欢和别的植物做朋友,比如说野菜,草从不会干涉野菜长在草丛,因为小草不会开出野菜那样艳丽的花朵;野菜开出花来,草也感到美滋滋的。鲁迅说人类是由傻子和聪明人组成的,小草就是这样的傻子,不争媚,不掠夺,包括那些长在农田的草,被农人用锄头锄掉,也无怨无悔。   草甸子上草的身形如此纤小,使得我对它们就多了怜爱。我注意到,草很公平,年轻的草不会歧视年老的草,草的身体也有自己的秘密,只是人类不知道而已。在贵州这个地方,没有北方的嚴寒,即使在冬天草也不会干枯,只会发黄,在黄兮兮的大片的草丛中间,还会夹杂一些嫩绿的小草,它们急切地翘盼春天的到来。
  3
  我是一个有梦的女子,长期在城市里生活,总会感到钢筋水泥的压抑,住进单元楼里,像是住在火柴盒里,梦中总是想摆脱钢筋水泥的压迫……会梦到美丽的水仙,奇异的植物和绿色的昆虫,神秘的风中吹拂着窗外的山梁,山梁有着月亮的光色,也像人一般怀着淡淡的乡愁……树木和草总会笑我傻,为什么总去想常人不愿意想的事情呢?
  只有来到关力堡,才能好梦成真。这片草甸子的物理位置就在表叔家小楼后十五米远的小路旁,我恣意在草甸子上走来走去的时候,种草的农人仿佛不在意我去踩草,表叔说,草经过了踩压会长得更加茂盛。草任性生长着,并没什么人来修剪,只是秋天的时候,会有城里人来起草皮,青草和草的根部有一层泥土,一并运到城市。农人会按照约定,提前把草皮从田里铲出来,整齐地码在路边。
  一部分草皮被运走了,草甸子就不完整了,有草的地方是绿的,没有草的地方是黄的,而且地皮凹了。因而我盼望夜晚早早到来,夜幕会掩盖住一切。夜晚来了,关力堡寨子四周的山线逐渐模糊,山是深色山,天空是浅色的山,可谓山天一色。大自然安静了,人的头脑活跃了起来。寂静不是绝对的,夏天和秋天可以依稀听见鸟鸣或是虫语。深夜,草叶会发出声波,仔细聆听,声波里有长句,有短句……是草自己的语言符号。小河边的小树林更暗了,除了大人打着手电筒过去,小孩子绝不敢过去的。人们对眼睛看得见的黑暗有恐惧之心,而对心底的黑暗却麻木不仁。星子在天际闪着光,天空开着无数扇门。我曾和表叔的孙子蹚小河,捉泥鳅,小男孩捉了三条黏糊糊的家伙,放进小马桶,往回走,路上向我讲了一个女生与后娘的事。女生在东安小学上学,三年级,妈妈在广州跟人跑了,那个爸爸娶了后妈,女生不让爸爸娶后妈,说你娶我就死!那个爸爸认为女儿说的是赌气话,不会真死,女儿却真的喝了农药。女生喝了农药后,就躺在小河里,从上游的小东寨漂到新安寨的关力堡……从此以后,在关力堡走夜路就有了莫名的恐惧。
  关力堡的草和虫类都有自己的生活,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安置自己(其中包括安排生和死),它们虽然不像人能活几十年,但是在自己的生命周期内照样活得精彩。我喜欢这片草地,和草已经成为好友,和草可以无距离地交流,没有官腔,也没有空话和假话。风很软,贴面过,草丛簇拥着漫天星光……走过关力堡秋天的夜晚,穿越深草丛,会听到草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振翅声,那正是秋虫在移动。秋虫是秋夜的歌唱家,断断续续的音符,在风中鸣响。秋天多梦,我梦到自己是小小的一片草叶,在秋风的吹拂下,飞得很高……醒来后,竟然不知道身置何处?我和草真的有缘分吗?我为自己起的笔名叫——幽谷幽兰,我本是山野里的一朵兰花呀。
  我喜欢夜晚,刚才我还低头看手机,猛抬头看到大地上的光线全暗了,真的没有想到,这些在白日里生龙活虎的山头,一闭眼就睡着了。关力堡的夜晚是我所熟悉的,晚八点以后,星星会落到草丛里捉迷藏,你可着劲去跑,不会惊跑它们。星星们还会笑嘻嘻地藏在窗下,说“我们偏不走!”夏天或者秋日,只要打开窗,就会听到野虫藏在草棵之下唱歌,窗外还有蝴蝶、蟋蟀,还有能飞得很远的蚱蜢。三十几米外有一溜树木,树叶大多掉了,但是枝丫依然很密,小鸟藏在里面,人看不见它,只能听见它好听的叫声。
  在草地,有时候我的思绪很远,会想到一些闪光的名字,从中国的孔子、孟子,到外国的苏格拉底、康德等,感到他们的思想可能与他们身边的一片草地有关,有了草的生长,就有了思想的滋生地,我是这么想的。
  责任编辑   夏   群
其他文献
1  方明成醒来的时候,李于已经走了。  方明成醒了约莫五分钟之后,才从之前的梦境里挣脱出来——他做了个冗长的梦,梦见自己身处老港片里的单元楼,被一帮似鬼非人的白面怪物追击——他欠身起床看了看一边,李于睡觉时压下的轮廓还在,气味还在,甚至昨晚换下的胸罩和内裤还堆放在床头柜上,明显是刚走没多久。方明成在枕头底下摸了摸,一把抓住手机,看了看时间——七点二十了。  方明成翻看着李于在微信上给他的留言,此
期刊
1  许贵祥出院门的时候,太阳刚好从一块灰云后头滑出来,把村庄的屋顶、巷子照得白花花的,目光不管碰到哪儿,都像打滑似的不自主地溜,只能蜷缩起来,过了半分钟眼睛才适应。巷子空得像饿透了的肠道,看不到一点移动的身影。两只一身墨绿的鸟雀在前面屋顶上轻跳着,叽叽叫两声,飞走了。哪家的公鸡喔喔地扯了一嗓子,随后,寂静又悄悄铺展开,他哒哒的脚步声才水泡似的从寂静里冒出来。  他沿着围墙下的沟渠走,离开村庄,走
期刊
也许这是一个最寂寞的节日  得以让我沉思冥想  也许这是一个最辉煌的节日  任我穿越纯洁世界  黑夜的叹息这般沉重  出征驰援武汉的人  谁不知生命的全部  80多岁的老人是土地上的河流  白衣天使,年輕战士是天边烧起的篝火  多少日子过去了  历史已经证明  人类的苦难悲伤  注定会成为永恒的记忆  此刻,我站在高原  遥望群山  是何等的重负啊  艰难的渴望  只有在曾明亮无比  而今充血疲惫
期刊
中国当代文学迄今不过70年。70年的历史生命,放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潮涌潮歇的一个瞬间;但就它的历史复杂性而言,这一个70年,却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70年,世代的更迭、文学与时势的关系、文学与市场的关系、变动不居的古今中西文学关系、文学观念的易变、网络科技主导的文学变局等,都在不断制造出新的叠加的文学层累。  在这些文学层累中,“九十年代文学”似乎是最尴尬的。与“十七年”“八十年代”“新
期刊
当生活在汉水边的黄鹤  因受到新型冠状病毒侵扰而萎靡不振  我看到无数洁白的天使,勇敢的候鸟  作别留鸟的安逸,作别节日中的天伦之乐  带着神圣的使命  从祖国各地急迫起飞  栖落于黄鹤热切的期盼中  与当地的留鸟麇集在一起  并肩作战  以鹰隼的勇猛、雨燕的敏捷、啄木鸟的专注  把病毒衍生出的病虫逐一消灭  使其在中断营养支撑情况下  皇冠坠地,寂寞消亡  这是一群最为勇敢、逆时而动的候鸟  在
期刊
穿着笨重的隔离服  戴着宽大的口罩  再扣一顶防护面罩  但我仍然一眼认出你  是你明澈的双眸在告密  你不是春柳一樣弱不禁风吗  你不是山雀一样天生胆小吗  此时  你却成了一座雄伟的山峦  挡在了  这座城市的灾难面前
期刊
向前进发时  您背对的是妻儿的笑声  高脚杯里的酒滴着温馨的红  这些都是有诱惑的  那里有毒 呈冠状  口罩多么薄啊  您难道不是肉身  您不愿回头 因为  同胞的呼吸声越来越急促  受难者的绝望让您只能做出  一种抉择  向前进发时  您背后还有许多具体的东西  父母欲言又止的样子  只成为了您的一种想象  因为背离秩序  天体会轰然陨落  火焰因为逆行  却更加热烈而明丽  看 您的背正在燃
期刊
不断蔓延的黑色  在不断地吞噬  面临死亡的恐吓,在薄薄的口罩下  我们听着,山脉发岀雪崩之音  当滚落的石头砸在亲人的胸口  除了举起更有力的拳头,我们还不能活得像草叶。  而此时  在飓风中心,许多手握利剑的人  正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更多的生命  雪  现在你可以理解,那一身洁白的衣服  是世上最美的云朵  在武汉上空,在我们的肺部  窄小的空隙,黑暗与光  赤体肉搏  而你能记住多少个钟南山
期刊
一  去过很多城市,却没有见过这么一条大道。这条大道像一柄剑直插市区,也像从市区往外的一截盲肠。  这条大道上的人多如蚁聚,他们坐在电动车上,看似漫不经心,目光散乱,其实对走过的每一个人都加以关注。不用看他们的穿着,只看摆在他们面前的工具,就知道他们大体的身份。工具表明身份,这是城市匠人们的一种最直白的表达,他们不能像小贩一样满街地去吆喝,却善于用工具来阐明一种存在。刮瓷的、刮大白的、贴瓷砖的、刷
期刊
公元二零二零年春节  华夏大地,原本莺歌燕舞的人群  倏然,鸦雀无声。没想到  纷纷扬扬的最后一场雪  落下来的,竟是色多形异的口罩  亲情、爱情、友情  又被一茬严寒阻断、隔开  阴霾密布  那是武漢的上空  也是我们的上空  不要沮丧  不要迷惘  不要屈服  有一种疫苗必将凌空出世  那就是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