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扩大招生以后,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间差异随之加大。面对差异,数学教学应如何有效进行,是摆在中学数学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在中学新课程背景下提出差异教学是思考的必然结果。本文针对中学生的数学差异,以科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差异教学为主线,以多元化的研究思路为依托,展开了中学差异教学基本理念与策略的论述。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个体差异 中学新课程 差异教学
1.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
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满足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需要”是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给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情况的数学教育,需要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情况,我对275个学生做了一份数学学习中个体差异情况的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75份,收回275份,之后我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详细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下面主要从个体内的差异和个体间的差异分析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现状。
1.1个体内的差异
加德纳认为,学生个体内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时比较注重抓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擅长抽象思维,但不重视细节;而有的学生爱模仿,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难以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有的学生数学空间想象力丰富,但数学基本原理、数学命题和定理、数学符号记忆力不强;有的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强,但数学成因的逻辑推理能力差。
1.2个体间的差异
从数学差异教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技能水平、智力水平、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
1.2.1学习兴趣的差异
数据显示,27%的学生对数学课兴趣不大,而58%的学生表示感兴趣,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在判断“你是否喜欢数学这门学科”时,27%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而58%的学生选择“喜欢”。这说明还有15%的学生把数学看成是一门令人讨厌的学科,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数学没有感情,不太愿意上数学课,不能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严重影响了数学学习成绩。有10%的学生认为学好数学对人生发展没有用处,还有30%的学生认为不一定有用。
1.2.2学习态度的差异
问卷调查表明,在选择“你对新的数学知识”时,有30%的学生选择了“很渴望”,而还有30%的学生选择了“怕学不会,有畏惧感”。仅有10%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只有70%的学生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有16%的学生是抄袭的。而在学完新课后仅有8%的学生能坚持主动总结反思,有15%的学生从来不会主动总结反思。
1.2.3学习技能水平的差异
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而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还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计算能力。31%的学生有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有54%的学生还没找到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在课堂例题教学中,有75%的学生喜欢自己先思考,再由老师引导探索解答,有15%的学生喜欢老师分析思路并完整解答,还有10%的学生喜欢老师讲清思路然后自己解答。在回答“你喜欢老师用哪种教学方式”时,10%的学生选择“老师讲学生听”,15%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40%的学生选择“合作交流”,35%的学生选择“实践探索”。
1.2.4智力水平的差异
人们根据智力发展水平,习惯上把学生分为超常生、正常生和低常生。心理学家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即多数人为正常,超常和低常的为少数。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
1.2.5意志力的差异
心理学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其突出特征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和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在被问及“在数学学习时,你遇到难题,你是如何处理的?”时,有38%的学生回答“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有40%的学生回答“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和家长”,还有22%的学生回答“觉得自己不可能解答出来,放弃这道题”。
2.中学数学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差异教学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激发自身内在需求,合理安排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结构,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目的,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扎实基础素养、丰富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学生的一种素质教育。
2.1时代呼唤数学差异教学
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信息社会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是一个极尽彰显个性的时代,追求个性是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每一个生命所孜孜以求的是自己的独特性。这样,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必须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的个性化教育。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呼唤教师充分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发展。
2.2公平发展需求数学差异教学
处于同一数学课堂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和认知风格的差异。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照顾差异,才能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得到发挥。教师往往照顾了少数而忽视了多数,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公平、充分的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数学差异教学”必将成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研究领域。
2.3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差异教学
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无时无刻都存在,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异,也不可能消灭差异。人与人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也是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教学应该在承认差异不断寻找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促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多样的课程资源下,根据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社会的需求发挥各自的潜能,这样的教学非差异教学莫属。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
[2]程向阳.数学课程标准观照下的差异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个体差异 中学新课程 差异教学
1.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现状的调查分析
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满足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需要”是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给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各自情况的数学教育,需要准确全面地了解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情况,我对275个学生做了一份数学学习中个体差异情况的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75份,收回275份,之后我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详细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下面主要从个体内的差异和个体间的差异分析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现状。
1.1个体内的差异
加德纳认为,学生个体内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时比较注重抓主要矛盾和事物间的联系,擅长抽象思维,但不重视细节;而有的学生爱模仿,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偏重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难以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有的学生数学空间想象力丰富,但数学基本原理、数学命题和定理、数学符号记忆力不强;有的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强,但数学成因的逻辑推理能力差。
1.2个体间的差异
从数学差异教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技能水平、智力水平、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
1.2.1学习兴趣的差异
数据显示,27%的学生对数学课兴趣不大,而58%的学生表示感兴趣,两者之间差异显著。在判断“你是否喜欢数学这门学科”时,27%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而58%的学生选择“喜欢”。这说明还有15%的学生把数学看成是一门令人讨厌的学科,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数学没有感情,不太愿意上数学课,不能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严重影响了数学学习成绩。有10%的学生认为学好数学对人生发展没有用处,还有30%的学生认为不一定有用。
1.2.2学习态度的差异
问卷调查表明,在选择“你对新的数学知识”时,有30%的学生选择了“很渴望”,而还有30%的学生选择了“怕学不会,有畏惧感”。仅有10%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只有70%的学生的作业是独立完成的,有16%的学生是抄袭的。而在学完新课后仅有8%的学生能坚持主动总结反思,有15%的学生从来不会主动总结反思。
1.2.3学习技能水平的差异
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而有2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还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计算能力。31%的学生有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有54%的学生还没找到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在课堂例题教学中,有75%的学生喜欢自己先思考,再由老师引导探索解答,有15%的学生喜欢老师分析思路并完整解答,还有10%的学生喜欢老师讲清思路然后自己解答。在回答“你喜欢老师用哪种教学方式”时,10%的学生选择“老师讲学生听”,15%的学生选择“自主学习”,40%的学生选择“合作交流”,35%的学生选择“实践探索”。
1.2.4智力水平的差异
人们根据智力发展水平,习惯上把学生分为超常生、正常生和低常生。心理学家证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即多数人为正常,超常和低常的为少数。有的学生学习速度快,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能力差。
1.2.5意志力的差异
心理学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其突出特征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和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在被问及“在数学学习时,你遇到难题,你是如何处理的?”时,有38%的学生回答“反复思考,不轻言放弃,直到弄懂为止”,有40%的学生回答“马上询问周围的同学、老师和家长”,还有22%的学生回答“觉得自己不可能解答出来,放弃这道题”。
2.中学数学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差异教学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激发自身内在需求,合理安排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结构,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既掌握各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目的,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有扎实基础素养、丰富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学生的一种素质教育。
2.1时代呼唤数学差异教学
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后,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信息社会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是一个极尽彰显个性的时代,追求个性是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每一个生命所孜孜以求的是自己的独特性。这样,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必须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的个性化教育。这种个性化的教育呼唤教师充分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发展。
2.2公平发展需求数学差异教学
处于同一数学课堂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和认知风格的差异。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照顾差异,才能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得到发挥。教师往往照顾了少数而忽视了多数,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公平、充分的发展。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数学差异教学”必将成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新的研究领域。
2.3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差异教学
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无时无刻都存在,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异,也不可能消灭差异。人与人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也是社会多样化的需要。教学应该在承认差异不断寻找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促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多样的课程资源下,根据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社会的需求发挥各自的潜能,这样的教学非差异教学莫属。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
[2]程向阳.数学课程标准观照下的差异教学[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