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一项综合型,创新型的语言表达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文贵干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尤为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训练密切相关,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欲望;创新思维
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有富于开拓创新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写作亦要创新才能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作文是一项综合型,创新型的语言表达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文贵于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龚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
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目前学生的作文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语言枯燥无味,平淡如水。作文是语言表达的方式,语言表达的好坏和一个人平时语言的积累密切相关,一个人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的语文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的语文能力的高下,更是衡量作文程度的天平。语言的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1、读好文章。学生每周都应从课外书上选几篇文章读,分析语言技巧。有时叫其他同学一起欣赏,发表彼此的观点,能够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2、抄好文章。读到好的文章,还应该把其中优美的词句抄下来。这样做无疑一箭多雕,能练习书法和书写速度,能提高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能积累好的语言、构思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有人甚至说光抄就能练好作文,我认为这种观点颇显夸张。抄是无法代替写的,这是两种心理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应该双管齐下,语言才会真正属于自己。
3、课堂教学注意积累词汇。掌握大量的成语,将拥有了取之不尽的写作财富。
4、引导学生积累诗词名句。这些都是语言中的精品,他们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而是渗透了汉民族的思想体系、文化体系和艺术价值,学生所受的文化熏陶将会使自己终生受益。积累的方法要灵活一些,可以每天一首诗(词、名句),可以把诗词改为一篇小作文,还可以说一段话用上某个名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把它们恰当地融人作文中,从而提升语言的品位。
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传统的教学法指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教学生认真观察感受生活,仔细观察人们的言谈举止和神情心态,着力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摹写细节,从而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这些方法虽也能奏效,但有其局限性。其一,学生不易迅速抓住人物特征,流于共性,例如:同样是爱唠叨,气质个性不同的妇女唠叨的内容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而学生往往仅抓住其爱唠叨的共性,不作个性上的区分。其二,不善于积累素材,以求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往往仅限于认真的观察这一个或那一个人物,写出具鲜明特征的个别人物,就人写人,当写作需要虚构故事时,常容易因脱离实在人物而使得笔下人物流于空洞,不能集个性相似人物的特征于一人之身,达到艺术的真实。
针对学生写作时存在的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所谓创新也就是要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也就是要有创造性,要有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创新欲望
有了创新的欲望才能有创新的追求。学生大都好奇心强,争强好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有些习作,特别是熟悉的人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比如说青少年的偶像韩寒和郭敬明,他们的作品深受同龄人的追捧。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他们的作品并展开分析,为什么他们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作品关键是挣脱了俗套,写出了新意。如果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能有一点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意识,那么大家的作文同样也可以发表。这样一来,在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把握时机,创造条件,设置成功机会。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一旦被激活,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渴望创新、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反映独到的个人见解,揭示新颖的思想观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活动,争得一次检阅自我的机会,创造一次尝试成功的机遇。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了创新欲望,不等于有了创新的能力,它只是创新的原始动力,要使学生有创新的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刨造性想象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是在课文的空白处进行想象。及时引导学生,启发思维的求异性。求异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思维,独创思维是指思维新颖,不同寻常。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内容,着意扩展学生思路,多角度思考。同样的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敏捷多变,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
三、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的深浅。知识面宽,生活阅历深,创新就有坚实的基矗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学生的创新的基础工程:
A、多看,拓宽视野
多看,一是引导学生多看适宜他们的书籍,无论是诗歌、童话、寓言、神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看,开卷有益。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言,还可以用前人的智慧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乘前人想象的翅膀飞翔。二是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人、事、景,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感悟世间为人处事的道理,领悟宇宙间的奥妙与规律。三是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投身于大自然,让亲身的感受撞击他们智慧的火花,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相结合。
B、多实践,长见识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摘抄。这是一项既有趣又艰苦,既能扩展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创造性劳动。因为学生在动手摘抄时,既要查资料,又要动脑思考。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影片,并写观后感,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找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借鉴别人的观点有时候往往能让自己豁然开朗,找到创新的思维。
写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创作,而是一个复杂的创新思维的创造性劳动。创新,是作品能够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关键。只有创新的文章才具有吸引力、生命力,才具有阅读和学习的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写作训练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欲望;创新思维
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有富于开拓创新的人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写作亦要创新才能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作文是一项综合型,创新型的语言表达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创新劳动,“文贵于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龚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
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目前学生的作文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语言枯燥无味,平淡如水。作文是语言表达的方式,语言表达的好坏和一个人平时语言的积累密切相关,一个人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的语文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的语文能力的高下,更是衡量作文程度的天平。语言的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1、读好文章。学生每周都应从课外书上选几篇文章读,分析语言技巧。有时叫其他同学一起欣赏,发表彼此的观点,能够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2、抄好文章。读到好的文章,还应该把其中优美的词句抄下来。这样做无疑一箭多雕,能练习书法和书写速度,能提高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能积累好的语言、构思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有人甚至说光抄就能练好作文,我认为这种观点颇显夸张。抄是无法代替写的,这是两种心理活动,不能混为一谈。应该双管齐下,语言才会真正属于自己。
3、课堂教学注意积累词汇。掌握大量的成语,将拥有了取之不尽的写作财富。
4、引导学生积累诗词名句。这些都是语言中的精品,他们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而是渗透了汉民族的思想体系、文化体系和艺术价值,学生所受的文化熏陶将会使自己终生受益。积累的方法要灵活一些,可以每天一首诗(词、名句),可以把诗词改为一篇小作文,还可以说一段话用上某个名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把它们恰当地融人作文中,从而提升语言的品位。
二、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传统的教学法指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教学生认真观察感受生活,仔细观察人们的言谈举止和神情心态,着力抓住人物特征,细致摹写细节,从而表现人物独特的个性,这些方法虽也能奏效,但有其局限性。其一,学生不易迅速抓住人物特征,流于共性,例如:同样是爱唠叨,气质个性不同的妇女唠叨的内容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而学生往往仅抓住其爱唠叨的共性,不作个性上的区分。其二,不善于积累素材,以求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往往仅限于认真的观察这一个或那一个人物,写出具鲜明特征的个别人物,就人写人,当写作需要虚构故事时,常容易因脱离实在人物而使得笔下人物流于空洞,不能集个性相似人物的特征于一人之身,达到艺术的真实。
针对学生写作时存在的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所谓创新也就是要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也就是要有创造性,要有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创新欲望
有了创新的欲望才能有创新的追求。学生大都好奇心强,争强好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利用报刊上同龄人的有些习作,特别是熟悉的人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比如说青少年的偶像韩寒和郭敬明,他们的作品深受同龄人的追捧。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他们的作品并展开分析,为什么他们的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作品关键是挣脱了俗套,写出了新意。如果大家在写作的时候能有一点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意识,那么大家的作文同样也可以发表。这样一来,在好奇心、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把握时机,创造条件,设置成功机会。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一旦被激活,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渴望创新、渴望成功的强烈欲望。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反映独到的个人见解,揭示新颖的思想观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征文活动,争得一次检阅自我的机会,创造一次尝试成功的机遇。从而更加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了创新欲望,不等于有了创新的能力,它只是创新的原始动力,要使学生有创新的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刨造性想象是整个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是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是在课文的空白处进行想象。及时引导学生,启发思维的求异性。求异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思维,独创思维是指思维新颖,不同寻常。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内容,着意扩展学生思路,多角度思考。同样的阅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敏捷多变,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
三、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的深浅。知识面宽,生活阅历深,创新就有坚实的基矗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学生的创新的基础工程:
A、多看,拓宽视野
多看,一是引导学生多看适宜他们的书籍,无论是诗歌、童话、寓言、神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看,开卷有益。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言,还可以用前人的智慧撞击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乘前人想象的翅膀飞翔。二是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人、事、景,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感悟世间为人处事的道理,领悟宇宙间的奥妙与规律。三是引导学生投身于社会,投身于大自然,让亲身的感受撞击他们智慧的火花,把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相结合。
B、多实践,长见识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摘抄。这是一项既有趣又艰苦,既能扩展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创造性劳动。因为学生在动手摘抄时,既要查资料,又要动脑思考。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影片,并写观后感,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找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通过借鉴别人的观点有时候往往能让自己豁然开朗,找到创新的思维。
写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创作,而是一个复杂的创新思维的创造性劳动。创新,是作品能够独树一帜,别具特色的关键。只有创新的文章才具有吸引力、生命力,才具有阅读和学习的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写作训练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