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课堂是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它主张创设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彰显学生生命活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原生态课堂环境. 本文通过对《认识函数》的课堂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课堂小结等环节进行分析与点评,在同课异构中探讨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并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关键词:同课异构;以人为本:生态课堂
  
  2010年10月28日,绍兴市初中数学优质课的观摩活动在市属建功中学举行,各县(市、区)选送参评的七堂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上课的课题是“认识函数”. 笔者有幸观摩了其中五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听取了周伟扬教研员的精彩点评,感受颇多.上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漂亮的板书、具有感染力的激情,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突显学科本质——思维,教师在上课时注重以“问题”带动学生思维,用“问题串”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始终在紧张的思维活动和精彩的活动环节中展开学习. 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本次优质课上课教师少了以往的活动表演成分,多了课堂的真实自然.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更多的是交流、对话、沟通,真正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 下面就听课后结合其中两位教师不同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情景引入贴近生活,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教师甲:
  入秋以来,一股最强冷空气已影响绍兴,我们明显地感到风吹在脸上的寒冷……
  问题1:据气象报告,25日11:00至23:00间,气温下降的速度为每小时0.7 ℃,假设经过时间t小时,温度下降了h ℃.
  1. 这个问题中,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有几个变量?
  2. 你能用含t的代数式来表示h吗?
  3. 计算当t分别为5,8,11时,相应的h是多少?
  问题2:气温下降,国商大厦冬装旺销. 这是23日—27日某品牌冬装的销量情况表:
  表1
  
  1. 表中有几个变量?分别是什么?
  2. 25日该品牌冬装的销量是多少?
  问题3:这是25日11:00至23:00气温变化图
  
  图1
  问:有几个变量?如果t确定了某一个值,温度y的值是否也确定了?此时温度y的值有几个?
  教师乙:
  情境1:现把我手中一根60 cm长的绳子围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你能否找到两个变量?
  (1)如果围成的长方形的长x取定一个确定的值,长方形的宽y的值能确定下来吗?你是如何确定的?
  (2)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y确定的值唯一吗?
  情境2:下表是某班第一竞赛小组某次数学成绩
  表2
  
  (1)根据这张表格,你能找到这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吗?
  (2)如果我想获知6号学生的数学成绩,你能告诉我吗?
  (3)对于变量n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F的值能确定吗?若能,确定的值唯一吗?
  点评:很明显,两位教师的引入创设了不同的情景,而且都对教材作了处理. 教师甲利用最近的一股强冷空气引出了气温变化和商场的热销问题,与学生甚至听课教师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很好地进行了情绪的调动,让学生产生乐学的感受,然后利用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样的引入营造了一种“生活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融为一体,学习成了生动的生活. 而且三个问题的设置为后面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做了铺垫,不管从同学们的反应还是课堂的气氛来看,这个引入是相当成功的.教师乙先是利用一根红绳子围长方形,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直观地感受到长和宽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给出函数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无形中探究了函数的表示方法. 然后利用学生的成绩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值的确定,另一个变量值也随之唯一确定,继续为下一步给出函数的概念做好铺垫,并无形中又展示了另一种函数的表示方法. 这样的设计在上课一开始就很好地将师生距离拉近,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构建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位教师的引入都紧扣课题,非常注重实效,在这样的比赛中是很难能可贵的. 而且两节课的引入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很好地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原生态课堂.
  
  概念教学深入浅出,注重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甲:上面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呢?在学生的探讨中教师归纳:①都有两个变量;②当一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引出函数的概念,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完了之后教师又提问:在这个概念中同学们觉得哪几个是最关键的词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出“在某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唯一确定”.然后,再一次结合引入部分的三个问题进行讲解.
  教师乙:思考1. 上述两个情境中,分别涉及哪些变量的关系?在探讨特殊情境中的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后归纳函数概念: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设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 归纳之后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强调关键词. 思考2在我们生活中所遇到或熟悉的某个变化过程中,也常常存在函数关系,你能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吗?
  点评:函数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但由于概念的抽象性而较难把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很大困难. 而两位教师在这里花了很多心思,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两位教师都紧紧结合课堂引入,充分运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探讨,自然地引出函数概念,而且都注重了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培养. 教师甲始终围绕引入的三个问题,从概念的得出到概念的理解,全部由学生自主探讨和发言,教师只作一个点拨和归纳,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从而满足了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板书概念时,关键词“两个变量”“唯一确定”用红色粉笔着重点出,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和深刻. 然后再次运用引入的三个问题理解概念,对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利用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点拨,语言精炼,学生从不懂到懂,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乙的思考2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看似一个简单平常的问题,却在学生的探讨和回答中,师生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在轻松的举例中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函数的概念. 应该说,这是教师为学生开设了一个开放课堂,让学生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飞翔,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主参与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知识应用创新拓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教师甲:1. 某市民用电费的价格是0.53元/千瓦时.设用电量为x千瓦时,应付电费为y元.
  (1)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
  (2)当x=40时,函数值为多少? 它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2. 在国内投寄平信应付邮资如表3:
  表3
  
  (1)若有四封信件重量分别为5克、10克、30克和50克,则应该分别付邮资多少元?
  (2)y是m的函数吗?为什么?
  (3)若有信件已付邮资1.60元,能唯一确定该信件重量吗?
  教师乙:
  1. 某市民用电费的价格是0.53元/千瓦时.设用电量为x千瓦时,应付电费为y元,
  (1)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
  (2)当x=40时,函数值为_____________,它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长为60 cm的绳子围成长方形的过程中,长方形的长x和宽y是变量,还有面积S也是变量.
  (1)S是x的函数吗?
  (2)你能选择一种方法表示这个函数吗?
  (3)请分别求出当x=5,10,20时的函数值,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
  点评:从选取的例题来看,两位教师都注重了由浅入深的、自然的认知规律,不约而同地选取了作业题1作为例1,旨在检测学生各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甲的例2选自课本题,但在两个地方作了精心的处理,一是(1)(2)两小题的位置互换,二是增设了第三小题. 本题若直接问学生“y是m的函数吗”确实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先让学生求信件重量分别为5克、10克、30克和50克时所付的邮资,首先降低了学生认识的维度;其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当一个变量取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的含义,之后再来判断y是否是m的函数就水到渠成. 第三小题的设置让学生体会m取一个值时y有唯一确定的值,但反之就不一定成立,这样的拓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讲是很好的. 值得商榷的是,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讲,此时提出“是否”为时过早. 教师乙设置的例2与引入前后呼应,几个问题的设置有一定思维含量,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较好地检查学生是否能选用合适方法表示函数,是否理解函数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而且又继续深化,使学生深刻理解函数的概念. 笔者认为这样的问题设置是教师的创新,能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课堂小结富有新意,注重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甲:提问:
  1. 什么叫函数?
  2. 函数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3. 怎样求函数的值?
  教师概括:知识技能:
  
  数学思想:对应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教师乙:请告诉我们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有了怎样的感悟,有了怎样的疑问?
  学生小结,教师整理归纳:
  
  学习数学的方法
  点评:两位教师都采用了提问式小结和归纳式小结,而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 教师甲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通过提问的方式把知识结构逐一展示给学生,然后把对整堂课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给学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 教师乙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悟和疑问等不同的层面思考问题,然后教师从一个概念、两个变量、三种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给出归纳总结,把一节课的精彩一直保持到最后,给学生和听课教师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概念课.
  通过本次优质课的观摩,对比同一内容的不同设计、教学,笔者思考了很多,收获颇丰.
  首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都在转变,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 教师丢掉传统教育中的绝对权威,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的“引路石”. 在这里,教师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者,学生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现代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特别是现在提倡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及时指导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在设计问题时要“跳一跳,够得着”,能引发大多数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改的生命线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所以在课堂中要不断摸索和探究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充满成就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力争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活动设计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理念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走进数学,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并且能自主地进行尝试,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善于理性思考、积极开拓应用、勇于创新变革的人.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总领原则,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往往通过“问题串”层层展开,节节攀升,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本文以《指数函数》(第1课时)的两个片断做了很好的说明.  关键词:目标导引;问题引动;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转变,但是有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明确的教
期刊
摘 要:解析几何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框架下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问题一般涉及的变量多,运算量大,素来有“方法易得,结果难求”的特质. 看得懂题目,算不出答案,成为不少考生心中“永远的痛”. 反观教师的教学,未能很好地落实运算技能,重思路轻运算. 本文就此提出面对学生薄弱的运算能力,作为教师如何在解析几何教学中,从树立运算信心、增强意志力、重视学生认知发展、加强算法指导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一节“探究与发现”课谈起,着重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经历过程;合作交流;体验成果  新课程改革的中心工作是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一节公开课的一个片段为背景,对该片段的教学进行了再设计, 从中分析了能够解释数学本质的简单想法不被学生所理解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实践中需要建立丰富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理解;案例研究    问题提出  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学校的数学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一位教龄近十年的中年教师开设了公开课,内容是高一年级的“函数的单调性”新授课.教师在教完“增函数”的概念后,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②》A、B版教材中直线斜率概念进行了横向比较,并与高一年级11名数学教师针对这两版教材的斜率内容进行了访谈,旨在了解和研究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把握新教材.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直线斜率;比较  前言  2004年起,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六版数学教材(人教A版和B版、北师版、江苏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理念下,对高等数学《定积分应用》教学进行的探究. 注重“引、思、探、练”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进行学习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定积分;教学设计;高等数学    《定积分的应用》教学设计在2009年山东省数学中心组举办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中获一等奖,并于2010年执教省级观摩课.笔者对这节课的设计重新整理并加以反思形成本文. 教学课题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数学问题与思维的关系出发,阐述了教学中应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与数学思维;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    几乎每位数学教师都知道哈尔莫斯的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它促使推动数学的发展,没有问题就不会导致数学的思维. 本文结合问题和思维活动的关系就如何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阐述自
期刊
摘 要:局部换元是换元法中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多次出现,而用一个变量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在高中数学关于求解某些函数的解析式、最值、值域等问题时,也经常用到局部换元法.  关键词:函数;换元法;转化;局部换元法    局部换元法又称整体换元法,是换元法中的一种最常用方法,解题时把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多次出现的式子看做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
期刊
摘 要:在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 本文以三角函数值域的课堂教学为例,探索以学生设计问题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让学生在问题设计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关键词:动态生成;问题设计;知识框架    美国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不能让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 新课
期刊
摘 要: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本文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而设计的一堂课,以供同行讨论和参考.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证明;主体参与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 区别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