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带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的浓雾中,长势茂盛的花椒树显得格外青翠,给昔日的荒山坡披上了绿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站在高处,放眼土兴镇铁城村、仙灵村,目之所及,漫山遍野。村民们心里明白,以前山坡上全是杂草和野树,而现在取而代之是一大片的“摇钱树”。
  土兴镇种花椒,种出了规模,种出了效益,全县的目光聚焦在这里。从单纯种植到精深加工,从业主示范到遍地开花。花椒,这些浑身长满“刺疙瘩”的寻常树,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这片占地1200余亩的花椒种植基地是一位名叫王宪昌的业主返乡创业建立的。


二次创业 返乡开荒种花椒


  今年47岁的王宪昌,是土兴镇仙灵村人,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28年,个人资产达5000余万元。但他逐渐感知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正在结束,自己应及早准备,逐渐向其他行业拓展。最初准备和朋友在成都开酒楼,在考察后厨基地建设期间,他接触到了花椒种植。
  花椒喜温怕涝的生长特性适合家乡种植,巨大经济效益也让人惊叹。王宪昌心里一动,是不是就回家去规模种植花椒,为自己开拓一片发展新天地,也为尚还贫穷的乡邻们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王宪昌是一个有了想法就会立即付诸行动的人,当年就在老家仙灵村流轉土地试种了200亩九叶青花椒。一年后,试种的花椒长势旺盛,证实了家乡非常适合九叶青花椒的种植。有了成果,王宪昌当即决定,不去成都开酒楼,回家乡规模种植九叶青花椒。
  为顺利发展花椒产业,王宪昌从重庆江津聘请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投资400多万元,在土兴镇万城村及周边的华山村、仙灵村集中连片流转野山荒坡1200余亩,种植18万株九叶青花椒,成立万城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
  王宪昌回乡种植花椒,土地租金让乡邻们的野山荒坡生“金”,更重要的是给了留守老人妇女一条挣钱的门道,花椒园里常年用工近30人,都是当地50、60岁的留守老人妇女,年均工资收入在2万元以上。60多岁的龚克光常年在花椒园务工,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他高兴地说:“不是王总回家种花椒,我们这老了的人能在哪里去挣钱嘛!”

示范带动 推动花椒产业发展


  2017年6月,以“相约水乡·椒香平昌”为主题的平昌青花椒文化采摘节在该县土兴镇花椒园区开幕。随着一声哨响,一场花椒采摘体验趣味比赛开始,来自土兴镇八个青花椒种植合作社的部分社员组成八个组,各组为阵围坐在被剪下的花椒枝旁,麻利地用剪刀剪下繁硕的青花椒……
  花椒投产了,这可乐坏了王宪昌。“采摘需要大量的人手,一般情况下,每个人每天可采鲜椒30—40斤。手脚麻利的,一天可采50斤。采摘费是2.3元/斤。” 据他介绍,2018年采摘鲜花椒15万斤光采摘费就是好几十万元。
  发展青花椒产业,在富裕自己的同时,也着实让当地的群众尝到了甜头,采摘费时费工,在基地打工的群众每天有150多人,每天劳务费支出9000多元。家住仙灵村4社的45岁村民李琼英一直在王宪昌的基地打工,从事栽植、锄草、施肥、打药、采摘等工作,据她介绍,当年已经收入8000多元。
  王宪昌种植花椒的成功,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一个好产业。平昌县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同时聘请专家来测土壤酸碱值、考察气候环境,科学决策决定把花椒产业作为平昌县扶贫攻坚的一个骨干产业,规划到2020年,全县种植花椒30万亩,建成川东北花椒产业基地县,产值5亿元以上,椒农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此外,平昌县积极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实行公司化运作,县上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成立了花椒产业投资公司,具体承担花椒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栽植育苗、经营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创建、产品开发等业务。
  同时,平昌县实施“回引工程”,招引有实力、懂经营,能规模栽植花椒1000亩以上的业主,借以解决花椒产业发展的持续投入、长效机制、技术管理、营销渠道等问题。目前,已引进花椒种植业主220余名,组建专业种植合作社200个,建成花椒产业基地26万亩,产业覆盖42个乡镇298个村,惠及贫困村94个、贫苦户1.5万户4.64万人。2018年,已有10万亩青花椒投产,采摘鲜花椒3000万斤,实现产值2.1亿元。到2020年,全县30万亩青花椒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21亿元,可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助力花椒栽培区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在基础和配套建设方面,全县建有育苗基地300亩,作业道路920公里,蓄水池460口,乡镇花椒初加工房55座,招商引资1.5亿元建设花椒深加工产业园1个。2017年11月,“平昌青花椒”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大力发展花椒产业,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野岭荒坡变“金山”。
其他文献
2018年,天津滨海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占全市比重54.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其中出口增长12%。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26.9%,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1%。2019年1—5月新增市场主体1.7万户,同比增长21%,其中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4482户,同比增长9.5%。   一、主要举措   (一)推动新产业加快集聚   以新一代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多次强调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求着力解决好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项问题。纵观国际大势,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受内外部诸多因素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业最近这些年一直在着力解决三个问题:金融如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避免脱实向虚的问题?金融如何解决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金融如何防范各种类型的风险,特别是不要出系统性大面积的风险的问题?这三件事一直是金融主管当局或整个金融系统都在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央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也是要解决这三方面问题。金融体系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在金融供给上,除了宏观以外,还有微观的
期刊
编者按:以工代赈是我国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参与式扶贫的重要手段。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乡村振兴压茬推进的关键时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在安徽省金寨县召开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梳理总结以工代赈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交流进一步发挥“赈”的作用有关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我们梳理了部分地方的经验和做法,希望为其它地区开辟“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新局面提
期刊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双双超过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万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超过4万亿元。市场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   2019年一季度,上海浦东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506.56亿元,同比增长6.8
期刊
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2019年版鼓励目录)。针对各界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请介绍一下2019年版鼓励目录的背景情况。   答: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断扩大开放、提高投资便利化、加强投资保
期刊
中小企业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特别是恒丰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来说,发展普惠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既是大局和责任,也是市场和机遇,特别是金融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普惠金融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第一,普惠金融成效显著,正向高质量可持续迈进。经过多年努力普惠金融相关的产品体系和组织体系越来越完善,汇集人群越来越
期刊
2019年6月30日,國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为了解本次负面清单修订情况,针对各界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问:请介绍一下今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背景情况。   答:近年来,我国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
期刊
自2015年在京举办首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以来,我国已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双创活动周。五年来,北京双创热潮持续涌动,双创力量不断壮大,双创擦亮了北京发展的“金名片”。双创活动周已经成为北京创新创业成果的展示平台、典型案例的推介平台、创新资源的汇聚平台和创业智慧的交融平台。据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从2015年的110家增加到2018年的223家,实现翻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
期刊
摘要:在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背景下,如何引导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广东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实体经济面临巨大投融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满足多元融资需求、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并从构建监管体系、完善发展生态环境、引导资金流向和健全产业融资配套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实体经济路径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实体经济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