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用5E教学模式开展“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结合科学幻想、资料分析、模型建构、问题串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过程,借助该模式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生态系统的结构5E教学模式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建议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逐步培养形成。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提出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引入我国后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该模式主要由吸引( 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 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5个环节组成,其理念、环节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不谋而合。笔者尝试运用该教学模式开展“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借助各个教学环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导向作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本节是2017年版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第一节,是在学习了细胞、个体、种群、群落之后,对更高层次生命系统的探索,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基础。研究课程标准可知,本节的内容要求是建立次位概念“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和“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生态系统,在初中阶段已对生态系统有了初步的学习,在高中也学习了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因此对生态系统的成分不难进行判断、归类。但学生不知道其作为一个系统的内涵,教师需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各组分的联系进而阐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而对食物链(网)和营养级的拓展学习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阐明各组分的功能。
(2)通过分析物质在各组分间的流动,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认识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尝试对设计的生态系统进行修正,培养推理、建模、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多种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解食物链(网)、营养级等概念,树立生态系統的稳态与平衡观。
(4)通过关注当下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尝试利用所学为生态保护提出合理建议,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3 教学环节
3.1 吸引
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一些被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生态恶化到无法挽回,需要太空移民重建家园,请进行简要的科幻绘画。同时,结合前面所学,判断视频展示的是种群、群落,还是生态系统。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绘画,彼此交流各自的作品。
设计意图:近年来科幻电影、科幻文学大行其道,外太空是一个热门话题,不少学生对《火星救援》《流浪地球》《三体
关键词 生态系统的结构5E教学模式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C633. 91
文献标志码B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建议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逐步培养形成。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提出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引入我国后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该模式主要由吸引( 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 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5个环节组成,其理念、环节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基本理念不谋而合。笔者尝试运用该教学模式开展“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借助各个教学环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导向作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本节是2017年版人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第一节,是在学习了细胞、个体、种群、群落之后,对更高层次生命系统的探索,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基础。研究课程标准可知,本节的内容要求是建立次位概念“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和“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学生平时经常接触生态系统,在初中阶段已对生态系统有了初步的学习,在高中也学习了细胞内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因此对生态系统的成分不难进行判断、归类。但学生不知道其作为一个系统的内涵,教师需使学生进一步建立各组分的联系进而阐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而对食物链(网)和营养级的拓展学习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运用结构与功能观阐明各组分的功能。
(2)通过分析物质在各组分间的流动,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认识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尝试对设计的生态系统进行修正,培养推理、建模、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讨论多种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解食物链(网)、营养级等概念,树立生态系統的稳态与平衡观。
(4)通过关注当下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尝试利用所学为生态保护提出合理建议,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3 教学环节
3.1 吸引
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一些被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地球生态恶化到无法挽回,需要太空移民重建家园,请进行简要的科幻绘画。同时,结合前面所学,判断视频展示的是种群、群落,还是生态系统。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绘画,彼此交流各自的作品。
设计意图:近年来科幻电影、科幻文学大行其道,外太空是一个热门话题,不少学生对《火星救援》《流浪地球》《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