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然资源、能源、能源资源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依据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各种能源资源。
2.能源:凡是能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能源。能源包括自然界的天然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又包括人类加工生产的能源产品(电力、汽油、柴油、煤气等),能源必须用于生产和生活,否则不算能源,如闪电、地震等目前人类很难利用,故不能称为能源。
3.能源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即天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如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绿化用地、其他社会事业用地、农业用地、水面等。
2.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功能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而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焦而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居住区、文化区、行政区等。
三、工业发展类型和工业指向类型
1.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人中所占比重的类型划分的,一般分为四类: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工业指向类型是考虑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看其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一般分为五类: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四、土地、土地资源和土壤
1.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
2.土地资源则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壤是陆地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五、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圈,三大工业地带
1.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三大经济地带是指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3.三大经济圈是指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
4.三大工业地带是指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线工业地带、陇海一兰新工业地带。
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般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2.经济发展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在内的生活质量目标。
七、地壳运动、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1.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组成地壳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一般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地质作用是指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如褶皱、断层等。
八、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1.草甸草原是草原中最湿润的类型,分布在300-400毫米之间的地区,包括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2.荒漠草原为草原最旱生类型,一般分布在50-200毫米之间的地区。
3.典型草原又称草原是介于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之间的类型。
九、区位、区位因素
1.区位即人类行为选择的场所或地点。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指位置;相对区位即分布,指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区位因素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类型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概况说来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分析某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动力、劳动力、科技等)。
十、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1.生态农业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出发,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和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
2.立体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丁=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农业。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依据其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各种能源资源。
2.能源:凡是能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统称能源。能源包括自然界的天然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又包括人类加工生产的能源产品(电力、汽油、柴油、煤气等),能源必须用于生产和生活,否则不算能源,如闪电、地震等目前人类很难利用,故不能称为能源。
3.能源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自然资源,即天然资源,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如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绿化用地、其他社会事业用地、农业用地、水面等。
2.城市功能分区是指城市功能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而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焦而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居住区、文化区、行政区等。
三、工业发展类型和工业指向类型
1.工业发展类型是根据各投入因素在总投人中所占比重的类型划分的,一般分为四类: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工业指向类型是考虑工业的区位选择是看其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一般分为五类: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四、土地、土地资源和土壤
1.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
2.土地资源则是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壤是陆地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五、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圈,三大工业地带
1.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三大经济地带是指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3.三大经济圈是指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
4.三大工业地带是指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线工业地带、陇海一兰新工业地带。
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般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2.经济发展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因素在内的生活质量目标。
七、地壳运动、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1.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组成地壳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一般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地质作用是指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地质构造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如褶皱、断层等。
八、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1.草甸草原是草原中最湿润的类型,分布在300-400毫米之间的地区,包括高山草甸、河漫滩草甸。
2.荒漠草原为草原最旱生类型,一般分布在50-200毫米之间的地区。
3.典型草原又称草原是介于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之间的类型。
九、区位、区位因素
1.区位即人类行为选择的场所或地点。包括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两层含义。绝对区位指位置;相对区位即分布,指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2.区位因素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类型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概况说来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分析某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动力、劳动力、科技等)。
十、生态农业,立体农业
1.生态农业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出发,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和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
2.立体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丁=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