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蚁族Ⅱ》书摘
面对人生这个庞大的命题,我们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蚂蚁,都感到无力、彷徨,缺乏安全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在学校读书时,我曾经多次想过,历史会如何记录我们这个时代?如今,我越来越觉得,历史应该给今日的小人物们留有一席之地。任何光鲜亮丽的事物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我相信,历史不仅应该记录光荣与梦想,还要记录代价和梦魇。蚁族,就是这个时代光荣的代价。
虽然我远离唐家岭、远离基本的生存压力,但是,我远离了蚁族的命运吗?
作为一名毕业于“985工程院校”的“80后”,我算得上是中国教育制度的胜利者。毕业后,我在北京找到了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工作,收入中等,压力一般,同事、朋友偶尔聚餐、看电影、K歌,这在蚁族们看来算得上是惬意的生活了吧。
但是,当我与这个城市相处的时间越长,我就越觉得,自己不过是这里的过客和流民。知识无法给我在这里立足的力量,我和不少蚁族一样,是个没房子、没恋人、没前途的“三无人员”,终日庸庸碌碌,无奈而卑微地活着。
我的工资在涨,但相比北京坐了火箭的房价,那不过是杯水车薪;我的职位在升,但是相比有门路的人,那不过是在用时间熬资历;我的年龄在长,但马上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我却看不到一点成家立业的可能。
当《蜗居》火爆时,很多人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是要做海藻还是海萍?我不怀好意地认为,实际上对于不少人来说,如果他们有海藻的资本,早就投入了宋思明的怀抱。网上不是有人问“当代喜儿愿嫁黄世仁是喜儿的错吗”,这本身就给出了答案。实际上这还是一个身份社会,不同的是,过去的白毛女把出身当阶级,今天的喜儿们只会与金钱站在同一个阶级。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剥夺什么都不会比剥夺他的希望更可怕。而当我一出生,便决定了我在北京寻找美好生活的希望已经被剥夺,任凭我如何努力,也看不到一丝曙光。
我不是没有想过回家,但是没有家庭背景,到哪儿不都是给人当垫脚石?况且,在北京奋斗的人,谁不知道那份在别人看来虚无缥缈的面子到底有多重?
时常听人说,人生就是选择的艺术。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个伪命题:这个看似多元的社会,实际上并没有给我什么选项,正如我面前的路,进无可进,退无可退。所谓的多元选择,对于绝大多数人只是一个浪漫想象,永远无法实现。
我跟朋友交流,发现很多人与我颇有共鸣。大家都觉得我们处在一个很奇特的现实之中:我们的财富在增加,生活在变得丰富,社会在多元化,一切似乎都在变好,但是感觉却告诉我们,有什么东西在变糟。
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悖论:一方面,房子越来越宽敞,另一方面,买不起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交通越来越拥堵;一方面,饮食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越来越没有保障;一方面,上大学越来越容易,另一方面,大学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一方面,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另一方面,看不起病的人越来越多……
我觉得这个悖论甚至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病症:当全世界都在称赞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中国人民却觉得现实中的问题前所未有地多起来。这让我不禁疑惑起来:为什么国家的发展带来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为什么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多的怨言?这个问题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无法回答。但是,当我回头思索自己的生活,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前段时间,我去帮一个朋友搬家。他租了一辆面包车,装上全部家当,然后顺道去国贸自己公司取一件东西。当车停在楼下,朋友正要上楼取东西时,一名保安走了过来,他示意我们这里不能停车。可是此时,就在我们面前,分明有一辆黑色宝马停在那儿!
朋友问保安,哪里有规定说这里不能停车?保安语塞。后来纠缠了几分钟,保安终于“开恩”,给了10分钟时间。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没起什么大波澜。
我突然想起这件事,因为我觉得它和我对这个城市的不满有着某种关联:与其说我在北京得不到的是一所房,不如说我得不到的是在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就算我将来有了房子车子,但是如果没有具备尊严、权利和公平环境的生活,我依然会觉得,这座城市不属于我,这里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写到这里,我在文初给自己的问题一下子清晰起来:如果说唐家岭的人们是物质上的蚁族,那国贸楼下的我就是精神上的蚁族。相比蚁族,我们不过是每天多吃几块肉,但这并没有让我多一份尊严;不过是多几件新衣服,但这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应有的公民权利;不过是多租几平方米的房子,但这也没有让我们找到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我只是看到,相比曾经崇高的梦想,现实是如此残酷,相比现实,我们又是如此无力。面对人生这个庞大的命题,我们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蚂蚁,都感到无力、彷徨,缺乏安全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正如纪伯伦的一句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我也禁不住常常会想:为什么我们不停下来好好思考人生的意义,为什么不能放下对物质的血拼,去追求更美好的梦想呢?
我去问一个搞设计的朋友。他年纪轻轻,年薪数十万,算得上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但他仍然不知疲倦地追求更多财富,没有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我问他,干吗要这么辛苦,难道非要有亿万身家才心满意足?
他感叹:“我又何尝不想过田园牧歌式的恬静生活?其实大多数人也没想着一定要站在珠穆朗玛的顶峰,那多累啊!但是现在根本没有让我们做一个平凡人的生活环境。我要赚奶粉钱,赚房子钱,赚孩子上学钱,还怕将来一旦生个大病,赚多少钱恐怕都不够啊……心里有这么多不稳定的因子存在,还怎么过平凡人的生活?”
是啊,我们面前是一个看似极其丰富和多元的社会,但实际上,我们都被时代裹挟,并没有选择的能力。我们只能跟着时代随波逐流,还得高度警惕,时刻提防被时代抛下。
但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总该有人有资本去寻梦吧?
我问了一个有房有车的本地同学,这个帅气的单身汉跟我抱怨过很多次,看上他的女孩他看不上,他看上的女孩看不上他。我知道他眼光高,可是条件这么好的人还怕跟人竞争吗?结果他回我,煤老板什么的,最讨厌了。
我问了一个富二代,他告诉我,这辈子实在是很难逃脱父辈的阴影,无论他怎么努力,别人都会认为他是靠着他老爸才有了今天的生活。“这对我公平吗?”他问我。
我问了一个官二代,他坦承自己确实在找工作的时候沾了老爹的光。但是他竟然也向我抱怨社会不公平,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比他底子更硬的官二代。
我和不同的人群交流越多,就越发现,这实际上是个人人自危的时代。蚁族缺乏物质保障,富二代、官二代缺乏道德保障,而当我们看到法官上访、厅长夫人被警察殴打的新闻时,发现即便是那些被认为是社会秩序的操纵者,也有可能是秩序保障缺失的受害者。其实,最近关于所谓的社会精英成群结队移民出国的新闻已经给了我们警示:身居顶端的人群都要背井离乡去寻找安全感,那么这个社会中还有谁能逃脱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沿着整个社会溯源而上,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境。然后当我回头顺流而下的时候,发现这些困境几乎都能在蚁族这里找到影子:缺乏保障,缺乏安全感,缺乏公平的社会环境,由此塑造了缺乏梦想的一代,除了穷凶极恶地赚钱填补自己的危机感之外,别无他求。从这点来看,蚁族正是观察这个社会再好不过的一个切片:它就像一棵大树的根部,一个金字塔的塔基。之前,我们只是看到了蚁族自己的问题。但实际上,当一棵大树的树根,当一个金字塔的塔基都出现了问题时,那么问题还仅仅是树根和塔基的问题吗?
但我又不敢确定,这难道真的是一个没有满意者的时代吗?
什么时候才会有一个让大家能够放飞梦想的时代?
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人人都得其所哉的时代?
我们要如何才能走向那个美好的时代?
我们这代人能够达到那个时代吗?
……
责任编辑:刘潇潇
关于《蚁族Ⅱ》
2009年,《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问世,“蚁族”这个庞大的城市沉默群体,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极,正式登上中国的话语舞台。
时隔一年后,廉思及其团队再度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在书中,与“蚁族”或多或少有着关系的人们相遇,他们中有城二代和村二代,有坚守阵地者和四处漂泊者,有外企白领和私企小工,有花甲教授和90后学生。他们对话、写信、反思、回望,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展开思考,对当今的大时代进行探讨。同时,团队课题组继续深入聚居村,将调研范围延伸至全国,出炉了第一部“蚁族”全国调查报告——2010中国“蚁族”生存报告。
透过本书的文字和图片,读者能感受到这个时代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与沉重……
面对人生这个庞大的命题,我们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蚂蚁,都感到无力、彷徨,缺乏安全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在学校读书时,我曾经多次想过,历史会如何记录我们这个时代?如今,我越来越觉得,历史应该给今日的小人物们留有一席之地。任何光鲜亮丽的事物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我相信,历史不仅应该记录光荣与梦想,还要记录代价和梦魇。蚁族,就是这个时代光荣的代价。
虽然我远离唐家岭、远离基本的生存压力,但是,我远离了蚁族的命运吗?
作为一名毕业于“985工程院校”的“80后”,我算得上是中国教育制度的胜利者。毕业后,我在北京找到了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工作,收入中等,压力一般,同事、朋友偶尔聚餐、看电影、K歌,这在蚁族们看来算得上是惬意的生活了吧。
但是,当我与这个城市相处的时间越长,我就越觉得,自己不过是这里的过客和流民。知识无法给我在这里立足的力量,我和不少蚁族一样,是个没房子、没恋人、没前途的“三无人员”,终日庸庸碌碌,无奈而卑微地活着。
我的工资在涨,但相比北京坐了火箭的房价,那不过是杯水车薪;我的职位在升,但是相比有门路的人,那不过是在用时间熬资历;我的年龄在长,但马上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我却看不到一点成家立业的可能。
当《蜗居》火爆时,很多人提出一个同样的问题,是要做海藻还是海萍?我不怀好意地认为,实际上对于不少人来说,如果他们有海藻的资本,早就投入了宋思明的怀抱。网上不是有人问“当代喜儿愿嫁黄世仁是喜儿的错吗”,这本身就给出了答案。实际上这还是一个身份社会,不同的是,过去的白毛女把出身当阶级,今天的喜儿们只会与金钱站在同一个阶级。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剥夺什么都不会比剥夺他的希望更可怕。而当我一出生,便决定了我在北京寻找美好生活的希望已经被剥夺,任凭我如何努力,也看不到一丝曙光。
我不是没有想过回家,但是没有家庭背景,到哪儿不都是给人当垫脚石?况且,在北京奋斗的人,谁不知道那份在别人看来虚无缥缈的面子到底有多重?
时常听人说,人生就是选择的艺术。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个伪命题:这个看似多元的社会,实际上并没有给我什么选项,正如我面前的路,进无可进,退无可退。所谓的多元选择,对于绝大多数人只是一个浪漫想象,永远无法实现。
我跟朋友交流,发现很多人与我颇有共鸣。大家都觉得我们处在一个很奇特的现实之中:我们的财富在增加,生活在变得丰富,社会在多元化,一切似乎都在变好,但是感觉却告诉我们,有什么东西在变糟。
这是一个随处可见的悖论:一方面,房子越来越宽敞,另一方面,买不起房子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交通越来越拥堵;一方面,饮食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越来越没有保障;一方面,上大学越来越容易,另一方面,大学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一方面,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另一方面,看不起病的人越来越多……
我觉得这个悖论甚至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病症:当全世界都在称赞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中国人民却觉得现实中的问题前所未有地多起来。这让我不禁疑惑起来:为什么国家的发展带来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为什么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多的怨言?这个问题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无法回答。但是,当我回头思索自己的生活,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前段时间,我去帮一个朋友搬家。他租了一辆面包车,装上全部家当,然后顺道去国贸自己公司取一件东西。当车停在楼下,朋友正要上楼取东西时,一名保安走了过来,他示意我们这里不能停车。可是此时,就在我们面前,分明有一辆黑色宝马停在那儿!
朋友问保安,哪里有规定说这里不能停车?保安语塞。后来纠缠了几分钟,保安终于“开恩”,给了10分钟时间。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没起什么大波澜。
我突然想起这件事,因为我觉得它和我对这个城市的不满有着某种关联:与其说我在北京得不到的是一所房,不如说我得不到的是在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就算我将来有了房子车子,但是如果没有具备尊严、权利和公平环境的生活,我依然会觉得,这座城市不属于我,这里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写到这里,我在文初给自己的问题一下子清晰起来:如果说唐家岭的人们是物质上的蚁族,那国贸楼下的我就是精神上的蚁族。相比蚁族,我们不过是每天多吃几块肉,但这并没有让我多一份尊严;不过是多几件新衣服,但这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应有的公民权利;不过是多租几平方米的房子,但这也没有让我们找到在这个城市的归属感。
我只是看到,相比曾经崇高的梦想,现实是如此残酷,相比现实,我们又是如此无力。面对人生这个庞大的命题,我们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蚂蚁,都感到无力、彷徨,缺乏安全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正如纪伯伦的一句诗: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我也禁不住常常会想:为什么我们不停下来好好思考人生的意义,为什么不能放下对物质的血拼,去追求更美好的梦想呢?
我去问一个搞设计的朋友。他年纪轻轻,年薪数十万,算得上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但他仍然不知疲倦地追求更多财富,没有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我问他,干吗要这么辛苦,难道非要有亿万身家才心满意足?
他感叹:“我又何尝不想过田园牧歌式的恬静生活?其实大多数人也没想着一定要站在珠穆朗玛的顶峰,那多累啊!但是现在根本没有让我们做一个平凡人的生活环境。我要赚奶粉钱,赚房子钱,赚孩子上学钱,还怕将来一旦生个大病,赚多少钱恐怕都不够啊……心里有这么多不稳定的因子存在,还怎么过平凡人的生活?”
是啊,我们面前是一个看似极其丰富和多元的社会,但实际上,我们都被时代裹挟,并没有选择的能力。我们只能跟着时代随波逐流,还得高度警惕,时刻提防被时代抛下。
但是,这个伟大的时代,总该有人有资本去寻梦吧?
我问了一个有房有车的本地同学,这个帅气的单身汉跟我抱怨过很多次,看上他的女孩他看不上,他看上的女孩看不上他。我知道他眼光高,可是条件这么好的人还怕跟人竞争吗?结果他回我,煤老板什么的,最讨厌了。
我问了一个富二代,他告诉我,这辈子实在是很难逃脱父辈的阴影,无论他怎么努力,别人都会认为他是靠着他老爸才有了今天的生活。“这对我公平吗?”他问我。
我问了一个官二代,他坦承自己确实在找工作的时候沾了老爹的光。但是他竟然也向我抱怨社会不公平,因为他遇到了一个比他底子更硬的官二代。
我和不同的人群交流越多,就越发现,这实际上是个人人自危的时代。蚁族缺乏物质保障,富二代、官二代缺乏道德保障,而当我们看到法官上访、厅长夫人被警察殴打的新闻时,发现即便是那些被认为是社会秩序的操纵者,也有可能是秩序保障缺失的受害者。其实,最近关于所谓的社会精英成群结队移民出国的新闻已经给了我们警示:身居顶端的人群都要背井离乡去寻找安全感,那么这个社会中还有谁能逃脱呢?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沿着整个社会溯源而上,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境。然后当我回头顺流而下的时候,发现这些困境几乎都能在蚁族这里找到影子:缺乏保障,缺乏安全感,缺乏公平的社会环境,由此塑造了缺乏梦想的一代,除了穷凶极恶地赚钱填补自己的危机感之外,别无他求。从这点来看,蚁族正是观察这个社会再好不过的一个切片:它就像一棵大树的根部,一个金字塔的塔基。之前,我们只是看到了蚁族自己的问题。但实际上,当一棵大树的树根,当一个金字塔的塔基都出现了问题时,那么问题还仅仅是树根和塔基的问题吗?
但我又不敢确定,这难道真的是一个没有满意者的时代吗?
什么时候才会有一个让大家能够放飞梦想的时代?
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人人都得其所哉的时代?
我们要如何才能走向那个美好的时代?
我们这代人能够达到那个时代吗?
……
责任编辑:刘潇潇
关于《蚁族Ⅱ》
2009年,《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问世,“蚁族”这个庞大的城市沉默群体,作为中国社会中的一极,正式登上中国的话语舞台。
时隔一年后,廉思及其团队再度推出《蚁族Ⅱ——谁的时代》。在书中,与“蚁族”或多或少有着关系的人们相遇,他们中有城二代和村二代,有坚守阵地者和四处漂泊者,有外企白领和私企小工,有花甲教授和90后学生。他们对话、写信、反思、回望,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展开思考,对当今的大时代进行探讨。同时,团队课题组继续深入聚居村,将调研范围延伸至全国,出炉了第一部“蚁族”全国调查报告——2010中国“蚁族”生存报告。
透过本书的文字和图片,读者能感受到这个时代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