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指的是经济行为,不过,人们的方法和角度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经济行为性质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使得在较长时间中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知尚未达成一致。在经济行为中包含着三方面的关系,分别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主观与客观。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比较
虽然经济行为是社会主体有意识的行为,不过,相对于经济学者来说,它明显属于研究客体。当将思想意识方面的偏见摒除的时候,可将其看成纯粹描述性问题。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不同观点
自古典经济学创立之后,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议论纷纷,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行为或者是经济现象,在此层面上,人们的意见是较为一致的,其争论的焦点是到底什么是经济行为或者是经济现象。从经济科学研究活动的发展过程来看,人们对于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认知是不断深入的,所形成的多种观点,在时间和不同学派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对财富增长、分配和消费或者研究资源配置方式进行研究。在1662年的时候,诞生了《赋税论》,然后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直到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相关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国民财富增长、分配和消费问题。在此过程中,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分配进行了相应研究。在此著作中,将“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作为第一篇的标题,全书的整体设计开展的中心是如何实现富国裕民。在1803年的时候,法国经济学家伊萨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应概述:“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从而将消费纳入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英国的约翰·穆勒将古典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有效集成,在1848年的时候,在《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中,指出了“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以及由这些规律推断出来的某些实际结论是本书的主题”,同时将其对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全新见解进行了相应阐述“就各国的经济情况取决于物理知识而言,这是自然科学和建立在自然科学之上的工艺技术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就原因是道德的或者是心理的,依赖于各种制度和社会关系,依赖于人类的本性而言,……是所谓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1825年,英国经济学家迈克库洛赫对该观点进行了最完整的表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具有交换价值的、并为人所需的、有用或喜爱的物品或者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之后,很多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应概述,其本质是对该观点的延续和发展。比如,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在1932年的时候提出“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做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2]。”该观点得到了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的认可。英国经济学家哈维对此的概括更加简单明了,他认为经济学主要是对人们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对人们的所需科学进行充分满足进行研究。萨缪尔森将两种说法进行了拼凑,使其成为:经济学是对社会如何应用稀缺资源和生产有价值的商品进行研究,并且将其分配给不同个人。上述说法的表述不同,但是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将人和自然的关系作为重点,从而说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同时它们之间也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将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看做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其概述的出发点是经济活动结果。除此之外,还将资源配置方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经济活动原因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概述。
二、经济学对象的描述方法
(一)将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进行区分。经济学研究对象所指的是经济学者研究的客体。经济学的性质是经济学者对客体的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及构建何种经济理论体系。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在对很多学者的观点进行相应分析之后,从中发现,在经济学的界定方面,只有少部分的人直接说明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在多数人的研究中,都是通过经济学科性质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相應说明。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概述方面,人们的形式有着较大不同。对于经济学者来说,其研究经济行为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将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思想动机问题混合在一起,对于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解决是非常不利的。当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专门考察的时候,将这两个不同命题区分开是非常必要的。
(二)将个别经济学著作和经济学研究对象相区分。过去,在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概述的时候,部分研究者是从经济学科学性质的角度进行概述,有的是从经济学著作的角度进行概述。对于大多数的经济学著作来说,都是经济学家个人研究理论成果。不可要求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对经济行为的每一种属性进行全面研究,所以,也不能够将经济学家对进行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个别看法当成是一般的看法。与之相反,对于将经济理论进行集成处理的经济学著作,需要对经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说明。经济学基础理论除外的其它分支学科,是部分经济学家根据某一类的经济现象展开讨论所得出的理论成果,因此不需要对母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进行相应回答。经济学是社会学科的一个门类,从此角度来说,同其子学科的研究对象有着较大差别[3]。
(三)当对个别经济行为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研究。当人们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概述的时候,会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经济行为有社会主体行为差别,主要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人、家庭和国家等,这些经济行为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经济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起始点是对个人经济行为进行研究,终点是对作用于整个社会的国家经济行为进行研究。若是不对个别经济行为及其结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也就无法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变化的本质特征进行正确把握。当从个人或者社会等角度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概括的时候,其本质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区分。
三、结束语
通过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不同观点的比较和反思,从中发现,不同的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流派为其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是其实质并没有很大差别。经济学研究对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只是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对现实社会进行说明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其不同观点进行比较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磊,赵玉琳.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不同观点的比较与反思[J].经济纵横,2017(04):16-22.
[2]陈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7(08):99-108.
[3]黄泰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线和框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05):8-14.
[4]杨青龙,李杏.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6(04):21-26.
[5]李洪标.《资本论》科学体系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差别和对立[J].改革与战略,2015,31(12):14-17.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比较
虽然经济行为是社会主体有意识的行为,不过,相对于经济学者来说,它明显属于研究客体。当将思想意识方面的偏见摒除的时候,可将其看成纯粹描述性问题。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不同观点
自古典经济学创立之后,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议论纷纷,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行为或者是经济现象,在此层面上,人们的意见是较为一致的,其争论的焦点是到底什么是经济行为或者是经济现象。从经济科学研究活动的发展过程来看,人们对于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认知是不断深入的,所形成的多种观点,在时间和不同学派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对财富增长、分配和消费或者研究资源配置方式进行研究。在1662年的时候,诞生了《赋税论》,然后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直到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相关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国民财富增长、分配和消费问题。在此过程中,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分配进行了相应研究。在此著作中,将“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作为第一篇的标题,全书的整体设计开展的中心是如何实现富国裕民。在1803年的时候,法国经济学家伊萨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应概述:“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从而将消费纳入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英国的约翰·穆勒将古典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有效集成,在1848年的时候,在《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中,指出了“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以及由这些规律推断出来的某些实际结论是本书的主题”,同时将其对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全新见解进行了相应阐述“就各国的经济情况取决于物理知识而言,这是自然科学和建立在自然科学之上的工艺技术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就原因是道德的或者是心理的,依赖于各种制度和社会关系,依赖于人类的本性而言,……是所谓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1825年,英国经济学家迈克库洛赫对该观点进行了最完整的表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具有交换价值的、并为人所需的、有用或喜爱的物品或者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之后,很多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应概述,其本质是对该观点的延续和发展。比如,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在1932年的时候提出“经济学是把人类行为当做目的与具有各种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研究的科学[2]。”该观点得到了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的认可。英国经济学家哈维对此的概括更加简单明了,他认为经济学主要是对人们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对人们的所需科学进行充分满足进行研究。萨缪尔森将两种说法进行了拼凑,使其成为:经济学是对社会如何应用稀缺资源和生产有价值的商品进行研究,并且将其分配给不同个人。上述说法的表述不同,但是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将人和自然的关系作为重点,从而说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同时它们之间也有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将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看做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其概述的出发点是经济活动结果。除此之外,还将资源配置方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经济活动原因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概述。
二、经济学对象的描述方法
(一)将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进行区分。经济学研究对象所指的是经济学者研究的客体。经济学的性质是经济学者对客体的研究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及构建何种经济理论体系。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从本质上是不同的。在对很多学者的观点进行相应分析之后,从中发现,在经济学的界定方面,只有少部分的人直接说明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在多数人的研究中,都是通过经济学科性质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相應说明。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概述方面,人们的形式有着较大不同。对于经济学者来说,其研究经济行为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将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的思想动机问题混合在一起,对于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解决是非常不利的。当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专门考察的时候,将这两个不同命题区分开是非常必要的。
(二)将个别经济学著作和经济学研究对象相区分。过去,在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概述的时候,部分研究者是从经济学科学性质的角度进行概述,有的是从经济学著作的角度进行概述。对于大多数的经济学著作来说,都是经济学家个人研究理论成果。不可要求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对经济行为的每一种属性进行全面研究,所以,也不能够将经济学家对进行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个别看法当成是一般的看法。与之相反,对于将经济理论进行集成处理的经济学著作,需要对经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说明。经济学基础理论除外的其它分支学科,是部分经济学家根据某一类的经济现象展开讨论所得出的理论成果,因此不需要对母学科的研究对象问题进行相应回答。经济学是社会学科的一个门类,从此角度来说,同其子学科的研究对象有着较大差别[3]。
(三)当对个别经济行为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可以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研究。当人们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概述的时候,会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经济行为有社会主体行为差别,主要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人、家庭和国家等,这些经济行为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经济学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起始点是对个人经济行为进行研究,终点是对作用于整个社会的国家经济行为进行研究。若是不对个别经济行为及其结构关系进行全面研究,也就无法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变化的本质特征进行正确把握。当从个人或者社会等角度对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概括的时候,其本质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区分。
三、结束语
通过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不同观点的比较和反思,从中发现,不同的经济学家与经济学流派为其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是其实质并没有很大差别。经济学研究对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只是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对现实社会进行说明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其不同观点进行比较与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磊,赵玉琳.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不同观点的比较与反思[J].经济纵横,2017(04):16-22.
[2]陈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7(08):99-108.
[3]黄泰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线和框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05):8-14.
[4]杨青龙,李杏.国民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6(04):21-26.
[5]李洪标.《资本论》科学体系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差别和对立[J].改革与战略,2015,31(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