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候我会提醒自己,我所看见的蒙特利尔绝不是事实全部。一定有个更繁华、更优雅、更聪明的蒙特利尔,藏在我眼前景象的反面。据说超越四维空间之后,我们能同时看到一件事物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的样貌,那必定是一种非常上帝视角的体验。但现在,我们都只能行进在一只蚂蚁走的狭窄通道中。比如每天清早,我必然只能拎着便当,乘电梯下公寓楼,过马路去偶遇139路公交车。在非节假日,它几乎每十分钟就有一趟。但在零下15℃的冬天,能恰好一出门就上车,毕竟已属于人们常说的那种小确幸了吧。
后来,一位当地老太太教我下载了一个公交APP,上面有公车抵达每个站点的确切时间,从此我的小确幸都更加确定。惟一还没检验过的是,假如公交司机在上一站突然自顾下车买咖啡去了——已经遇见了好几次——那么APP上的公交到站时间会不会自动顺延?公交车司机无疑在哪个国家都是比较辛苦的职业,但绝大多数的蒙特利尔司机都会主动说“早上好”,在你刷卡后还要道一声“谢谢”。相对应的,很多乘客也会在下车前,主动跟司机说一声谢谢、再见之类。我觉得新鲜,也试了几次,你好啊、谢谢啦、再见了,这种互相给予的“客气”真的会让人心情愉快。因为在短暂的交流瞬间,有善意被彼此接收了。
当然,我最激动的谢谢,是好几次我在街对面看见公交车要开走,努力挥了两下手,车居然真的停下来等我,跑去跳上车,司机还给个不必谢的微笑……这种时候真想说:你们蒙特利尔公交车司机真的不赶时间吗……还有一次,我居然看见公交车活生生停在十字路口中间,让一个跑过来的老人家登上了车。哎。估计司机先生也是太客气了。
长沙人就不爱讲客气。朋友间太客气就不够爽快,出门在外太客气就活该吃亏,公交车太客气就会被后面的私家车滴滴,公交车司机太客气,一定会被乘客逼疯。所以我这个长沙人必须记录下这样的场面:以站牌為起点,人们自动排起长龙候车:车到站时,都不急着上车,因为要等车上的人先下:哪怕刚从街另一头走过来,懒得排到队伍最后面去的人,也会站在车门口,默默等排队的人先上,自己再上,但也总有排队的人微笑点头,示意请他在自己前面先上车;在车上遇到推童车的人,靠窗的人会站起来收起椅子,腾出空间让童车靠边;在车上愿意站着的人超级多,并非一看到空座位不坐就好像吃了亏;画有轮椅标识的公交车。欢迎坐轮椅的人上车,因为车身一侧会慢慢朝人行道倾斜、微微下沉,刚好允许轮椅平稳地行驶上下;没有人对艰难腾挪的童车或轮椅面露嫌弃,反而会带着客气的微笑来帮忙……
等我弄清楚,这些将心比心的秩序理想在这座城市的公交车上都已是日常共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微感动的。因为我知道,在很多社会环境下,打破理想共识无需付出任何成本,甚至不必交付任何羞耻心,我们的理由仅仅可能是我们匆忙、我们焦虑、我们缺少耐心、我们又不傻。
当然,这不是一辆高贵的公交车。换句话说,这应该就是城市的底层吧。富豪都在私人飞机上,中产阶级都坐在私家车里,公交车里上上下下的就都是普通小市民、年轻学生、不知地球哪个角落冒出来的新移民……我在139路上,看到过身体从单人座上几乎溢出来、还不停往口里光秃秃塞芝士的中年男子;看到过许多神色各异、不约而同戴着几乎同款假发套的黑人妇女;看到过在冬天的清晨,突然看着手机,在同学身边开始大声哭泣的中国女孩子:看到过在下雪天穿着及膝短裤就出门的年轻人;看到过罩着头巾、只露出卷翘睫毛的中东女孩,从名牌包包里掏出护手霜,慢慢擦;看到过某个年轻人的牛仔裤不是系在腰上而是系在屁股上,半只屁股挂在皮带上方,向外端望……我的一个女同学June,为了蹭法语努力跟公交车上一切面善的人搭讪。发生了无数奇遇,最厉害的是跟一个加拿大老太太聊成了饭友。
严格比较起来,在地铁上——尤其是市中心固定某几站——更有几率见到颜值很高、风格很正的匆匆过客,而且你只要想到,在地铁上看书的人比公交车上要多得多,就足够判断公交车上的“乘客质量”——假如能这样称呼的话——是整个城市最低的。
但是你的如蚁穴般狭小曲折的生活通道,就注定从这里路过。每个人的蚁道。在明亮的车厢中礼貌地交汇过,再毫发无伤地继续各自曲折。这台暖气十足的狭长大巴,客气地穿梭在寒冷的、下午四点半就已经黄昏的城市。
这的确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蒙特利尔的全部。
后来,一位当地老太太教我下载了一个公交APP,上面有公车抵达每个站点的确切时间,从此我的小确幸都更加确定。惟一还没检验过的是,假如公交司机在上一站突然自顾下车买咖啡去了——已经遇见了好几次——那么APP上的公交到站时间会不会自动顺延?公交车司机无疑在哪个国家都是比较辛苦的职业,但绝大多数的蒙特利尔司机都会主动说“早上好”,在你刷卡后还要道一声“谢谢”。相对应的,很多乘客也会在下车前,主动跟司机说一声谢谢、再见之类。我觉得新鲜,也试了几次,你好啊、谢谢啦、再见了,这种互相给予的“客气”真的会让人心情愉快。因为在短暂的交流瞬间,有善意被彼此接收了。
当然,我最激动的谢谢,是好几次我在街对面看见公交车要开走,努力挥了两下手,车居然真的停下来等我,跑去跳上车,司机还给个不必谢的微笑……这种时候真想说:你们蒙特利尔公交车司机真的不赶时间吗……还有一次,我居然看见公交车活生生停在十字路口中间,让一个跑过来的老人家登上了车。哎。估计司机先生也是太客气了。
长沙人就不爱讲客气。朋友间太客气就不够爽快,出门在外太客气就活该吃亏,公交车太客气就会被后面的私家车滴滴,公交车司机太客气,一定会被乘客逼疯。所以我这个长沙人必须记录下这样的场面:以站牌為起点,人们自动排起长龙候车:车到站时,都不急着上车,因为要等车上的人先下:哪怕刚从街另一头走过来,懒得排到队伍最后面去的人,也会站在车门口,默默等排队的人先上,自己再上,但也总有排队的人微笑点头,示意请他在自己前面先上车;在车上遇到推童车的人,靠窗的人会站起来收起椅子,腾出空间让童车靠边;在车上愿意站着的人超级多,并非一看到空座位不坐就好像吃了亏;画有轮椅标识的公交车。欢迎坐轮椅的人上车,因为车身一侧会慢慢朝人行道倾斜、微微下沉,刚好允许轮椅平稳地行驶上下;没有人对艰难腾挪的童车或轮椅面露嫌弃,反而会带着客气的微笑来帮忙……
等我弄清楚,这些将心比心的秩序理想在这座城市的公交车上都已是日常共识。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微感动的。因为我知道,在很多社会环境下,打破理想共识无需付出任何成本,甚至不必交付任何羞耻心,我们的理由仅仅可能是我们匆忙、我们焦虑、我们缺少耐心、我们又不傻。
当然,这不是一辆高贵的公交车。换句话说,这应该就是城市的底层吧。富豪都在私人飞机上,中产阶级都坐在私家车里,公交车里上上下下的就都是普通小市民、年轻学生、不知地球哪个角落冒出来的新移民……我在139路上,看到过身体从单人座上几乎溢出来、还不停往口里光秃秃塞芝士的中年男子;看到过许多神色各异、不约而同戴着几乎同款假发套的黑人妇女;看到过在冬天的清晨,突然看着手机,在同学身边开始大声哭泣的中国女孩子:看到过在下雪天穿着及膝短裤就出门的年轻人;看到过罩着头巾、只露出卷翘睫毛的中东女孩,从名牌包包里掏出护手霜,慢慢擦;看到过某个年轻人的牛仔裤不是系在腰上而是系在屁股上,半只屁股挂在皮带上方,向外端望……我的一个女同学June,为了蹭法语努力跟公交车上一切面善的人搭讪。发生了无数奇遇,最厉害的是跟一个加拿大老太太聊成了饭友。
严格比较起来,在地铁上——尤其是市中心固定某几站——更有几率见到颜值很高、风格很正的匆匆过客,而且你只要想到,在地铁上看书的人比公交车上要多得多,就足够判断公交车上的“乘客质量”——假如能这样称呼的话——是整个城市最低的。
但是你的如蚁穴般狭小曲折的生活通道,就注定从这里路过。每个人的蚁道。在明亮的车厢中礼貌地交汇过,再毫发无伤地继续各自曲折。这台暖气十足的狭长大巴,客气地穿梭在寒冷的、下午四点半就已经黄昏的城市。
这的确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蒙特利尔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