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

来源 :生活经典·晨报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9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这期杂志的时候,又到了一个秋色平分的节气,与那年到会同县高椅古村采访的时间差不多。包浆的百年木屋此刻应沐浴在秋色里,美得一塌糊涂。据说高椅乡的一栋清代民居原貌搬进了湖南省博物馆,10月,秋天还没结柬时,有望跟阔别公众五年的“马王堆汉墓陈列”一起展出。
  城市里有博物馆真好,让你能最有效率地欣赏广袤土地上的美好。如同一年里有秋天,昼夜均寒暑平,不能更舒服了。我们采访了长沙7家文博单位,从海量展品里选出分量最重“不得不看”的那一件,讲述了它们的故事,如果你因此有了亲眼去看看的兴趣,那将不负这个秋天。
  先人企图借它让声音抵达上天
  长沙博物馆典藏部主管“金属类文物”的潘钰。主要工作的地方还是清水塘原长沙博物馆库房楼的三楼。只是,她工作了10余年的这个地方,现在属于筹备中的長沙美术馆,他们是借用。
  这栋库房楼守卫森严,到处都是摄像头,从进入它白色铁门关着的小院子开始,就处在监视之中。预计今年年底会开放的长沙美术馆里里外外正忙着做些整改。上到潘钰办公室的三楼,整改中的长沙美术馆就在眼底了,它灰色的屋顶反射出来的热让潘钰办公室外面的走廊要比别处明显气温高一些。所以,后来让潘钰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拍照的时候,她直喊热。
  潘钰毕业于四川大学的考古专业。2008年筹备长沙博物馆新馆的基本陈列时开始接触青铜器。她觉得她有些倒霉,她的在别的博物馆工作的同学大多也经历了建新馆的过程,在那个过程里基本都会接触到新出土的文物,但是,分给她主管的以青铜为主的金属类,近10年没有新的文物出土,因此,她的研究也没什么进展,“有些学者从很多已有的材料也能得出一些新的观点,但对我来说,如果没有新的文物证明这些观点。总觉得很虚”。不过,让她不至于特别遗憾的,是近几年她在铜镜的研究上有些收获,“我们馆里铜镜多”。她说,“东西多自然能写出些东西”。
  在得知我们是为镇馆之宝象纹铜铙而来的时候。她有些很不好意思:“它不像是四羊方尊或者皿方壘有什么传奇的经历,它挖出来就放在宁乡县文管所,一直到1993年我们馆把它借过来。”
  说到象纹铜铙是借来的时候,潘钰的声音低了些,说最近几年宁乡在建青铜博物馆,有想法要把象纹铜铙拿回去,但长沙博物馆这边没答应。说到这来。她的声音又大了起来:“肯定我们不会还啊,后来我们找了一家公司,帮他们做了个复制品送过去。”
  现在不像以前了,以前,四羊方尊,国家博物馆说要就要过去了,到现在都还不还回来,现在他们要什么东西,就没那么好说了。
  宁乡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半山腰出土的这个象纹铜铙,通高103.5cm,鼓间宽48cm,重221.5公斤,是长沙、乃至全省、全国都知名的“重器”,被誉为“中国铙王”,已出土的铜铙没有比它更大、更重的。潘钰介绍,长沙本地的学者大多认为铙是祭祀神灵用的。祭祀完了,就把它们就地埋了。“铙的开口是朝上的,一敲击,声音是朝上走的。意思就是抵达上天。”至于为什么这个铜铙身上是象纹,潘钰说学者们认为殷商时候包括湖南在内的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还适合象的生存,象纹的出现“并不稀奇”。
  这个先入企图借以让自己的声音能抵达上天的器物。1993年长沙博物馆从宁乡文物所“拿”过来时,文物所那边的保管条件很差,还没有足够的理由不“上交”。
  在同治年间就有了仿品,连仿品也可以算古籍了
  湖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寻霖的语速非常快,这一次,当他非常快地坐在我对面,问清了我的来访目的,在我提到湖南图书馆2015年12月举行的名为“册府千华”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曾展出过的《陀罗尼经》时,他让我有些猝不及防地爆了个料:“那次展出的是替代品,不是原件。”还没等我问为什么会把替代品展出来,他紧接着就给了解释:“替代品是同治年间翻刻的,也可以算是古籍了。”
  我提到的《陀罗尼经》是指北宋开宝八年(975)吴越国王钱俶刻《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湖南图书馆镇馆之宝之一。这个镇馆之宝原来藏身西湖边的雷峰塔。1924年,雷峰塔倒掉后,有人在废墟中塔砖侧面的众多大拇指大小的孔里发现了一些小经卷,这些经卷,寻霖认为应该是香客祈福后塞进去的。
  这卷《陀罗尼经》是湖南图书馆所藏雕版印刷中“最早的”一件。寻霖介绍说虽然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即已出现,但唐代的雕版印刷品留下来的非常少。且全是单张册页——或是单张佛像。或是单张日历。即使到了北宋,成册的雕版印书也不多,但已经出现长条的佛经,这是用多块雕版印刷后粘贴而成的。湖南图书馆藏的这卷《陀罗尼经》便是用了7块雕版,寻霖认为当初用来印这卷经的7块雕版可能是“比较随意”地找来的。因为它们的长短不统一,不规范。
  寻霖对北宋开宝八年《陀罗尼经》是怎么流传到湖南图书馆的并不清楚,他有些遗憾的是,雷峰塔倒掉时,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对塔里的这些经卷引起重视,这些经卷被附近的居民捡到后。有的被撕掉了。以至于竟然就在杭州的浙江图书馆都没有收藏一件。寻霖曾就这卷《陀罗尼经》的来历问过图书馆的前辈,但也没有得到答案。但他很肯定地认为“应该是解放后、解放初期”。因为“解放前的藏书目录里没有这卷经的记录”。
  解放初期,曾有大置古籍到了湖南图书馆。这卷《陀罗尼经》被一个檀木盒装着。檀木盒上刻有字体为隶书的“陀罗尼经”四字。但,这个檀木盒的主人,却没有半点踪迹可寻。
  湖南图书馆另一件镇馆之宝是宋版《说文解字》。这件镇馆之宝来自长沙叶氏叶德辉的侄子叶启勋、叶启发兄弟。他们是从南阳街一个湘乡人开的书店收来的。1951年,叶氏兄弟把这套《说文解字》和其他藏书捐给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7年,移交到湖南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的善本古籍有相当部分来自叶家兄弟,“叶家兄弟的书很不错。他们受叶德辉的影响,是大藏书家,但叶德辉的书大部分都毁掉了。”
  寻霖介绍,湖南图书馆的古籍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双峰富厚堂曾国藩父子的藏书,“曾国藩的藏书不像别的藏书家那样会盖个自己的私印,他和叶德辉走的是两条路,叶德辉和他的侄子们讲究版本,曾国藩讲究实用,虽然藏书很多,但他不以鉴赏为目的,很少宋元版。”   从浏阳河底打捞出的“河料”,断断续续雕了30多年
  九尾冲,波隆立交桥东端50米左右,三一大道的南边,湖南工艺美术馆的牌子不是很显眼。或在公交车上,或在私家车上,我曾多次在走过头了之后,才心里默念:哦,那个工艺美术馆又过了。
  我不确定第一次注意到这个馆的存在是什么时候,也不确定第一次有想去看看的念头是什么时候。之所以一直没成行,主要是它好像脱离在长沙的主流展馆之外,我能够经常在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上看到很多别的展馆展览的消息,但好像还从未看过它的展览预告和展览新闻。
  9月7日下午两点半,我从地铁一号线开福寺站出来、骑了共享单车赶到三一大道边这个唯一没有保安在门口站着的美术馆时,有人提了水在大门西侧洗车。
  灯光明亮的展览大厅空无一人。落地陈列的是以菊花石为主的石雕。挂墙陈列的是织锦和湘绣。
  大概半个小时后,我在讲解员陈晶的导览下一件件作品浏览了一番。“如果不介绍的话,让我自己找镇馆之宝,我可能要找一两天才能找到。”在展馆一楼西南方向最里边的办公室里,我对陈晶和工艺美术馆展馆负责人李莉说。
  虽然之前对菊花石和菊花石工艺所知甚少,但我说一两天能找到镇馆之宝也并非信口开河。观展的时候我注意到绝大多数展品标有价格,从数千到数十万不等,但有少数的,没有在旁边标注价格。我觉得我应该能很快推断出最珍贵的那件,应该就是没有标价的作品中的一件。之所以觉得很可能要一两天时间才能把最珍贵的那件找出来,是因为那件石雕作品太不引入注目了。
  和别的大多数看起来非常精美的菊花石作品相比,被湖南工艺美术馆官方认为是镇馆之宝的那件作品粗看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得看不出有任何雕刻、雕琢的痕迹。“这是戴清升老师的作品。”陈晶给我讲解。
  戴清升也是相对陌生的一个名字。大概60公分高的这件作品被命名为“石菊假山”。它简直就是假山,只是没假山那么大。这块原本采自浏阳河底的“河料”,戴清升上世纪20年代就开始雕刻了。断断续续雕到1958年人民大会堂投入使用前才雕完,随即被拿去北京,一度放在人民大会堂的湖南厅。直到1979年才重回长沙。
  1984年去世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戴清升和齐白石一样,早年也是木匠。也习画、习诗文。
  菊花石质地坚硬,外表呈青灰色,里面有天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结晶体,虽然形成于数亿年前,但它的被发现还不到300年,《浏阳县志》记载,乾隆五年,浏阳永和的书画家欧锡藩采了浏阳河底的青石做砚台时,意外地发现石上有形态逼真的菊花。
  浏阳菊花石2002年开始禁采,在那之前,每年也只有夏天这一季可采,别的季节因为河水太凉,都不适宜。因为在水底。采菊花石的人又必须要求水性好。
  戴清升1924年初完工的“石菊假山”原河料采自浏阳河的哪一段已鲜有人知了。日军南侵后,他曾背着这个“夺天工”的作品一起去了在广西的女儿家。抗战结束后,他又带回了長沙。
  人民大会堂陈列的展品一般是十年一换。“石菊假山”陈列了21年。1979年,当时已经90岁的戴清升和他的弟子另外雕了个菊花石作品才把它置换回来。
  现在,有着25朵菊花、9个不同方位、不同大小空洞的它像是一块做假山用的太湖石,也像是一块碳化了的树根。因为刻意去掉了人工的痕迹,第一眼看去没什么特别,很可能就此走过。不过它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看不出匠人的痕迹,很多人在浏览完全部菊花石作品后,才觉得摆放在中间、不那么起眼的它有些特别。
  最有名的那只左前脚探入山涧的老虎现在看不到了
  湘绣研究所和湘绣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单位挂的两块牌子,它们都在车站路近长沙火车站的五里牌。因为正在改扩建,现在还继续开放的。是邻近车站路那栋楼的一二楼。
  它和湖南工艺美术馆一样,同属于国资委,而非文博系统。不过,不同于工艺美术馆的是,它不冷清,至少,在9月8日下午2时左右,它是热闹的,有五六个先我进馆的、东北口音的人边看边比较大声地议论著什么。
  所有展出的湘绣作品都明码标了价。我想拍照。但被制止了。这是个只许参观、看中了哪件作品可以买走的展馆,但是,因为展出的作品都是湘绣研究所设计和制作出来的,出于版权的保护,禁止了游客的拍照。
  湘绣以绣狮虎出名。1962年被命名为鬃毛针的针法让狮虎的“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因为改扩建,原先可以看到的被先后认为是镇馆之宝的双面全异绣《熊猫老虎》。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绣的,那只左前脚探入山涧的老虎(饮虎)没再展出。
  现在我们看到的、最为珍贵,也是标价最高的。是二楼展厅的《望月》。这幅作品由也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黄淬锋设计。
  首创了湘绣双面全异绣人物的黄淬锋。是由李白的五绝《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获得的创作灵感。
  这幅一面是正面望月,一面是望月背影的作品,我在湘绣博物馆二楼大厅看到的标价是35万元人民币。湘绣研究所二办公室的刘星星介绍说黄淬锋设计的作品,李露、罗利香等数位高级工艺美术师都绣过,其中有些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等相关的机构收藏了,现在展出的这幅,她略有些抱歉地说,她也不清楚是哪位老师绣的。
  刘星星认为现在标出的35万的价格是远低于她的心理预期的。“2013年卖给沙特的那幅(望月)是100多万。”她认为应该和被沙特买走的那幅价格差不多,而现在之所以只标35万,是出于对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消赘现状的综合考虑。
  而价格之所以定为35万,是因为“首先这是黄淬锋大师设计的,不同级别的刺绣的人工时不一样、附加值也不一样”,而具体的定价,则由湘绣研究所的财务、质检等专门的人员共同商定。
  近年成交额最高的一幅湘绣作品,是2013年在保利香港“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上拍出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李艳完成的双面绣《山兽之君》,价格是200万人民币。   讲述了1700多年前的一件小型贪腐案
  尽管对“镇馆之宝”这个提法持有异议,但不出所料的是,雷长巍还是推荐了最能代表简牌博物馆的走马楼三国吴简。
  9月15日是周五,但简牍博物馆里面仍然有不少游客。其中老外的身影不在少数,有白人也有黑人。35岁的雷长巍是该馆研究保管部的主任,据他介绍,来简牍博物馆参观的客人大多是对所谓的“野史”比较好奇。也有的是出于对汉字的演变的浓厚兴趣。
  有记载的历史都是由著名的历史人物串连起来的。一般不会涉及老百姓的生活,而博物馆里的这些简牍所记录的恰恰都是老百姓的事情。“真正的历史其实是老百姓创造的。”雷长巍说,“讲个简单的例子。古人说‘仓颉造字’,也有人传言秦朝宰相李斯创造了隶书,但你看了这些简牍就知道,怎么可能是哪一个人创造的?是集体的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书写者一起创造了汉字,创造了隶书。”
  之所以不认可“镇馆之宝”这个说法,是因为出土的十万多件简牍都是国宝,它们共同组成了研究三国时期孙昊政权的珍贵的一手文献。
  1996年走马楼三国吴简刚被发掘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说了,中南地区的三国吴简,我们要把它们当成国宝,好好地保存。雷长巍认为,理由很简单,走马楼三国吴简具有独一性,是全国其他地方没有的。三国吴简目前尚未定级,不过,“如果要评保护等级的话,应该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但要说这个东西价值几许,因为不允许买卖,所以是“无价的”。
  把“镇馆之宝”一说换成“到馆必看”之后。雷长巍向我们介绍了一枚“《录事掾潘琬》文书木牍”。这枚长25厘米、宽9.6厘米、厚0.6-0.9厘米的普通木牍,因为当时的一起惊动中央的渎职贪腐案件——许迪案,而浸染了不少故事。
  许迪案指的是军事重镇洼口(今湖北嘉鱼县陆溪镇)的一名仓吏许迪盗用了官府的112斛6斗8升盐米,事情被揭发之后。他又将盗用的盐米空缺填补上了,想矢口否认。案件经过反复调查,最终上呈到了中央。才算彻查清楚:许迪贪赃罪名成立,被处死刑,甚至妻、弟受到牵连,被贬为官府的奴仆。
  这样一个数额算不上巨大的贪腐案,或许都没被史书记载,但却已经是国字号的大案。雷长巍的同事金平。甚至将它与新中国第一贪刘青山的贪腐案相提并论,它们都“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案件经过逐层彻查,参与调查此案的各级官员之间的来往文件多达两三百片简牍。现在展出的“《录事掾潘琬》文书木牍”只是其中的一片木牍,是临湘(今长沙)的—位叫做潘琬的官吏对审讯情况的上报文书。它的诞生时间是孙权在位时的嘉禾五年(公元236年)二月十九日,据今已有1781年,木牍上字迹仍清晰可辨,其中记载:仓吏许迪盗用了官府的112斛6斗8升盐米,被当时值班的官吏廖某发觉。在给都尉的供辞中,许迪否认自己曾盗用盐米。后来,嘉禾四年(235)十一月七日,长沙郡督邮再次下书。要求相关人士彻查许迪案。负责对许迪案件进行拷问核实的人正是这件文书的呈报者潘琬,及赵谭、丞若、李珠等四人。这次核查的结果标明,许迪确实盗用了官府盐米,并非冤枉。
  木牍左上角有一个较粗的草书“若”字,就是潘琬的上级官员长沙太守的批复,意思就是“好”。“一个太守是不会给你批复太多字的,古人讲究一字千金。”雷长巍说,他和同事也会把这片木牍叫做“若字牍”。
  许迪案为什么成为国案,对他的处罚为什么会如此严厉,雷长巍认为,洼口是赤壁之战时的沿江军事重镇。许迪盗用的很可能是军粮。再者,许迪身为官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最后,许迪数易口供,拒不认罪,失去了坦白从宽的机会。
  “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个案件,对今天的我们也还是有很深刻的警示作用的。”
  天与地合作,创造了它们
  看到“中国皇帝”的第一感觉是,食欲被勾起来了。那鲜红的色泽,饱满的肉质,生动的纹理,实在是太像了,像一盘吃火锅时等着被烫熟的冻猪肉片。
  当然,我要是这样去描述这件被印在了门票正面的“镇馆之宝”,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肯定是不答应的。比较正式的官方表述是:“结晶致密纯洁、颜色鲜艳夺目、晶体硕大完整”、“从外形来看。酷似成簇玫瑰,花瓣完整无缺且繁复紧密:从颜色来看,玫瑰色饱满浓郁:从体积来看,它更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
  它其实是一块天然的菱锰矿晶,2009年11月被开采于广西梧州苍梧县。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展厅里,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这块菱锰矿晶的原主人名叫董建强,是湖南冷水江人,从小便对矿物晶体很感兴趣。上世纪90年代,他最开始接触菱锰矿晶的时候,中国还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将其作为提取锰的原料。而它的观赏价值和美学价值一直未被发掘。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潜在的宝库。2006年,在打听到广西梧州苍梧县有该晶体产出之后,他和几位股东购入广西苍梧县亿丰矿业50%的股份,开始大规模开采。2009年11月19日,董建强率领的60多名工作人员终于打开一处矿洞,开采出一块“被一层层灰色原石紧紧包裹著的”毫不起眼的菱锰矿晶。
  两年后的美国图森展览会上,正是这块不起眼的矿晶,经过美国顶尖收藏公司清洗处理之后,刚一亮相就震惊了世界。70cm×50cm×36cm、最大单晶22cm的这个晶簇,一举成为世界上已知天然形成并采掘的最大菱锰矿晶体。因此,图森展会将其命名为“中國皇帝”。
  “中国皇帝”其实也可以说是“世界皇帝”。因为它的出现。刷新了业内人士关于“世界上最好的菱锰矿晶产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甜蜜之家矿山”的认知,并将该矿山出产的最漂亮的一颗“阿尔玛之王”(美国丹佛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比了下去。2011年的图森展会上,它的竟价涨到了800万美元。不过董建强最后拒绝了所有的高价收购,将“中国皇帝”带回了湖南。
  2011年,全新的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即将开馆,馆长胡能勇找到董建强商量,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希望能以借用的形式引进“中国皇帝”进行展出。2015年10月,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展出近6年之后。董建强给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方先知写了一封信,提出“以适当的方式将‘中国皇帝’‘转归’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所有,用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展示和收藏”。他希望这块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菱锰矿晶留在湖南。   方先知厅长当即作了批示,并向省政府相关领导作了《关于购买“中国皇帝”——菱锰矿晶展示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请示》。正是这样,“中国皇帝”才得以真正落户湖南,并成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据该馆科教部部长钟琦女士介绍,除了“中国皇帝”,该馆还有一个“镇馆之宝”就是“无牙芙蓉龙”,是一具长3米、高1.05米的恐龙骨架,陈设在一楼的古生物厅,深受小朋友们和古生物爱好者们喜爱。
  与“中国皇帝”不同的是。这是一件湖南本土出土的展品。开采地点位于湖南省桑植县芙蓉桥地区,先是于1970年由湖南省405地质队发现了一批化石标本。被鉴定为无牙芙蓉龙:后于1981年,由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再次对该化石点进行发掘,成功采集到一批芙蓉龙骨骼,经过中国科学院古动物馆进行组装复原之后,共得到3具芙蓉龙骨架,现分别存于中科院古动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2012年,经过详细踏勘调研,由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主要负责,联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一起对无牙芙蓉龙产地进行保护性发掘,揭露出50多平米含芙蓉龙骨骼化石的遗迹面。2016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以无牙芙蓉龙原形设计制作了《拯救芙蓉龙》大型儿童科普人偶剧。
  他对这组条屏之前经历了什么也一无所知
  1999年,谭国斌在解放西路给他收藏的艺术品开陈列馆时,因为喜欢兰花,岭南画派的黎雄才给他取名为“兴兰堂”。近些年我们所熟知的“谭国斌艺术馆”是六年后,画家方力钧给取的。后来,谭国斌2007年9月在湖南省博物馆做第一届艺术长沙时,方力钧又很捧场地成了该届联展的艺术家之一。
  那也是谭国斌第一次联手湖南省博物馆。2012年底,湖南省博物馆“暂停对外开放”,这一暂停。就是连续数年,从那时起一直到2016年底,湖南省博物馆借用谭国斌在湘江壹号的场地多次举办临时展览。
  往届艺术长沙多是9月底或者10月举行,今年为了配合将于年底开馆的长沙美术馆,推迟到了12月。这也让本来这时该忙起来的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和长沙美术馆的双料馆长谭国斌还有闲时间打牌。9月15日晚上7时30分,我们两天前约好的采访时间。谭国斌举着电话一路向我走过来的同时,让电话那头的人快些过来。说杨福音老师吃了饭就过来了大家都在等他。
  先谭国斌到达博物馆二楼大厅西侧专门用来会客的茶座的,是他的一条叫家豪(音)的日本秋田犬。巧的是,后来谭国斌谈到他视为镇馆之宝的何绍基的一组条屏是从日本收藏家手中购得时,家豪和另一条秋田犬都在何绍基的那组条屏下嬉戏。那组条屏,何绍基书的是苏东坡的《书<东皋子>传后》,“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昧,乃过于客……”
  这组条屏是谭国斌2011年在杭州西泠印社的拍卖会上竟价300余万拍下的。拍下来后,他从装裱的痕迹推断应该是100余年前就到了日本,他拍回后没再装裱,只是给它们加了个框。因为拍卖时,未对之前的藏家有介绍。条屏上也无之前藏家的印钤。谭国斌对这组条屏之前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也一无所知。
  2015年底。这组条屏和何绍基另外153件(套)展品以“还原大师——何绍基的书法世界”为名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这次展览,对外宣称的。是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上海、南京、辽宁等地的博物馆所共同举办。
  谭国斌介绍。湖南省博物馆是目前收藏何紹基作品最多的机构,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抄家”、捐赠以及对一些古玩店铺的“公私合营”。谭国斌本人开始收藏何绍基的作品始于2002年。那时。虽已经不是可以随地“捡漏”了。但何绍基的作品仍只需“几万到十几万”便可得到。
  虽然以他名字命名的这个博物馆是当代艺术博物馆,但湘籍名人的字画也是他视为珍宝的。谭国斌认为何绍基是被严重低估的书法家,“后来学他的赵之谦等人,价格都比他高”。而之所以高,是因为“他们都是江浙那边的人,那边经济好些,有人炒他们的东西。”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女人分为两种:能结婚的女人和不能结婚的女人。但关键的差别在哪里,张玲玲一直没能搞清楚。一开始她以为是意愿,后来以为是性格,但最后她发现,似乎那是一种更加玄妙、更加无以言表的东西,超出了她能理解并让自己去改变的范围。  第一次觉得自己跟别的女性存在这种区别,是在大四实习期间,她在一家以正直著称的南方大媒体,拼死拼活也做了几个评价不错的报道,但四个实习生里最后留下的不是她,而是一个最不起眼、最
期刊
[摘 要]文化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馆的职责。文化馆应在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和传承粤剧,使粤剧这一岭南艺术瑰宝更加根深叶茂。  [关键词]挑战与机遇 文化馆 措施 建议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是广州乃至岭南地区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与广东音乐、岭南画派被誉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
期刊
我分明感觉到自己最近几年以来,一直在很执着地滋生出想养好檀物的心情。经验和能力不足,水养植物也是可爱的——几天不留神。它们就会打开一片新的潜力无限的小叶子,在你面前扇动,给你惊喜。以前在办公室,我有一小株滴水观音,永远不停地长叶子,使我能够不断地分一小株送给同事。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是一位能召唤植物生命力的选手。当然在还没认识到自己能力边界的时候,我也迷信过土培的名门正道。买了一本《如何在阳台上种
期刊
[摘 要]粤北是广东省北部与湘、赣、桂相邻的区域,位置重要,同时环境保护任务严峻,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加剧,其中韶关市翁源县耕地破坏问题突出。虽然,韶关市政府以及翁源县政府为保护耕地制定了系列保护措施,但大部分地方为发展“经济”而对耕地破坏严重。根据粤北翁源耕地保护困境,为当地的耕地保护提出了相对的保护对策,对当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翁源 耕地保护 困境  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期刊
帕特森是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小城市,人口十多万。这里有一个大瀑布,十八世纪后期工厂以瀑布的水为动力发展棉织工业。像大多数老牌的美国工业小城一样,在上个世纪它就开始慢慢地变得有些衰败,甚至被人忽略。  在这样的地方会有一种时间停滞的感觉,到处可以看到红砖的建筑,路不是很宽,车辆开的不快,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不是那么紧张。在可预见的未来,这里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吉姆·贾木许的新片叫做《帕特森》,影片
期刊
相马  唐元宗喜欢击马毽,但宫里饲养的马他都觉得不好。就问黄幡绰:“我一直想找匹良马,你知道谁会相马吗?”幡绰说:“当今的三位丞相都很会相马。”皇上说:“我跟他们聊天,问他们都会些什么旁门左道,从没听他们说懂马经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幡绰说:“臣每天都能在沙堤上看到丞相们骑的马,全都是良马哇,所以他们必定是相马高手。”皇上笑了笑,又扯别的话题去了。  煮熟狗  狄仁杰對卢献说:“你配上马就成了驴了
期刊
[摘 要]新编传奇粤剧《白蛇传》演出获得了空前成功,此剧一反过去传统模式,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尝试,本文从粤剧当随时代的必要性方面对此剧进行赏析。  [关键词]非遗 与时俱进 创造力 国学  一、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剧种的发展,必定会融合了某一阶段的历史文化沉积并不断发展进化而逐渐形成。如一棵树的成长,我们不能说这棵树长到某个时期就停止生长了,除非这棵
期刊
赵志明说话的时候有个习惯,喜欢把右手的中指用力挺着。但注意,他既不将它向上竖直,也没有任何指向,仅仅是伸着。小幅度地上下晃动,跟许多人表达想法时习惯打手势是一个意思——即,没什么意思。  他有时候喝多了会强调自己其实“挺虚无”的,属于“没什么意思”的一類人,但在我看来,他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农村青年,并不文艺,也不世俗。他出没于京城文化圈,广交朋友,过度随和,酒后喧闹。都是一种深度自我保护的
期刊
[摘 要]在移动互联时代,“微时代”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项潮流,“微小说”、“微电影”等层出不穷。“微摄影”是当前摄影界十分活跃的因素,它能够使用各种形象而又现实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浓郁的现场感,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本文将对微摄影的优势和发展趋势进行浅析,希望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微时代 微摄影 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潜移默化地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快捷,快餐式文化冲
期刊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群众文化的有利因素,简述服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形态,提出了六个创新,为探索新形势下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群众文化 机遇 转型 创新  群众文化如何利用新的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科技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将结合实际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群众文化发展的机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