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方面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和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良好状态。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为幼儿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在教育建议中指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 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们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部份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幼儿园中发现的现象:教师在有准备的活动中基本能做到游戏为基本学习方式,但在处理突发事情或者随机教育时,没有注重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注意安全、良好习惯养成等。大部份老师会用直接制止、说教的方法,孩子听从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权威,而并非是自愿的、高兴的听从。师幼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不高,只停留在单方面的要求和简单的说教层面。
研究问题:如何引导教师在任何情况下将游戏的理念运用到日常保教中,尤其是随机教育和处理突发情况中。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教育智慧以及教育行为的健康发展。
运用游戏化指导语的案例:
案例1:小魚喝水(小班):3个小朋友坐在位置上在喝水,边喝边玩,没有认真的把自己的水喝完,于是运用游戏的指导语理念,动脑筋想怎么用好玩的话语指导幼儿乐于认真饮水。于是我说:“小鱼们,快喝水啦。”小朋友们真的很快把水喝完。有个小朋友还说:“我知道,小鱼是生活在水里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催促幼儿快喝水、怎么还在玩呀,而是用一句简单的游戏话语,就轻轻松松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案例2:今天你想和哪个玩具宝宝玩(小班):一个小朋友不知道选择什么玩具,在玩具柜旁站了好久,于是我运用游戏化的指导语理念,问道:“今天你想和哪个玩具宝宝玩?带谁到桌面上玩呢?”于是小朋友选择了拼装小汽车的玩具,带到桌面上玩。
案例3:绳子“小蛇”(小班):娃娃家一个小男孩在拿一条绳子玩,一会缠到腰上,一会缠到手上,我很担心小朋友用绳子缠的太紧会嘞到自己发生危险,但又不想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将绳子收走,进行安全说教。于是运用游戏化的指导语理念,说:“这条绳子好像一条小蛇呀,一会小蛇缠到腰上,一会小蛇缠到手上,可万一小蛇缠到脖子上,一用力,哎呦(加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可就危险了,会被缠得喘不过来气的。把小蛇给老师收起来吧。”小朋友真的主动将绳子给老师,继续玩其他的玩具。
案例4:嘘!娃娃在睡觉(小班):娃娃家的3个小朋友们在玩“切菜”的游戏,可是“刀”切在“菜板”上的声音太大了。我并没有直接提醒孩子声音太大了,要求他们小点声,而是运用了游戏话指导语的理念,指着旁边婴儿床上的“娃娃”说道:“你们看,躺在婴儿床上的宝宝睡着了,嘘!我们清点,不要吵醒宝宝了。”小朋友们真的放缓了动作和“切菜”的力度,“切菜”的声音小很多了。
案例5:一次只拿一个(小班):益智区,小朋友们正操作玩教具,两个小男孩抢了起来,一个小男孩说:“这是我的,我的……”此时男孩手中已经有一个相同的玩具了,于是我用游戏话的指导语指导幼儿说:“巧虎说,一次只拿一个玩具哦。谁看过巧虎的动画片?”另一个小男孩说,我看过。我追问:“巧虎怎么说的?”小男孩说:“巧虎说一次只拿一个哦。”发现抢玩具的小男孩,没有在争抢了。
案例5:我的肚子里还有一个香蕉的位置是空的:一个小朋友在水果区吃水果,今天的水果有杨桃和香蕉,小朋友特别喜欢香蕉,香蕉已经全部吃完光,他说还想要一块香蕉。我用游戏化的指导语说尝试和他沟通:“哇,好漂亮的“小星星”(杨桃切开的样子)啊,“小星星”说,你先喜欢我,我才叫我的好朋友香蕉来”。小朋友说:“不是的,只要用夹子把香蕉夹过来就好了。”第一个游戏语言失败了,但不要灰心,继续想其他的游戏语言进行沟通,于是我用手轻轻摸摸小朋友的肚子,继续说:“香蕉这边的肚子已经填满了,这边还有一个星星形状的空出来了,要用星星形状把它添满哦。”小朋友指指小肚子的一边说:“这边还有个香蕉的位置没有满,我先吃个香蕉再吃星星吧!”我选择相信小朋友,于是夹了一块香蕉给小朋友,小朋友吃完后,把星星拿起来也吃了。
案例6.照照“小镜子”(托班):一个托班小朋友在吃午点,一手拿着红枣糕,一手拿着盘子在敲桌面,看到这个情况,我没有马上阻止。而是想办法运用游戏化的指导语方式引导幼儿不要敲桌子,认真吃手中的红枣糕。于是我说:“哇,这个小盘子好亮呀,像一面小镜子,快来照一照呀,看看宝宝漂亮吗?照照小镜子,看看有没有大口吃红枣糕呀!”小朋友非常配合的主动把红枣糕吃完了。再次证明游戏的指导语方法是有效果的。
案例7.我来当姐姐,把小碗送回家(托班):托班一个小朋友喝完汤了,就跑去完玩具,没有将碗收起来,于是我模仿小碗的语气说:“宁宁、宁宁,我听到小碗在叫你了,你快过来听听(把小朋友吸引过来)。”宁宁走过来,我接着说:“小碗说,请宁宁帮忙,把我送回家,我的家就在那边的桌子上。”“宁宁能当姐姐把小碗送回家吗?”宁宁看了看小碗,轻轻的端起来,主动把小碗送回“家”了。
分析:以上案例证明游戏化的引导语在随机教育和处理突发事情时是非常有效的,在一次次的师幼互动中,老师的教育智慧得到了运用,孩子的主动配合,也增加了老师教育的成就感,减少了教师权威引起的师幼矛盾。
总结:
一、游戏化指导语的原则----具备趣味性、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1. 拟人化的处理事物,给物品拟人的性格,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
2. 有趣的联想,根据物品的特点,将物品比喻成另一种孩子们熟悉的有趣事物。
3. 借助孩子们熟悉的正能量的动画形象树立榜样,引导幼儿模仿。
4. 运用游戏语言,创设游戏情境氛围,把幼儿带到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做符合角色身份的规范行为。
二、游戏化指导语的原则----不着急(严重威胁到安全的除外),等想好了游戏化的指导语再说。
1. 提醒自己,避免简单粗暴的指导语言,快速思考怎样用游戏化的指导语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2. 提醒自己是幼儿教师的身份,教育者和普通照顾孩子的人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引导幼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是充满智慧的。
幼儿园中发现的现象:教师在有准备的活动中基本能做到游戏为基本学习方式,但在处理突发事情或者随机教育时,没有注重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注意安全、良好习惯养成等。大部份老师会用直接制止、说教的方法,孩子听从可能是因为老师的权威,而并非是自愿的、高兴的听从。师幼互动的效果和质量不高,只停留在单方面的要求和简单的说教层面。
研究问题:如何引导教师在任何情况下将游戏的理念运用到日常保教中,尤其是随机教育和处理突发情况中。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教育智慧以及教育行为的健康发展。
运用游戏化指导语的案例:
案例1:小魚喝水(小班):3个小朋友坐在位置上在喝水,边喝边玩,没有认真的把自己的水喝完,于是运用游戏的指导语理念,动脑筋想怎么用好玩的话语指导幼儿乐于认真饮水。于是我说:“小鱼们,快喝水啦。”小朋友们真的很快把水喝完。有个小朋友还说:“我知道,小鱼是生活在水里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催促幼儿快喝水、怎么还在玩呀,而是用一句简单的游戏话语,就轻轻松松达到自己的教育目的。
案例2:今天你想和哪个玩具宝宝玩(小班):一个小朋友不知道选择什么玩具,在玩具柜旁站了好久,于是我运用游戏化的指导语理念,问道:“今天你想和哪个玩具宝宝玩?带谁到桌面上玩呢?”于是小朋友选择了拼装小汽车的玩具,带到桌面上玩。
案例3:绳子“小蛇”(小班):娃娃家一个小男孩在拿一条绳子玩,一会缠到腰上,一会缠到手上,我很担心小朋友用绳子缠的太紧会嘞到自己发生危险,但又不想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将绳子收走,进行安全说教。于是运用游戏化的指导语理念,说:“这条绳子好像一条小蛇呀,一会小蛇缠到腰上,一会小蛇缠到手上,可万一小蛇缠到脖子上,一用力,哎呦(加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可就危险了,会被缠得喘不过来气的。把小蛇给老师收起来吧。”小朋友真的主动将绳子给老师,继续玩其他的玩具。
案例4:嘘!娃娃在睡觉(小班):娃娃家的3个小朋友们在玩“切菜”的游戏,可是“刀”切在“菜板”上的声音太大了。我并没有直接提醒孩子声音太大了,要求他们小点声,而是运用了游戏话指导语的理念,指着旁边婴儿床上的“娃娃”说道:“你们看,躺在婴儿床上的宝宝睡着了,嘘!我们清点,不要吵醒宝宝了。”小朋友们真的放缓了动作和“切菜”的力度,“切菜”的声音小很多了。
案例5:一次只拿一个(小班):益智区,小朋友们正操作玩教具,两个小男孩抢了起来,一个小男孩说:“这是我的,我的……”此时男孩手中已经有一个相同的玩具了,于是我用游戏话的指导语指导幼儿说:“巧虎说,一次只拿一个玩具哦。谁看过巧虎的动画片?”另一个小男孩说,我看过。我追问:“巧虎怎么说的?”小男孩说:“巧虎说一次只拿一个哦。”发现抢玩具的小男孩,没有在争抢了。
案例5:我的肚子里还有一个香蕉的位置是空的:一个小朋友在水果区吃水果,今天的水果有杨桃和香蕉,小朋友特别喜欢香蕉,香蕉已经全部吃完光,他说还想要一块香蕉。我用游戏化的指导语说尝试和他沟通:“哇,好漂亮的“小星星”(杨桃切开的样子)啊,“小星星”说,你先喜欢我,我才叫我的好朋友香蕉来”。小朋友说:“不是的,只要用夹子把香蕉夹过来就好了。”第一个游戏语言失败了,但不要灰心,继续想其他的游戏语言进行沟通,于是我用手轻轻摸摸小朋友的肚子,继续说:“香蕉这边的肚子已经填满了,这边还有一个星星形状的空出来了,要用星星形状把它添满哦。”小朋友指指小肚子的一边说:“这边还有个香蕉的位置没有满,我先吃个香蕉再吃星星吧!”我选择相信小朋友,于是夹了一块香蕉给小朋友,小朋友吃完后,把星星拿起来也吃了。
案例6.照照“小镜子”(托班):一个托班小朋友在吃午点,一手拿着红枣糕,一手拿着盘子在敲桌面,看到这个情况,我没有马上阻止。而是想办法运用游戏化的指导语方式引导幼儿不要敲桌子,认真吃手中的红枣糕。于是我说:“哇,这个小盘子好亮呀,像一面小镜子,快来照一照呀,看看宝宝漂亮吗?照照小镜子,看看有没有大口吃红枣糕呀!”小朋友非常配合的主动把红枣糕吃完了。再次证明游戏的指导语方法是有效果的。
案例7.我来当姐姐,把小碗送回家(托班):托班一个小朋友喝完汤了,就跑去完玩具,没有将碗收起来,于是我模仿小碗的语气说:“宁宁、宁宁,我听到小碗在叫你了,你快过来听听(把小朋友吸引过来)。”宁宁走过来,我接着说:“小碗说,请宁宁帮忙,把我送回家,我的家就在那边的桌子上。”“宁宁能当姐姐把小碗送回家吗?”宁宁看了看小碗,轻轻的端起来,主动把小碗送回“家”了。
分析:以上案例证明游戏化的引导语在随机教育和处理突发事情时是非常有效的,在一次次的师幼互动中,老师的教育智慧得到了运用,孩子的主动配合,也增加了老师教育的成就感,减少了教师权威引起的师幼矛盾。
总结:
一、游戏化指导语的原则----具备趣味性、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1. 拟人化的处理事物,给物品拟人的性格,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
2. 有趣的联想,根据物品的特点,将物品比喻成另一种孩子们熟悉的有趣事物。
3. 借助孩子们熟悉的正能量的动画形象树立榜样,引导幼儿模仿。
4. 运用游戏语言,创设游戏情境氛围,把幼儿带到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做符合角色身份的规范行为。
二、游戏化指导语的原则----不着急(严重威胁到安全的除外),等想好了游戏化的指导语再说。
1. 提醒自己,避免简单粗暴的指导语言,快速思考怎样用游戏化的指导语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2. 提醒自己是幼儿教师的身份,教育者和普通照顾孩子的人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引导幼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是充满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