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拯救和发展了社会主义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的话: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充分认识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对于中国走出“文革”后发展的困局以及东欧剧变后的社会主义低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30年的历史集中告诉我们:没有理论创新,就没有这30年的巨大成就;没有理论创新,就无法认识中国的改革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以肯定地说,是理论创新拯救了中国、发展了中国,拯救了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如何继续在它的指导下把社会主义实践推向前进,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党的理论创新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已经建立。而中国目前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实践,都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新的理论创造。
  【关键词】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
  
  上世纪晚期,随着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空前低潮,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出现了严重危机。一些西方政治家预测,20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终结的世纪,社会主义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遗产。在这场大危机中,究竟靠什么才能挽救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靠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如果说,在这场危机中,是中国拯救了社会主义,不如说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拯救了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的轨迹
  
  这一理论创新的巨大浪潮是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那时,中国主要面临的是自己国家潜在的制度危机:“文革”把中国社会主义推向了制度存亡的底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前后开展的真理标准讨论,高举理论创新旗帜,进行了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在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相结合,以极大的努力还社会主义以本来面目。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的30年间,中国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形成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新认识:懂得了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自己国家和所处时代实际出发的社会主义,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搞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是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是推进科学发展的社会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是和平发展的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正是由这些基本认识构成的科学理论拯救了中国、发展了中国,拯救了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正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实践,不仅使19世纪中叶以来百年奋斗的中国民族解放与独立的伟大事业得到空前巩固,而且使20世纪中叶以来开创的中国百年现代化建设伟业蓬勃发展。
  社会主义在中国、在世界没有被消灭。社会主义不仅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中蒸蒸日上,而且以前所未有的制度力量影响着、感染着全世界。面对“文革”曾经引起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危机和苏东剧变引发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危机,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推行的“颜色革命”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其强大的科学魅力,破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危局,坚定了中国和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信赖,为社会主义注入了永
  葆青春的动力与活力,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形态的新发展。
  
  理论创新连接“两个解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这一成就集中起来就是:实现了“两个解放”,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即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连接这两个伟大成果的链环是什么呢?即实现精神向物质转换的条件是什么呢?正是党的理论创新。
  思想解放本身既是理论创新的成果,也是理论创新的前提。但思想解放不等于理论创新,也不等于生产力的发展。从思想解放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间必须以理论创新作为根本支撑。有的同志说,改革开放30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靠“摸着石头过河”干出来的,据此贬低、甚至否认理论创新的指导作用。这是不全面、不正确的。因为,“摸着石头过河”思想本身就是发端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原则。它是一定条件下由科学理论派生出来的一种应用层面上的探索性要求。在僵化的理论原则下,“摸着石头过河”是不能允许的。同时,“摸着石头过河”的认识与实践背景,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的提出与逐渐形成。没有这个理论条件,“摸着石头过河”就失去方向和意义。
  今天,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科学发展以基本的社会实践形态正在中国全面展开。科学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具有了检测我们思想、观念正确与否的强大功能,是衡量我们思想解放的根本尺度。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改革开放,各项工作都应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又好又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
  
  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实践与创造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创新可以告一段落,或者放慢步伐。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造,迫切需要我们回答、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问题。
  这些新问题既包括规律层面的、也包括价值层面的、还包括应用层面的。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开展认真研究: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内在逻辑架构和基本内容问题研究。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架构和组成部分作了明确概括,这为我们从逻辑上进一步研究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及其内容,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我们的任务是要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观点进行系统性概括。以发展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目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将是贯穿这一逻辑架构的主线。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领域结构问题研究。经过30年的探索,我们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三领域发展结构的认识,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领域的并行性结构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有可能、也应当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及其相对应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也给我们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领域结构留出了巨大空间。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应对、驾驭经济全球化风险问题研究。这是我们多年来研究社会主义、首先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所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全球化经济到来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是全球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全球化经济中是相互交融和牵制的。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觉地纳入全球化经济框架内。事实上,全球经济的变动,包括发展与危机,都深深牵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我们要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规律结合起来一起研究。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如何加快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加强权力制衡,防止腐败,是全党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权力制衡上,如何处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关系,能不能实现依法治党,能不能给政协以人大议案的表决权,都需要做深入研究和探索。
  第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研究。这“三不”问题首先集中反映在“三农”问题上。“三农”问题,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社会主义经济活力的长远战略问题。同这一问题相关联的,是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两个提高”,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解决分配结构不合理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本性措施。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空间很大。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出现是理论创新的结果,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更需要理论的创造。我们应始终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这个主题,努力取得新进展,做出新贡献。(作者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教授)
  
  延伸阅读
  困难面前要善于理论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教育长、著名经济学家李兴山: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困难的一年,但同时今年也是共和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越是大风大浪,越是艰难险阻,越是理论创新的大好时机。比如这次金融危机,由美国引发,波及世界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我们要深入研究它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从而从教训中总结经验,为改革发展提供决策依据。(2009年3月9日 来源:理论网)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由收入分配问题而引起诸如城乡、区域、行业、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公平政策措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收入差距 影响 和谐社会 对策    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主要表现在由社会分配不公而引起的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所引发的问题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把人的发展看作发展的本质与最终目的,把经济增长看作是发展的重要表现,而不是目的和全部,体现了思维的辩证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哲学内涵 辩证思维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深远思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中国发展现实做出的理性诠释,为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解读我国发展现状、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提
[摘要]和谐社会是需要整合的社会,这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整合功能具体在于:机制整合,载体整合,队伍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整合,学生社团力量的整合。要以整合理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以和谐的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功能    和谐社会特性决定思政教育的整合功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她,或许不是最耀眼的明星,只是万千尘世女子中的匆匆过客,然而,越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往往更具有普遍意义。她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凄惨遭遇,化作《悲愤诗》的一声长叹,足以让后人铭记这位女性:一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一生两次改嫁、命运多舛的妇人,更是一位用生命的血泪谱写了汉末乱离悲歌的母亲。她,不似杜甫悲天悯人般的伟大与崇高,她只是用敏感而朴实的笔触记录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没有任何修饰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就业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和社会正确地认识和引导,学校要采取多项措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疏导。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承德民族师专自2003年起在全校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心理疏导工程。在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曲折性、长期性、履行决策性、路径依赖性、建设方式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等特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必须以科学定位为前提,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目标,不断推进功能建设的制度化水平,注重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组织功能建设 历程 经验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建设是指建设符合历史方位要求的“政党化”组织功能,主要包含着
【摘要】以河北省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农民土地收入与家庭总收入、家庭消费总支出、社会保障支付能力等的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了当前土地收入与农村社会保障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提高政府社会保障公共品供应水平,促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土地保障。  【关键词】土地流转 土地收入 社会保障 灰色关联分析    土地流转和农村社会保障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甚至难分难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
第三次到香港,早班机去,早班机回。风风火火办了两件公事,没吃一顿像样的大餐。去了两家咖啡馆,一家是香港的大路货,一家是日本的大路货,开到香港来的。  对这个城市,我多少有点感情,却说不准原因。七年前公司组团来玩,老板买单请全体吃龙虾喝大酒,大家坐飞驰的小巴吹着凉风,比谁说的粤语味道更正,粤语是母语的同事懒得理我们。五年前恰好在卷入一桩人际纠纷的时候,我二度到香港,不是逃出来,是为了看魏如萱的演唱会
【摘要】循环经济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包括目标层、控制层和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循环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要正确处理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生产,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  【关键词】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关键词】人民民主 改革开放 政治 挑战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