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册亨县楼镇红旗小学贵州册亨552200)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常被人误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是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研究数学教学艺术,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环境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教师要创设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减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故事想象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求新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对于小学生而言,环境很重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充满活力。人在最好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得最好。所以,让环境活起来,就是让学生活起来。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是一门数字化,符号化,抽象化的学科。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悦,才能激起学生持久的兴趣。儿童的思维特点就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要突破数学概念中的难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同学们动手操作,把感知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兴趣,这就需要从感性上认识到知识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必须与生产生活实践想结合的道理。 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引导学生分别用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等低不等高、等高不等低,不等底不等高的四种圆锥体,各自盛满水后,导入圆柱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圆锥体与圆柱体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l/3)。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比较。在动中生趣,趣中思辩,较好地理解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及求体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同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四、创设探索学习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三学生I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
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五、科学合理评价学生
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课堂表达能力好的,教师利用评语给予表扬。如“你真棒,同学们好羡慕你,继续努力吧!,,“你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方法太妙了,你真善于动脑筋!”对于上课不善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学生及一些后进生,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应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分析差距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及时鼓励。如“你已经有了进步,不要着急,把基础知识学好,记住概念和特点,就能很快把学习成绩提高,试试看。”对于马马虎虎、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如“你很聪明。上课要注意听讲,你的成绩会更优秀,你和细心交朋友吧,。”这样的评语能有效地发挥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遇事动脑筋,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师讲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学得更快更好。兴趣化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研究探索意识、培养其大胆创新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宁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 何玉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教学参考,2010
[3] 何向森,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及其培养[J],学周刊,2009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常被人误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是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研究数学教学艺术,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环境尤为重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教师要创设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减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畏难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故事想象情境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探求新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对于小学生而言,环境很重要。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学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充满活力。人在最好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得最好。所以,让环境活起来,就是让学生活起来。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数学是一门数字化,符号化,抽象化的学科。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兴趣往往不能持久。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悦,才能激起学生持久的兴趣。儿童的思维特点就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要突破数学概念中的难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同学们动手操作,把感知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发展思维,培养兴趣,这就需要从感性上认识到知识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必须与生产生活实践想结合的道理。 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引导学生分别用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等低不等高、等高不等低,不等底不等高的四种圆锥体,各自盛满水后,导入圆柱体,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圆锥体与圆柱体在等底等高条件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l/3)。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比较。在动中生趣,趣中思辩,较好地理解了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及求体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同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四、创设探索学习情境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习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三学生I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
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五、科学合理评价学生
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课堂表达能力好的,教师利用评语给予表扬。如“你真棒,同学们好羡慕你,继续努力吧!,,“你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方法太妙了,你真善于动脑筋!”对于上课不善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学生及一些后进生,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应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分析差距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及时鼓励。如“你已经有了进步,不要着急,把基础知识学好,记住概念和特点,就能很快把学习成绩提高,试试看。”对于马马虎虎、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如“你很聪明。上课要注意听讲,你的成绩会更优秀,你和细心交朋友吧,。”这样的评语能有效地发挥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遇事动脑筋,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师讲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学得更快更好。兴趣化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研究探索意识、培养其大胆创新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宁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 何玉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教学参考,2010
[3] 何向森,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及其培养[J],学周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