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原以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的是精神颓废、意象繁杂、死气沉沉的朦胧诗,而没有那些清澄透明、构想新奇、抒情有力的诗;我原以为在中国是不会产生史诗的,而不知在八十年代产生了庞大雄奇的现代史诗《诺日朗》、《太阳七部书》……而海子是高踞于那场诗歌运动中最杰出的诗人——海子不朽!
“当我们面对穆旦的诗歌时……我们面对的将是整个世界现代诗!”——这是查良铮;在经历他的转折和承上启下后,海子以他空前的精神力量从八十年代崛起来了,倒下了,“海子的早逝是世界文坛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查海生。“两查”让中国诗歌重新展示了她原有的风范和魅力。
海子在燃烧了他五六年的诗歌生命后卧轨自杀了。有人说这是人类飞蛾扑火的举动,有人说他成就了烈豹扑向太阳的英雄之举,也有人说这世界真是黑漆漆的一团——海子说他自己“走到了人类的尽头”。总之,思考的人们对诗人之死或有一种快慰或有一种恐惧感,连我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感到一丝生的渺茫虚无了。
单就诗歌而言,在我们的祖先写完无比辉煌的唐诗后,我们还要用方块字写一种白话诗,一种风格、形式迥然不同的“现代诗”。有人在诗歌写作中继承了古典诗的辞藻,有人则刺取了西方诗歌的技巧。在这场争闹中,最有价值的诗歌却成了殉葬品。所以,在中国,往往最喧闹的所谓“艺术”其实是非常不足道的那种。
有人说海子的死是基于对生存的危机,对死亡的洞察,亦即他在向终极真理的无限逼近和对生命本质的澄明透视中,遇到难以想象的困惑和不可把握的动摇,同时,那一颗拥抱精神文化的雄心在过度膨胀后亦极易破裂,终至于卧轨自杀以解除浑身的痛苦。这都是就生命的内部原因说的。的确,海子在他俯察了人类浩浩淼淼的艺术长河,而自己又用全部的心血做成艺术祭品贡献给人类后,他已丢失了他的安魂曲,他已经完成他的使命了。但海子的死不会没有社会原因。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大众而存在。没有社会的“世不容我”——这来自他在当时诗歌界的孤军深入和不合潮流——对海子敏感神经的刺激,他不会这么快万念俱灰而轻身自杀。海子的肉体幻化成一道轻烟飘走了,世俗名利的雪片在他身上纷纷抖落。
十年“文革”导致的文化空白、那些遗失在民间大地的细涓末流等因素为海子急遽地建立庞大的诗歌帝国提供了外部条件。海子的崛起不可谓不是上帝神奇的召唤。就海子本身的生命而言,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乎”。他的一生充满着悲剧和痛苦的色彩。在中国的大地上,广大落后的乡村,特别是西部的高原、草原给他提供了荒茫的诗歌背景,并且成为他的诗歌痛苦的底色。诗人钟情那安谧祥和的村庄和麦地,那种由俏皮的民歌俚语所呈现的返朴归真的景象。他的思绪还飘向逝去了几千年的远古:鱼在人的中间,鸟在鱼的背上,美女在高天的河床中歌唱……这种对洪荒的远古时代的诗性刻画,在现时代的中国是让人惊讶且难以咀嚼它的滋味的。
海子自称是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的内部升起。”他甘愿退居现代文明的边缘,在极端空乏的物质生活里,用他的全部生命燃起了诗歌理想的光焰。每个伟大的民族都是以惨痛的思想者铺砌其通往强盛的大道——而他们又是默默无闻地掩盖于喧嚣的尘俗世界里。
海子的诗歌正在我们头顶开成绚烂的鲜花,海子却已经零落成泥辗成尘。“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中国人应当为那些精神上的探索者感到骄傲。
“当我们面对穆旦的诗歌时……我们面对的将是整个世界现代诗!”——这是查良铮;在经历他的转折和承上启下后,海子以他空前的精神力量从八十年代崛起来了,倒下了,“海子的早逝是世界文坛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查海生。“两查”让中国诗歌重新展示了她原有的风范和魅力。
海子在燃烧了他五六年的诗歌生命后卧轨自杀了。有人说这是人类飞蛾扑火的举动,有人说他成就了烈豹扑向太阳的英雄之举,也有人说这世界真是黑漆漆的一团——海子说他自己“走到了人类的尽头”。总之,思考的人们对诗人之死或有一种快慰或有一种恐惧感,连我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感到一丝生的渺茫虚无了。
单就诗歌而言,在我们的祖先写完无比辉煌的唐诗后,我们还要用方块字写一种白话诗,一种风格、形式迥然不同的“现代诗”。有人在诗歌写作中继承了古典诗的辞藻,有人则刺取了西方诗歌的技巧。在这场争闹中,最有价值的诗歌却成了殉葬品。所以,在中国,往往最喧闹的所谓“艺术”其实是非常不足道的那种。
有人说海子的死是基于对生存的危机,对死亡的洞察,亦即他在向终极真理的无限逼近和对生命本质的澄明透视中,遇到难以想象的困惑和不可把握的动摇,同时,那一颗拥抱精神文化的雄心在过度膨胀后亦极易破裂,终至于卧轨自杀以解除浑身的痛苦。这都是就生命的内部原因说的。的确,海子在他俯察了人类浩浩淼淼的艺术长河,而自己又用全部的心血做成艺术祭品贡献给人类后,他已丢失了他的安魂曲,他已经完成他的使命了。但海子的死不会没有社会原因。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大众而存在。没有社会的“世不容我”——这来自他在当时诗歌界的孤军深入和不合潮流——对海子敏感神经的刺激,他不会这么快万念俱灰而轻身自杀。海子的肉体幻化成一道轻烟飘走了,世俗名利的雪片在他身上纷纷抖落。
十年“文革”导致的文化空白、那些遗失在民间大地的细涓末流等因素为海子急遽地建立庞大的诗歌帝国提供了外部条件。海子的崛起不可谓不是上帝神奇的召唤。就海子本身的生命而言,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乎”。他的一生充满着悲剧和痛苦的色彩。在中国的大地上,广大落后的乡村,特别是西部的高原、草原给他提供了荒茫的诗歌背景,并且成为他的诗歌痛苦的底色。诗人钟情那安谧祥和的村庄和麦地,那种由俏皮的民歌俚语所呈现的返朴归真的景象。他的思绪还飘向逝去了几千年的远古:鱼在人的中间,鸟在鱼的背上,美女在高天的河床中歌唱……这种对洪荒的远古时代的诗性刻画,在现时代的中国是让人惊讶且难以咀嚼它的滋味的。
海子自称是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的内部升起。”他甘愿退居现代文明的边缘,在极端空乏的物质生活里,用他的全部生命燃起了诗歌理想的光焰。每个伟大的民族都是以惨痛的思想者铺砌其通往强盛的大道——而他们又是默默无闻地掩盖于喧嚣的尘俗世界里。
海子的诗歌正在我们头顶开成绚烂的鲜花,海子却已经零落成泥辗成尘。“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中国人应当为那些精神上的探索者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