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长久以来各自为政,常常出现青黄不接的衔接难题,成为当代中国职业教育中的一项薄弱环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会计专业也是中高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课程一直被各中高职学校所重视,2013年开始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会计课程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视角出发,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前的现状、改革后的影响、意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两点中高职应对改革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 资格考试 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改革开放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渐渐处于平稳缓慢发展新常态时期。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支力量,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受教群体进行各种技能的培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些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不上,如会计专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资格证书的取得、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未来的职业生涯等都极为不利。面对我国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区分度小、课程体系的界限不明、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中高职如何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完善课程衔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
中國职业教育自民国初至今也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教育的质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成为困扰或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如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衔接的视角来看,普通教育的衔接是最密切的,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良好衔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考试选拔、知识的培养等方面,而职业教育的中等和高等衔接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来看成效并不大,长久以来仍旧存在这严重的脱离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教学培养目标区分度小、课程体系的区别不明显、对资格证书考试的对待无差别等。
(一)中高职教学内容的区分度小
总结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相同的科目,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管理等,这足以说明了中高职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区分度小的问题,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中等职业技校和高等职业技校都在开设,在名称上没有任何差别表明了其界限不明。此外,会计学最重要的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科目中,教材中主要内容的阐述基本没有差别,前者都是围绕会计的概念、特征、原则展开,然后选取极少量的篇章对企业经营中的会计实务进行分析,这就导致了理论和十几的严重不协调;后者则是主要讲授成本的各种核算方法,以及报表的编制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加大了学生的难度,使她们渐渐地对会计专业学习失去信心。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界限不明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错位较大,反映到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出现许多相同的专业,据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有关统计显示,中高等职业教育同专业的课程体系重复率达30%以上的专业不在少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率更是高达60%,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8门课程相同,尽管可能在教学理念上有少量的偏差,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甚至考核方式都极其相似。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因此,学生在中职教育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这些会计知识,升入高职学校后仍旧进行枯燥无味的、重复性的学习,这既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又导致学生既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
(三)中高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
中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具有基础差、文化底子薄、知识欠缺的特点,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会计行业的入门凭证并不对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任何宽广或优惠的政策,再加上中高职学校的衔接不当、教学和师资等的落后造成中高职院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这也对学生的就业率造成消极的影响。本文就广东省不同学历学生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做了调查,分别对广东省某财经大学和某高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进行跟踪统计,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对广东省大学生毕业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可以明显看出,首先,从2013年至2015年3月份截至,无论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生还是高职学历、中职学历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都在逐年递减,这说明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对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有很大影响;此外,在普通大学、高职学历、中专学历各200名学生抽样调查中,从2013年至今,600名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平均通过率均在35%左右,普通大学会计毕业省的通过率稍高为5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高,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及意义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产生而随之产生了会计,其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会计的相关人员进行的资格审查的有力依据,会计资格考试则是会计从业证书取得的手段。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
会计专业教育和培训目的就是青年人在学校的教育和培训下,使自己获得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实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职业制度的重要一个环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几乎是世界各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我国《会计法》也对会计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具有明确的规定:务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然而,国家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并没有止步于此,财政部在2012年12月又颁布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于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实施。新《办法》的颁布不仅是为了加强会计资格的管理,更进一步规范会计专业人员的行为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另外,改革对于会计资格管理的规范、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会计队伍群体业务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资格考试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是国家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考察,是从事会计或者财务工作的必备条件和“敲门砖”,对中高职学校来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仅是衡量学校会计专业水平的体现,更是衡量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扎实稳步的推进,职业教育中对会计从业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职业教育改革,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迫在眉睫。2013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实施以来,由国家财政部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的无纸化会计考试,既规范了考试的行为,也统一全国各地的会计考试标准,真正做到了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司法考试后又一次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随机抽取考试试题增加了考试的范围,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对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有助于国家通过考试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从业人员加强继续教育的规定不仅更提高持证群体的专业能力,对其整体素质的提成也有着积极意义,总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减小考试作弊的概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加就竞争力,对促进社会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会计资格考试改革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中,为了使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国为应对全球化的趋势提出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发展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而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缓慢且稳步地推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国会计行业、广大考生以及对会计课程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会计行业是直接和经济接触的行业,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是从事经济预算、核算、计算等,因此,会计行业实施的是非常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首要要求就是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从获取资格证的难易度角度来看,因为改革后的考试题型几乎都采用国家财政部的统一命题,从全国题库统一调取,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范围、扩大了试题量、更加重视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严重的颠覆了以本地区为范围的试题特征,极大的加大了资格证获取的难度。但是对于会计行业来说,这一改革则是提升了会计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国家此次改革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个人素质层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完善,这对改善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提升会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广大考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也由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实践中得以解脱,对于广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通过会计资格考试是实现就业的必要手段,考试改革为考试的公平性提供了保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因此,想要在严格的规定和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专业学习中取得教会计从业资格证,这就需要广大考生一方面对会计课程体系和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准确而完善的把握,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进行各科目试题的模拟训练。对体系和大纲的把握,首先需要考生吃透教材,对每一科目的教材做到精读细读,然后对考试大纲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在难度较大的计算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面前以扎实的基本功迎战;对试题的训练不能是盲目的大量练习或实施“题海战术”,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考试的各种题型做“板块化”的模拟训练,对知识点各个击破后再进行下一个板块,另外,对考试资源的选取也需要慎重和择优,考生可以在网上的会计练习试题库中选取整套题来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这样在共享考试资源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信息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方便。
(三)改革对会计课程体系的影响
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后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会计从资格从业考试就是学生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后能够掌握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服务。而传统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实用性、公平性、专业性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新资格考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也对中高职会计课程体系产生了影响,具体体现在:对课程体系的影响、对课程内容的影响和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1.对课程目标的影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会计教学是教师运用资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传授各种笔算、验算的技巧,侧重于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是用于如,账簿登记、编制报表、做凭证等实际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始少之又少。但是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不少中高职院校意识到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于是在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为主要科目,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实习和活动实践中则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的双重影响下,中高职院校要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课程目标才能既满足国家队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又能帮助学生获取会计资从业格证书。
2.對课程内容的影响。会计从业资格在内容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为:首先,对以往会计从业考试的免试制度进行了取消和废除,这种过于呆板的规定使很多专业基础薄弱的会计专业学生拿到资格证书却无法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名不副实。其次,改革后要求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会计基础、财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程,这对以往两次考试机会的规定彻底转变。再次,改革的重点是实施无纸化考试,考试题目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命题并在考试库抽取来组织考试,这对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时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是对领证程序和持证人的规定,领证程序的简化,是国家对腐败、形式主义有力打击;完善持证人员的管理是对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和考试的专业性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考试题型的变化也是此次该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基础》的题型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的分值却变化很大,主观题和客观题分值的比例实施了很大的调整,严重削弱主观题;针对当前时事政治,为了达到测试學生对会计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此次改革特意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中加入了20分的案例分析题型,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而《初级会计电算化》的题型则是进行了翻转性的变化,变传统的“先操作,后理论”为“先理论,后操作”,而且是在同一张试卷上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功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应对这些改革内容,中高职会计专业的程程内容也是紧紧围绕资格考试所需的三门科目,并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案例分析题性的指导,新的教学内容既能满足中高职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输的获得。
3.对课程开发的影响。课程开发是指以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某种课程的课程目标,然后依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编排、教学计划的实施等相关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中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为了保证中高职学校课程体系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了迎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顺利通过,会计专业的课程开发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会计专业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和极强的专业指向性,因此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更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的全力配合。首先,要对当前社会重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职业性”特征,只有以中国社会当前的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依据,通过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分析来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最终才能培养出有针对性的会计专业人才。其次,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的一切硬件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最后,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中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考虑因素,了解中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辅导,以至于他们更好的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
四、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后,为了适应新形势,针对中高职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的特点,现提出会计专业程程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方面,实行教、学、考一体化教学策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内容和资格考试相一致,把资格考试中的考点溶解于课堂教学中,以考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作为日常跨级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教材的渗透要紧密的结合资格考试试题,做到日常讲解和考试要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其次,在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取和资格考试题型相似的教学方法,如: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情景分析的教学法,对考试是题目中的案例分析进行日常演练,使学生在资格考试中能够轻而易举那高分。总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同资格考试相辅相成,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和积极性,而且使得更多的学生通过资格考试。
另一方面,实施课、证、岗、一体化的教学策略。为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了把课程发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任务,还要依据社会岗位和技术的需求来对教学进行改革。因此,中高职技术院校会计专业的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的岗位要求为核心,将学位证书与资格证书相联系,督促学生对这个考试的重视。此外,还要在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教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为他们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弊端而进行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会计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广大考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目标来看,此次改革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摒弃了陈旧的考核方法,而且提高了考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未来的会计从业考试更能起到选拔专业会计精英的作用,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受教育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我国会计专业的学生的在激烈的国际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有利的途径,也为会计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69-73+78.
[2]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教职成[2009]2号文件.
[3]孙玉甫.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什么[J].会计研究,2010(6): 26-31.
[4]霍骁象,赵哲,许俊峰.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5]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6]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7]臧志军,石伟平.中美两国中高职衔接机制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01:67-72.
[8]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85-88.
[9]邵元君.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职教论坛,2013,25:47-51.
[10]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06:56-59.
[11]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5:67-70.
[12]刘松林,纪昌峰,叶晓星.中高职衔接的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9:27-31.
[13]王涛.西部地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0:41-44.
作者简介:贺世强(1963-),男,汉族,湖南人,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会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关键词】会计 资格考试 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自改革开放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渐渐处于平稳缓慢发展新常态时期。教育作为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兴旺发展的主要动力,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支力量,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受教群体进行各种技能的培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技能人才。但是,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一些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不上,如会计专业,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资格证书的取得、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未来的职业生涯等都极为不利。面对我国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区分度小、课程体系的界限不明、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等问题,中高职如何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完善课程衔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一、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现状
中國职业教育自民国初至今也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教育的质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成为困扰或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如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从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衔接的视角来看,普通教育的衔接是最密切的,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的良好衔接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考试选拔、知识的培养等方面,而职业教育的中等和高等衔接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取得一些成果,但总体来看成效并不大,长久以来仍旧存在这严重的脱离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教学培养目标区分度小、课程体系的区别不明显、对资格证书考试的对待无差别等。
(一)中高职教学内容的区分度小
总结中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相同的科目,如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管理等,这足以说明了中高职教育在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置上存在着严重的区分度小的问题,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中等职业技校和高等职业技校都在开设,在名称上没有任何差别表明了其界限不明。此外,会计学最重要的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科目中,教材中主要内容的阐述基本没有差别,前者都是围绕会计的概念、特征、原则展开,然后选取极少量的篇章对企业经营中的会计实务进行分析,这就导致了理论和十几的严重不协调;后者则是主要讲授成本的各种核算方法,以及报表的编制等等,这些知识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加大了学生的难度,使她们渐渐地对会计专业学习失去信心。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界限不明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衔接的错位较大,反映到课程体系的衔接上导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出现许多相同的专业,据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所的有关统计显示,中高等职业教育同专业的课程体系重复率达30%以上的专业不在少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率更是高达60%,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8门课程相同,尽管可能在教学理念上有少量的偏差,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甚至考核方式都极其相似。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因此,学生在中职教育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这些会计知识,升入高职学校后仍旧进行枯燥无味的、重复性的学习,这既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又导致学生既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大大降低。
(三)中高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
中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具有基础差、文化底子薄、知识欠缺的特点,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作为会计行业的入门凭证并不对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任何宽广或优惠的政策,再加上中高职学校的衔接不当、教学和师资等的落后造成中高职院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这也对学生的就业率造成消极的影响。本文就广东省不同学历学生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做了调查,分别对广东省某财经大学和某高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进行跟踪统计,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对广东省大学生毕业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可以明显看出,首先,从2013年至2015年3月份截至,无论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生还是高职学历、中职学历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都在逐年递减,这说明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对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有很大影响;此外,在普通大学、高职学历、中专学历各200名学生抽样调查中,从2013年至今,600名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平均通过率均在35%左右,普通大学会计毕业省的通过率稍高为55%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高,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及意义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产生而随之产生了会计,其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会计的相关人员进行的资格审查的有力依据,会计资格考试则是会计从业证书取得的手段。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
会计专业教育和培训目的就是青年人在学校的教育和培训下,使自己获得会计岗位的基本技能,实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是会计职业制度的重要一个环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几乎是世界各国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我国《会计法》也对会计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具有明确的规定:务必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然而,国家对会计专业人员的要求并没有止步于此,财政部在2012年12月又颁布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于2013年7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实施。新《办法》的颁布不仅是为了加强会计资格的管理,更进一步规范会计专业人员的行为和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另外,改革对于会计资格管理的规范、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会计队伍群体业务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资格考试改革的意义
在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包括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是国家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要考察,是从事会计或者财务工作的必备条件和“敲门砖”,对中高职学校来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仅是衡量学校会计专业水平的体现,更是衡量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扎实稳步的推进,职业教育中对会计从业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对职业教育改革,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迫在眉睫。2013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实施以来,由国家财政部统一部署组织实施的无纸化会计考试,既规范了考试的行为,也统一全国各地的会计考试标准,真正做到了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司法考试后又一次由国家统一命题、统一考试;随机抽取考试试题增加了考试的范围,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对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有助于国家通过考试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从业人员加强继续教育的规定不仅更提高持证群体的专业能力,对其整体素质的提成也有着积极意义,总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减小考试作弊的概率,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增加就竞争力,对促进社会公平,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会计资格考试改革的影响
在经济社会中,为了使生产关系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国为应对全球化的趋势提出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发展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而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缓慢且稳步地推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我国会计行业、广大考生以及对会计课程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会计行业是直接和经济接触的行业,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是从事经济预算、核算、计算等,因此,会计行业实施的是非常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我国对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首要要求就是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从获取资格证的难易度角度来看,因为改革后的考试题型几乎都采用国家财政部的统一命题,从全国题库统一调取,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范围、扩大了试题量、更加重视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严重的颠覆了以本地区为范围的试题特征,极大的加大了资格证获取的难度。但是对于会计行业来说,这一改革则是提升了会计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国家此次改革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无论是法律层面还是个人素质层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完善,这对改善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提升会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对广大考生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也由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实践中得以解脱,对于广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来说,通过会计资格考试是实现就业的必要手段,考试改革为考试的公平性提供了保障,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考试的难度。因此,想要在严格的规定和较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专业学习中取得教会计从业资格证,这就需要广大考生一方面对会计课程体系和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准确而完善的把握,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进行各科目试题的模拟训练。对体系和大纲的把握,首先需要考生吃透教材,对每一科目的教材做到精读细读,然后对考试大纲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在难度较大的计算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面前以扎实的基本功迎战;对试题的训练不能是盲目的大量练习或实施“题海战术”,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考试的各种题型做“板块化”的模拟训练,对知识点各个击破后再进行下一个板块,另外,对考试资源的选取也需要慎重和择优,考生可以在网上的会计练习试题库中选取整套题来进行在线练习和测试,这样在共享考试资源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信息科技时代带给人们的方便。
(三)改革对会计课程体系的影响
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后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会计从资格从业考试就是学生通过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后能够掌握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服务。而传统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实用性、公平性、专业性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新资格考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很大的改善,也对中高职会计课程体系产生了影响,具体体现在:对课程体系的影响、对课程内容的影响和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1.对课程目标的影响。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会计教学是教师运用资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传授各种笔算、验算的技巧,侧重于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是用于如,账簿登记、编制报表、做凭证等实际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始少之又少。但是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不少中高职院校意识到传统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于是在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以《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为主要科目,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实习和活动实践中则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的双重影响下,中高职院校要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课程目标才能既满足国家队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又能帮助学生获取会计资从业格证书。
2.對课程内容的影响。会计从业资格在内容方面的改革主要体现为:首先,对以往会计从业考试的免试制度进行了取消和废除,这种过于呆板的规定使很多专业基础薄弱的会计专业学生拿到资格证书却无法很好地胜任会计工作,名不副实。其次,改革后要求考生必须一次性通过会计基础、财务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这三门课程,这对以往两次考试机会的规定彻底转变。再次,改革的重点是实施无纸化考试,考试题目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命题并在考试库抽取来组织考试,这对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时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最后是对领证程序和持证人的规定,领证程序的简化,是国家对腐败、形式主义有力打击;完善持证人员的管理是对会计师的法律地位和考试的专业性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改善。 除此之外,考试题型的变化也是此次该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基础》的题型看似没有什么变化,但实际的分值却变化很大,主观题和客观题分值的比例实施了很大的调整,严重削弱主观题;针对当前时事政治,为了达到测试學生对会计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此次改革特意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中加入了20分的案例分析题型,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求更高;而《初级会计电算化》的题型则是进行了翻转性的变化,变传统的“先操作,后理论”为“先理论,后操作”,而且是在同一张试卷上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基本功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应对这些改革内容,中高职会计专业的程程内容也是紧紧围绕资格考试所需的三门科目,并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案例分析题性的指导,新的教学内容既能满足中高职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输的获得。
3.对课程开发的影响。课程开发是指以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来确定某种课程的课程目标,然后依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编排、教学计划的实施等相关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中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为了保证中高职学校课程体系符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了迎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顺利通过,会计专业的课程开发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会计专业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和极强的专业指向性,因此会计专业课程开发更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的全力配合。首先,要对当前社会重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极强的“职业性”特征,只有以中国社会当前的经济、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依据,通过对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分析来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最终才能培养出有针对性的会计专业人才。其次,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的一切硬件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最后,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对中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也是课程开发的主要考虑因素,了解中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辅导,以至于他们更好的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
四、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改革后,为了适应新形势,针对中高职技术学校的会计专业的特点,现提出会计专业程程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方面,实行教、学、考一体化教学策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学内容和资格考试相一致,把资格考试中的考点溶解于课堂教学中,以考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作为日常跨级教学的主要内容,对教材的渗透要紧密的结合资格考试试题,做到日常讲解和考试要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其次,在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采取和资格考试题型相似的教学方法,如: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情景分析的教学法,对考试是题目中的案例分析进行日常演练,使学生在资格考试中能够轻而易举那高分。总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同资格考试相辅相成,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和积极性,而且使得更多的学生通过资格考试。
另一方面,实施课、证、岗、一体化的教学策略。为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了把课程发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任务,还要依据社会岗位和技术的需求来对教学进行改革。因此,中高职技术院校会计专业的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的岗位要求为核心,将学位证书与资格证书相联系,督促学生对这个考试的重视。此外,还要在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教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为他们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保证学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些弊端而进行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对会计课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广大考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目标来看,此次改革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摒弃了陈旧的考核方法,而且提高了考生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未来的会计从业考试更能起到选拔专业会计精英的作用,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受教育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我国会计专业的学生的在激烈的国际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有利的途径,也为会计行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69-73+78.
[2]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Z].教职成[2009]2号文件.
[3]孙玉甫.会计信息化条件改变了什么[J].会计研究,2010(6): 26-31.
[4]霍骁象,赵哲,许俊峰.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5]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6]刘荣秀.中高职衔接的现状调查与政策评析——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7]臧志军,石伟平.中美两国中高职衔接机制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01:67-72.
[8]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04:85-88.
[9]邵元君.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职教论坛,2013,25:47-51.
[10]陆国民,王玉欣.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06:56-59.
[11]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5:67-70.
[12]刘松林,纪昌峰,叶晓星.中高职衔接的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09:27-31.
[13]王涛.西部地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角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0:41-44.
作者简介:贺世强(1963-),男,汉族,湖南人,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会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