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的让农民增加收入,提升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的发展方向,是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村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私搭乱建,居住环境差
今年来,农民收入普遍提高,而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民缺乏节约耕地、合理规划建设的意识,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私搭乱建,致使工业、商业、居住等各种功能分区混乱分布,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部延伸,大多集中在自留地、承包地和交通便利的道路两侧,随意性很大。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村庄外围新建住宅增多,而老庄台内破旧不堪,废弃地、闲置地、空置房屋不断增多。加大了村庄内部环境整治的困难度。
2、村庄环境污染严重,无明显特色
目前,村庄住宅的建设发展较快,但却忽视了与居住配套绿化和户外环境的改善,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致使村庄外围垃圾成堆,河流污染严重。再加上居住区没有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造成了村庄住宅外形毫无特色,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缺失。
3、村庄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缺乏规划知道,居住地一般比较分散,规模偏小,布局凌乱,各个年代的房屋并存。村庄道路、供水供电、生活能源、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等基础设施投入渠道不稳定,教育、文化、医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共享性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4、农村小产权房问题
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建设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商品性住宅,未经规划、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居民销售的房屋,实际上就是没有产权。由于无法自由流转,遇到国家征收或村集体收回土地,购房者的利益将难以维护。此外,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程序违法,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农民虽然从小产权房的建设中能够获得收益,但是却是一时的利益。小产权房的开发侵害了国土资源,导致大量耕地的流失,也破坏了国家对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整体规划必将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研究、执行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根据村庄的特点进行规划和建设
因地制宜: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政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突出特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三、规划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先规划后行动
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规划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只有进行合理的农村建设规划,才能较好的控制农村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保证农村整洁、文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农村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会导致重复建设、违规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政府必须把规划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详细、科学的建设规划。
1、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合理布局产业规划
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新农村建设更应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所以,新农村规划建设必须与产业规划相协调。编制新农村规划,应根据村庄自身及周边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产业支柱,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宜农产业。
2、保护生态空间和环境
对于新农村规划设计而言,应极力保持农村原有的田园风光、植被风貌,在细节设计上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使规划的建筑映在田园式的风光中,使二者有机的合为一体。具体就是要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维护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利用农田作为村庄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建立多样化的生物环境系统,恢复乡村原有的风貌格局等。
3、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既要达到改善条件目的,又要节省投资,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类型、规模、经营模式的规划,要适应农村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设施的选址和布局要科学,宜集中布置形成中心。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
4、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新农村建设应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农民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布局形式,建筑风格和组合形式。利用能反映地域特色的地方材料,保护并维护好村庄中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传统构筑物。新建建筑空间形态与建筑风格应充分与环境相协调,规划成具有特色且适宜农民生活方式的村庄。
5、发展经济,促进农村规划建设
农村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特点,广泛吸引外来资金,解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大胆对土地产业结构进行改革,把外出务工人员闲置的土地分给种田能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旅游业。这些措施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又能促进新农村规划的建设。
四、结语
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规划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只有进行合理的农村建设规划,才能较好的控制农村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保证农村整洁、文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农村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会导致重复建设、违规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政府必须把规划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详细、科学的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曹立军. 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j]. 小城镇建设. 2007
[2]张晓玲元新娣.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设[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的发展方向,是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村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私搭乱建,居住环境差
今年来,农民收入普遍提高,而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民缺乏节约耕地、合理规划建设的意识,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私搭乱建,致使工业、商业、居住等各种功能分区混乱分布,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部延伸,大多集中在自留地、承包地和交通便利的道路两侧,随意性很大。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村庄外围新建住宅增多,而老庄台内破旧不堪,废弃地、闲置地、空置房屋不断增多。加大了村庄内部环境整治的困难度。
2、村庄环境污染严重,无明显特色
目前,村庄住宅的建设发展较快,但却忽视了与居住配套绿化和户外环境的改善,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致使村庄外围垃圾成堆,河流污染严重。再加上居住区没有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造成了村庄住宅外形毫无特色,地域建筑文化特色缺失。
3、村庄配套设施不完善
由于缺乏规划知道,居住地一般比较分散,规模偏小,布局凌乱,各个年代的房屋并存。村庄道路、供水供电、生活能源、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等基础设施投入渠道不稳定,教育、文化、医疗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共享性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4、农村小产权房问题
所谓小产权房,是指建设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商品性住宅,未经规划、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之外的居民销售的房屋,实际上就是没有产权。由于无法自由流转,遇到国家征收或村集体收回土地,购房者的利益将难以维护。此外,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程序违法,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农民虽然从小产权房的建设中能够获得收益,但是却是一时的利益。小产权房的开发侵害了国土资源,导致大量耕地的流失,也破坏了国家对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整体规划必将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研究、执行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根据村庄的特点进行规划和建设
因地制宜: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政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突出特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三、规划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先规划后行动
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规划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只有进行合理的农村建设规划,才能较好的控制农村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保证农村整洁、文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农村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会导致重复建设、违规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政府必须把规划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详细、科学的建设规划。
1、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合理布局产业规划
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新农村建设更应合理利用土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所以,新农村规划建设必须与产业规划相协调。编制新农村规划,应根据村庄自身及周边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产业支柱,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宜农产业。
2、保护生态空间和环境
对于新农村规划设计而言,应极力保持农村原有的田园风光、植被风貌,在细节设计上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使规划的建筑映在田园式的风光中,使二者有机的合为一体。具体就是要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维护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利用农田作为村庄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护建立多样化的生物环境系统,恢复乡村原有的风貌格局等。
3、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既要达到改善条件目的,又要节省投资,减轻农民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类型、规模、经营模式的规划,要适应农村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设施的选址和布局要科学,宜集中布置形成中心。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
4、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突出地方特色
新农村建设应根据村庄整体风格特色、农民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具体的布局形式,建筑风格和组合形式。利用能反映地域特色的地方材料,保护并维护好村庄中具有一定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传统构筑物。新建建筑空间形态与建筑风格应充分与环境相协调,规划成具有特色且适宜农民生活方式的村庄。
5、发展经济,促进农村规划建设
农村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特点,广泛吸引外来资金,解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大胆对土地产业结构进行改革,把外出务工人员闲置的土地分给种田能手。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旅游业。这些措施既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又能促进新农村规划的建设。
四、结语
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强规划管理,杜绝违规建设。只有进行合理的农村建设规划,才能较好的控制农村的规模和发展方向,保证农村整洁、文明,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农村不进行合理科学的建设规划,会导致重复建设、违规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政府必须把规划问题放在战略的高度,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符合当地特点的详细、科学的建设规划。
参考文献:
[1]曹立军. 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j]. 小城镇建设. 2007
[2]张晓玲元新娣. 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问题与建设[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