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公安机关侦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摄影技术是非常关键的辅助机制和措施,也是刑事侦查和刑事诉讼体系运行结构的关键。在应用技术体系的过程中,要关注暗视场摄影的运行要点,确保能对痕迹物证、位置特征等基础参数进行全面系统化的管理,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刑事摄影技术的内涵、原理以及应用要求,并集中讨论了刑事摄影技术中暗视场摄影的原理和应用要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刑事摄影技术;暗视场摄影;内涵;原理;应用要点
一、刑事摄影技术概述
(一)内涵
物证检验工作对于刑事侦查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物证检验摄影过程中要利用专业的摄影技术对案件现场进行细节化勘察和信息数据收集,并且要在检验工作中有效提取和案件相关的物品,关键是痕迹成像记录和检验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犯罪现场任何现象都能对刻画犯罪分子心理有帮助。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利用专业化刑事摄影办法将现场的客观现象直接且准确地拍摄下来,以保证能对技术检验以及鉴定工作提供最直观的材料,为日后进行司法诉讼提供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摄影技术结构,刑事摄影技术对于法律法规流程以及相应流程的规范化运行有着明确的要求和约束,尤其是在照相过程中不能掺杂摄影人员的艺术加工和主观情感,而是要整合摄影技巧提升照片的实用价值,为案件侦破效率的优化提供保障。
(二)原理
在对配光技术增强反差原理进行分析和判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落实原理鉴定机制,从而整合具体操作流程,确保摄影技术能发挥其实际优势,提高照片的真实性,也为后续摄影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
第一,内反射。在光线照在物体表面后,就会出现一部分光线形成反射,这就会建立表面反射光,此时会出现一部分折射光线直接进入到物质的内部,从而形成吸收过程或者是散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被散射出的光线会重新到达物体的表面,且会呈现出散射或者是吸收状态。正是这种被物质内部散射或者是物质吸收的循环过程就是内反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内反射过程会造成背景图案和痕迹的显示受到影响,由于内反射过程出现的光本身就在物质内部,所以和表面反射光形成性质不同的多样化状态,依旧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1]。
第二,增强整体照片的反差效果。在刑事摄影技术中,痕迹检材处理工序较为关键,一般会分为两种不同的检材结构,因此,在实际摄影过程中要想提升物证检验摄影效果,就要强化反差的摄影技术,有效利用合适的光源或者是挑选合适的感光材料保证照片质量,确保被拍摄的物体亮度能得到有效分布,也能优化痕迹物质和客体之间的相似度,为全面提高观察效果和观测质量奠定基础。
(三)要求
在刑事摄影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按照标准化要求约束具体的操作要点,合理性提高操作流程的完整程度,也为全面提高摄影照片的应用价值奠定基础。
第一,要保证摄影后的照片能直观且完整地反映出被拍摄物体的基本特征,无论是拍摄对象的轮廓还是物品的位置,都要与其产生明确的关系,并且提升拍摄效果的真实性。
第二,要有效反映出被拍摄物体的实际位置,并且保证不会出现拍摄变形的现象,按照拍摄时比例尺处理工序提高操作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照片要清晰,利用多样化摄影方法和手段提高照片的清晰度,且不会产生对判定物体实际情况造成影响的阴影。
第三,要保证检材和样本处理的一致性,在拍摄过程中也要保证角色和色调等基础元素之间的协同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刑事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2]。
二、暗视场摄影技术应用原理和要点
在刑事拍摄技术中暗视场摄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应用优势,相关人员要积极落实更加合理化的处理机制,确保能有效提升拍摄效果。也为后续照相处理工序的优化奠定基础[3]。
(一)暗视场摄影技术应用原理
所谓暗视场摄影就是在光线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进行摄影,利用较为微弱的光源照射被拍摄的物体,从而减少表面的反光现象。因为承痕体和痕迹表面本身就存在差异化状态,所以,承痕体要选择表面较为光滑的深色物体,正是借助其表面的光滑性形成了良好的镜面反射过程,使得光线不能进入或者是少量进入镜头,提高镜头处理的合理性,也能有效增大照片的还原度。
需要注意的是,痕迹本身就是半光滑的表面,形成混合反射较为正常,且会存在一部分光线直接进入相机镜头,此时要调整照明光线,入射角要控制在10°到30°之间,从而维护亮度分布的均匀性,确保摄影效果和摄影整体结构的有效性[4]。
(二)暗视场摄影应用要点
在暗视场摄影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用路径,最大化升级照相的实际效果,为后续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经过研究显示,一般的入射光线照射角度会对暗视场摄影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暗视场环境中,痕迹和承痕体自身的亮度反差数据较大,会在入射光线角度减少后逐渐增大,这就会出现物质反射光垂直方向的分量参数减少,深色的承痕体就能有效对反射光线干扰予以处理,确保应用效果更加突出[5]。
一方面,在暗视场摄影工作中,光滑的载体一般要利用深色背景,而痕迹的呈现方式则要借助浅色的影调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承痕客体背景结构在照片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若是将背景亮度作为衡量相关信息的标准,则在曝光之后会出现灰色色调。基于此,要对曝光量进行严格控制,有效将测光调档下降一个档位到两个档位,以保证整体照片呈現效果得以优化。
另一方面,在进行物证痕迹摄影工作的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光源选择效果,并且要结合不同光源进行综合处理,有效提升暗视场摄影的应用效果和综合水平,确保能提高物证检验管理的实效性,也为后续建构完整的案件分析提供依据。在选择光源的过程中,要选择和亮度差分布较为接近的亮度标准,尤其是在暗视场摄影光源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小的聚光灯,亦或是利用多波段光源、红外线等,从而提升操作效果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操作人员要结合各类光源的特点以及痕迹物证的具体参数,整合技术运行要求和操作流程,切实挖掘不同技术体系应用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好的反差效果,提高照片的利用率[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刑事摄影技术中合理性应用暗视场摄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发挥其可靠性价值和无损优势,确保能在很小的入射角度照射后提高照片的实际质量,有效为后续物证取得提供良好的依据,并且提高暗视场摄影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占东,张钒.试论刑事摄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规划[J].卷宗,2015(11):397.
[2]谢蓉梅.多源图像融合技术 及其在公安刑事摄影工作中的应用[J].楚天法治,2016(9):20-21.
[3]向阳.分色摄影与光谱成像在刑事物证摄影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16(31):106-107,105.
[4]吕刚.数码影像技术在刑事照相中的全程应用[J].法制博览,2016(15):127.
[5]谢蓉梅.刑事现场摄像构图与摄影构图的差异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6(19):211,213.
[6]谢冬柏,李欣庭,单国等.金属腐蚀方法提高刑事物证显微摄影质量的研究[J].表面技术,2017,46(1):200-205.
关键词:刑事摄影技术;暗视场摄影;内涵;原理;应用要点
一、刑事摄影技术概述
(一)内涵
物证检验工作对于刑事侦查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物证检验摄影过程中要利用专业的摄影技术对案件现场进行细节化勘察和信息数据收集,并且要在检验工作中有效提取和案件相关的物品,关键是痕迹成像记录和检验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犯罪现场任何现象都能对刻画犯罪分子心理有帮助。因此,相关技术人员要利用专业化刑事摄影办法将现场的客观现象直接且准确地拍摄下来,以保证能对技术检验以及鉴定工作提供最直观的材料,为日后进行司法诉讼提供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摄影技术结构,刑事摄影技术对于法律法规流程以及相应流程的规范化运行有着明确的要求和约束,尤其是在照相过程中不能掺杂摄影人员的艺术加工和主观情感,而是要整合摄影技巧提升照片的实用价值,为案件侦破效率的优化提供保障。
(二)原理
在对配光技术增强反差原理进行分析和判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落实原理鉴定机制,从而整合具体操作流程,确保摄影技术能发挥其实际优势,提高照片的真实性,也为后续摄影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基础。
第一,内反射。在光线照在物体表面后,就会出现一部分光线形成反射,这就会建立表面反射光,此时会出现一部分折射光线直接进入到物质的内部,从而形成吸收过程或者是散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被散射出的光线会重新到达物体的表面,且会呈现出散射或者是吸收状态。正是这种被物质内部散射或者是物质吸收的循环过程就是内反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内反射过程会造成背景图案和痕迹的显示受到影响,由于内反射过程出现的光本身就在物质内部,所以和表面反射光形成性质不同的多样化状态,依旧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1]。
第二,增强整体照片的反差效果。在刑事摄影技术中,痕迹检材处理工序较为关键,一般会分为两种不同的检材结构,因此,在实际摄影过程中要想提升物证检验摄影效果,就要强化反差的摄影技术,有效利用合适的光源或者是挑选合适的感光材料保证照片质量,确保被拍摄的物体亮度能得到有效分布,也能优化痕迹物质和客体之间的相似度,为全面提高观察效果和观测质量奠定基础。
(三)要求
在刑事摄影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按照标准化要求约束具体的操作要点,合理性提高操作流程的完整程度,也为全面提高摄影照片的应用价值奠定基础。
第一,要保证摄影后的照片能直观且完整地反映出被拍摄物体的基本特征,无论是拍摄对象的轮廓还是物品的位置,都要与其产生明确的关系,并且提升拍摄效果的真实性。
第二,要有效反映出被拍摄物体的实际位置,并且保证不会出现拍摄变形的现象,按照拍摄时比例尺处理工序提高操作的合理性。最重要的是,照片要清晰,利用多样化摄影方法和手段提高照片的清晰度,且不会产生对判定物体实际情况造成影响的阴影。
第三,要保证检材和样本处理的一致性,在拍摄过程中也要保证角色和色调等基础元素之间的协同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刑事摄影技术的应用价值[2]。
二、暗视场摄影技术应用原理和要点
在刑事拍摄技术中暗视场摄影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应用优势,相关人员要积极落实更加合理化的处理机制,确保能有效提升拍摄效果。也为后续照相处理工序的优化奠定基础[3]。
(一)暗视场摄影技术应用原理
所谓暗视场摄影就是在光线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进行摄影,利用较为微弱的光源照射被拍摄的物体,从而减少表面的反光现象。因为承痕体和痕迹表面本身就存在差异化状态,所以,承痕体要选择表面较为光滑的深色物体,正是借助其表面的光滑性形成了良好的镜面反射过程,使得光线不能进入或者是少量进入镜头,提高镜头处理的合理性,也能有效增大照片的还原度。
需要注意的是,痕迹本身就是半光滑的表面,形成混合反射较为正常,且会存在一部分光线直接进入相机镜头,此时要调整照明光线,入射角要控制在10°到30°之间,从而维护亮度分布的均匀性,确保摄影效果和摄影整体结构的有效性[4]。
(二)暗视场摄影应用要点
在暗视场摄影应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应用路径,最大化升级照相的实际效果,为后续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经过研究显示,一般的入射光线照射角度会对暗视场摄影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暗视场环境中,痕迹和承痕体自身的亮度反差数据较大,会在入射光线角度减少后逐渐增大,这就会出现物质反射光垂直方向的分量参数减少,深色的承痕体就能有效对反射光线干扰予以处理,确保应用效果更加突出[5]。
一方面,在暗视场摄影工作中,光滑的载体一般要利用深色背景,而痕迹的呈现方式则要借助浅色的影调结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承痕客体背景结构在照片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若是将背景亮度作为衡量相关信息的标准,则在曝光之后会出现灰色色调。基于此,要对曝光量进行严格控制,有效将测光调档下降一个档位到两个档位,以保证整体照片呈現效果得以优化。
另一方面,在进行物证痕迹摄影工作的过程中,要着重提高光源选择效果,并且要结合不同光源进行综合处理,有效提升暗视场摄影的应用效果和综合水平,确保能提高物证检验管理的实效性,也为后续建构完整的案件分析提供依据。在选择光源的过程中,要选择和亮度差分布较为接近的亮度标准,尤其是在暗视场摄影光源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小的聚光灯,亦或是利用多波段光源、红外线等,从而提升操作效果的合理性。除此之外,操作人员要结合各类光源的特点以及痕迹物证的具体参数,整合技术运行要求和操作流程,切实挖掘不同技术体系应用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好的反差效果,提高照片的利用率[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刑事摄影技术中合理性应用暗视场摄影,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考量,发挥其可靠性价值和无损优势,确保能在很小的入射角度照射后提高照片的实际质量,有效为后续物证取得提供良好的依据,并且提高暗视场摄影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占东,张钒.试论刑事摄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规划[J].卷宗,2015(11):397.
[2]谢蓉梅.多源图像融合技术 及其在公安刑事摄影工作中的应用[J].楚天法治,2016(9):20-21.
[3]向阳.分色摄影与光谱成像在刑事物证摄影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16(31):106-107,105.
[4]吕刚.数码影像技术在刑事照相中的全程应用[J].法制博览,2016(15):127.
[5]谢蓉梅.刑事现场摄像构图与摄影构图的差异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6(19):211,213.
[6]谢冬柏,李欣庭,单国等.金属腐蚀方法提高刑事物证显微摄影质量的研究[J].表面技术,2017,46(1):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