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方案中,核心素养成为了其中的关键词,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意义,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入生活化理念,能够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又是教育的归宿,教师要看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有效落实物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制定具体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实验等等,带领学生们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并激发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动力。
1 注重课堂趣味性,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在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以教材为依托,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难免会比较单调乏味,久而久之,课堂会变得枯燥沉闷,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下降。而充满趣味的课堂会使学生们感到轻松愉快,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开展物理学习,学习效率会不断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其感受生活和物理知识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积极探究动力。
比如在学习《动与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们引入一个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坐过火车或者汽车吗?在火车、汽车开动后,我们观察车窗外的景象,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这样生活化的片段,使孩子们展开回忆,并说出:我发现,在火车(汽车)行驶起来后,窗户外的树木、建筑好像都在往后退。此时教师继续说到:为什么同样是路边的树和房子,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看它们是运动的,而站在路旁看它们又是静止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进行大胆猜想。在课上引入这样一个具体生活片段,能够促使孩子置身于特定氛围中,调动回忆、展开思考,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同时,在孩子们热烈讨论过程中,课堂气氛也会更好,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2 开展生活化实验,指导学生合作参与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很多知识的传输需要通过实验完成,在实验中,学生会直观地看到一些物理现象和反应,也会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可以引入一些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实验内容,并指导其合作完成。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光”有一定了解,但是难以触摸和形容,“光的反射”这一现象我们也常常能够接触到。在物理课上,学习《光的反射》时,首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在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现象有哪些?然后提问他们:你认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接着,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为目标,制定相关实验活动,并完成探究过程。实验共分为项:①用自制烟雾箱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依据实验得出“三线共面”结论;②在自制的光的反射演示器上转动入射光,验证两线分居实验结论的普遍性;③实验完毕后,学生展示、汇报、交流。紧接着,教师可以用幻灯机投影一幅彩色画面在镜面和白布上,让学生观察两种现象。并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而使学生看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在以上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物品和现象,当学生能够根据生活规律,开展相关探究活动,并得出实际结论,就能够有效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感受能力,并认识到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性。
3 善用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很多生活问题都存在着物理元素,学生要能够对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观察,并看到其中的物理知识,同时,也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只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来,才能有效促使物理学习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浮与沉”的实例,如: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放手后会上浮;铁块在水中会下沉;潜艇和鱼儿既可以下沉,又可以上浮,还能够停留在水中的任一深度处。然后引导学生开启本节课活动。并为学生演示一个实验:取一只新鲜的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往水里加盐,轻轻搅拌,并提问学生:鸡蛋是怎么运动的?接着,再往里面加入清水,提问学生:此时的鸡蛋是上浮还是下沉?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断往水里加盐,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这些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物体沉浮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如下問题:生活中,我们在煮饺子时,为什么生饺子放到锅底会下沉,而熟饺子则会浮起来呢?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案例,能够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能够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其教学能力得到发展,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使其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佳佳.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
[2] 王牧华,商润泽.创客教育促进初中生核心素养形成路径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5).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沙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又是教育的归宿,教师要看到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有效落实物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制定具体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生活化实验等等,带领学生们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并激发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动力。
1 注重课堂趣味性,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在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以教材为依托,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难免会比较单调乏味,久而久之,课堂会变得枯燥沉闷,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随之下降。而充满趣味的课堂会使学生们感到轻松愉快,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开展物理学习,学习效率会不断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其感受生活和物理知识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积极探究动力。
比如在学习《动与静》一课时,可以为学生们引入一个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坐过火车或者汽车吗?在火车、汽车开动后,我们观察车窗外的景象,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这样生活化的片段,使孩子们展开回忆,并说出:我发现,在火车(汽车)行驶起来后,窗户外的树木、建筑好像都在往后退。此时教师继续说到:为什么同样是路边的树和房子,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看它们是运动的,而站在路旁看它们又是静止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小组讨论,进行大胆猜想。在课上引入这样一个具体生活片段,能够促使孩子置身于特定氛围中,调动回忆、展开思考,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同时,在孩子们热烈讨论过程中,课堂气氛也会更好,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2 开展生活化实验,指导学生合作参与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很多知识的传输需要通过实验完成,在实验中,学生会直观地看到一些物理现象和反应,也会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可以引入一些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实验内容,并指导其合作完成。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光”有一定了解,但是难以触摸和形容,“光的反射”这一现象我们也常常能够接触到。在物理课上,学习《光的反射》时,首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在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现象有哪些?然后提问他们:你认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接着,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为目标,制定相关实验活动,并完成探究过程。实验共分为项:①用自制烟雾箱演示光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依据实验得出“三线共面”结论;②在自制的光的反射演示器上转动入射光,验证两线分居实验结论的普遍性;③实验完毕后,学生展示、汇报、交流。紧接着,教师可以用幻灯机投影一幅彩色画面在镜面和白布上,让学生观察两种现象。并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从而使学生看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
在以上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物品和现象,当学生能够根据生活规律,开展相关探究活动,并得出实际结论,就能够有效提高对物理知识的感受能力,并认识到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系性。
3 善用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很多生活问题都存在着物理元素,学生要能够对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观察,并看到其中的物理知识,同时,也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只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来,才能有效促使物理学习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浮与沉”的实例,如: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放手后会上浮;铁块在水中会下沉;潜艇和鱼儿既可以下沉,又可以上浮,还能够停留在水中的任一深度处。然后引导学生开启本节课活动。并为学生演示一个实验:取一只新鲜的鸡蛋,放在清水中,观察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往水里加盐,轻轻搅拌,并提问学生:鸡蛋是怎么运动的?接着,再往里面加入清水,提问学生:此时的鸡蛋是上浮还是下沉?加盐轻轻搅拌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断往水里加盐,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这些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物体沉浮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如下問题:生活中,我们在煮饺子时,为什么生饺子放到锅底会下沉,而熟饺子则会浮起来呢?通过引入一些生活案例,能够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能够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其教学能力得到发展,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使其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佳佳.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1).
[2] 王牧华,商润泽.创客教育促进初中生核心素养形成路径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5).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沙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