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益智通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尼膜通组,每组10只。采用双血管阻断法制备拟血管痴呆大鼠模型,对模型组及药物组进行造模。术后7天开始用药,连续给药60d后,采用避暗回避试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在避暗回避实验中,益智通脉颗粒可延长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组的量效关系呈正相关。结论:益智通脉颗粒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
【关键词】益智通脉颗粒;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60-02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其障碍并非一过性而是慢性持续性的(数月或半年以上) ,并且影响了职业、正常生活、社会活动的状态[1,2] 。它在中医中属老年呆病范畴,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应用益智通脉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探讨益智通脉颗粒的作用机理[3,4]。本文观察益智通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益智通脉颗粒由山东省立医院制剂室制备,用时用水溶解;尼膜通(拜尔医药有限公司,批号105489)。
1.2 模型制备:
采用双血管阻断法制备拟血管痴呆大鼠模型。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体重)腹腔注射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仰卧位固定手术板上,颈部备皮,常规消毒,切开皮肤,逐层分离,暴露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分离双侧迷走神经,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缝合皮肤,注意大鼠保暖。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50只,体重285g~325g,由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鲁)2004 0031。动物购入后,大鼠自由觅食饮水,在室温22~25℃,相对湿度40%~50%的环境中喂养3d,待大鼠适应环境后开始实验。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尼膜通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2毫升的生理盐水,中药大剂量组2.4g/100g体重·天、中药小剂量组1.2g/100g体重·天、尼膜通组1.8mg/100g体重·天,术后7天开始用药,连续给药60d后(根据动物体重的变化相应调整药物的剂量),进行行为学试验。
1.4 行为学测试:
采用避暗回避试验,在试验开始和给药2个月后分别测试大鼠近期学习、记忆能力。参考钱亦华等人的方法[5]:反射箱长60cm、宽25cm、高30cm分明暗两室,两室间有一直径7cm大小的圆孔,室底均布有铜栅,暗室的铜栅可以通电,选用40v电压(220v变40v可调控变压器)。试验时将鼠面部背向洞口放入明室,同时开始计时,大鼠穿过洞口进入暗室时记录时间为潜伏期,同时接通电源,电击大鼠1秒,每次大鼠被电击后重新将大鼠按上述方法放入明室,记录10分钟内大鼠受电击次数。
1.5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经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造模后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术后出现行动缓慢,反应相对迟钝,嗜卧,饮食减少等;喂养2月后,模型组毛色晦暗,行动迟缓,其他各组未见明显行动障碍及毛色异常。
2.2 行为学指标检测结果
2.2.1造模前5组动物被电击次数 造模前,各组在10分钟内暗回避试验错误次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造模前各组10分钟内暗回避
试验错误次数(x±s,n=10)
Tab 1 Error times of passive and active avoidance within 10min of each group before making model
(x±s,n=10)
大剂量组
小剂量组
尼膜通组
模型组
正常对照组
6.9±2.7
7.0±2.4
6.8±3.2
7.3±2.1
7.1±1.4
注: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2造模2月后各组动物潜伏期比较:
暗回避试验各组每天第一次进厅潜伏期有逐渐延长趋势,第1天模型组在5组中潜伏期最长,第5天模型组大鼠在5组中潜伏期最短,其潜伏期变化最小,其第5天成绩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组、尼膜通组、正常对照组间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在改善大鼠潜伏期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与尼膜通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造模2月后各组每天第一次进厅
潜伏期(X±s,单位:s,n=10)
Tab 2 First latency of entering dark cabin every day of each group two months after making model
(X±s,Unit: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3造模2月后各组动物暗回避试验错误次数比较(连续5天)
5天的暗回避试验中各组每天错误次数有逐渐减少趋势,第1天模型组在5组中被电击次数最少,但第5天时模型组大鼠被电击次数最多,相对其他各组其错误次数改变最小,模型组第5天错误次数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组测试结果优于尼膜通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結果表明,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在减少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暗回避实验错误次数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与尼膜通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造模2月后各组10分钟内暗
回避试验错误次数(X±s,n=10)
Tab 3 Error times of passive and active avoidance within 10min of each group two months after making model(±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尚缺乏特效的中西药物,本研究选用对照药尼膜通,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广泛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尼膜通能满意的改善VD症状,尤其是对于轻、中度VD患者疗效尤其满意,它对脑血管有扩张作用,易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血管周围更易发挥作用,为脑功能的恢复提供先决条件。且尼膜通影响神经元的电学性质并能影响神经介质的平衡[6],能对抗缺氧等引起的记忆减退,对改善记忆障碍有较好疗效,故本实验选用尼膜通作对照药。
避暗反应阳性率越高、潜伏期越短,反应学习、记忆能力越强。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第1天模型组错误次数最少,潜伏期最长,但第5天模型组错误次数最多,潜伏期最短,未表现出明显学习、记忆过程,考虑其开始成绩较好与其行动迟缓、反应迟顿有关,其余各组错误次数呈递减趋势,潜伏期逐渐延长,除模型组外,各组均表现出明显学习、记忆过程。本动物实验表明,益智通脉颗粒和尼膜通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与临床上改善病人记忆能力相一致。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莫飞智. 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诊治与研究[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1: 20.
[2] 陈俊抛,林煜. 痴呆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101.
[3] 王锦萍, 司国民, 马宏博. 益智通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nNOS表达的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6):510-513
[4] 马宏博,司国民,孙培军.益智通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 (1):9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 王爱娜,苏维国.尼莫地平注射液[J].中国新药杂志,1996,5(5):341-342.
目的:探讨益智通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尼膜通组,每组10只。采用双血管阻断法制备拟血管痴呆大鼠模型,对模型组及药物组进行造模。术后7天开始用药,连续给药60d后,采用避暗回避试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在避暗回避实验中,益智通脉颗粒可延长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组的量效关系呈正相关。结论:益智通脉颗粒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
【关键词】益智通脉颗粒;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60-02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其障碍并非一过性而是慢性持续性的(数月或半年以上) ,并且影响了职业、正常生活、社会活动的状态[1,2] 。它在中医中属老年呆病范畴,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应用益智通脉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探讨益智通脉颗粒的作用机理[3,4]。本文观察益智通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益智通脉颗粒由山东省立医院制剂室制备,用时用水溶解;尼膜通(拜尔医药有限公司,批号105489)。
1.2 模型制备:
采用双血管阻断法制备拟血管痴呆大鼠模型。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0.3mL/100g体重)腹腔注射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仰卧位固定手术板上,颈部备皮,常规消毒,切开皮肤,逐层分离,暴露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分离双侧迷走神经,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缝合皮肤,注意大鼠保暖。
1.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50只,体重285g~325g,由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鲁)2004 0031。动物购入后,大鼠自由觅食饮水,在室温22~25℃,相对湿度40%~50%的环境中喂养3d,待大鼠适应环境后开始实验。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尼膜通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2毫升的生理盐水,中药大剂量组2.4g/100g体重·天、中药小剂量组1.2g/100g体重·天、尼膜通组1.8mg/100g体重·天,术后7天开始用药,连续给药60d后(根据动物体重的变化相应调整药物的剂量),进行行为学试验。
1.4 行为学测试:
采用避暗回避试验,在试验开始和给药2个月后分别测试大鼠近期学习、记忆能力。参考钱亦华等人的方法[5]:反射箱长60cm、宽25cm、高30cm分明暗两室,两室间有一直径7cm大小的圆孔,室底均布有铜栅,暗室的铜栅可以通电,选用40v电压(220v变40v可调控变压器)。试验时将鼠面部背向洞口放入明室,同时开始计时,大鼠穿过洞口进入暗室时记录时间为潜伏期,同时接通电源,电击大鼠1秒,每次大鼠被电击后重新将大鼠按上述方法放入明室,记录10分钟内大鼠受电击次数。
1.5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经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造模后3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术后出现行动缓慢,反应相对迟钝,嗜卧,饮食减少等;喂养2月后,模型组毛色晦暗,行动迟缓,其他各组未见明显行动障碍及毛色异常。
2.2 行为学指标检测结果
2.2.1造模前5组动物被电击次数 造模前,各组在10分钟内暗回避试验错误次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造模前各组10分钟内暗回避
试验错误次数(x±s,n=10)
Tab 1 Error times of passive and active avoidance within 10min of each group before making model
(x±s,n=10)
大剂量组
小剂量组
尼膜通组
模型组
正常对照组
6.9±2.7
7.0±2.4
6.8±3.2
7.3±2.1
7.1±1.4
注: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2造模2月后各组动物潜伏期比较:
暗回避试验各组每天第一次进厅潜伏期有逐渐延长趋势,第1天模型组在5组中潜伏期最长,第5天模型组大鼠在5组中潜伏期最短,其潜伏期变化最小,其第5天成绩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组、尼膜通组、正常对照组间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在改善大鼠潜伏期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与尼膜通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造模2月后各组每天第一次进厅
潜伏期(X±s,单位:s,n=10)
Tab 2 First latency of entering dark cabin every day of each group two months after making model
(X±s,Unit: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3造模2月后各组动物暗回避试验错误次数比较(连续5天)
5天的暗回避试验中各组每天错误次数有逐渐减少趋势,第1天模型组在5组中被电击次数最少,但第5天时模型组大鼠被电击次数最多,相对其他各组其错误次数改变最小,模型组第5天错误次数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组测试结果优于尼膜通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結果表明,益智通脉颗粒大、小剂量在减少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暗回避实验错误次数方面有显著效果,但与尼膜通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造模2月后各组10分钟内暗
回避试验错误次数(X±s,n=10)
Tab 3 Error times of passive and active avoidance within 10min of each group two months after making model(±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治疗血管性痴呆尚缺乏特效的中西药物,本研究选用对照药尼膜通,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广泛用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尼膜通能满意的改善VD症状,尤其是对于轻、中度VD患者疗效尤其满意,它对脑血管有扩张作用,易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血管周围更易发挥作用,为脑功能的恢复提供先决条件。且尼膜通影响神经元的电学性质并能影响神经介质的平衡[6],能对抗缺氧等引起的记忆减退,对改善记忆障碍有较好疗效,故本实验选用尼膜通作对照药。
避暗反应阳性率越高、潜伏期越短,反应学习、记忆能力越强。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第1天模型组错误次数最少,潜伏期最长,但第5天模型组错误次数最多,潜伏期最短,未表现出明显学习、记忆过程,考虑其开始成绩较好与其行动迟缓、反应迟顿有关,其余各组错误次数呈递减趋势,潜伏期逐渐延长,除模型组外,各组均表现出明显学习、记忆过程。本动物实验表明,益智通脉颗粒和尼膜通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与临床上改善病人记忆能力相一致。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莫飞智. 老年血管性痴呆的诊治与研究[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1: 20.
[2] 陈俊抛,林煜. 痴呆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101.
[3] 王锦萍, 司国民, 马宏博. 益智通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nNOS表达的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6):510-513
[4] 马宏博,司国民,孙培军.益智通脉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 (1):9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 王爱娜,苏维国.尼莫地平注射液[J].中国新药杂志,1996,5(5):34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