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卫生保健费用逐年上涨,且药品费用占医药总费用的比重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中国未来的医药卫生预期将越来越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导项目。药物经济学为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药物治疗备选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或效果,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边缘学科。目前已被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比利时、芬兰、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应用于药品定价管制、药品补偿或共付水平的确定、用药目录的制定及促进合理用药等多个领域。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热点
2.1 成本—效用分析中生活质量指标研究:
生活质量指标的确定直接影响药物治疗后的效用值,且统一的指标利于进行不同疾病诊療措施间的比较。由于指标是不同健康状态的一定比例组合,而不同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的不同方面,指标中具体健康状态的选择以及占生活质量指标的比例大小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研究、制定。
2.2 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意愿支付法的方法学:
成本—效益分析要求给予生命、健康一定的客观货币价值较难为临床医务人员及公众接受,相对易于接受方法是调查适当的意愿支付值,将其作为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意愿支付法),但受个人生活水平、对健康的看法以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影响,实际应用层面有待深入。
2.3 实际临床试验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实际临床试验的结合,需要从试验的开始增加成本信息的收集,可能的情况下延长观察时间,或进行远期疗效的模型预测。
2.4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的矫正、敏感性研究以及统计学模拟技巧:
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中的模型假设检验、事件的随机性检验以及蒙特卡罗模拟、自助法模拟等的应用,有助于药物经济学家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改进模型,在分析阶段进行结果的稳定性分析。
3 国内外研究对比
3.1 研究数量[2]
注:158篇中有23篇与药物经济学基本无关,10多篇内容基本相似或类同,其余100多篇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研究标准或研究水平较低。
3.2 研究氛围:
国外研究氛围良好,我国目前仍未摆脱传统按项目收费模式,研究意义相对不充分。
3.3 研究准则:
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准则对研究观点、研究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只有符合药物准则的研究才有可能被接受和得到应用。
3.4 人才培养:
国外多所著名大学设有药物经济学专业,整体研究水平较高。我国从事人员主要以药师为主,无系统理论学习,理解较低。
3.5 专业杂志:
我国药物经济学文章主要发表在相关的药学专业杂志,国外更多文章发表在相关的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等医学专业杂志。
4 未来展望
4.1 制订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相适应的研究指南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规:
研究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准则中比较成熟的内容[3],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相适应的研究指南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规。
4.2 准则的制定应集中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经济学家、公共卫生专家以及临床医生的共识
研究内容应涉及对研究单位、机构、人员的要求和规定,研究的组织实施以及样本数和成本测算方法等。
4.3 建立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①从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②培训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专业;③制定各类药物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准则:④评估和宣传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
4.4 运用药物经济学控制我国药费增长[4-6]
4.4.1 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
指导厂商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4.4.2 用于制定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
用药报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比较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
4.4.3 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4.4.4 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
4.4.5 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
患者对药品信息如价格、效果、成本效果的需求未来将会增加,且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品,药物经济学研究可满足病人这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甘泉,史录文.基本医疗保险与药物经济学的关系.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1:38-40
[2] 董兆华,石卿.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的对比研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药学实践杂志,2000,6:36-38
[3] 马爱霞,曾靓.各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及对我国的启示.上海医药,2006,06:22-24
[4] 李易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药物经济学的相关问题分析.中国执业药师.2009,2:30-32
[5] 耿向楠,韩晟,肖鲁,等.我国基本药物经济性评价方法初探.中国药学杂志,2011,12:95-96
[6] 杨莉.药物经济学在“医改”方案实施中的具体作用.中国药房,2010,8:692-694
1 研究方法
2 研究热点
2.1 成本—效用分析中生活质量指标研究:
生活质量指标的确定直接影响药物治疗后的效用值,且统一的指标利于进行不同疾病诊療措施间的比较。由于指标是不同健康状态的一定比例组合,而不同疾病影响生活质量的不同方面,指标中具体健康状态的选择以及占生活质量指标的比例大小需要各方面专家参与、研究、制定。
2.2 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意愿支付法的方法学:
成本—效益分析要求给予生命、健康一定的客观货币价值较难为临床医务人员及公众接受,相对易于接受方法是调查适当的意愿支付值,将其作为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意愿支付法),但受个人生活水平、对健康的看法以及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影响,实际应用层面有待深入。
2.3 实际临床试验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药物经济学研究和实际临床试验的结合,需要从试验的开始增加成本信息的收集,可能的情况下延长观察时间,或进行远期疗效的模型预测。
2.4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的矫正、敏感性研究以及统计学模拟技巧:
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中的模型假设检验、事件的随机性检验以及蒙特卡罗模拟、自助法模拟等的应用,有助于药物经济学家在研究的设计阶段改进模型,在分析阶段进行结果的稳定性分析。
3 国内外研究对比
3.1 研究数量[2]
注:158篇中有23篇与药物经济学基本无关,10多篇内容基本相似或类同,其余100多篇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研究标准或研究水平较低。
3.2 研究氛围:
国外研究氛围良好,我国目前仍未摆脱传统按项目收费模式,研究意义相对不充分。
3.3 研究准则:
澳大利亚、加拿大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准则对研究观点、研究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只有符合药物准则的研究才有可能被接受和得到应用。
3.4 人才培养:
国外多所著名大学设有药物经济学专业,整体研究水平较高。我国从事人员主要以药师为主,无系统理论学习,理解较低。
3.5 专业杂志:
我国药物经济学文章主要发表在相关的药学专业杂志,国外更多文章发表在相关的卫生经济学、卫生政策等医学专业杂志。
4 未来展望
4.1 制订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相适应的研究指南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规:
研究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准则中比较成熟的内容[3],同时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与药物经济学研究相适应的研究指南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规。
4.2 准则的制定应集中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经济学家、公共卫生专家以及临床医生的共识
研究内容应涉及对研究单位、机构、人员的要求和规定,研究的组织实施以及样本数和成本测算方法等。
4.3 建立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①从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②培训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专业;③制定各类药物的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准则:④评估和宣传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
4.4 运用药物经济学控制我国药费增长[4-6]
4.4.1 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
指导厂商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4.4.2 用于制定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
用药报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比较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
4.4.3 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4.4.4 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
4.4.5 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
患者对药品信息如价格、效果、成本效果的需求未来将会增加,且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品,药物经济学研究可满足病人这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甘泉,史录文.基本医疗保险与药物经济学的关系.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7,1:38-40
[2] 董兆华,石卿.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的对比研究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药学实践杂志,2000,6:36-38
[3] 马爱霞,曾靓.各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及对我国的启示.上海医药,2006,06:22-24
[4] 李易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药物经济学的相关问题分析.中国执业药师.2009,2:30-32
[5] 耿向楠,韩晟,肖鲁,等.我国基本药物经济性评价方法初探.中国药学杂志,2011,12:95-96
[6] 杨莉.药物经济学在“医改”方案实施中的具体作用.中国药房,2010,8:69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