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知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一方面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突出绿色植物和人在生物圈的生命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探究和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科学信息,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让学生对当前热点生物现象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他们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开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各种生物活动,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联系实际生活,在实际教学中充实教材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及时给学生补充新鲜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又容易理解的自然或社会知识充实到课堂中,使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选取素材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学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门科学,我们周围每时每刻都充满了生物,生物是活生生的个体,这使我们更有亲近感,可以说生物是所有学科中最有趣味的,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转变到“因为喜欢生物这个学科而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知道生物是多么奇妙,对人类是多么有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未解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
2.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尽量将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保证。
3.生物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的。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习、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乐趣,这种乐趣可以陪伴学生一生,并且终生受用。
4.利用模型呈现生物内部结构。模型是最直观的教具,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学生对讲授的内容一目了然,容易接受,先睹为快。使用模型教具,容易调动学生对认知生物内部结构的欲望,学生会急于想了解生物内部结构,在展现时会观察得很仔细,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5.注意一些课堂细节问题的处理。如课堂上学生提的问题要加以利用,比如学生问:“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呼吸强度的影响是不是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温度变化时,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体温变化和体温调节,从而得出答案。课堂细节处理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作为生物教师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生物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生物与实际生活有关,与我有关,生物是有用的,进而产生“我要学生物”的浓厚兴趣。
三、多渠道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即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地球变化的研究涉及地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问题。这是生物新课程内容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讲授这一章节中,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搜集作业:介绍我国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介绍我国一种生态系统类型。 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了以下信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坡鹿、麋鹿、大鲵等;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其中,大熊猫又被称为“国际友好的使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养成了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生物教师更要重视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尽量使课堂变成师生互动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利用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发现各种规律离不开动手、动脑的实验。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参观科技馆、植物园、博物馆、生物实验室等,给学生提供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节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设计人工鸟巢,为无家可归的小鸟安放一个家,定期给鸟投放食物,保护鸟类栖居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感受爱护鸟类的社会意义。
六、提高学生创新性,将课内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生物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自发地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能够给出相关的依据,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作为生物教师,应该重视课外活动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课内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对于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都是很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大纲与生物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教材内容進行深化研究,多渠道、多方面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一、联系实际生活,在实际教学中充实教材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及时给学生补充新鲜的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又容易理解的自然或社会知识充实到课堂中,使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选取素材时,教师要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物学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门科学,我们周围每时每刻都充满了生物,生物是活生生的个体,这使我们更有亲近感,可以说生物是所有学科中最有趣味的,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从“为了获得一个好的考试分数而学习”,转变到“因为喜欢生物这个学科而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知道生物是多么奇妙,对人类是多么有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未解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
2.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尽量将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保证。
3.生物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的。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习、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乐趣,这种乐趣可以陪伴学生一生,并且终生受用。
4.利用模型呈现生物内部结构。模型是最直观的教具,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学生对讲授的内容一目了然,容易接受,先睹为快。使用模型教具,容易调动学生对认知生物内部结构的欲望,学生会急于想了解生物内部结构,在展现时会观察得很仔细,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5.注意一些课堂细节问题的处理。如课堂上学生提的问题要加以利用,比如学生问:“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呼吸强度的影响是不是一样的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温度变化时,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体温变化和体温调节,从而得出答案。课堂细节处理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作为生物教师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生物的应用价值,并认识到生物与实际生活有关,与我有关,生物是有用的,进而产生“我要学生物”的浓厚兴趣。
三、多渠道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即做学生的“导”师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彻底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地球变化的研究涉及地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漠化、海洋污染等问题。这是生物新课程内容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讲授这一章节中,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外搜集作业:介绍我国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介绍我国一种生态系统类型。 学生通过多渠道获得了以下信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坡鹿、麋鹿、大鲵等;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银杉、银杏、金钱松、珙桐。其中,大熊猫又被称为“国际友好的使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养成了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所凭借的形式,它要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在传统的满堂灌课堂上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通常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新课改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生物教师更要重视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尽量使课堂变成师生互动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五、利用实验,提高学生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发现各种规律离不开动手、动脑的实验。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参观科技馆、植物园、博物馆、生物实验室等,给学生提供多观察、多思考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节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设计人工鸟巢,为无家可归的小鸟安放一个家,定期给鸟投放食物,保护鸟类栖居的良好环境,让学生感受爱护鸟类的社会意义。
六、提高学生创新性,将课内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生物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自发地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并能够给出相关的依据,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作为生物教师,应该重视课外活动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将课内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对于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都是很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大纲与生物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教材内容進行深化研究,多渠道、多方面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