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高中分别属于中学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当他们结束初中学习步入高中大门,面对全新的高中学习环境时,在心理上客观存在一个“过渡期”。为此,根据自己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体会,对初高中地理的教学衔接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初高中分别属于中学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许多地方初高中教育分离的办学体制,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师难以直接进行教学交流,再加之许多初中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学校、学生又认为地理是副科,教材又呈现为一种纯粹的人文漫画形式,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不完善。高中地理教材起步高,学生不适应教材的改变,其次,由于心智方面的原因,初高中学生在课堂参与方式上和学习策略的调整上存在差异。当他们结束初中学习步入高中大门,面对全新的高中学习环境时,在心理上客观存在一个“过渡期”。为此,根据自己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体会,对初高中地理的衔接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影响高中地理教学的因素
(一)环境、心理的变化:对于高一新生来讲,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教材、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延安市第一中学),必然使一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对高中地理不重视;还有些学生对自然地理学习有畏惧心理。
(二)从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情感道德要求)来看。
1、初高中地理在知识教学上存在差异:初高中地理教学都是从人地关系的主线出发,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初中地理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主要从区域角度出发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世界上(包括中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怎样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及其所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高中地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按地理学科系统的形式,使学生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及其有关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了解不同地区怎样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地关系。
2、初高中地理在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上不同:初中阶段把地图和地理图表方面的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主要是围绕运用地图能力(读图、填图、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读图分析能力)进行,基本训练要求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侧重于地理观察、记忆、想象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更侧重运用地图、图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初高中地理在情感道德要求的深度和侧重点不同:初高中地理情感道德教育的内容基本一致,但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学生和心理特征有很大差异,情感教育的深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突出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及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高中阶段重视科学世界观教育及思想道德观的基本形成教育。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对策
1、掌握初高中地理特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侧重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一般注重简单的观察、记忆、想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高中地理不是初中地理的简单延续,而是深化,高中地理更侧重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因此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调整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很陌生,地理教师应首先与学生多接触、常沟通,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发聩,调整教学计划和教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修养以及魅力,除了地理知识以外,还涉及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不仅在地理常识方面有收获,还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去学习研究地理知识。
3、教学中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在高一学年尤其上半年,应从实际出发,先解决好初中地理教学所遗留下来的“尾巴”问题,使高中学生尽早摆脱被动的局面,防止恶性循环发生,为弥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缺漏,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的需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复习旧知进入新课,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先回顾初中地理所学的内容,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新知;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先加一节课复习关于地球仪经纬网的基础知识(地轴、经纬线、经纬度、高中低纬的划分)等内容后,再学习本节知识就相对轻松;再次为“全球性大气性环流”学习涉及到的高中低纬环流时,学生就会明白。
4、上联下挂,二者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联系和结合,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上的,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知识都需要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才能得到分析和解决,没有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海市蜃楼;那么在教学时要注意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联系和结合,学习系统地理知识时需要下挂区域地理;渗透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要适时上联高中系统知识,实现教学中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有机结合,如高中地理必修一“锋面系统与天气”中对“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理解,就要把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相结合,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此项知识。
5、创设情境,形成愉悦的学习氛围。
高一学生正处在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者要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导利。如:趣味导课(在学习“热力环流”时,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葫芦屿”的故事引入,这样不由自主的会引起学生地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像编顺口溜(顺口溜记忆自然带的分布:热雨雨林是湿热,赤道南北十度分;热季热草分两季,西岸热沙荒漠在;东岸又是亚热带,阔叶年年为常绿;温季温海类型同,温带大陆荒草林;高纬亚寒针叶林,北半球内才分布;苔原冰原属寒带,冰雪世界居民少。)这样以期达到“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再次通过其它学科知识渗透与交流(以语文学科为例:王冕的“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春暖雪消,山色翠美的情景。岑参《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塞北冬天寒风凛冽的时节,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柳宗元的“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宋人赵师秀题为《约客》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句,都反映了我国江淮地区在准静止锋的影响下,出现的梅雨天气,学生在辨读的过程中下意识的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这样采取的方法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高一阶段的地理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顺利完成高二、高三的地理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顺利完成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赵自孔,浅谈地理教学与诗歌赏析,地理教学。 2010、8
【3】李卫华,高中地理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互联网。2012、4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初高中分别属于中学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规律和特点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均发生了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许多地方初高中教育分离的办学体制,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师难以直接进行教学交流,再加之许多初中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学校、学生又认为地理是副科,教材又呈现为一种纯粹的人文漫画形式,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不完善。高中地理教材起步高,学生不适应教材的改变,其次,由于心智方面的原因,初高中学生在课堂参与方式上和学习策略的调整上存在差异。当他们结束初中学习步入高中大门,面对全新的高中学习环境时,在心理上客观存在一个“过渡期”。为此,根据自己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体会,对初高中地理的衔接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影响高中地理教学的因素
(一)环境、心理的变化:对于高一新生来讲,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教材、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延安市第一中学),必然使一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对高中地理不重视;还有些学生对自然地理学习有畏惧心理。
(二)从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情感道德要求)来看。
1、初高中地理在知识教学上存在差异:初高中地理教学都是从人地关系的主线出发,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关系,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初中地理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主要从区域角度出发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世界上(包括中国)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怎样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及其所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高中地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按地理学科系统的形式,使学生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及其有关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了解不同地区怎样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地关系。
2、初高中地理在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上不同:初中阶段把地图和地理图表方面的技能训练放在首位,主要是围绕运用地图能力(读图、填图、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读图分析能力)进行,基本训练要求为“初步学会”和“学会”两个层次,侧重于地理观察、记忆、想象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更侧重运用地图、图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初高中地理在情感道德要求的深度和侧重点不同:初高中地理情感道德教育的内容基本一致,但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学生和心理特征有很大差异,情感教育的深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突出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及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高中阶段重视科学世界观教育及思想道德观的基本形成教育。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对策
1、掌握初高中地理特点,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侧重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一般注重简单的观察、记忆、想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高中地理不是初中地理的简单延续,而是深化,高中地理更侧重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因此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调整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2、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
高一学生刚入校,师生间很陌生,地理教师应首先与学生多接触、常沟通,加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发聩,调整教学计划和教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修养以及魅力,除了地理知识以外,还涉及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不仅在地理常识方面有收获,还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探究、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去学习研究地理知识。
3、教学中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在高一学年尤其上半年,应从实际出发,先解决好初中地理教学所遗留下来的“尾巴”问题,使高中学生尽早摆脱被动的局面,防止恶性循环发生,为弥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缺漏,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的需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复习旧知进入新课,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先回顾初中地理所学的内容,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新知;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先加一节课复习关于地球仪经纬网的基础知识(地轴、经纬线、经纬度、高中低纬的划分)等内容后,再学习本节知识就相对轻松;再次为“全球性大气性环流”学习涉及到的高中低纬环流时,学生就会明白。
4、上联下挂,二者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联系和结合,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上的,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知识都需要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才能得到分析和解决,没有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海市蜃楼;那么在教学时要注意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联系和结合,学习系统地理知识时需要下挂区域地理;渗透初中区域地理知识要适时上联高中系统知识,实现教学中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有机结合,如高中地理必修一“锋面系统与天气”中对“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理解,就要把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相结合,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此项知识。
5、创设情境,形成愉悦的学习氛围。
高一学生正处在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育者要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因势导利。如:趣味导课(在学习“热力环流”时,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葫芦屿”的故事引入,这样不由自主的会引起学生地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像编顺口溜(顺口溜记忆自然带的分布:热雨雨林是湿热,赤道南北十度分;热季热草分两季,西岸热沙荒漠在;东岸又是亚热带,阔叶年年为常绿;温季温海类型同,温带大陆荒草林;高纬亚寒针叶林,北半球内才分布;苔原冰原属寒带,冰雪世界居民少。)这样以期达到“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境地;再次通过其它学科知识渗透与交流(以语文学科为例:王冕的“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春暖雪消,山色翠美的情景。岑参《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塞北冬天寒风凛冽的时节,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柳宗元的“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宋人赵师秀题为《约客》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诗句,都反映了我国江淮地区在准静止锋的影响下,出现的梅雨天气,学生在辨读的过程中下意识的表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这样采取的方法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高一阶段的地理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顺利完成高二、高三的地理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顺利完成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赵自孔,浅谈地理教学与诗歌赏析,地理教学。 2010、8
【3】李卫华,高中地理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互联网。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