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支架,还是搭桥手术?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心血管内科医生,常常有患冠心病的朋友要我帮忙做决定,要不要放支架或者做搭桥手术?从纯粹医学的角度,和从朋友的角度,我给出的答案常常不同。
  
  一趟惊险的医院之旅
  李大爷76岁,平时身体很硬朗,经常跑步、打球,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儿子为了孝顺父亲,安排李大爷到医院做了个全面体检,包括冠状动脉CT检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李大爷的右冠状动脉有一段95%的狭窄。体检医生立即让李大爷办了住院。心脏科的医生给李大爷做了造影,放了两个支架,手术很顺利,一周后李大爷出院了,花了6万多元的医疗费。为感谢医生们的救命之恩,儿子还请心脏科和体检科的医生们吃了顿大餐,并亲自敬酒。宴席上,李大爷不住地感谢医生们的救命之恩。
  看到这里,可能读者朋友们也替李大爷庆幸,幸亏体检时额外做了个冠状动脉的CT检查,幸亏及早治疗没有耽误啊,否则……
  实际上,如果李大爷是我的父亲,首先我不会让他做这个CT检查。知道了这个检查结果,我更不会让他放支架。因为,哪怕是让一批普通的、没有任何心脏病症状的老人,去做冠状动脉CT检查或做冠状动脉造影,半数以上的人会发现冠状动脉的一处或多处有狭窄,甚至是严重的狭窄。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对这些人进行介入治疗,能带来什么好处,而治疗的风险,却是肯定存在的。
  就医学角度而言,李大爷经历的这番从检查出狭窄到做手术,的确算是一趟惊险的、既无益又无趣且又堪称奢侈的医院之旅。
  
  冠心病就像堵塞的下水管
  我们常说的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我们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有专门的动脉,为器官供应血液、送去氧气及营养。其中为心脏供应血液的动脉,我们称作“冠状动脉”,包括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又分成前降支和回旋支两支。如果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被堵塞到一定程度(比如超过动脉横截面积的70%),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
  冠状动脉被堵塞,绝大多数是由于动脉壁上长了“斑块”。如果斑块逐渐长大,就会使动脉管腔越来越狭窄。斑块表面还会形成血凝块(称作“血栓”),使动脉狭窄突然加重,甚至可能完全闭塞,从而引起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会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所以,把堵塞的地方通开,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就像疏通堵塞的下水管道一样,首先,需要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找出动脉上堵塞的部位;然后,借助一种叫做 “球囊”的器械,来扩张堵塞的动脉;其次,再用“支架”将狭窄的血管撑起来。令人沮丧的是,以我们现有的医学水平,还无法区分出哪些斑块是稳定的“良民”,哪些斑块是危险的“暴徒”,因此,支架手术并不能够让人完全放心;搭桥则是用患者自身的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没有狭窄的远端之间搭起一座血管桥,绕过狭窄的部位,为心脏供血。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种治疗也有问题,就是新搭建的血管,可能会在几年内,又出现狭窄堵塞。例如用静脉搭桥,10年内约有30%~40%的桥血管会发生堵塞。用动脉桥虽然情况好些,但人体的动脉有限,有些患者,还可能找不到适合做搭桥的动脉。
  
  一个病例的三个备选
  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经刊登了这样一个病例:患者男,65岁,肥胖,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服用利尿剂和二甲双胍治疗,血压控制较好,糖尿病控制欠佳。病人稍走路便会胸闷气短,休息几分钟后可缓解,经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病人冠状动脉狭窄堵塞。诊断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有多支病变,狭窄比较重,心功能减退。针对这个病例,杂志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让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医生们参与投票:方法一,单用药物治疗;方法二,药物治疗加介入治疗(通常是指放支架);方法三,药物治疗加搭桥手术。
  共有7632名医生参加了投票,其中43%的医生选择第一种方法,40%的选择第二种,17%的选择第三种。我国共有88人参加了投票,投给方法一的共40人,方法二和三的各24人。然而,这是在不夹杂其他因素下的结果,实际的情形恐怕是,假如这个病人,甚至一个病情比他还要轻很多的病人,到一家可以做介入手术的医院就医,95%的可能是他会被放入支架,除非他实在付不起医疗费。如果他找的是一个心脏外科医生,这个医生的科室又可以做冠脉搭桥手术,90%的可能是,这个医生会建议他做手术治疗。为病人选择治疗方案时“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成了当前国内很多医院的常态。
  
  临床医生的切实建议
  就我自己来说,如果单纯以“考试答题”的心态,只考虑疾病本身及采取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存在的风险的话,就这个病例的治疗,我会选择第三种。但实际上,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病人来征求我的意见,多数情况下,我会建议他单用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也就是说我会为病人选择第一种治疗方法。这是因为,和欧美国家不同,我们的病人看病时,很多是需要自掏腰包的,一次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可能会花费全家一年的收入。另外,在我国,搭桥手术还不普及,有条件开展这项手术的医院不多,有经验的医生也很少。如果由条件不够、经验也不够的医生做这个手术,风险很大。所以一般我是不会建议病人选择这个方法的。当然,如果病人经济条件非常好或是公费医疗,并且是在一个很专业的心脏外科、有着很有经验的医生的话,我会建议他做搭桥手术,如果他不同意做手术,我也不会反对他放支架。
  那么冠心病病人,到底应如何选择治疗呢?我的建议是:
   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心电图显示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应尽快采用介入治疗,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其他的冠心病急性发作,如果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可以考虑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如果有良好的经济和医疗条件,也可以尽早直接做介入治疗。
  
  大多数慢性稳定性的冠心病,应首选药物治疗,只有在症状明显,药物控制不理想时,才可以考虑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藿钩退热配方颗粒与煎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和药理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4月外感发热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患儿接受藿钩退热配方
[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在缩小贫困、消解能力贫困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脱贫乏力,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由此,需要结合贫困对象的精确需求,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资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增强扶贫合力;建立多元治理结构和监督评估机制,保障职业教育扶贫效能。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 农民工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黄一映(1979- ),女,广东
[摘要]与传统舆论监督不同,互联网视域下自媒体舆论监督对高职院校提出的严峻挑战已经不容回避。这种监督不再是偶发的、单轨的,而是沉浸式的、持续的。在高职教育领域,我们要正视这种全新的监督形式,不断提高公众的媒介素质,组建专业的高职院校自媒体监督应对团队,利用大数据构建自媒体监督的预测、处理与反馈机制,建立阳光透明的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使高职院校能够坦然面对公众的全方位监督,借此转换观念,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需求不断提升,这给医院的医疗设备带来了新的挑战。医院投入较多医疗设备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诸多问题中,医疗设备维修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的探讨人工流手术病人抑郁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第一次接受人工流产术325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病人的抑郁焦虑程度。结
变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方式,构建新的思维方式已经成为克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弊端、增强工作实效的迫切要求。文章对变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思维方式的背景、方向进行了初
目的:对重症监护治疗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对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抽取68例进行分析,其中有50例进入ICU病房实施重症监护治疗( ICU组),另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