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1世纪教育目标谈对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all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积累的经验……
  ——爱德华兹(美)
  当今世界,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教育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在各学科教育中体现对21世纪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
  在从目标到实践的宏大过程中,教师是“支持系统”最有效的提供者。本文基于21世纪教育培养目标,以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关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21世纪基本技能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考虑学生需求、学习规律为前提,通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深入性。在培养学生“平等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可见语文的运用,它涉及人生情感,又包罗一切学科。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查阅资料、调查访问、辨证思考,不断从书本、社会中汲取文学、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再通过讨论、辩论、演说等多种交流形式解决问题、达到共融,这种做法一定比课堂上简单的讲授更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合作学习在改善语文教学课堂心理气氛,提高学生诸如“学习与革新技能、信息媒体与科技技能”等21世纪基本技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效。
  “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时机不准 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有的语文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盲目地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浪费时间,收效甚微。
  分组不当 有的语文教师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小组成员搭配得不合理,不利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反而极易出现“小权威”,内向文静和能力稍差的学生则沦为“复制”别人成果的听众,造成思维上的懒惰。
  规则不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的合作学习由于缺乏相应的规则,结果形成表面上“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的局面,这样的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养成学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评价不全 在进行全班性的学习汇报时,有的小组代表发言方式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只突出个人想法而不代表全组意见。有些语文教师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教师的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方式极易挫伤其他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掌握21世纪基本技能呢?
  选择时机——找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
  第一,来自教师“启发”的合作学习时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实际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挑战性、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在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义中建构“黄金阶段”,让合作学习中学习伙伴恰当介入,帮助学生让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了调整和改变,从而发展思维品质及提高认知水平。
  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对《长恨歌》讽喻说、爱情说双重主题分析的基础上,抛出了相关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走向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人物心灵:结合现实,以“我们”的立场,谈论李杨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爱情?长恨歌是恨谁?谁恨?为什么恨?歌,是歌颂,是悲歌,还是歌吟?
  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联系阅读经历和生活实际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在小组深度对话中,把自己的新观点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小组学习在理解、交涉和平衡不同观点与见解中取得合作和进展,最终达成“和而不同”的“共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对传统文化与现实精神的深度思考……都将得到深度的考量与提升。
  第二,来自学生“质疑”的合作学习时机。“自奋其力,自致其知”,以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主题,更有助于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这种合作需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合作的实质落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有的学生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一句提出质疑:从秦朝到晋太元中经历了西汉、东汉、三国等几个朝代的更替,这群“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人”的衣着服饰怎么会和外人一样呢?语文教师就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从秦到东晋古人服饰变化”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为了有效地获取信息主动地查阅大量古代典籍和现代文献,表现出学习知识的积极主动性,成了自我学习的指导者;为了形成正确的观点,小组成员依据文字叙述提供的信息、证据、观点,以团队交流的形式,通过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与评估, 从而做出有效的推理,形成明确的观点。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基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合作性学习,会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知识主动构建者”的地位,实现动机、认知、情绪、行为等全方位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学生个人偏重于自我激励及自律,以便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学习小组偏重于依赖互补及支持,以便批判性地评估使用信息。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与变革”“信息媒介和技术”“人际交往”等技能不但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语文、历史学科甚至是美术、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也被打通融合,“红了樱桃”又“绿了芭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组建设——抓好合作学习的平台建设
  第一,合作学习前——指导小组建设。首先,小组建设在结构上要做到合理:从人数上,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不利于彼此之间的深度对话和互帮互助;从搭配上,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优势互补,并为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其次,小组建设在分工上要明确以下几点:先由教师培养一名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在教师的协助下,小组长对本组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并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不断进步。值得强调的是小组建设应该是动态的:组间成员大约以半学期为时间单位,进行互换或流动,这样既有利于组员之间彼此建立共同语言,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形成信息互补、和谐共振的氛围;又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
  第二,合作学习中——指导小组学习。教师不仅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还应该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以及遵守课堂纪律、合作规则的习惯。如下图所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是培养组长“三项”组织技能。指导小组长明确:拥有负责的态度,树立考虑全局的利益的意识,是组织好小组活动的前提; 指导小组长掌握:在使用权利和影响力时能表现出诚信、道德以及运用必要的人际交流技巧和问题解决技巧,是组织好小组活动的保障;指导小组长学会:综合组员的长处以达到共同目标,是组织好小组活动的关键。
  二是培养组员“五项”合作技能:目标确立技能:任务驱动式的目标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落实技能:在各自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这样每个成员都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组织交流技能:在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让合作学习的过程成为每个人展现才能的舞台;组织凝聚技能:通过“共同的目标,联合的奖赏,互补的任务”等,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贡献是小组完成作业的必要组成部分;有效交流技能:指导学生积极对待表扬和批评;以尊重的方式进行交流,对自己的工作负起责任,同时也要尊重和感激其他成员的劳动。
  三是着重培养组员“两项”重要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培养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具有快速浏览能力、提炼主要观点能力、评价综合表述能力以及下载发布信息能力;指导学生理解并遵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道德和法律规则;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不但关注学生能“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更重视培养学生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创新的能力。
  第三,合作学习后——指导小组评价。在合作学习中,评价只有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才能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主要体现在:
  一是评价形式多元化:学生自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填写自我评价量表的方法(如下图),评价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认识、体会收获等,同时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感受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学生互评形式。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互评时,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
  教师评价形式。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实现“学生个体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结合;实现“学习结果评价”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评价”结合;实现“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结合,从而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是评价内容多维化:学生自评内容从合作与交流情况、情绪与状态情况、学习动机情况、学习时间情况、学习环境情况、学习过程情况、学习创新情况等几个维度进行。
  学生互评内容从小组内是否有共同的目标,整体态度是否积极;小组成员是否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小组讨论是否能在紧扣主题的基础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小组成员之间是否进行有效交流对话,发言无垄断现象;小组讨论是否最终达成共识,建设性地解决了问题等几个维度展开。
  教师评价内容。其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领域;其二,关注学生调查研究等方法和习惯养成;其三,关注学生是否尊重伙伴,是否能与他人合作;其四,关注学生是否在探索知识的迷途中继续坚持前行;其五,关注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判断及创新……
  综上所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以提高学生21世纪基本技能时,要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生分析问题需要更清晰。奥苏贝尔在有意义学习模式中提到,“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教师在合作性学习中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发与保护,对学生思维的尊重与发展,对学生智慧的倾听与珍视,正是建立在对学生能力、品质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的。
  二是目标定位需要更明确。教师把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及任务驱动方式把学习目标问题化、情境化、系统化,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问题解决了,任务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方式设计需要更灵活。教师要通过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设计、组织课堂,通过网络资源进行专题讨论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点拨研究、拓展延伸、主题建构等多种学习方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四是角色转变需要更到位。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由利用课程、使用资源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生成课程、开发资源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方式由单向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互动的动态生成;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体验探究者。
  五是媒体应用需要更科学。媒体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可以看出,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正是试图通过对“树立问题意识,注重逻辑建构,强调文化表达,关注情境设置,营造课堂公正”等课堂维度的探索,在教育教学主体上,实现了由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在教育教学形式上,实现了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在教育教学内容上,实现了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自主实践学习能力培养的转变;在教育教学手段上,实现了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从而实现夸美纽斯所描述的“教育理想”,让学生在“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自我发展的指导者,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公民,一个积极的贡献者!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陶西平  湖南省益阳市人。曾任北京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市长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现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教育家都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经受次次失败与挫折,最终寻找到解决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途径,从而引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  倡导教育家办学,对于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提高中国总体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倡导教育家办学需要探
期刊
余文森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2012年4月至今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研究,要把优秀教师培养成为卓越教师,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围绕教学主张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教学主张是专业影响力的核心。优秀教师在专业上有两个基本特征:有经验、有思考。有经验,但经验也可能成为桎梏,提炼教学主张也就是引领优秀教
期刊
郝平,男,汉族,1959年9月生,山东青岛人,1982年6月入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  青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健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亿万家庭的福祉,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开展体育活动,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近
期刊
17日,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由佛山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制定的《佛山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针对当前关注度最高的校园足球开展,《计划》首度提出至2017年,在全市范围将建立200所校园足球推广学校。《计划》也提出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反映该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如果指标连续三年下降,校长将被给予行政问责。
期刊
文本对话是初中生进行文本阅读的高级形式,也是初中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生通过文本语言的学习来形成相应的语感能力,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文本对话,设计好导读问题是关键,因为导读问题是引发初中生文本阅读的有效触发器,有效的导读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从而引导
期刊
评价在哪里,课堂活力就在哪里,改革就在哪里!首先,大家先来看看以下两个故事:  “考几分?”“有没有考到双百啊?”……这些话语在人们的耳边萦绕了几十年,笔者就是在这种“关切”的询问里长大的,今天人们又用同样的“关切”理所当然地束缚了孩子;但这种提问和这种回答意味什么?意义在何处?  教师提供一篇优秀和糟糕的文章,由学生来分析,找出其特征。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找出其基本差异。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确定
期刊
王继平,男,汉族,1961年9月生,湖北襄樊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大学管理学硕士。现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德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今年初,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
期刊
近年来,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教育领域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慢慢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们密切关注与实践的热点话题。其中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就是一所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集宁附属中学始建于2008年,是内蒙古自治区示范高中学校。学校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64个,学生3500多名,教职员工260名。  附中人立足教育实际,以“依托名校办名校”为
期刊
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它的特殊性在于其崇高而神圣的使命。它面对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育崇高的使命是培养人,它的内容是以智慧培育智慧,以心灵滋养心灵。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中提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思想,阐明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它是教育的最本质诉求。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期刊
近年来,商丘市第二实验小学以“创特色、提质量、树形象”为工作重点,坚持“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的办学理念,以“文化浸润、内涵发展”为切入点,走上了一条质量立校、文化兴校、名师强校之路。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以“经典浸润,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组织教师讨论,拟定出校训、校徽、校歌和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校风等制成展板。二是在学校操场周围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