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身边没有现实的例子,很难凭空想象大学女老师的模样。如果只通过媒体去了解,要么得出于丹阿姨这样的形象,说话必转几句古文,以显得自己高深莫测;要么像某某院校的“女神”老师,长得比学生年轻貌美,搞得男学生都舍不得逃课。
关于群体印象的讨论,最后往往难有定论。在学术面前,你可以长得貌美如花,也可以生得随心所欲。拿我认识的老师来说,长得倒不走极端,学生注意的也不是这些。亲和力远比相貌重要得多。
有些老师第一眼就给人很阳光的感觉,周身上下洋溢着一种幸福感,不用说,这位老师肯定家境殷实,婚姻幸福。那些在婚姻上遭遇了小小不幸的,虽然和男人过不下去,但和书本较劲的功夫也是了得,讲起课来,博学得很呢。
我们身处社会,总要把自己打扮得齐整适宜,为人师者则更加注意,但我大学一个教音乐鉴赏的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当然她还没到“邋遢”的地步,就用“其貌不扬”来形容吧。每次来上课都是素面朝天,一副黑框眼镜,衣着毫无特色,学生的注意力绝不会因她而有所转移。但在最后几堂课,她告诉我们自己才30多岁的时候,下面爆发了一片惊叹,因为她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上七八岁。
她拿出几年前钢琴表演的视频给我们看,我们又一次惊讶得合不住嘴。视频上的年轻女子身姿曼妙,皮肤白皙,姿态优雅,修长的手指急促地在键盘上跳动,多么美好。再看讲台上的那位,她们确实是一个人,但完全是两种风格,一个是夏威夷海风乍起的风景,一个是中国乡村飞舞的涂抹黄土。
她倒坦然,谈起自己一个英年早逝的好朋友,忽然觉得自己悠长的生命变得恍惚。这件事在她的生命哲学里翻江倒海之后,她顿悟了。于是,从那天起,她想过一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生活。她再也不在装扮上消磨时光,在她看来,那不过是取悦他人。与其那样,不如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我看着她素朴的容颜,禁不住怀疑,她是不是连大宝都戒了?
这种转变,对一个没有接受高等知识的人是很难做到的,也因为她如此特别,所以至今不忘。
大学里最常见的一类老师,是容易将课堂变成唠家常的地方。这类老师分两种:一种是年长的老师,他们有太多的经验要分享,一种是女老师,她们有太多关于家庭的美好要倾诉。所以,大概每个有娃的老师必定要谈到她的baby,每个年届退休的老师都要谈到他不俗的过往。
女老师对于自己家庭的谈论,也有程度深浅之分。有的老师不过是顺带一笔,谈儿童与我们思维的不同;有的老师是情不自禁,幸福太饱满了,待发觉后就会及时打住。我见过的最甚者,简直是“以此为业”。
我大学时选修课的一位老师,讲古希腊神话故事,她在第一堂课就向我们交待了自己的家庭背景以及最近的感伤。不到期末,我们就对她的老公、女儿以及婆婆十分熟悉了。同宿舍的一位哥们儿后来还上过她另两门课,不到两门课终结,他已经熟悉到可以背诵这位老师上课的开场白了。大致如下:
“同学们猜我多大了?30?40?50?”说到这里,这位同学模仿老师的样子,对我们摆摆手,用一种骄傲而羞涩的口吻说道,“都不对,老师今年已经53岁了。”大家惊讶的“哇”。这位老师确实年轻,大概40岁的样子。
“大家猜我多长时间没吃东西了,两顿?一天?三天?”又是摆摆手,用一种甜腻的声音说,“已经两个星期了。”台下的惊叹声如约而至。然后解释自己做了道家的辟谷,每天只喝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云云。
这位老师的音色本就温润,再来点志玲style,听多了实在不助于耳朵消化。后来,那位同学不断增加着对其家庭的了解,她婆婆送她一辆怎样的车,笑盈盈地说女儿在美国出车祸,人无大碍等等。
在讲课中加入一些自己生活的趣闻,确实会使课堂气氛别开生面,但如果反客为主,趣闻多于知识,成了家庭故事会,学生也会多有不满。毕竟大家不是来看你秀幸福的。
当然,也有很多学术上很不错的老师,上课一句废话没有,纯靠自己的学问打开局面。这样的老师一般很让人佩服和尊敬,但好像永远与你隔着一道墙壁,没有亲近感。当她嘴中尽是些你不认识的学问家时,场面实在有点尴尬。
如果有人问我对哪位老师印象最深刻,我要坦言——是那些期末给我不及格的老师。由此看来,老师们想要学生记住自己,还是有捷径可取的。
关于群体印象的讨论,最后往往难有定论。在学术面前,你可以长得貌美如花,也可以生得随心所欲。拿我认识的老师来说,长得倒不走极端,学生注意的也不是这些。亲和力远比相貌重要得多。
有些老师第一眼就给人很阳光的感觉,周身上下洋溢着一种幸福感,不用说,这位老师肯定家境殷实,婚姻幸福。那些在婚姻上遭遇了小小不幸的,虽然和男人过不下去,但和书本较劲的功夫也是了得,讲起课来,博学得很呢。
我们身处社会,总要把自己打扮得齐整适宜,为人师者则更加注意,但我大学一个教音乐鉴赏的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当然她还没到“邋遢”的地步,就用“其貌不扬”来形容吧。每次来上课都是素面朝天,一副黑框眼镜,衣着毫无特色,学生的注意力绝不会因她而有所转移。但在最后几堂课,她告诉我们自己才30多岁的时候,下面爆发了一片惊叹,因为她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上七八岁。
她拿出几年前钢琴表演的视频给我们看,我们又一次惊讶得合不住嘴。视频上的年轻女子身姿曼妙,皮肤白皙,姿态优雅,修长的手指急促地在键盘上跳动,多么美好。再看讲台上的那位,她们确实是一个人,但完全是两种风格,一个是夏威夷海风乍起的风景,一个是中国乡村飞舞的涂抹黄土。
她倒坦然,谈起自己一个英年早逝的好朋友,忽然觉得自己悠长的生命变得恍惚。这件事在她的生命哲学里翻江倒海之后,她顿悟了。于是,从那天起,她想过一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生活。她再也不在装扮上消磨时光,在她看来,那不过是取悦他人。与其那样,不如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生活。我看着她素朴的容颜,禁不住怀疑,她是不是连大宝都戒了?
这种转变,对一个没有接受高等知识的人是很难做到的,也因为她如此特别,所以至今不忘。
大学里最常见的一类老师,是容易将课堂变成唠家常的地方。这类老师分两种:一种是年长的老师,他们有太多的经验要分享,一种是女老师,她们有太多关于家庭的美好要倾诉。所以,大概每个有娃的老师必定要谈到她的baby,每个年届退休的老师都要谈到他不俗的过往。
女老师对于自己家庭的谈论,也有程度深浅之分。有的老师不过是顺带一笔,谈儿童与我们思维的不同;有的老师是情不自禁,幸福太饱满了,待发觉后就会及时打住。我见过的最甚者,简直是“以此为业”。
我大学时选修课的一位老师,讲古希腊神话故事,她在第一堂课就向我们交待了自己的家庭背景以及最近的感伤。不到期末,我们就对她的老公、女儿以及婆婆十分熟悉了。同宿舍的一位哥们儿后来还上过她另两门课,不到两门课终结,他已经熟悉到可以背诵这位老师上课的开场白了。大致如下:
“同学们猜我多大了?30?40?50?”说到这里,这位同学模仿老师的样子,对我们摆摆手,用一种骄傲而羞涩的口吻说道,“都不对,老师今年已经53岁了。”大家惊讶的“哇”。这位老师确实年轻,大概40岁的样子。
“大家猜我多长时间没吃东西了,两顿?一天?三天?”又是摆摆手,用一种甜腻的声音说,“已经两个星期了。”台下的惊叹声如约而至。然后解释自己做了道家的辟谷,每天只喝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云云。
这位老师的音色本就温润,再来点志玲style,听多了实在不助于耳朵消化。后来,那位同学不断增加着对其家庭的了解,她婆婆送她一辆怎样的车,笑盈盈地说女儿在美国出车祸,人无大碍等等。
在讲课中加入一些自己生活的趣闻,确实会使课堂气氛别开生面,但如果反客为主,趣闻多于知识,成了家庭故事会,学生也会多有不满。毕竟大家不是来看你秀幸福的。
当然,也有很多学术上很不错的老师,上课一句废话没有,纯靠自己的学问打开局面。这样的老师一般很让人佩服和尊敬,但好像永远与你隔着一道墙壁,没有亲近感。当她嘴中尽是些你不认识的学问家时,场面实在有点尴尬。
如果有人问我对哪位老师印象最深刻,我要坦言——是那些期末给我不及格的老师。由此看来,老师们想要学生记住自己,还是有捷径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