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传统应试教育,成为培养素质人才、促进全面发展的新的教育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正处于认知、心理、行为成长和成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如何将素质教育与数学作业设计有效结合,既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成为教师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基本原则和新要求出发,深刻剖析当前作业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减轻课业负担,增强学习效果,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案。
关键字: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业作为课题教学的有效延申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综合能力的重要途经。也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而,如何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思考的课题。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业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则,才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基本原则总结如下: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指人们在进行某种对象性活动时所需具备的本质特征,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媒介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主体性表现在作业设计中要突出强调学生已有的教育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并以此为设计基础来搭建具体的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作业成为学生查缺补漏、认知自我的良好手段[1]。
(二)差异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有着区别明显的独特性特征,在诸如智力因素、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程度等影响下,数学教学和作业设计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成长。
(三)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即指在确定具体的形式、方法和步骤时,应有效结合现实情况,依据不同实际,做出灵活性的应对策略。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同样应遵循灵活性原则,在既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数学作业进行科学设计,既要增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又要调动学生解答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用,数学作业设计亟需新的思路。在最新课程标准中,对作业进行了相关的说明:作业首先应当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与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其不仅仅只包括书面练习,还包括了与学习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几点新的要求: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应当注重作业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所具有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数学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未有效开发,对数学知识的吸收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考虑增加作业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的特点,设计符合当前年龄段的学生所感兴趣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实用性
数学是一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数理符号和公式的背后,藏着一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对小学数学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用的学科,为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创造良好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培养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引导思维性
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和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在进行设计时,应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更有操作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开放题目,引导学生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解答和思考。
三、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趣味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却忽略了作业形式应具备的趣味性,只重视对标准答案的强调和讲解,却没有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许多作业有的只是重复性的考题模拟和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缺乏应有的生活气息,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提不起兴趣,多抱以应付差事的态度,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与作业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3]。
(二)缺乏层次感
作业设计应具备差异性原则,在强调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下,也应注重数学作业本身的层次化特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各有不同,然而在作业设计中,如果忽略了这种个体的差异性,只提供难度一致、标准相同的作业内容,会使得作业缺乏应有的层次性和梯度感,大大限制了學生的选择,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觉得题目难度过大,部分学生又觉得题目缺乏挑战性的尴尬局面。
(三)缺乏创新性
现实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习惯于提供单调统一的作业内容,往往在给定几道课本书面题目后,就结束了本节课程的教学。这样的作业形式忽视了作业设计应遵循的灵活性原则,缺乏设计上的创新性[4]。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需要积极的培养和引导,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提供更多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内容,不仅有助于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为作业增添生活气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一切学科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数学也不例外。在对小学数学进行作业设计时,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本题型,又要有效结合身边的生活素材,设计更多富有亲切感、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对计量单位的知识点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如:“小明和小亮约定在公园游戏,小明离开家门开始计时,到达公园共用时15(),步行了1000(),与小亮做游戏玩了45(),之后两人分开回家。”运用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很容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高效完成作业内容,并从中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与数学作业的有效整合,让原本严肃抽象的作业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完成数学作业的乐趣所在。
(二)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尊重学习的差异性
不同的學生在认知程度、理解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各有差异,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尊重差异性的学习状态,设计层次化的作业内容,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多样化需求[5]。
具体而言,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具体课时的教学要求,秉持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以设计分层次的作业内容。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学习标准,在作业布置时,提出差异化的作业完成要求。如在学生学习了“圆的面积”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对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正确完成课本中的常规题目,能够有效运用公式求出圆的面积;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圆的课本基础知识,还要求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些综合性、现实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不但能够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更多选择。
(三)为教学创造拓展实践,培养学习的创新性
数学作业的设计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然而,在面对单调统一的作业内容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导致作业的训练效果减弱。因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积极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实践,以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实现数学作业的真正价值[6]。
有效的拓展性数学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如数学现象观察、数学素材记录、动手制作和社会调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拓展性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乐于动手操作、善于情感表达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写数学日志、制作数学手抄报、讲述数学家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拓展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学习的创新性,真正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行, 鲍建生, 邢向东. 国外数学任务设计研究50年:回顾与前瞻[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7):139-143.
[2]宁中华.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教育理论研究 (第八辑), 2019.
[3]冯丹, 刘万朋.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新课程· 小学, 2019 (2019 年 01): 49-49.
[4]徐长梅.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小学生 (中旬刊), 2019 (5): 38.
[5]马云鹏. 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4):62-69.
[6]刘姣, 朱娅梅. 教学效能对学业负担影响的元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v.38;No.459(10):27-31.
作者简介:叶青良(1972.8-),男,汉族,江西省上饶市,南昌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教学管理。
关键字: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作业作为课题教学的有效延申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综合能力的重要途经。也是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而,如何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思考的课题。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业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则,才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基本原则总结如下: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指人们在进行某种对象性活动时所需具备的本质特征,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媒介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主体性表现在作业设计中要突出强调学生已有的教育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并以此为设计基础来搭建具体的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作业成为学生查缺补漏、认知自我的良好手段[1]。
(二)差异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有着区别明显的独特性特征,在诸如智力因素、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程度等影响下,数学教学和作业设计应该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成长。
(三)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即指在确定具体的形式、方法和步骤时,应有效结合现实情况,依据不同实际,做出灵活性的应对策略。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同样应遵循灵活性原则,在既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数学作业进行科学设计,既要增加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又要调动学生解答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题海战术已经不再适用,数学作业设计亟需新的思路。在最新课程标准中,对作业进行了相关的说明:作业首先应当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与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密切相关的学习活动,其不仅仅只包括书面练习,还包括了与学习相关的各种实践活动。故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则的同时,还应符合以下几点新的要求: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应当注重作业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所具有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数学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未有效开发,对数学知识的吸收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可以考虑增加作业本身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的特点,设计符合当前年龄段的学生所感兴趣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最大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实用性
数学是一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数理符号和公式的背后,藏着一个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对小学数学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真正成为一门有用的学科,为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创造良好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培养对数学学习浓厚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引导思维性
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和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在进行设计时,应结合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更有操作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开放题目,引导学生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解答和思考。
三、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趣味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往往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却忽略了作业形式应具备的趣味性,只重视对标准答案的强调和讲解,却没有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许多作业有的只是重复性的考题模拟和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缺乏应有的生活气息,学生对这样的作业提不起兴趣,多抱以应付差事的态度,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与作业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3]。
(二)缺乏层次感
作业设计应具备差异性原则,在强调学生独立完成的情况下,也应注重数学作业本身的层次化特点。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各有不同,然而在作业设计中,如果忽略了这种个体的差异性,只提供难度一致、标准相同的作业内容,会使得作业缺乏应有的层次性和梯度感,大大限制了學生的选择,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觉得题目难度过大,部分学生又觉得题目缺乏挑战性的尴尬局面。
(三)缺乏创新性
现实中,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习惯于提供单调统一的作业内容,往往在给定几道课本书面题目后,就结束了本节课程的教学。这样的作业形式忽视了作业设计应遵循的灵活性原则,缺乏设计上的创新性[4]。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需要积极的培养和引导,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提供更多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内容,不仅有助于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为作业增添生活气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一切学科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数学也不例外。在对小学数学进行作业设计时,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课本题型,又要有效结合身边的生活素材,设计更多富有亲切感、具有趣味性的作业内容,寓教于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对计量单位的知识点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如:“小明和小亮约定在公园游戏,小明离开家门开始计时,到达公园共用时15(),步行了1000(),与小亮做游戏玩了45(),之后两人分开回家。”运用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很容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高效完成作业内容,并从中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与数学作业的有效整合,让原本严肃抽象的作业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完成数学作业的乐趣所在。
(二)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尊重学习的差异性
不同的學生在认知程度、理解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各有差异,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尊重差异性的学习状态,设计层次化的作业内容,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多样化需求[5]。
具体而言,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具体课时的教学要求,秉持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以设计分层次的作业内容。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程度的学习标准,在作业布置时,提出差异化的作业完成要求。如在学生学习了“圆的面积”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对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求正确完成课本中的常规题目,能够有效运用公式求出圆的面积;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更强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圆的课本基础知识,还要求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些综合性、现实性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分层设计,不但能够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给予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更多选择。
(三)为教学创造拓展实践,培养学习的创新性
数学作业的设计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然而,在面对单调统一的作业内容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导致作业的训练效果减弱。因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积极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实践,以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实现数学作业的真正价值[6]。
有效的拓展性数学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如数学现象观察、数学素材记录、动手制作和社会调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拓展性活动。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乐于动手操作、善于情感表达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写数学日志、制作数学手抄报、讲述数学家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拓展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学习的创新性,真正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1]陈行, 鲍建生, 邢向东. 国外数学任务设计研究50年:回顾与前瞻[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7):139-143.
[2]宁中华. 浅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教育理论研究 (第八辑), 2019.
[3]冯丹, 刘万朋.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 新课程· 小学, 2019 (2019 年 01): 49-49.
[4]徐长梅. 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小学生 (中旬刊), 2019 (5): 38.
[5]马云鹏. 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17(4):62-69.
[6]刘姣, 朱娅梅. 教学效能对学业负担影响的元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v.38;No.459(10):27-31.
作者简介:叶青良(1972.8-),男,汉族,江西省上饶市,南昌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学、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