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帆,1991年8月20日出生,女,汉族,现就读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
摘要: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听课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是教师的一项技巧,也是从中获得教学顿悟的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高质量的评课更是彰显一个人能力水平的标志。虚心地听课,主动地评课,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自我课堂的认识,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更加熟悉教材,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找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进而反思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听南京市第三中学韩锦锦老师的《胡同文化》一课,我受益匪浅。本文试着从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本课的亮点及不足来对韩老师的《胡同文化》一课提出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胡同文化》;评课;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2-0041-01一、评教师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来展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韩老师的《胡同文化》教学目标陈述是: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探究胡同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品味具有京味的语言。韩老师的教学目标中行为陈述的主体是学生,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陈述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使用讨论探究法和诵读法突出了重点,使用比较法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胡同文化》的教学重点是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学生通过思考“从北京胡同的特点可看出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在文本中找出了答案,为了进一步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韩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给你印象较深的是哪一个?”学生们分组讨论,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语言,并采用齐读、范读、比较阅读等诵读方法对胡同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突出了探究胡同文化内涵的教学重点。《胡同文化》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文中用“西风残照,衰草离披”形容了北京胡同的没落、衰败。韩老师让学生将“西风残照,衰草离披”这一书面语改写成京味的口语,让学生在书面语和口语的比较学习中,通过品味不同的语言环境,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突破难点。
二、评学生
学生参与教师的对话较多,能够投入学习,教学效率较高,但气氛不够热烈。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韩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们都能一一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落实。但是学生在回答韩老师的问题时,大部分都是韩老师点名回答,学生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没有学生们竞相回答的场面,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三、评亮点
(一)以玩味语言为切入点,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本文是汪曾棋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所以他用平淡朴素、韵味十足的北京口语来表现乡土文化,更富表现力,韩老师把课文中富表现力的句子挑出来让学生不厌其烦地运用齐读、范读、比较阅读等诵读方法反复诵读。比如,虾米皮熬自菜,嘿!”一个“嘿”字,用的是地道的北京人的口气。换成其它的任何一句都不能传达出北京人那种特有的满足与欣赏,再如“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咪着”又道出了北京人凡事都“忍”的性格。加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流露出局外人的佩服与调侃。还有写胡同的衰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更有一般扑面的感伤。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胡同文化的内涵。
(二)板书有特色,具有整齐之美,见板书如见其文.。韩老师的板书中前面是胡同,后面是文化,中心是文化,重点在文化。胡同里有对称的大街小巷,小巷里有文化。看了板书,学生就能明白整个文本结构及主要内容。可见韩老师在板书设计的巧妙构思。
(三)不拘泥于文本,对文本有所超越。在分析北京人逆来顺受的“忍”的精神时,韩老师认为“忍”不仅是北京市民的特性,也是中国人的共性。且“忍”也可能有可贵的一面,但超过了限度则不好。所以韩老师引用林语堂如何谈忍的话语进行拓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忍”。
四、评不足
(一)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但对文本相关知识的运用较少,拓展不足。学生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探究了胡同的文化内涵,体会到了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品味了具有京味的语言。但只学到这些静态的知识远远不够。如果能够有一些相关的拓展性的练习来对知识进行动态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利。且若课堂最后能将老舍笔下的北京与郁达夫笔下的北京与作者笔下的北京进行拓展性的对比阅读,课堂会更加完整。学生学习,不仅是要学会这篇文章,更要学会学习,要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有更大的学习提升。
(二)以“品味具有京味的语言”为切入点较好,但字里行间的玩味还不够。学生和老师都不是北京人,学生也缺乏对北京生活的体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玩味京味语言时,读得字正,但不腔圆,味还不够。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人生活的状态和特点,将京味语言品得更细,更入微,效果会更好。
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最大的尊重、呵护和赞美。”听课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是教师的一项技巧,也是从中获得教学顿悟的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芬、余立新. 语文教育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实验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摘要: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听课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是教师的一项技巧,也是从中获得教学顿悟的一门艺术、一门学问。高质量的评课更是彰显一个人能力水平的标志。虚心地听课,主动地评课,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自我课堂的认识,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更加熟悉教材,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找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进而反思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听南京市第三中学韩锦锦老师的《胡同文化》一课,我受益匪浅。本文试着从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本课的亮点及不足来对韩老师的《胡同文化》一课提出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胡同文化》;评课;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2-0041-01一、评教师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的过程。新课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来展开。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韩老师的《胡同文化》教学目标陈述是:了解北京胡同的特点;探究胡同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品味具有京味的语言。韩老师的教学目标中行为陈述的主体是学生,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陈述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使用讨论探究法和诵读法突出了重点,使用比较法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胡同文化》的教学重点是探究胡同文化的内涵。学生通过思考“从北京胡同的特点可看出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在文本中找出了答案,为了进一步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韩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给你印象较深的是哪一个?”学生们分组讨论,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语言,并采用齐读、范读、比较阅读等诵读方法对胡同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突出了探究胡同文化内涵的教学重点。《胡同文化》的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文中用“西风残照,衰草离披”形容了北京胡同的没落、衰败。韩老师让学生将“西风残照,衰草离披”这一书面语改写成京味的口语,让学生在书面语和口语的比较学习中,通过品味不同的语言环境,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突破难点。
二、评学生
学生参与教师的对话较多,能够投入学习,教学效率较高,但气氛不够热烈。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韩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们都能一一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教学目标也得到了落实。但是学生在回答韩老师的问题时,大部分都是韩老师点名回答,学生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没有学生们竞相回答的场面,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三、评亮点
(一)以玩味语言为切入点,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胡同文化的内涵。本文是汪曾棋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所以他用平淡朴素、韵味十足的北京口语来表现乡土文化,更富表现力,韩老师把课文中富表现力的句子挑出来让学生不厌其烦地运用齐读、范读、比较阅读等诵读方法反复诵读。比如,虾米皮熬自菜,嘿!”一个“嘿”字,用的是地道的北京人的口气。换成其它的任何一句都不能传达出北京人那种特有的满足与欣赏,再如“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咪着”又道出了北京人凡事都“忍”的性格。加一句北京人真有你的,流露出局外人的佩服与调侃。还有写胡同的衰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更有一般扑面的感伤。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胡同文化的内涵。
(二)板书有特色,具有整齐之美,见板书如见其文.。韩老师的板书中前面是胡同,后面是文化,中心是文化,重点在文化。胡同里有对称的大街小巷,小巷里有文化。看了板书,学生就能明白整个文本结构及主要内容。可见韩老师在板书设计的巧妙构思。
(三)不拘泥于文本,对文本有所超越。在分析北京人逆来顺受的“忍”的精神时,韩老师认为“忍”不仅是北京市民的特性,也是中国人的共性。且“忍”也可能有可贵的一面,但超过了限度则不好。所以韩老师引用林语堂如何谈忍的话语进行拓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忍”。
四、评不足
(一)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但对文本相关知识的运用较少,拓展不足。学生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探究了胡同的文化内涵,体会到了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品味了具有京味的语言。但只学到这些静态的知识远远不够。如果能够有一些相关的拓展性的练习来对知识进行动态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利。且若课堂最后能将老舍笔下的北京与郁达夫笔下的北京与作者笔下的北京进行拓展性的对比阅读,课堂会更加完整。学生学习,不仅是要学会这篇文章,更要学会学习,要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有更大的学习提升。
(二)以“品味具有京味的语言”为切入点较好,但字里行间的玩味还不够。学生和老师都不是北京人,学生也缺乏对北京生活的体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玩味京味语言时,读得字正,但不腔圆,味还不够。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北京人生活的状态和特点,将京味语言品得更细,更入微,效果会更好。
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一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最大的尊重、呵护和赞美。”听课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是教师的一项技巧,也是从中获得教学顿悟的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芬、余立新. 语文教育学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实验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