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本文以淳安县留守儿童的个案为例,分析了其主要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劳务输出多、农民工收入低、流动性强,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城乡户籍制约、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基层公共政策缺位。进而提出必须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为抓手,通过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创新管理模式,构建社会服务网络等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措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和谐社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
【中图分类号】G6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263-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2016年 5 月 20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有关会议上提出要在“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2016 年 2 月 4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和父母呵护的缺失,成长环境的变化,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形成诸多社会问题,亟待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为重要抓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構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本文调查了淳安县 23 个乡镇、对 5 个乡镇的部分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个案访谈,对三所初中和三所小学的老师进行了调研,对其学生抽样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 400 份,收回 369 份。以淳安县留守儿童的个案为例,分析其成因,提出了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对策,进而为逐步解决我国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一、 留守儿童现状及其成长困境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超过 6000 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 3581
万,数量大幅度增长。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
大省。①目前,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 10 万人。调查显示,亲情缺失、教
育缺位、心理偏差等一系列问题,折射出一代人的留守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
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六个月以上,而由其他人监护或自我监护的十六周岁以下的
儿童。
(一)淳安县留守儿童概况。
浙江省淳安县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区, 2015 年淳安县外出务工人员达 10.19 万人,约占淳安户籍人口总数的 22.43%。全县留守儿童 22314 人,在年龄分布方面,年级越高,留守儿童的比重越大。小学 4—6 年级中留守儿童的比例为 47.3%,初中 7—9 年级留守儿童比重达到 80.5%。在监护类型方面,父母一方监护留守儿童人数为 9308 人,隔代监护为 8844 人,二者合占我县留守儿童总数的 81.35%,由上代监护(非父母监护)3254 人,自我监护的为 200 人,同辈监护及其他监护类型为 708 人。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淳安农村较为普遍的现象。
2015年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各乡镇分布人数
(二)淳安县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状况欠佳、心理健康失衡、人身
安全堪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关爱缺失。调查显示,有 72.2%的留守儿童因想念父母而产生孤独感。
有 48.5%的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性格发生了改变。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
亲情关爱,性格极易变得内向、孤僻与冷漠。家庭的教育功能缺位,导致孩子无
法接受家庭教育完成社会化过程,在行为与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其
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 生活质量低下。调查显示,以宋村乡中心小学为例,该校有 80%以上的
学生是来自收入较低的家庭中,而这部分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重约占 65%。淳
安县有 63.4%的农村初中学生,平均每天生活费用不足 4.3 元。主要分布于中洲、宋村、王阜、金峰等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最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关心、救助的对象。
3.隔代监护问题突出。调查显示,淳安县留守儿童有 39.6%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隔代监护的主体一般都是老年人,年龄主要在 60—80 岁之间。一是监护人身体状况差,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得到的照顾差。二是受教育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课业辅导。三是监管能力不足,隔代监护人注重物质和安全,缺乏意识和能力对孩子进行心理和道德教育。
4.所受教育质量差。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表现为优秀师资严重匮乏、教学设备落后、学生课外教育缺乏。留守儿童在内的广大农村儿童所接受的兴趣爱好启蒙开发教育,已经远远滞后了。
二、留守儿童成长困境问题的成因
留守儿童成长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距,教育、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使本来
就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又陷于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一)在主观因素方面。
1.农村劳务输出较多,留守儿童数量庞大。,2015 年淳安县农村劳动力(女
16-50 周岁,男 16-60 周岁)人数为 23.6 万,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人数 14.99 万,其中县内转移就业人数只有 4.82 万,县外就业人数则高达 10.17
万。导致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
2.农民工收入较低,无力带子女进城。一方面,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工人工资。另一方面,城市的高物价使农民工很难支撑家庭在城市的生活以及负担城市高额的教育成本。择校难、学费高,迫使大量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3.农民工流动性强,不适宜携带子女随迁。根据武汉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所显示,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分别占了 42.1%和 36.7%。农民工流动性强,不适宜携带子女随迁。同样表现在淳安外出务工群体上。
(二)在客觀因素方面。
1.体制结构阻碍留守儿童随迁。在城乡户籍制度的制约下,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城市学校入学免费和低收费政策,直接增加了他们的入学成本。同时,农民工子女不能异地参加升学考试,增加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的难度,难以获取城市教育资源。
2.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目前,淳安县小、中学生均公共服务经费的标准分别只有 560 元、650 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工子弟进城就读,同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仅仅完成对学生的文化课教学,无暇开设德育、心理辅导等课程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3.基层公共政策缺位。基层对农村留守儿童监管问题缺乏热情和信心。所以,政府应该整合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研讨并制定出留守儿童经费及法律保障措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公共政策层面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三、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遭遇城乡二元结构阻隔而产生的
诸多重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根本性解决途径有赖于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推动下,
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建立。目前,应当从教育、服务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
对策,不断改善留守而儿童的成长环境,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方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1.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一是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与户籍制度相关的教育配套政策,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门槛。二是尽快出台异地升学考试的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异地参加中考、高考的问题。三是加强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建设,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199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在本世纪末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 GDP 的 4%,这一目标直到 2012 年才达到。要加大教育投入,一是通过人大立法监督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比例,实行行政问责。二是把教育项目按比例纳入城乡统筹项目,纳入地方政府领导绩效考核。三是规范教育投资的范围,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条件。
3.不断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建设。教师是决定农村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
一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保持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二是扩大高校定向培养
农村教师的规模,形成高校应届毕业生支农支教的长效机制。三是设立农村教师
培训的专项资金。四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立城市优秀教师以及体育、艺
术等课程的老师的支教机制。
4.拓展学校教育功能。一是提升寄宿制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
和生活环境。二是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施老师定期家访。三是开设新课
程,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四是丰富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文化
生活。五是开通亲情沟通渠道。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通过聊天软件和电子邮件
等方式与外出务工父母进行联系。六是寒暑假期开放学校,整合学校与留守儿童
俱乐部资源。
(二)管理方面:创新留守儿童管理模式,多途径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1.不断完善“代理家长制”。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广泛动员和组织
共产党员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与无人管护和监护人监护能力不足的留守儿童
“一对一”结成代理家庭,成为“代理爸爸”或“代理妈妈”。一是建立“代理
家长”准入机制。代理人的相关素质必须符合政府认定、社会认同的准入条件,
同时告知代理人所拥有的权利、义务。二是建立“留守—代理”跟踪机制。建立
“留守孩子”个人档案,定期对孩子的综合状况进行评估。三是建立“代理家长”
退出机制。自认为难以继续承担代理责任的“代理家长”,经申请核实后可自愿
退出。不合格代理人应进行强制退出。四是要建立政府补助和奖励机制。政府要
确定专人主管此项工作,对收入偏低的“代理家长”政府应当进行一定的经济补
助和经济奖励。
2.开设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分类指导和定期培训。一是对留
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教育。通过开办培训班、建立家访制度、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
提高其监护能力。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要利用节假日留
守儿童父母回家过节的时间对外出家长进行教育,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家长 QQ 群、
论坛、通讯录等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教育和规劝,让他们认识到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外出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发挥父母亲情在子女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三)服务方面: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社会服务网络。
1.加强“留守儿童俱乐部”建设。“留守儿童俱乐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
了一个在假期中活动场所,既可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少些牵
挂,又可以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娱乐场所,让他们在成长中多
一些快乐。更为重要的是,留守儿童俱乐部的建设可以缓解农村中小学撤并后出 现的弊端。目前淳安县建立“留守儿童俱乐部”的行政村只有 3 个,而且已建成
“留守儿童俱乐部”普遍面临经费紧张、基础设施差、管理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俱乐部建设”,一是加强“留守儿童俱乐部”的资金投入。要把农村留守儿童俱乐部建设纳入城乡统筹项目中去,安排专门项目资金进行建设。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俱乐部”的管理。由教育、民政、妇联、共青团、老龄委等部门牵头,组成管理机构,落实责任,强化对“留守儿童俱乐部”建设的监管和日常管理任务。三是解决管理人员缺乏问题。向招募社会有教育管理经验、富有爱心的离退休人员和志愿者,组织大学生村官,甚至下派专门人员到“留守儿童俱乐部”进行日常管理。四是安装亲情专线。在每个留守儿童俱乐部中安装一部免费电话,有条件的俱乐部安可以装宽带视频,开辟亲情专线,供亲子沟通。五是丰富活动内容。除了督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之外,留守儿童俱乐部更要有丰富的活动内容。要为俱乐部购置电脑、电视机、篮球、排球、象棋、跳棋、图书等学习和娱乐工具。要制定留守儿童活动计划,通过组织观看科教片、举办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创办儿童成长墙报、为留守儿童免费义诊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2.进一步推进农村“流动青少年宫”工作。青少年活动中心可以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自身特有的丰富教育资源,将校外教育的优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起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让淳安各乡镇的农村青少年,特别是偏远山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也能享受到“流动少年宫”带给他们无穷乐趣,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接受到体育、艺术等方面的课外辅导,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流动青少年宫”工作已经启动,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增长见识,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留守儿童青少年宫”仅仅在少数乡镇开展,且活动次数较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扩大“流动青少年宫”的活动规模,进一步推动“流动少年宫”进乡村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以不断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
3.完善学生接送機制。学生接送既可以减轻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往返的安全性,是解决农村校舍合并后,农村学生上学不便的有效手段。完善留守儿童接送,一是加强对学生接送车的监管。进一步投入资金,增加学生接送车的数量,同时,加强对学生接送车的监管,对所有的学生接送车辆由政府统一采购配置,财政予以适当补贴,按照“谁使用,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统一调派管理,统一车辆标准,同时配套以各项管理制度,使学生接送车辆有别于其他社会车辆,保障各类学生接送车辆的安全运行,杜绝安全隐患,使之成为广大学生家长的“放心车”。二是以村为单位设立留守儿童接送点。每个村安排具体负责人,负责学生往返接送,切实减轻隔代监护人的负担。三是加大对偏远山区、贫困留守儿童的补贴力度,降低甚至免除贫困学生的接送费用。
4.设立“留守儿童帮扶基金”。切实发挥妇联、共青团和老龄委等组织的作用,通过媒体扩大宣传,呼吁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募集“留守儿童帮扶基金”。通过“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社会募集一点”多途径募集基金,对成绩优秀、家境困难留守儿童进行奖励和帮扶,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同时,成立“留守儿童基金会”,负责“留守儿童帮扶基金”的募集、管理工作,确保基金专款专用。
四、结语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
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50 号)提出,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群团协同、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从家庭到学校、
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
希望,加速社会转型这宏大的中国命题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
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可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幸福之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携手走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6 年第 1 期。
[2]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 年第 1 期。
[3]项继权:《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农村工作通讯》,2005 年第 3 期。
[4]丁杰,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2004 年第 10 期。
[5]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河南教育》,2006 年第 6 期。
[6]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理性思考》,《中州学刊》,2006 年第 1期。
[7]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第 2 期。
[8]叶敬忠等:《关注留守儿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 9 月。
关键词: 和谐社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
【中图分类号】G6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8-0263-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2016年 5 月 20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有关会议上提出要在“保障随迁子女就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2016 年 2 月 4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和父母呵护的缺失,成长环境的变化,对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形成诸多社会问题,亟待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为重要抓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構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本文调查了淳安县 23 个乡镇、对 5 个乡镇的部分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个案访谈,对三所初中和三所小学的老师进行了调研,对其学生抽样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 400 份,收回 369 份。以淳安县留守儿童的个案为例,分析其成因,提出了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对策,进而为逐步解决我国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问题提供借鉴参考。
一、 留守儿童现状及其成长困境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超过 6000 万,总体规模扩大;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 3581
万,数量大幅度增长。其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劳务输出
大省。①目前,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 10 万人。调查显示,亲情缺失、教
育缺位、心理偏差等一系列问题,折射出一代人的留守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
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六个月以上,而由其他人监护或自我监护的十六周岁以下的
儿童。
(一)淳安县留守儿童概况。
浙江省淳安县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区, 2015 年淳安县外出务工人员达 10.19 万人,约占淳安户籍人口总数的 22.43%。全县留守儿童 22314 人,在年龄分布方面,年级越高,留守儿童的比重越大。小学 4—6 年级中留守儿童的比例为 47.3%,初中 7—9 年级留守儿童比重达到 80.5%。在监护类型方面,父母一方监护留守儿童人数为 9308 人,隔代监护为 8844 人,二者合占我县留守儿童总数的 81.35%,由上代监护(非父母监护)3254 人,自我监护的为 200 人,同辈监护及其他监护类型为 708 人。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淳安农村较为普遍的现象。
2015年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各乡镇分布人数
(二)淳安县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我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状况欠佳、心理健康失衡、人身
安全堪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父母关爱缺失。调查显示,有 72.2%的留守儿童因想念父母而产生孤独感。
有 48.5%的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性格发生了改变。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的
亲情关爱,性格极易变得内向、孤僻与冷漠。家庭的教育功能缺位,导致孩子无
法接受家庭教育完成社会化过程,在行为与心理发展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其
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 生活质量低下。调查显示,以宋村乡中心小学为例,该校有 80%以上的
学生是来自收入较低的家庭中,而这部分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重约占 65%。淳
安县有 63.4%的农村初中学生,平均每天生活费用不足 4.3 元。主要分布于中洲、宋村、王阜、金峰等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最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关心、救助的对象。
3.隔代监护问题突出。调查显示,淳安县留守儿童有 39.6%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隔代监护的主体一般都是老年人,年龄主要在 60—80 岁之间。一是监护人身体状况差,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得到的照顾差。二是受教育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课业辅导。三是监管能力不足,隔代监护人注重物质和安全,缺乏意识和能力对孩子进行心理和道德教育。
4.所受教育质量差。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缺乏,表现为优秀师资严重匮乏、教学设备落后、学生课外教育缺乏。留守儿童在内的广大农村儿童所接受的兴趣爱好启蒙开发教育,已经远远滞后了。
二、留守儿童成长困境问题的成因
留守儿童成长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差距,教育、管理和服务不到位,
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使本来
就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又陷于困境。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一)在主观因素方面。
1.农村劳务输出较多,留守儿童数量庞大。,2015 年淳安县农村劳动力(女
16-50 周岁,男 16-60 周岁)人数为 23.6 万,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人数 14.99 万,其中县内转移就业人数只有 4.82 万,县外就业人数则高达 10.17
万。导致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
2.农民工收入较低,无力带子女进城。一方面,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工人工资。另一方面,城市的高物价使农民工很难支撑家庭在城市的生活以及负担城市高额的教育成本。择校难、学费高,迫使大量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3.农民工流动性强,不适宜携带子女随迁。根据武汉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所做的“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所显示,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分别占了 42.1%和 36.7%。农民工流动性强,不适宜携带子女随迁。同样表现在淳安外出务工群体上。
(二)在客觀因素方面。
1.体制结构阻碍留守儿童随迁。在城乡户籍制度的制约下,农民工子女不能享受城市学校入学免费和低收费政策,直接增加了他们的入学成本。同时,农民工子女不能异地参加升学考试,增加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的难度,难以获取城市教育资源。
2.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目前,淳安县小、中学生均公共服务经费的标准分别只有 560 元、650 元。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工子弟进城就读,同时,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仅仅完成对学生的文化课教学,无暇开设德育、心理辅导等课程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3.基层公共政策缺位。基层对农村留守儿童监管问题缺乏热情和信心。所以,政府应该整合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研讨并制定出留守儿童经费及法律保障措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公共政策层面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三、改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遭遇城乡二元结构阻隔而产生的
诸多重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根本性解决途径有赖于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推动下,
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建立。目前,应当从教育、服务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
对策,不断改善留守而儿童的成长环境,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方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1.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一是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与户籍制度相关的教育配套政策,降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门槛。二是尽快出台异地升学考试的政策,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异地参加中考、高考的问题。三是加强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建设,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1993 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在本世纪末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 GDP 的 4%,这一目标直到 2012 年才达到。要加大教育投入,一是通过人大立法监督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比例,实行行政问责。二是把教育项目按比例纳入城乡统筹项目,纳入地方政府领导绩效考核。三是规范教育投资的范围,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条件。
3.不断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建设。教师是决定农村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
一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保持与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二是扩大高校定向培养
农村教师的规模,形成高校应届毕业生支农支教的长效机制。三是设立农村教师
培训的专项资金。四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建立城市优秀教师以及体育、艺
术等课程的老师的支教机制。
4.拓展学校教育功能。一是提升寄宿制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提供良好的学习
和生活环境。二是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施老师定期家访。三是开设新课
程,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四是丰富农村留守儿童课余文化
生活。五是开通亲情沟通渠道。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通过聊天软件和电子邮件
等方式与外出务工父母进行联系。六是寒暑假期开放学校,整合学校与留守儿童
俱乐部资源。
(二)管理方面:创新留守儿童管理模式,多途径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1.不断完善“代理家长制”。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广泛动员和组织
共产党员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与无人管护和监护人监护能力不足的留守儿童
“一对一”结成代理家庭,成为“代理爸爸”或“代理妈妈”。一是建立“代理
家长”准入机制。代理人的相关素质必须符合政府认定、社会认同的准入条件,
同时告知代理人所拥有的权利、义务。二是建立“留守—代理”跟踪机制。建立
“留守孩子”个人档案,定期对孩子的综合状况进行评估。三是建立“代理家长”
退出机制。自认为难以继续承担代理责任的“代理家长”,经申请核实后可自愿
退出。不合格代理人应进行强制退出。四是要建立政府补助和奖励机制。政府要
确定专人主管此项工作,对收入偏低的“代理家长”政府应当进行一定的经济补
助和经济奖励。
2.开设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分类指导和定期培训。一是对留
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教育。通过开办培训班、建立家访制度、召开座谈会等形式,
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方式和方法,
提高其监护能力。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对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教育。要利用节假日留
守儿童父母回家过节的时间对外出家长进行教育,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家长 QQ 群、
论坛、通讯录等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教育和规劝,让他们认识到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外出家长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发挥父母亲情在子女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三)服务方面: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社会服务网络。
1.加强“留守儿童俱乐部”建设。“留守儿童俱乐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
了一个在假期中活动场所,既可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少些牵
挂,又可以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健康的娱乐场所,让他们在成长中多
一些快乐。更为重要的是,留守儿童俱乐部的建设可以缓解农村中小学撤并后出 现的弊端。目前淳安县建立“留守儿童俱乐部”的行政村只有 3 个,而且已建成
“留守儿童俱乐部”普遍面临经费紧张、基础设施差、管理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俱乐部建设”,一是加强“留守儿童俱乐部”的资金投入。要把农村留守儿童俱乐部建设纳入城乡统筹项目中去,安排专门项目资金进行建设。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俱乐部”的管理。由教育、民政、妇联、共青团、老龄委等部门牵头,组成管理机构,落实责任,强化对“留守儿童俱乐部”建设的监管和日常管理任务。三是解决管理人员缺乏问题。向招募社会有教育管理经验、富有爱心的离退休人员和志愿者,组织大学生村官,甚至下派专门人员到“留守儿童俱乐部”进行日常管理。四是安装亲情专线。在每个留守儿童俱乐部中安装一部免费电话,有条件的俱乐部安可以装宽带视频,开辟亲情专线,供亲子沟通。五是丰富活动内容。除了督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之外,留守儿童俱乐部更要有丰富的活动内容。要为俱乐部购置电脑、电视机、篮球、排球、象棋、跳棋、图书等学习和娱乐工具。要制定留守儿童活动计划,通过组织观看科教片、举办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创办儿童成长墙报、为留守儿童免费义诊等活动,让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2.进一步推进农村“流动青少年宫”工作。青少年活动中心可以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自身特有的丰富教育资源,将校外教育的优质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农村留守儿童搭建起一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让淳安各乡镇的农村青少年,特别是偏远山村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也能享受到“流动少年宫”带给他们无穷乐趣,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接受到体育、艺术等方面的课外辅导,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流动青少年宫”工作已经启动,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增长见识,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留守儿童青少年宫”仅仅在少数乡镇开展,且活动次数较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扩大“流动青少年宫”的活动规模,进一步推动“流动少年宫”进乡村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以不断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
3.完善学生接送機制。学生接送既可以减轻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往返的安全性,是解决农村校舍合并后,农村学生上学不便的有效手段。完善留守儿童接送,一是加强对学生接送车的监管。进一步投入资金,增加学生接送车的数量,同时,加强对学生接送车的监管,对所有的学生接送车辆由政府统一采购配置,财政予以适当补贴,按照“谁使用,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统一调派管理,统一车辆标准,同时配套以各项管理制度,使学生接送车辆有别于其他社会车辆,保障各类学生接送车辆的安全运行,杜绝安全隐患,使之成为广大学生家长的“放心车”。二是以村为单位设立留守儿童接送点。每个村安排具体负责人,负责学生往返接送,切实减轻隔代监护人的负担。三是加大对偏远山区、贫困留守儿童的补贴力度,降低甚至免除贫困学生的接送费用。
4.设立“留守儿童帮扶基金”。切实发挥妇联、共青团和老龄委等组织的作用,通过媒体扩大宣传,呼吁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募集“留守儿童帮扶基金”。通过“向上争取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社会募集一点”多途径募集基金,对成绩优秀、家境困难留守儿童进行奖励和帮扶,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同时,成立“留守儿童基金会”,负责“留守儿童帮扶基金”的募集、管理工作,确保基金专款专用。
四、结语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
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50 号)提出,加快形成“家庭尽责、政府主导、
部门联动、群团协同、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从家庭到学校、
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
希望,加速社会转型这宏大的中国命题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
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可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幸福之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携手走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6 年第 1 期。
[2]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 年第 1 期。
[3]项继权:《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农村工作通讯》,2005 年第 3 期。
[4]丁杰,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教育研究》,2004 年第 10 期。
[5]温铁军:《分三个层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河南教育》,2006 年第 6 期。
[6]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理性思考》,《中州学刊》,2006 年第 1期。
[7]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第 2 期。
[8]叶敬忠等:《关注留守儿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