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独特的,但公民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也很多,二者相互独立、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不开设专门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导致许多小学生法律道德意识薄弱,法律对他们的能力和意识缺乏保障。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思维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又符合新的法治时代背景。
關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438
小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地讲解一些理论知识,也缺乏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期的青少年要在潜移默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断形成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思维,从而更好地认识客观复杂的社会环境,培养心中真善美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民主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和文明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鼓励学生强化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应促使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并能用冷静冷静的思维积极处理各种问题。小学生的认知观念还不成熟,他们对一些事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容易被坏人欺骗。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语文教学要与法制教育深入结合,校内外民主教育要大力发展。语文课堂具有人文教育的理念。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得不到保证,有些法律知识甚至会被误解。文本是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文本中的知识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阅读法律文书,掌握恰当的写作方法。学生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写故事,使用夸张和其他技巧。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文件写作。通过对各种法律文书的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会发生变化,掌握不同形式的写作技巧。如果你收集今天谚语的标题,学生将了解标题的写作技巧。此外,各种语言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法律知识,增强道德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产生良好的逻辑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它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特点而不断变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旧颐和园被毁”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历史,从而培养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缅怀历史,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比如在我国的小学里,我们向学生介绍和普及少数民族知识,让他们感受到多民族和谐的氛围和民族团结。比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壮丽景色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祖国的美丽,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平等地与自己交流,从而促进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在这样一种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积极沟通,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建立和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增强。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
(三)加强课堂合作
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涉及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解释和传播,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全面提高,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课堂上,对于教材中涉及的许多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
(四)写作提高公民意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水平,但在写作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维方式。小学生的写作训练是一个不断提高语言发展水平的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例如,他们可以通过一些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小学生词汇量有限,思维能力不足。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一些道德与法治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
(五)加强课外活动的定位,充分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
开展语言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语文课外活动计划,在保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比如在实践中,设计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演讲比赛或作文比赛,充分渗透与“中国梦”相关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重要性的认识。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法治教育。同时,学校要定期邀请专业法律人员到校讲课指导,为小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成为守法合格的公民,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要在课堂上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学习教材内容,并与语文课外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渗透道德和法治,充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在紧急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长大后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宗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J].家长,2021(07):81-82.
[2] 苏玲玉.基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1):41-42.
[3] 景小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08):119-120.
[4] 韩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探究[J].求知导刊,2019(45):45-46.
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中心小学 557405
關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8-438
小学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片面地讲解一些理论知识,也缺乏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期的青少年要在潜移默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断形成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思维,从而更好地认识客观复杂的社会环境,培养心中真善美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民主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它可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和文明的发展。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鼓励学生强化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当问题出现时,教师应促使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并能用冷静冷静的思维积极处理各种问题。小学生的认知观念还不成熟,他们对一些事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容易被坏人欺骗。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语文教学要与法制教育深入结合,校内外民主教育要大力发展。语文课堂具有人文教育的理念。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得不到保证,有些法律知识甚至会被误解。文本是学生理解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文本中的知识会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阅读法律文书,掌握恰当的写作方法。学生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写故事,使用夸张和其他技巧。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文件写作。通过对各种法律文书的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会发生变化,掌握不同形式的写作技巧。如果你收集今天谚语的标题,学生将了解标题的写作技巧。此外,各种语言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法律知识,增强道德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产生良好的逻辑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它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特点而不断变化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比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旧颐和园被毁”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历史,从而培养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缅怀历史,珍惜当下美好的生活。比如在我国的小学里,我们向学生介绍和普及少数民族知识,让他们感受到多民族和谐的氛围和民族团结。比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的壮丽景色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祖国的美丽,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平等地与自己交流,从而促进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社会,加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在这样一种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积极沟通,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建立和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增强。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
(三)加强课堂合作
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涉及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解释和传播,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活动,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全面提高,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在课堂上,对于教材中涉及的许多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能力。
(四)写作提高公民意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水平,但在写作过程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维方式。小学生的写作训练是一个不断提高语言发展水平的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例如,他们可以通过一些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小学生词汇量有限,思维能力不足。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一些道德与法治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
(五)加强课外活动的定位,充分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
开展语言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要贯彻语文课外活动计划,在保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比如在实践中,设计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演讲比赛或作文比赛,充分渗透与“中国梦”相关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重要性的认识。活动内容要丰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法治教育。同时,学校要定期邀请专业法律人员到校讲课指导,为小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使学生成为守法合格的公民,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要在课堂上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学习教材内容,并与语文课外活动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渗透道德和法治,充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在紧急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长大后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宗让.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J].家长,2021(07):81-82.
[2] 苏玲玉.基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1):41-42.
[3] 景小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08):119-120.
[4] 韩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探究[J].求知导刊,2019(45):45-46.
贵州省从江县加鸠镇中心小学 55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