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不哭骂不语”
关于“吼孩子”,很多父母表示,吼完孩子后,不怕孩子哭闹,就怕孩子“打不哭骂不语”,把孩子的情绪打成了静音。
我有个朋友,是二胎妈妈。她前几天哭着说,感觉自己做妈妈失败极了。原来,二宝出生后,有段时间她很焦虑,只要二宝一哭,她就会无缘无故地冲大宝吼。渐渐地,每次被吼,大宝都站在一边,不哭不闹,抿嘴低头,手足无措地用手指捏着衣角。
有一天,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大宝,孩子很委屈地钻到了奶奶怀里,哭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你带我走吧。”孩子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
对于孩子,世界上有一种无奈是“妈妈觉得不吼不行”。对于父母,世界上却有一种绝望是“吼完了孩子,却不知道那个不说话的小东西心里在想什么”。相比和父母顶嘴、讲道理的孩子,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才是最让父母操心和担忧的。
无法治愈的心理创伤
孩子被吼后不说话,其实是心理遭受创伤后的一种表现。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有些孩子是出于恐惧,心理受到了伤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强行和父母中断了连接,和父母拉开了距离,心中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还有些孩子已经习以为常,干脆破罐子破摔,虽然满心不服,却懒得反驳。故意用这种“不配合”来气父母,潜台词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最严重的就是孩子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碾压,出现情感障碍,有了自卑和自闭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
的确,吼孩子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但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很大的隐患。从心理学上来说,“吼”本身就是一种不好好说话的表现,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会对人造成精神伤害。
那些长期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内心里住着一只叫“恐惧”的怪兽,时刻提醒自己:所有的过去造就了现在的我,没有人看得见我,也没有人想要我;我仿佛什么也不是。
恐惧,将伴随孩子的成长
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一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长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容易形成以下几种性格:1.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2.懦弱,没主见;3.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和处理人际关系。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对亲情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亲子关系中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处。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爱之深,责之切”,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骂不语”,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了。应该如何做,才能“解救”那个受伤孩子呢?
1.放下身段,去安抚那个恐惧的孩子。虽然我们都说要做一个慈母,和孩子相亲相爱,奈何,在亲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处成了“塑料亲子情”。
一旦我们大声吼了孩子,请记得给自己几分钟缓和时间,待到情绪平复后,蹲下来,试着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诉他:“妈妈虽然吼了你,但妈妈对你的爱一点都没有减少。下一次,妈妈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2.引导孩子表达情绪。情绪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受负能量投射,感到恐惧,用不说话来抗拒這种能量。但实际上,很多孩子没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长期不说话,只会让负能量积郁在心里。
当伤害形成后,父母一定要事后补救。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排解情绪,并郑重地和孩子保证: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对错的纠正。
3.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
吼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根据“能不能爬树”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你一生都会认为它是愚蠢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更不可能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对其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关于“吼孩子”,很多父母表示,吼完孩子后,不怕孩子哭闹,就怕孩子“打不哭骂不语”,把孩子的情绪打成了静音。
我有个朋友,是二胎妈妈。她前几天哭着说,感觉自己做妈妈失败极了。原来,二宝出生后,有段时间她很焦虑,只要二宝一哭,她就会无缘无故地冲大宝吼。渐渐地,每次被吼,大宝都站在一边,不哭不闹,抿嘴低头,手足无措地用手指捏着衣角。
有一天,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大宝,孩子很委屈地钻到了奶奶怀里,哭着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你带我走吧。”孩子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
对于孩子,世界上有一种无奈是“妈妈觉得不吼不行”。对于父母,世界上却有一种绝望是“吼完了孩子,却不知道那个不说话的小东西心里在想什么”。相比和父母顶嘴、讲道理的孩子,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才是最让父母操心和担忧的。
无法治愈的心理创伤
孩子被吼后不说话,其实是心理遭受创伤后的一种表现。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有些孩子是出于恐惧,心理受到了伤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强行和父母中断了连接,和父母拉开了距离,心中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还有些孩子已经习以为常,干脆破罐子破摔,虽然满心不服,却懒得反驳。故意用这种“不配合”来气父母,潜台词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最严重的就是孩子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碾压,出现情感障碍,有了自卑和自闭倾向,害怕自己跟父母说什么都是错的。
的确,吼孩子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但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很大的隐患。从心理学上来说,“吼”本身就是一种不好好说话的表现,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会对人造成精神伤害。
那些长期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内心里住着一只叫“恐惧”的怪兽,时刻提醒自己:所有的过去造就了现在的我,没有人看得见我,也没有人想要我;我仿佛什么也不是。
恐惧,将伴随孩子的成长
对于父母而言,吼叫或许只是一分钟的事情,但对孩子而言,其伤害可能贯穿一生。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长期生活在“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就像德国经典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里的那只小企鹅。它被父母的吼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
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容易形成以下几种性格:1.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2.懦弱,没主见;3.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和处理人际关系。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对亲情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亲子关系中不知道怎么和家人相处。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爱之深,责之切”,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吼孩子,如果孩子“打不哭,骂不语”,我们就应该提高警惕了。应该如何做,才能“解救”那个受伤孩子呢?
1.放下身段,去安抚那个恐惧的孩子。虽然我们都说要做一个慈母,和孩子相亲相爱,奈何,在亲子教育中,稍不留神,就处成了“塑料亲子情”。
一旦我们大声吼了孩子,请记得给自己几分钟缓和时间,待到情绪平复后,蹲下来,试着去抱抱你的孩子,告诉他:“妈妈虽然吼了你,但妈妈对你的爱一点都没有减少。下一次,妈妈一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2.引导孩子表达情绪。情绪是有能量的,父母吼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受负能量投射,感到恐惧,用不说话来抗拒這种能量。但实际上,很多孩子没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长期不说话,只会让负能量积郁在心里。
当伤害形成后,父母一定要事后补救。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排解情绪,并郑重地和孩子保证:这只是情感的交流,不是对错的纠正。
3.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生活成长。
吼孩子,其实是父母对自身的一种不接纳。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根据“能不能爬树”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你一生都会认为它是愚蠢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的复制品,更不可能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对其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