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环境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254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行为、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需求及高职院校环境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等方面,对南通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环境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环境素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能地区;高职学生;环境素质;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37-03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人口、环境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构成了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强环境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素质。环境素质不仅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技术工人的主体,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其环境素质的高低将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笔者对南通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环境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环境素质教育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增强环境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的院校有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高职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行为、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及学校环境素质教育开展情况,调查问卷共计22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2份,回收576份,总回收率为99.0%,剔除无效问卷16份,有效样本为560份。为保证调查结果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本次调查涵盖了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在校高职学生。
  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环境意识分析
  环境意识是学生学习环境知识、参与保护环境的动机和基础,将直接影响学生探求环境知识的愿望、环境价值的判断及良好环境行为的形成。本次调查从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对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的敏感程度两方面考察高职学生的环境意识。
  调查发现,有88.6%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问题很关注或较为关注,仅有11.4%的学生不太关注或从不关注环境问题,说明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南通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10.3%的学生认为南通地区环境质量很好,60.1%的学生认为南通地区环境质量尚可,学生所做出的判断基本符合当地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南通市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问卷设计了7个可能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让被调查者选择一个他所认为的最严重的环境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见图1。学生认为,南通市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污染,其次是大气污染及噪声污染。显然,学生对日常生活环境较为关注,认为应当优先解决的都是经常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为了考察学生的环境态度,调查问卷中请学生选择对“高职院校学生应当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掌握一定的环境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这一观点的看法,有70.1%的学生选择了“完全同意”,12.7%的学生选择了“基本同意”。
  (二)高职学生环境知识分析
  环境知识是指人们对有关环境、环境问题、环保事物的了解及把握程度,是环境素质教育的基础构成部分。
  在环境知识方面,本次调查设计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世界环境日、温室效应和蓝藻形成的原因等相关内容。每一个内容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是否听说过这些概念,第二个层次为是否了解相关概念的具体内容。
  统计表明,有86.5%的学生听说过世界环境日,95.2%的学生听说过温室效应,87.8%的学生听说过蓝藻事件;而对第二个层次,只有51.2%的学生确切知道世界环境日为6月5日,72.9%的学生知道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而对于蓝藻形成的原因,回答正确率只有38.6%。可见,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入性和全面性,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从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上看(如图2所示),广播电视所占比例最高,为26.9%,其次是网络及课堂教学,分别占22.6%和16.1%。当今社会各种媒体传播途径多,时效性强,信息量丰富,对普及环境知识是非常有利的。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渠道,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调查显示,仅有5.4%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获取环保知识的主要途径,认为家庭教育是获取环境知识的主要途径的仅占1.1%。
  (三)高职学生环境行为分析
  环境行为是综合环境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环境素质高低的最直观指标。本次调查从学生日常环保习惯和参与环保行动的愿望两个方面对学生的环境行为进行了调查。
  对学生日常环保习惯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六种日常环保习惯中,学生习惯倾向最强的是“随手关紧水龙头”,这一行为已成为绝大多数人能经常保持的习惯行为。与之相比,能经常做到“将废电池投入专门的回收桶”及“使用节能产品”的人数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0%左右,而经常做到“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购物时尽量不使用塑料袋”的人所占比例不足被调查人数的20%。由此可见,在高职学生中,能真正将环境保护行为作为一种习惯行为的人数偏低。
  关于高职学生环保行动的参与愿望,调查显示,有89.1%的学生表示积极参加或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公益活动,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环保参与愿望较强。
  (四)高职学生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需求状况分析
  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需求,反映了高职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主观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能否对学生顺利实施环境素质教育。本次调查分别从学生对学校开展环境素质教育的认识及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两个方面考察学生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需求。   对“环境素质教育是否是实现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这一问题,有91.6%的学生答案为“是”,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充分认识到加强环境素质教育、提高环境素质在实现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对“高职院校是否应该开展环境素质教育及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问题,有87.1%的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展环境素质教育,有81.2%的学生认为学校“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可见学生接受环境素质教育的积极性较高。
  关于“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环境素质教育方式”,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课堂讲授的方式学习环境教育课程,说明高职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环境知识,学校环境素质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
  (五)学校环境素质教育开展情况分析
  对学校环境素质教育开展的情况,笔者主要从学校开展环境素质教育的频繁程度、主要形式及环保知识在各专业学科中的渗透状况等方面加以考察。
  关于“学校是否经常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有28.3%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开展这类活动,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学校较少开展这类活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园内,校内媒体的宣传居于首位,其次是校内活动和课堂教学,而社会实践活动所占比例较少(如图3所示)。
  关于环保知识在各专业学科中的渗透状况,调查发现,尽管在各专业学科教学中均会包含一定的环境素质教育内容,但情况并不理想,只有27.8%的教师上课时会穿插讲解与专业及课程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可得到如下基本结论:
  1.高职学生总体环境意识较强,具备积极的环境态度,对环境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环境问题较为关注。
  2.学生具备一定的环境知识,但在知识的全面性及对深层次问题的认识上明显不足,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社会媒体,其次是学校教育,而社会实践及家庭教育所占的比例很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参与环保行动的愿望,但良好的环境行为远未养成,环保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从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需求状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已认识到加强环境素质教育的作用,认为有必要在高职院校开展环境素质教育及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学生接受环境素质教育的积极性较高,为高职院校环境素质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对于单一的课堂教育,学生更愿意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接受环境素质教育。
  4.从学校环境素质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学校较少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在已有的活动中,主要是校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大多数教师还不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知识的渗透。
  针对本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完善学生的环境知识结构。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入性和全面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将环境素质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学校可结合专业实际,从各专业选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合并成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专业选修课。同时,作为学生获取环境知识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应选取合适的教学形式完善学生的环境知识结构。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找到环境素质教育的最佳渗透点,将环境素质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素质教育。
  2.注重学生良好环境行为的养成,引导学生实现从环境态度向环境行为的转化。环境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及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针对调查显示的高职学生中存在的“环境意识、态度超前,环境行为滞后”现象,在环境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正确环境行为习惯的引导,促使学生完成从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向良好环境行为的转化,从而实现环境素质教育的目的。
  3.拓展实践活动的途径。实践性是环境素质教育的基本特性,最有效的环境教育实施途径是在环境中的教育。调查显示,实践活动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环境素质教育方式,在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途径中,实践活动所占比例极少。因此,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如组建大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组织学生对所在地区的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探寻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4.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联动作用。学校作为环境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将环境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家庭教育是学生获取环境知识的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要加强家庭对高职学生环境素质教育的配合和支持。社会是环境素质教育的延伸和归宿,学校环境素质教育需要社会力量的配合和支持,同时,学生在校所学的环境知识,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向能力的转化,体现环境素质教育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刘伟辉.高职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8):37-38.
  [2]邵凤娈,王永贵,王慧.济南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9):152-157.
  [3]姚红,肖雪琴.非环境专业在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分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32-34.
  [4]杨方.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状况调查[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37-40.
  [5]王芳,杨雄.上海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1(1):1-11.
  [6]张秋根,魏立安,魏洽.江西省部分高校环境教育现状调查[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52-56.
  [7]刘建伟,郭桂平.高校大学生环境教育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3):21-23.
  作者简介:
  花海蓉(1971—),女,江苏如东人,硕士,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教育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以实例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市场,提出能力为本、岗位群为要的教育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型,并结合实践,指出教育教学模块化及成绩模块化评定方法是独具优势和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块化;成绩评定方法;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72-02  云南能源学院煤化工专业群学生的就业情况表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既懂电子又懂商务,既会应用又会创新”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成为企业需求的焦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十分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C2C电子商务》课程为例,探讨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电子商务;工作过程;C2C电子商务;双模评价体系  中图分
期刊
摘要:简化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学方法直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学习要点细化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学习结果抽象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法宝。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学;直观教学法;分层抽象;总体抽象;电压调节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91-03  电压调节器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高职学生兼职已成为普遍现象,兼职经历是否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通过社会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可以了解高职学生兼职与就业、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并且有助于针对规范高职学生兼职、发挥高职学生兼职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兼职;就业;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80-03
期刊
摘要:澳大利亚政府已建立了一个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通融的“立交桥”式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现了国家主导、行业引领、客户中心的理念。其警察职业教育与培训强调贴近实战、训战一体,监狱警察培训包更具有将规范性与灵活性融于一体的特色。  关键词:澳大利亚;警察职业教育;培训包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76-03  2011年8月5
期刊
摘要:通过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创新能力评价相结合,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实践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指标定量化”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新体系注重形成性考核和能力评价,使评价体系由静态评价,走向动态评价,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项目化课程;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12-0
期刊
摘要:高职《档案管理》课程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及岗位群档案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开发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训条件配置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形成体验项目,设计相关的学习情境,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档案管理;教学设计;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4
期刊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是中职教育质量的生命线,“做”是中职教育的本色,交互是实现“做”的有效途径。课题组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职学校做了一年多的实验,研究了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实施了教学案例,运用ST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交互;中职;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55-03  有效
期刊
摘要: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思想,并从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出发,在传统课程《机床电气与PLC》的基础上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课程进行改革,引入了具有较强综合应用性的企业项目,同时,设计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项目、考核体系和实施过程。通过设计不同的项目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融合,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知识拓展与创新能
期刊
摘要:利用网页抽取技术,可以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获取馆藏数据库信息,通过GPRS MODEN自动向读者手机发送短信,并可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文献定制、催还提醒、书目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流通率和利用率。据此实现信息资源的主动推送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实时服务,可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GPRS;馆藏信息;手机短信;信息推送;网页抽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