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档案管理》课程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及岗位群档案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开发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训条件配置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形成体验项目,设计相关的学习情境,践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档案管理;教学设计;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4-02
校企双主体课程的定位
课程性质 《档案管理》是一门系统讲述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的专业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集于理论与实践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力资源文书撰写,后续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综合实训,适宜在第三学期开设。
培养目标 《档案管理》课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实践能力为本位,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岗位及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能够反映工作过程、工作步骤、工作方法的实用性知识为主,培养能够在一线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备基于档案管理工作过程的档案收集能力,档案整理能力(如分类、排列、编号、编目等),档案提供与利用的能力(包括提供利用的手段和处理有关问题的方法等)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的专业特性 专业属性体现在学生就业后从事的岗位工作和岗位群主要隶属的人事部门,有别于培养档案馆或档案室的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课程设计依据人事岗位及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以企业常见的档案管理活动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活动过程为主线形成教学实训项目,以支撑档案管理活动关键技能点的训练为教学重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双主体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档案管理》课程,缺乏档案学科知识基础的支撑。因此,要充分考虑档案管理涉及的档案学、档案管理技能、档案技术保护、专门档案等相关知识,同时秉承高职教学理论够用即可、重视动手能力的理念,注意口径适度,教学内容适宜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双主体教学资源整合 实施校企双主体教学,教学主体除了常规的学校教师之外,还应包括企业的技术人员;教学资料除了传统的教材、案例等,还应包括企业真实工作中使用的档案装具、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如图1所示。
1.教材。教材是实施教学的载体,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改革,无不受制于教材。教材从根本上制约了教与学,教材不改,再好的教法也不能奏效。校企双主体共同孕育人才,工学结合,需要相应的教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必须具有高度的相互协调性。
2.教师。校企双主体的师资队伍,意味着不仅有学校的教师,同时还有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要聘请企事业单位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的相关人员担任学校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把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带入课堂,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进一步推进专业教学的改革。双主体的师资队伍不仅参与教学,同时还要参与对学生的考评,按照考评体系对学生做出评价,所占比重值应不低于50%。
3.场地。传统的教学场地非教室就是实训室,校企双主体的教学场地是多样化的。理论课的学习可以选择教师在教室上课,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训练可在实训室完成,更多的工作实务可在企业库房、档案馆完成学习任务,将真实的工作场景植入现代教学场所。
4.考评体系。双主体模式的课程考评体系加入了新的元素,即企业绩效考核。企业绩效考核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是通过评估考核学生员工的绩效以及团队、组织的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对完成任务的总结等,可设计多种表格。考核人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考评方式包括平时测试、实训成绩、顶岗表现和期末总评,考核手段包括考试、问答、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的关键是落实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可以采取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同时,项目也是学习情境的载体,《档案管理》课程的项目设计如图2所示。
学习情境设计和实训条件配置 为了将企业的真实情境纳入培训过程之中,需要首先关注企业的工作情境。学习情境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使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课程设计要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将典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职业行动,因此,要通过虚拟现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为了保证学习情境的真实性,《档案管理》课程的实训条件配置非常重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条件下,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尽量放在学生的面前。因此,实施双主体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档案用具的作用,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践带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见表2)。
学时安排及分配 《档案管理》课程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适宜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安排。学时通常为54~72学时不等。根据就业初期从事档案整理工作所占的比重,课程计划60学时,学分3分,低于专业核心课程学时,略高于普通综合课程学时。学时分配原则上每个项目5~6个学时,理论教学不超过30个学时,企业教师教学不少于20学时,非教室教学场所教学不少于12学时。
课程教学设计小结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档案管理》课程的课程设计旨在探索在教学层面践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应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共同开发教学内容,结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序化学习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特定的档案管理职业能力。应由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形成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室、企业库房、实训室、档案室等多场地教学场所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根据平时课堂测试、实训任务完成情况、顶岗实习情况并结合考试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评。
参考文献:
[1]常悦.试论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8.
[2]劳蕾蕾.高校文书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2011(2):165.
[3]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47.
[4]蒋良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营销学》学习情境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05.
[5]李文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实践与探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6):89.
[6]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Nina Grobmann,Tilma-
nn Krogoll,Vera Meister.借助学习任务进行职业教育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手册[M].刘邦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6.
[7]余文森.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EB/OL].(2006-12-15).http://www.mhedu.sh.cn/cms/data/html/doc/2006-12/15/53484/.
作者简介:
于吉花(1977—),女,吉林长春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及教学企业实训管理。
关键词:高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档案管理;教学设计;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4-02
校企双主体课程的定位
课程性质 《档案管理》是一门系统讲述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的专业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集于理论与实践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前导课程为人力资源文书撰写,后续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综合实训,适宜在第三学期开设。
培养目标 《档案管理》课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实践能力为本位,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岗位及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能够反映工作过程、工作步骤、工作方法的实用性知识为主,培养能够在一线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备基于档案管理工作过程的档案收集能力,档案整理能力(如分类、排列、编号、编目等),档案提供与利用的能力(包括提供利用的手段和处理有关问题的方法等)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的专业特性 专业属性体现在学生就业后从事的岗位工作和岗位群主要隶属的人事部门,有别于培养档案馆或档案室的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课程设计依据人事岗位及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以企业常见的档案管理活动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活动过程为主线形成教学实训项目,以支撑档案管理活动关键技能点的训练为教学重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双主体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档案管理》课程,缺乏档案学科知识基础的支撑。因此,要充分考虑档案管理涉及的档案学、档案管理技能、档案技术保护、专门档案等相关知识,同时秉承高职教学理论够用即可、重视动手能力的理念,注意口径适度,教学内容适宜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双主体教学资源整合 实施校企双主体教学,教学主体除了常规的学校教师之外,还应包括企业的技术人员;教学资料除了传统的教材、案例等,还应包括企业真实工作中使用的档案装具、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如图1所示。
1.教材。教材是实施教学的载体,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改革,无不受制于教材。教材从根本上制约了教与学,教材不改,再好的教法也不能奏效。校企双主体共同孕育人才,工学结合,需要相应的教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必须具有高度的相互协调性。
2.教师。校企双主体的师资队伍,意味着不仅有学校的教师,同时还有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要聘请企事业单位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的相关人员担任学校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把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带入课堂,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进一步推进专业教学的改革。双主体的师资队伍不仅参与教学,同时还要参与对学生的考评,按照考评体系对学生做出评价,所占比重值应不低于50%。
3.场地。传统的教学场地非教室就是实训室,校企双主体的教学场地是多样化的。理论课的学习可以选择教师在教室上课,档案管理系统的操作训练可在实训室完成,更多的工作实务可在企业库房、档案馆完成学习任务,将真实的工作场景植入现代教学场所。
4.考评体系。双主体模式的课程考评体系加入了新的元素,即企业绩效考核。企业绩效考核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是通过评估考核学生员工的绩效以及团队、组织的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创新能力、对完成任务的总结等,可设计多种表格。考核人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的指导教师,考评方式包括平时测试、实训成绩、顶岗表现和期末总评,考核手段包括考试、问答、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教学方法 高职教学的关键是落实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可以采取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教学。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同时,项目也是学习情境的载体,《档案管理》课程的项目设计如图2所示。
学习情境设计和实训条件配置 为了将企业的真实情境纳入培训过程之中,需要首先关注企业的工作情境。学习情境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使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课程设计要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将典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职业行动,因此,要通过虚拟现实的职业工作情境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为了保证学习情境的真实性,《档案管理》课程的实训条件配置非常重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条件下,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尽量放在学生的面前。因此,实施双主体教学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档案用具的作用,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践带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见表2)。
学时安排及分配 《档案管理》课程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适宜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安排。学时通常为54~72学时不等。根据就业初期从事档案整理工作所占的比重,课程计划60学时,学分3分,低于专业核心课程学时,略高于普通综合课程学时。学时分配原则上每个项目5~6个学时,理论教学不超过30个学时,企业教师教学不少于20学时,非教室教学场所教学不少于12学时。
课程教学设计小结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档案管理》课程的课程设计旨在探索在教学层面践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应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共同开发教学内容,结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序化学习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特定的档案管理职业能力。应由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形成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室、企业库房、实训室、档案室等多场地教学场所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应根据平时课堂测试、实训任务完成情况、顶岗实习情况并结合考试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考评。
参考文献:
[1]常悦.试论高职文秘专业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8.
[2]劳蕾蕾.高校文书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教育,2011(2):165.
[3]严中华.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47.
[4]蒋良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市场营销学》学习情境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05.
[5]李文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实践与探索[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6):89.
[6]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Nina Grobmann,Tilma-
nn Krogoll,Vera Meister.借助学习任务进行职业教育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手册[M].刘邦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6.
[7]余文森.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EB/OL].(2006-12-15).http://www.mhedu.sh.cn/cms/data/html/doc/2006-12/15/53484/.
作者简介:
于吉花(1977—),女,吉林长春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及教学企业实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