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现实主义之痒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n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遇上西雅图》成为目前一部当红的公映作品,连续数周的热映伴随着大众对之的热议,已经可以说这是一部以小博大的成功作品了。票房超过两亿大关,甚至可以预见三到五亿的未来票房,对于投资不到3000万的电影来说,这当然是商业上的胜利;口碑上也取得了近年来爱情片中好评最多的成绩,引发的社会话题亦在公映时不断发酵,热议范畴当然也包括同时也引发的吐槽,针对诸如小三话题、爱情权利、价值观不正确等等,也在这一波的观影大潮中无法被忽视。
《北京遇上西雅图》剧照,男女主角吴秀波(左)和汤唯(右),他们在西雅图相遇并相爱。

电影的价值观问题


  如果非要在文艺作品找到道德上可以学习的榜样,这样的审美并非有错,而是对不起我们原本应该丰满多元的艺术欣赏。太多文艺作品中的观念、观点所谓的不正确了,不提及遥远的卡夫卡、基耶斯洛夫斯基,就说近年国际上诺贝尔文学奖的V.S.奈保尔、赫塔·米勒,以及国际三大电影节上获奖的金基德、达内兄弟、迈克尔·哈内克,他们的作品又有几个称得上三观正确呢,他们甚至连政治正确都不放在眼里。艺术就是艺术,以艺术充当教化意义的教科书,只能是我们从小学习雷锋落下的病根。
  除了我们身处一个习惯审查的国度,对于书籍、电影甚至音乐,我们自己都有了令人惊奇的自我审查能力。比如一个MV行为过火,我们也会想这是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一部电影、小说,里面的故事是否正面并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人们会像我们这么在意它的“正确性”。换句话说,这种基于整体内部的自我审查,跟陈凯歌在《梅兰芳》中表现过的纸枷锁是一个意思,即便没人要求你、束缚你,你也要为自己找一个“制度”和框架来奴役你自己。
  当我们讨论《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三观是否正确时,总是想到它是否会教唆少女去大胆地傍大款,会想到这种只要长得美就可以要爱有爱、要钱有钱等等所谓不正确的导向,有可能带来的弊端。不可否认的是,的确存在有人因为看了这样一部围绕拜金女的爱情和生命历程展开的故事,而去为自己模仿和以“文佳佳”为榜样,傍大款,去美国消费,花大把的钱铺张在奢侈品上……但这跟“教唆”一点关系没有,是不同的人的不同智商问题。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倘若你给他看了表现监狱的电影,他也会向往里面的生活吗?更别说还有凶杀、吸血鬼、虐恋等各种重口味的类型片,你让观众还怎么活呢?
  与其说为孱弱的人提供模仿品,不如说放大了文艺作品的教化意义,不管是道德的,还是人性的,电影能促使我们真的发生改变的实在太少了,否则这个世界仅放点比尔·盖茨、奥巴马的传记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

挠痒痒式地逼近现实


  认真说一下《北京遇上西雅图》,其实无论是拜金,还是同性恋借精生子,都并非本片主题,它们仅是一部电影要表现自己主题时,所使用的道具和办法。《北京遇上西雅图》更多的是在励志层面展开叙事,无论是在美国工作生活接连遇到障碍的吴秀波扮演的医生Frank,还是从一身公主病来到美国又不得不自己成长的文佳佳,他们都是在自己的生命中遇到了问题,要做出抉择,不妥协,不气馁,生命在继续,就只能自己应变。
  《北京遇上西雅图》虽然整体难逃俗套的故事,甚至其逻辑关系也过于铺陈简单,但这样一部电影并没有犯华语片常见的凌空蹈虚、胡编乱造的通病,而是将每一个人物的生命都接通了现实的血脉。不浮躁,更非为了情节需要而捏造出来几个单薄人物来草草了事,从北京到西雅图,从国内名医到家庭主夫,从任劳任怨到受伤但无畏的体面男人,从任性娇惯奢侈的大小姐,到自我升华的单身母亲,主人公将励志这种烂俗的主题,用血肉故事打造成了招招吸引眼球又置于生活本质的故事。
  于是,最终经历一番成长的波折大团圆结局是个必然,他们在电影里展露出的问题都得以结局了。这当然是编导对生命的一种理解,倘若要我说,实际上文佳佳主动摆脱了命运枷锁,用自食其力的方式终结了一种被圈养的生活,这也只是凡庸生活的另一个开端。
  还有,爱情的这个主题,也非想在什么时候要什么样,就能水到渠成遇到什么样的,北京可以遇上西雅图,如果不操心钱的问题的话,但你想从富商身边带着孩子轻易离去,还要遇上一个体面通情达理的大叔,你说世上的美事怎么就如此眷恋你一个人?尽管编导给这种结合以充分的铺垫,譬如Frank的女儿也非常喜欢文佳佳,以及Frank在美国可以重新就业,看似扫清了障碍,其实是无视主人公日后更为叵测的异国生活。比如二人结合后各自的孩子如何交流,富商前夫怎么处理自己的孩子,Frank在美国刚刚立脚的生活,使这二人将来无论选择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成了一种煎熬。
  当然,这已经是影片之外的题外话了,也就是说,故事在两人意外重逢迎来一段崭新开始之时戛然而止了。但面对美好的大团圆,我们知道,那些呈现出来的一派乐观只是眼前的、封闭的,编导无法提供一个开放式的空间给观众以思考,生命的残败本质就这样再次被人为地美化了。
  作为一部商业片无法避免的是拈轻怕重,以及让自己的主人公随时都可以脱离人群,用运气、机遇和巧合来成全主人公的无所不能。口碑空前好的 《北京遇上西雅图》亦不例外。所谓用社会焦点和争议事件逼近现实主义,也只是创作上的一句口号,或者是善意影评人的美好愿景,她仅仅是挠了现实主义之痒,而对真正的现实问题当然不会提供答案和出口。

文艺片的突破模式


  对于观众来说,喜欢和不喜欢这样一部电影都不意外,喜欢的原因自然是接地气、逻辑合理、情节衔接圆润、爱情主题鲜明、人物形象丰满等等,不喜欢的原因可以是价值观问题,以及过于矫情和针对汤唯的个人兴趣等等。这些对于一部公映的电影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热议,只是在最初观看时,我以为这部电影会引发一些社会讨论的话题并未展开,比如同性恋借精怀孕、赴美生子、国外不承认国内医师资格证等等,都在小三是否能赢得幸福的烂俗讨论中被淹没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热议一部电影,正是成熟社会的一种文明表现,这总比我们对欺骗消费者、做假新闻吸引观众,或者制造导向性舆论诋毁某品牌等行为的谩骂和反抗靠谱多了,前者是对“正义”的充分讨论,而后者并不能帮助有过失的主体改过,甚至还会制造新一轮的乌烟瘴气。
  说到对电影的讨论,看上去《北京遇上西雅图》也算是一部被“交口”的电影,只是你若细心则会发现,这种赞美大多来自自发观影的观众,而非此前活跃的影评人。尽管这种诞生于群众的口碑并不能成为艺术质量的保证,但至少纯正和善意多了。
  眼下的状况是,影评人已经沦为无底线、少原则的记名投赞同票的一种职业性打高分、唱赞歌的工种,他们要在红包和宣传费中赚得自己的衣食住行,甚至还要以此来作为发达的淘金桶。悲剧并非是这世上有了一群为电影宣传卖力吆喝的人群,而是他们的大多数并没有足够的审美才能,只能千篇一律地简单化和无智化赞美。当上枪手的很多影评人只有肉麻和单调,而无法在自己的审评和解读中充满想象力和发现美的能力乃至可以创造美。这才是丑陋的真相。
  《北京遇上西雅图》在人群中形成“交口”,最大的原因是她用乐观积极的剧情,向人们展示一个关于爱情和生命的跳跃性故事,人们既没有将之当成老套虚幻的爱情片,又不乏将轻松娱乐贯穿观影过程。要说教化意义,我倒是觉得《北京遇上西雅图》可以成为文艺片的一种突破模式。
  如果说《小武》、《盲山》、《铁西区》这种文艺片算作一种典范的话,不能否认的是它们的成功只是与现实平行的一种小众艺术,无法与更广泛的大众形成有效对话,关起门来最后只能成为电影史的一页或者文艺青年的心头好。
  而像《北京遇上西雅图》这种首先形式感完整、情节喜闻乐见又不乏真相披露的作品,才有可能聚焦社会成为新一轮话题性作品,并有效冲击了观众对中国奇幻式大片的单一依赖。对于现实生活的展露和深入式挖掘,并可以撞击当代人心灵防线的作品,我们应该期待更多的像《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样的文艺片。
吴秀波扮演的医生Frank,在美国工作生活接连遇到障碍。
其他文献
慢、热、噪音、设施陈旧……火车这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主要交通工具,在越南这个地处热带的发展中国家,并不受青睐,高铁项目更是被谨慎地审视着。    被冷落的铁路  入河内境后,米轨铁路跨过红河,挤入还剑郡与巴亭郡的边界,再拐一弯,才抵达位于栋多郡的河内火车站。大多时候,民宅贴着轨道而建。没有隔断墙,沿线的居民在枕木上铺设夹板,就可以晾晒米粉。  火车难得经过,但视线移至道口,绿灯亮起时,有万千摩托轧着
甘肃张家川县16岁初中生因为网络发帖而被刑拘一事,引起了众多网民的严重关切,网络上物议汹汹。围观就是压力,压力导致改变。甘肃方面已经将“刑事拘留”的决定撤销,改为“行政拘留”,最终释放少年。  这是网络舆论影响政府行为的一个最新案例。不过,这种“网络影响力”是好是坏?这个问题本身也引起不同评价和激烈辩论。《环球时报》上发表一篇评论文章说,一段时间以来,“网上已经形成北京等大城市自由派知识分子对基层
当地时间2013年12月14日,美国纽约,美国迎来圣诞老人大会。全球44个国家每年都参与到这个大会中,2012年仅纽约就有3万多人参加。  圣诞老人在西方国家家喻户晓,近年来也和圣诞节这样的洋节一起传到了中国。在西方,他被称为Santa Claus,也就是“圣(尼)古拉斯”,起源是公元四世纪罗马时代希腊米拉地区的一个助人为乐的基督教主教尼古拉,在19世纪逐步演变成住在北极、圣诞节前夜给全球孩子们送
夜色渐临,有一双眼睛透过金色的窗帷眺望彼岸,在河的对面,豪华平整的建筑若有似无,唯有一点绿光清晰可见,对窗帷之后的人来说,这一点绿光是他寄命尘世的希望,可惜最终这一点绿光也被浓雾湮灭,而眺望者紧紧闭上了眼睛,远离了尘世的一切浮华喧嚣,伴随着生前好友尼克低沉的诉说,一段有关于盖茨比的故事在接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被娓娓道来。  这是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第五次被搬上荧幕,巴兹·鲁赫曼执导,
为了推广绿色经济,同时也展示香港设计专才的多才多艺,香港贸发局与香港设计师协会、香港时装设计师协会、香港室内设计协会合作,推出了这项名为“品位纸艺”的跨界合作项目,由专门的机构提供设计师们各种废弃的纸张,让它们重生成具有新功能和美感的家居用品、服装等,延续环保智慧。Catch系列家居用品  Leo P.H.Chan 陈沛雄  On Your Mark Design Laboratory Ltd设计
最近许多内地网友都在围观一对辽宁夫妇在香港哭诉维权的视频。我觉得那个当着镜头哭诉的内地人还真的很厉害,居然在短短的时间内打电话去多个部门投诉,还报警,最重要的,能够打电话叫来媒体,考虑得还真的非常周到。  觉得自己的权益遭到侵害,要维权,那是每个人的权利。知道找谁,也很重要。只是很多时候,要求过头,就变成了无理取闹。  这对内地游客哭诉:“我们买了好几万元东西,为香港做贡献……我们也不是完完全全的
1  应对手册  分类调查  国际突发新闻  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验证渠道主要是几大国际知名媒体,比如CNN、BBC等。一旦有爆炸性的新闻,比如“日本承认钓鱼岛是中国神圣领土”之类,假如在CNN和BBC的网站首页上没有,基本上可以判定100%为假。  当然,更专业做法是监测四大通讯社的稿库。有一个网站可以利用:http://www.newsnow.co.uk。  你还可以安心等各大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
走在那一尘不染的医院走廊上,西愿·格拉辛突然记起了日本禅宗大师固山一巩那著名的遗偈:“来时空手,去时赤脚;一去一来,单重交拆。”这时已临近他的下班时间,他有点累了,但精神还不错。他最终在神经外科的病房外头停下脚步,在心里又再默念了一遍这首偈语,在佛偈韵律之中再次集中精力。他整了整自己身上的衲衣,将眼镜扶正,然后推开了病房的房门。  病房里是57岁的克莱奥。她的脑袋上缠着厚厚的绷带,长发已由黑转灰。
茅于轼走进房间,全体起立鼓掌,他精神依然很好。这是8月4日晚上,广州中信广场三楼的大公房,一帮广州的朋友在此设宴给他接风。  今年84高龄的茅于轼,特意南下广州,为的是第二天8月5日的君则读书会做演讲——就在中信广场54楼君泽君律所会议室——这亦是天则经济研究所(下称“天则所”)华南研究中心所在。与北京天则所挤在海淀区万柳东路怡水园2号楼办公相比,华南研究中心的办公条件可用优越来形容。  “天则定
万艾可在华实验有效率:81%人数:628 1998年)  患者使用反馈:98.9%的患者认为其始终能提高性能力  82%的患者认为与配偶更加亲密  66%的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  60%的患者对性生活更自信  中国上市: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