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急救技能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v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交通飞速发展,建设工程大量实施,使社会对急诊医学的要求和需求迅速提高,全国中医院系统急诊医学发展相对较慢,对急诊医学专业人才及熟悉中西医急救技能的医护人员需求十分旺盛。我们尝试改革原有急诊医学实验教学模式,解决中医院校急诊医学课程现有的不足,增强学生的综合急救应急能力。本文由我国目前急救教学现状的探讨、分析而起,对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中西医急救技能教学模式予以探讨。
  关键词:
  中西医急救教学;医教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启示
  一、 背景
  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是医学学科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以研究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救治和输送、心肺脑复苏、危重病人的监护救治与评价、
  灾害医学和急性病的诊断治疗为主要任务,国家卫生部于1983年已承认急诊医学为独立学科。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急诊医学的需求迅速提高,全国已有2000家县级及县以上医院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因此,需要大批从事急诊医学事业的人才,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全国中医院系统急诊医学发展相对较慢,对急诊医学专业人才或熟悉急诊医学,熟悉中西医急救技能的医护人员需求十分旺盛。
  中医院校开设《急诊医学》课程相对较晚,而且,中医院校开设的医学类相关专业较多,如中医学、针灸推拿、中西医结合医学、护理学等,这些专业均涉及《急诊医学》教学问题。我们尝试改革现有传统《急诊医学》的教学方法,在拥有现代高端模拟人的条件下,创建中西医结合急救技能实验室,适当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大幅增加实习、见习、实验等动手时间,加强学生的临床中西医急救技能训练与培养,探索一种适合中医院校各医学类专业的《急诊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努力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中西医急救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急动手能力。
  二、 构建中西医急救教学体系
  (一) 抓好基础课程的教授:按照“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进行基础课程改革,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进行模块化教学与实践,包括心肺脑复苏模块、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模块、气管插管模块、静脉穿刺模块等。按模块式讲授、综合实践、高端模拟人进行考核。
  (二)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急救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模式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急诊医学教学数据库,在平时临床工作中,拍摄实物标本、典型病例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对一些成功病例急救过程进行录制,收集大量医学图片素材,让学生学到更多急救知识与技能。
  (三) 充分利用高端模拟人:现代教学设施给急救医学的教学和普及教育带来了新希望。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高端模拟人,设定不同的程序,设置出不同示教病例,尤其见习、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危急病例或难以遇到的病例,提高学生临床识别处理能力,并加深对相关疾病的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人在急诊医学教育中体现出其优点:其一,不影响患者的安全和隐私;其二,允许错误的判断及不正确的技术操作;其三,可重复地操作和模拟不同的病情,练习侵入性操作时没有任何危险;其四,可以使用各类临床仪器及设备;其五,学生可反复进行操作练习;其六,带有检测和考试系统,有利于评估训练效果;其七,可以模拟临床难以遇到的各种特殊情况并学习应急处理。高端模拟人可对临床干预、教师控制以及复杂的预设的病例作出响应,以有效地练习诊断和治疗;具有自主呼吸、气道控制、语音、声音、ECG和许多其他临床特征,预先设定的病例提供标准化的培训,自定的病例和老师实时控制让培训能符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具有灵活的模拟人平台,有多种模块提供广泛的培训,包括CPR、ACLS、NBC(核生化)、创伤、出血控制和在现场急救、搬运和院内设定;逼真的正常和异常心音,呼吸音和肠鸣音,加强模拟培训的逼真性,并让学生们练习临床上不可能反复演示的罕见和危重的病例,提高学生诊断与急救动手能力。
  设定包括临床罕见病例的示教病例,充分发挥高端模拟人在急诊教学中作用;有效结合中医院校教学特点,利用高端模拟人,设定中医急症示教病例。编写综合临床急救模拟病人案例,发挥模拟教学的综合性、先进性、情景性优势,架构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桥梁,为实习及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突出中医在急救特色教育:研究如何在中医院校学生中实施急诊医学教学工作,重点是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掌握集中思维理念,快速对各种急危重症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在教学中突出中医在急诊急救方面的特色,更加直观地将中西医急救技能展现给学生,尤其是中医在急救方面的优势介绍给学生掌握。突出中医在急诊方面的特色,除辨证论治用药外,还采用实验教学,将中医常用综合方法(针灸、火罐、推拿等)用于临床急诊急救。在教学中突出中医在急诊急救方面的特色,选定实习、实验及见习内容,包括高端模擬人在急救教学中的应用、中西医急救综合手段、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抢救监护器械的使用等。
  (五) 改革教育模式:推广新的急诊医学实验教学模式,重点解决中医院校急诊医学课程现有的不足,尤其是中医内容少、缺乏针对性、实验动手时间少、与其他课程内容相冲突等,增强学生的综合急救应急能力,研究中医药急救技术在社会的推广及应用。解决急诊教学课程与其他临床课之间的重复问题,通过与其他教研室沟通,重点讲授具有急诊特色的内容,压缩现有理论课时。讨论制定我校《急诊医学》应授课的内容,包括必要的中医急诊与西医急诊知识;所需的总课时;课堂授课与实习,大幅增加见习实验课时比例。训练学生快速对各种急危重症作出快速正确的反应,更加突出急诊动手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急救技能实验室,使学生的实习、实验环境进一步改善,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急救应急能力。建立一套适合中医院校各医学类专业的《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高水平《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专业临床教师,增加同学实习、实验及见习的时间。发挥模拟教学的综合性、先进性、情景性优势,架构学生从书本到临床的桥梁,为实习及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讨论
  中西医急救教学方兴未艾,拥有极好的研究发展前景。中西医急救人才紧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急救医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且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
  《急诊医学》是医学学科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以研究急危重症病人的院前救治和输送、心肺脑复苏、危重病人的监护救治与评价、灾害医学和急性病的诊断治疗为主要任务。《急诊医学》现已成为与内、外、妇、儿各二级学科并驾齐驱的独立学科,其临床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還是出于对急诊医学自身发展的考虑,急诊教学是医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就要求医学院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急诊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操作,学生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项目很多,每项需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练习和教师指导纠正才能真正掌握。传统的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方法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重复教师或高年资的以上操作来进行的,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愿意让学生练习的病人越来越少,由于医疗纠纷越来越多,为了规避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许多医院也不敢贸然让实习医生在病人身上操作。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如何提高学生的急救动手能力是目前医学生培养面临的一大难题。
  改革现有《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课时,利用高端模拟人,加强学生识别诊断与急救动手能力训练,并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弥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见习的不足。利用高端模拟人程序的设计,新建包括中医急症的病例库;课堂理论教学与高端模拟人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高端模拟人示教教师队伍的建设。
  另外,各院校的《急诊医学》大量的授课内容与相关专业如西医内科学、外科学、中医内科学、儿科学等存在重复,中医急症内容或与中医内科学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急诊医学大部分院校都是由内科、外科改行,缺乏受过良好培训的急诊专职临床教师,一些重要的急诊医学内容几乎完全按照其他专业的授课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高校中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缺乏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如何开展急诊医学的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一直是医学教育的热点,也是难点。
  近年来在模拟技术的基础上,急救教学发展迅速,在实验教学上已发展为虚拟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学生的综合应急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中西医结合急救技能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拥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发挥医学院校的社会职能,探索医学院校医学技能实验室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面向社会培训基本急救技能,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郝晓元,等.构建优化中医院校急诊医学教学模式[J].中医药导报,2009,15(6):20-21.
  作者简介:刘惠敏,张国民,刘向华,郝晓元,湖南省长沙市,湖南中医药大学。
其他文献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MR电影相位对比法对液体流速的可行性及精确性;第二部分以TCD作为参照,使用MR电影相位对比法测量后循环缺血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流速、血流量。
摘 要: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中考数学总复习,作为初中三年数学教学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知识的关键环节,对初中阶段教学效果,中考成绩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视并有效地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经验,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每年的中考复习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使学生步步为营,决胜中考,
目的:诱发脑电图爆发性抑制的全身麻醉药常被用于术中脑保护,然而合适的给药模式和药物剂量尚未明确。本研究拟在丙泊酚TCI静脉麻醉中确定诱发脑电图爆发性抑制的靶浓度,以用于
摘 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从教材的选用、征订和发放、网络信息管理、科学化管理库房及管理者自身素质能力提升的五个方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做法。目的是在提高学校教材管理水平,促进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日益提高。  关键词:高校教材选用管理;库房科学化管理;网络信息化管理;管理者能力素质提升  教材是教师对受教学生进行教授的基本工具,是沿用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历来都是我国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我们更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对学生的心理起到积极的推促作用,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指
研究背景和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以动脉血管壁脂质沉积、内膜增生、炎性浸润和粥样斑块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病变,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在发达国家及多
摘 要:数学实质是思维方式,是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纵观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以发展合情推理为主,演绎推理相对薄弱,甚至缺失。基于高年级儿童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特征,应将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过程:在新知探索中,感受演绎推理的必要性;在练习应用中,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在知识梳理中,提升演绎推理的能力。  关键词:演绎推理;逻辑思维;循序渐进  一、 问题缘起:中美数学课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