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理解是高中英语的重要组成,高考中的分值大约有40分。新课程实施以来越来越重视对阅读速度、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的考查,高考中的阅读理解题也越来越灵活,其内容涉及之广泛,考查形式之多样往往令学生大呼头疼。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受到了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阅读理解 语言障碍 非语言障碍 策略
一、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一)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制约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有:
1、词汇量少: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词汇量要达到3500个左右。词汇贫乏会直接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还会减低学生的阅读动机。
2、句法障碍:在阅读理解的文章中越来越多的出现长句、复合句以及主动形式表被动、双重否定句等句型,很多学生由于句法方面的知识不足,导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不够透彻。
(二)非语言障碍
非语言障碍是指语言文字以外的因素所造成的阅读困难,主要包括阅读方法、阅读动机、阅读习惯、文化背景知识、综合知识结构及智力要素等。
1、阅读动机缺失:学生的阅读动机是驱动他们主动阅读、主动融入文章语境的一种内驱力。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这种动机,导致在阅读时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
2、不良的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以词为单位逐字阅读,逐词逐句去理解,不能站在全文角度理解;遇到生词就求助词典而不是联系上下文猜测。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也降低了解决阅读理解题的能力。
3、狭窄的知识背景:由于阅读题中涉及的内容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和科普知识等众多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含义。高中生由于学习、生活经验少,且缺乏平时的课外阅读或只捡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使得他们缺乏背景知识,造成阅读理解困难。
4、智力要素:智力要素主要是强调人的语言智能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语言智能发展好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灵活的运用语言基础知识,而语言智能较差的学生,则往往表现出尽管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但是却由于不能灵活的运用导致理解错误。
二、阅读理解提分策略
(一)突破词汇大关
1、科学记忆,挑战遗忘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律,“学一词记多词”高效记忆。其次,英语单词的记忆要结合语境,在重视单词拼写的同时,也要注重词性、读音、词义、概念和由此联想到的情感,做到词不离句。第三,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单词在学习后头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延长,遗忘越来越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和复习。例如,新学习的单词在1天内,要抓紧复习,以后也要定期循环复习,直至不再遗忘越来越少。同时,注意每次记忆的单词不要过多,以免造成过度学习,影响效率。
2、合情推理,抛开“拐杖”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大胆猜测生词或多义词的词义,不要一遇生词就急于翻查词典。这不仅影响阅读速度,也容易养成学生依赖词典的习惯。要使学生知道,文章中的生词是难免出现的,对不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可以忽略,但对于重要的词汇要尝试合情推理,猜测词义。当学生对于生词的猜测产生分歧时,教师要把握好契机,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申辩的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依据文章猜测词义的能力,也有利于理解文章和记忆单词。如此反复训练,逐渐抛开词典“拐杖”。
(二)激发阅读动机
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对象长久的保持关注,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正如蔡元培所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唤醒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从内部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1、循序渐进,从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选择相应的文章练习阅读,循循善诱的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再逐渐扩大阅读范围。
2、设置悬念情境:在阅读行为之前,教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疑心理,刺激学生阅读。
3、组织阅读竞赛:选择适当长度的文章,安排学生阅读,以竞赛的形式评比,谁读的快,读的明白。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克服指读、口读、心读的习惯,学会默读。前三种阅读方式,无论是否发出声音,从本质上都是出声读,其关注的重点是单词。因此,这样的阅读不是“读”,而是“说”。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默读,只依靠眼睛和大脑。所以,要培养学生默读文章,“管住手和口”。
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要只选择读自己感兴趣的,这就如同吃饭“挑食”一样,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单一的阅读也会造成知识背景的贫乏不均衡。
(四)灵活运用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略读、寻读、跳读、细读、猜读、概读等等。
1、略读:略读是指跳过细节和不重要的描述与例子,以较快的速度抓住文章梗概的阅读方法。一篇文章中不是每个字词都有用,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就是在阅读时,抛开那些冗余的信息,有意识的寻找文章的中心。这样不仅提高阅读速度,也有利于学生站在文章段落的角度去理解字词的意思。
2、寻读:寻读是指在阅读时有意识在材料中寻找某些特定的信息。在浏览文章时,眼睛好像是在文字表面掠过,却有意识寻找一些特定的文字信息,一旦发现迅速做下记号。
3、跳读:通常在文章中出现“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信息时,这些信息本身就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钥匙”,同时这些信息附近也常出现一些关键词、过渡词、转折词等,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文章梗概。
4、细读:详细阅读,在文章的事实叙述中把握关键信息,深化理解各结构间的联系。
5、概读:培养学生,首先从标题处进行概读,迅速归纳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解题策略
1、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提倡使用“先文后题”法。这也是传统的解题方式,迅速略读文章,概括大意,然后分析题干和选项,在结合细读或寻读文章找出最佳答案。
2、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提倡采用“先题后文”的解题策略。先阅读题目,理清问题的关键要点,标注出关键词,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注意采用略读和寻读的方式将具体信息快速定位,找出答案。如果此时答案仍不明确,可在依据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在有关内容处细读。
总之,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找出学生阅读理解中的障碍,针对这些障碍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关键词:阅读理解 语言障碍 非语言障碍 策略
一、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一)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是制约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有:
1、词汇量少: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词汇量要达到3500个左右。词汇贫乏会直接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还会减低学生的阅读动机。
2、句法障碍:在阅读理解的文章中越来越多的出现长句、复合句以及主动形式表被动、双重否定句等句型,很多学生由于句法方面的知识不足,导致对这种句子的理解不够透彻。
(二)非语言障碍
非语言障碍是指语言文字以外的因素所造成的阅读困难,主要包括阅读方法、阅读动机、阅读习惯、文化背景知识、综合知识结构及智力要素等。
1、阅读动机缺失:学生的阅读动机是驱动他们主动阅读、主动融入文章语境的一种内驱力。而现在的学生普遍缺少这种动机,导致在阅读时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
2、不良的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以词为单位逐字阅读,逐词逐句去理解,不能站在全文角度理解;遇到生词就求助词典而不是联系上下文猜测。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也降低了解决阅读理解题的能力。
3、狭窄的知识背景:由于阅读题中涉及的内容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人物和科普知识等众多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含义。高中生由于学习、生活经验少,且缺乏平时的课外阅读或只捡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使得他们缺乏背景知识,造成阅读理解困难。
4、智力要素:智力要素主要是强调人的语言智能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语言智能发展好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能灵活的运用语言基础知识,而语言智能较差的学生,则往往表现出尽管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但是却由于不能灵活的运用导致理解错误。
二、阅读理解提分策略
(一)突破词汇大关
1、科学记忆,挑战遗忘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律,“学一词记多词”高效记忆。其次,英语单词的记忆要结合语境,在重视单词拼写的同时,也要注重词性、读音、词义、概念和由此联想到的情感,做到词不离句。第三,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单词在学习后头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延长,遗忘越来越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的记忆和复习。例如,新学习的单词在1天内,要抓紧复习,以后也要定期循环复习,直至不再遗忘越来越少。同时,注意每次记忆的单词不要过多,以免造成过度学习,影响效率。
2、合情推理,抛开“拐杖”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大胆猜测生词或多义词的词义,不要一遇生词就急于翻查词典。这不仅影响阅读速度,也容易养成学生依赖词典的习惯。要使学生知道,文章中的生词是难免出现的,对不影响文章理解的生词可以忽略,但对于重要的词汇要尝试合情推理,猜测词义。当学生对于生词的猜测产生分歧时,教师要把握好契机,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申辩的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依据文章猜测词义的能力,也有利于理解文章和记忆单词。如此反复训练,逐渐抛开词典“拐杖”。
(二)激发阅读动机
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对象长久的保持关注,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正如蔡元培所说:“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唤醒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从内部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1、循序渐进,从兴趣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选择相应的文章练习阅读,循循善诱的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再逐渐扩大阅读范围。
2、设置悬念情境:在阅读行为之前,教师针对文章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疑心理,刺激学生阅读。
3、组织阅读竞赛:选择适当长度的文章,安排学生阅读,以竞赛的形式评比,谁读的快,读的明白。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克服指读、口读、心读的习惯,学会默读。前三种阅读方式,无论是否发出声音,从本质上都是出声读,其关注的重点是单词。因此,这样的阅读不是“读”,而是“说”。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默读,只依靠眼睛和大脑。所以,要培养学生默读文章,“管住手和口”。
同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要只选择读自己感兴趣的,这就如同吃饭“挑食”一样,会造成营养不均衡。单一的阅读也会造成知识背景的贫乏不均衡。
(四)灵活运用阅读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略读、寻读、跳读、细读、猜读、概读等等。
1、略读:略读是指跳过细节和不重要的描述与例子,以较快的速度抓住文章梗概的阅读方法。一篇文章中不是每个字词都有用,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就是在阅读时,抛开那些冗余的信息,有意识的寻找文章的中心。这样不仅提高阅读速度,也有利于学生站在文章段落的角度去理解字词的意思。
2、寻读:寻读是指在阅读时有意识在材料中寻找某些特定的信息。在浏览文章时,眼睛好像是在文字表面掠过,却有意识寻找一些特定的文字信息,一旦发现迅速做下记号。
3、跳读:通常在文章中出现“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信息时,这些信息本身就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钥匙”,同时这些信息附近也常出现一些关键词、过渡词、转折词等,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文章梗概。
4、细读:详细阅读,在文章的事实叙述中把握关键信息,深化理解各结构间的联系。
5、概读:培养学生,首先从标题处进行概读,迅速归纳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解题策略
1、对于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提倡使用“先文后题”法。这也是传统的解题方式,迅速略读文章,概括大意,然后分析题干和选项,在结合细读或寻读文章找出最佳答案。
2、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提倡采用“先题后文”的解题策略。先阅读题目,理清问题的关键要点,标注出关键词,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注意采用略读和寻读的方式将具体信息快速定位,找出答案。如果此时答案仍不明确,可在依据文章大意联系上下文在有关内容处细读。
总之,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找出学生阅读理解中的障碍,针对这些障碍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