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重要隐性因素,校园建筑设计越来越成为当下阶段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如何在严肃认真的大背景下体现和挖掘青少年的活泼张力也成为相关建筑设计和规划人员的重点方向。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做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和重点内容进行分析,以期为建筑设计行业从业者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原则;特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9-202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下,中小学校园建筑往往以班级为规划主题,长久以来这种模式往往给人严肃认真的刻板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也应该逐渐体现出交互性和创新性等设计原则,以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我们以当代社会建筑模式中的交互性和安全性原则为例,提出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措施。
1.交互性主导下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探索
1.1中小学校园建筑采用交互式设计原则的意义
首先,在传统式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模式的禁锢下,校园空间难以给师生之间提供足够的互动场所或者多元化发展的前提。而交互式设计原则主张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的心理特征和交往需求,通过提供多样交往空间例如广场、庭院、台阶等的设计来提升中小学校园设计的空间体验,来为教学相长提供高效的平台。另外交互式设计模式注重地域特色,主张利用本地特色材料和特色建筑来为校园设计提供新鲜感。
其次,交互式设计原则还主张对审美观念、伦理道德、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合理协调,从而使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更能体现本地区固有的价值取向,最大程度上避免所有校园建筑千篇一律的弊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不论是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还是与文化的交融,都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身所处于的学习环境与本地区固有特色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文化体验。这种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可以最大程度上做到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1.2交互式设计原则的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在交往空间的设置上包括的内容更加广泛具体,主张将各类建筑要点和装饰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本着以人为本、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可以在校园主建筑和教室之外,充分预留出学生的活动空间。比如通过庭院的设计来强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与自然的接触。庭院作为一种中介空间,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甚至是学习和娱乐之间的高效融合,另外墙壁与庭院的有效结合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噪音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使校园恢复本该拥有的安静和真实。
而中小学校园庭院的设计要体现出校园建筑的固有特色,最适宜的模板应该是通过长廊实现教室与庭院之间的连接,通过借景手法实现庭院与校园整体在方向上的层层递进。庭院的入口设计要采用围合的形式,以此强化校园的风雨空间,并有效实现景观与外观的有效衔接。在庭院的装饰方面要注重疏密有致且最大程度上运用理性观念,从而形成校园的独特风格。庭院设计还要注重内部与外部敞开空间的合理交融,在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接触自然机会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互动意识。
其次,交互式设计原则还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学校建筑中的体现,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充分融合的理念,有助于中小学教学的多向发展和我国社会整体的民族凝聚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我国南方盛产竹制品的地区就可以利用实木或竹子来代替塑钢门窗的方式来增强校园建筑的文化地域特色,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还可以达到稳定隔热的作用。在北方的平原地区可以通过与溪流的结合增强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色,并起到净化校园环境和空气的作用。
最后,交互式设计原则还注重人性化因素的渗透,这就涉及校园建筑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内在呼应,具体做法是要通过对学生身高以及人体功能尺度等进行衡量来作为校园建筑设计和建造的重要依据。在遮阳、通风、视线等方面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在南昌市某一小学校园内就主要利用了“易达性”原则来进行校园内各项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缩小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距离,并且实现校园整体建筑的功能紧凑和流畅。另外为了避免建筑物过高给学生带来压抑感,就将所有建筑物的高度控制在3~4层之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效果。
2.安全性原则在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1安全性原则实施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不论是火灾疏散不力还是踩踏事故都给中小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些事故的发生也体现了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對安全性问题的疏忽。大多数踩踏事故的发生与楼梯间距以及楼道空间狭小等密切相关,在进行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有关安全性能的系统优化,最大程度上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2.2安全性原则在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要求
首先,要想将安全性原则最大程度上的应用于校园建筑过程中,就必须在系统设计之前在校园场地周边进行彻底全面的地质、水文、方位勘探,进而做到科学有效构思设计方案并进行后续的建筑设施。由于中小学建筑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中必然包含各类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因此设计人员要本着精细化管理原则,最大程度上做好细节部位的设计。在结合地域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做好各类安全细节的规划,保证校园环境的规范和安全性、提升其抗震抗风能力。
其次,在具体的优化安全性细节方面,设计人员首先要注意的是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并且将科学的防震防灾理念运用到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从源头上降低灾害发生时对学生生命安全的威胁。比如设计人员要根据校园附近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楼内结构,尽可能在两端楼体架设开敞式外廊以便于紧急疏散。在承重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用混合结构与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使用空心砖进行施工。
最后,在设计细节方面,要充分结合青少年发展的实际和校园建筑的特殊性,在栏杆设置、楼层分布、楼梯宽度等方面提升安全效果。尽量将超出5、6层的部分设置为备课室或者图书室。设计人员还要根据具体的学生人数判断楼梯间师生的基本流量,并按倍数关系设置楼梯宽度,从而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在进行栏杆设置时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坚固耐用型材料,并且保证栏杆高度超过一米以便于设置相关的防护措施。在进行门窗设计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旋转门、弹簧门等,二楼以上窗户不可采用玻璃幕墙形式。
结束语:
校园建筑是青少年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只有在充分尊重青少年学生身心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才能实现青少年长远性的健康成长。以上我们分析了在交互性和安全性原则限制下的中小学校园建筑概况,在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计特色才能有效实现中小学校园建筑形式和内核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强.基于安全考虑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J].中外建筑,2019(07):141-143.
[2]曾礼. 夏热冬冷地区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周子惠. 留守儿童视角下的乡村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9.
陕西新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 陕西 710000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设计;原则;特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9-202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下,中小学校园建筑往往以班级为规划主题,长久以来这种模式往往给人严肃认真的刻板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也应该逐渐体现出交互性和创新性等设计原则,以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我们以当代社会建筑模式中的交互性和安全性原则为例,提出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措施。
1.交互性主导下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探索
1.1中小学校园建筑采用交互式设计原则的意义
首先,在传统式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模式的禁锢下,校园空间难以给师生之间提供足够的互动场所或者多元化发展的前提。而交互式设计原则主张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的心理特征和交往需求,通过提供多样交往空间例如广场、庭院、台阶等的设计来提升中小学校园设计的空间体验,来为教学相长提供高效的平台。另外交互式设计模式注重地域特色,主张利用本地特色材料和特色建筑来为校园设计提供新鲜感。
其次,交互式设计原则还主张对审美观念、伦理道德、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合理协调,从而使中小学校园建筑的设计更能体现本地区固有的价值取向,最大程度上避免所有校园建筑千篇一律的弊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不论是建筑与自然的结合还是与文化的交融,都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身所处于的学习环境与本地区固有特色的关系,从而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文化体验。这种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可以最大程度上做到适应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1.2交互式设计原则的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在交往空间的设置上包括的内容更加广泛具体,主张将各类建筑要点和装饰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本着以人为本、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可以在校园主建筑和教室之外,充分预留出学生的活动空间。比如通过庭院的设计来强化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与自然的接触。庭院作为一种中介空间,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甚至是学习和娱乐之间的高效融合,另外墙壁与庭院的有效结合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噪音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使校园恢复本该拥有的安静和真实。
而中小学校园庭院的设计要体现出校园建筑的固有特色,最适宜的模板应该是通过长廊实现教室与庭院之间的连接,通过借景手法实现庭院与校园整体在方向上的层层递进。庭院的入口设计要采用围合的形式,以此强化校园的风雨空间,并有效实现景观与外观的有效衔接。在庭院的装饰方面要注重疏密有致且最大程度上运用理性观念,从而形成校园的独特风格。庭院设计还要注重内部与外部敞开空间的合理交融,在为学生创造出更多接触自然机会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互动意识。
其次,交互式设计原则还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在学校建筑中的体现,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充分融合的理念,有助于中小学教学的多向发展和我国社会整体的民族凝聚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在我国南方盛产竹制品的地区就可以利用实木或竹子来代替塑钢门窗的方式来增强校园建筑的文化地域特色,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还可以达到稳定隔热的作用。在北方的平原地区可以通过与溪流的结合增强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色,并起到净化校园环境和空气的作用。
最后,交互式设计原则还注重人性化因素的渗透,这就涉及校园建筑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内在呼应,具体做法是要通过对学生身高以及人体功能尺度等进行衡量来作为校园建筑设计和建造的重要依据。在遮阳、通风、视线等方面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在南昌市某一小学校园内就主要利用了“易达性”原则来进行校园内各项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造,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缩小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距离,并且实现校园整体建筑的功能紧凑和流畅。另外为了避免建筑物过高给学生带来压抑感,就将所有建筑物的高度控制在3~4层之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效果。
2.安全性原则在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2.1安全性原则实施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不论是火灾疏散不力还是踩踏事故都给中小学生的人身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些事故的发生也体现了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對安全性问题的疏忽。大多数踩踏事故的发生与楼梯间距以及楼道空间狭小等密切相关,在进行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有关安全性能的系统优化,最大程度上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
2.2安全性原则在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要求
首先,要想将安全性原则最大程度上的应用于校园建筑过程中,就必须在系统设计之前在校园场地周边进行彻底全面的地质、水文、方位勘探,进而做到科学有效构思设计方案并进行后续的建筑设施。由于中小学建筑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其中必然包含各类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因此设计人员要本着精细化管理原则,最大程度上做好细节部位的设计。在结合地域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做好各类安全细节的规划,保证校园环境的规范和安全性、提升其抗震抗风能力。
其次,在具体的优化安全性细节方面,设计人员首先要注意的是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并且将科学的防震防灾理念运用到中小学建筑设计过程中,从源头上降低灾害发生时对学生生命安全的威胁。比如设计人员要根据校园附近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楼内结构,尽可能在两端楼体架设开敞式外廊以便于紧急疏散。在承重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用混合结构与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使用空心砖进行施工。
最后,在设计细节方面,要充分结合青少年发展的实际和校园建筑的特殊性,在栏杆设置、楼层分布、楼梯宽度等方面提升安全效果。尽量将超出5、6层的部分设置为备课室或者图书室。设计人员还要根据具体的学生人数判断楼梯间师生的基本流量,并按倍数关系设置楼梯宽度,从而避免发生踩踏事故。在进行栏杆设置时要选择符合标准的坚固耐用型材料,并且保证栏杆高度超过一米以便于设置相关的防护措施。在进行门窗设计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旋转门、弹簧门等,二楼以上窗户不可采用玻璃幕墙形式。
结束语:
校园建筑是青少年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只有在充分尊重青少年学生身心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才能实现青少年长远性的健康成长。以上我们分析了在交互性和安全性原则限制下的中小学校园建筑概况,在保证建筑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计特色才能有效实现中小学校园建筑形式和内核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强.基于安全考虑的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探析[J].中外建筑,2019(07):141-143.
[2]曾礼. 夏热冬冷地区可持续中小学校园建筑规划与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周子惠. 留守儿童视角下的乡村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9.
陕西新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 陕西 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