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份问卷让孩子们写出“爱爸爸妈妈的100个理由”。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孩子给出的答案是与物质紧密相关的,以孩子的答案为例,“给我买手机”“给我买玩具”“给我买名牌衣服”……这让我非常不安,孩子眼中的爱竟只是和“买、买、买”有关。
孩子填写的问卷一方面说明孩子的物质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另一方面,孩子感受到的爱不是以情感为基础了,而是以物质为基础。这说明父母在向孩子表达爱的时候多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为主,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特别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父母给予孩子物质的满足要适度。当一个家庭越是富裕,如何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才是考验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感觉到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孩子会产生出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会有一种被扭曲的权利感。
而且以物质为基础培养的爱,让孩子错以为爱就是给予物质,孩子会陷入对物质的不断追求中,而且并不是物质满足了,孩子就满足了。相反,孩子会有很深的匮乏感,会对父母提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要求。当父母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物质欲望,孩子就会感到无比痛苦,而且會将这种痛苦转化为对父母的憎恨。
以物质为基础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在表达爱的方面会非常有问题。
曾有一则报道:一个男大学生为向心仪的女生表达爱意,给了对方2000块钱,遭到女生拒绝。如果钱能衡量爱,多少钱才是真爱呢?如果物质能表达爱,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表达爱?物质能满足一时的愉悦,却不能让人得到长久的心安。
给予孩子丰富物质的家长往往忽略的是孩子的情感需要。相比起情感需要,物质来得比较容易,而情感需要到底如何给到孩子,却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的。
一个孩子情感的被满足是需要家长看到孩子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父母的肯定。肯定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玩耍、一起做些事情,这会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喜欢和自己在一起的;第二种肯定是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能力、品质、正向动机,给予孩子口头上的赞扬,让孩子能从父母眼中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很安心。
爱,其实是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带给孩子的感动。正如有的孩子说,爱就是爸爸很困了,依然在睡觉前给我讲故事。我们期待孩子获得这样的爱的体验,这是理解了孩子的内心的情感需要,给予孩子以需要的爱。
孩子填写的问卷一方面说明孩子的物质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另一方面,孩子感受到的爱不是以情感为基础了,而是以物质为基础。这说明父母在向孩子表达爱的时候多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为主,却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
特别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父母给予孩子物质的满足要适度。当一个家庭越是富裕,如何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才是考验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感觉到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孩子会产生出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会有一种被扭曲的权利感。
而且以物质为基础培养的爱,让孩子错以为爱就是给予物质,孩子会陷入对物质的不断追求中,而且并不是物质满足了,孩子就满足了。相反,孩子会有很深的匮乏感,会对父母提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要求。当父母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物质欲望,孩子就会感到无比痛苦,而且會将这种痛苦转化为对父母的憎恨。
以物质为基础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在表达爱的方面会非常有问题。
曾有一则报道:一个男大学生为向心仪的女生表达爱意,给了对方2000块钱,遭到女生拒绝。如果钱能衡量爱,多少钱才是真爱呢?如果物质能表达爱,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表达爱?物质能满足一时的愉悦,却不能让人得到长久的心安。
给予孩子丰富物质的家长往往忽略的是孩子的情感需要。相比起情感需要,物质来得比较容易,而情感需要到底如何给到孩子,却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的。
一个孩子情感的被满足是需要家长看到孩子自身的价值,能得到父母的肯定。肯定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玩耍、一起做些事情,这会让孩子感觉父母是喜欢和自己在一起的;第二种肯定是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能力、品质、正向动机,给予孩子口头上的赞扬,让孩子能从父母眼中看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到很安心。
爱,其实是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带给孩子的感动。正如有的孩子说,爱就是爸爸很困了,依然在睡觉前给我讲故事。我们期待孩子获得这样的爱的体验,这是理解了孩子的内心的情感需要,给予孩子以需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