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以学生聆听教师点评为主。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音乐教师还应侧重于学生情感体验和音乐创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在提升学生音乐鉴赏与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情感体验和音乐创作的机会并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讲授法,拓展学生音乐知识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连贯的知识。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例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
二、运用直观法,增强学生感性认知
直观法的教学特点是直观明了。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音乐素材,从而营造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欣赏《金蛇狂舞》时辅以民间端午赛龙舟的图画;欣赏《牧歌》时辅以蒙古大潮原的幻灯片;欣赏《动物狂欢节》辅以被描写的动物的录像资料等等。直观法如果同讲授法结合,效果就更佳。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在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后,再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油画的意境之中,对教学的深入十分有利。
三、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取决于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和谐、有序地运用。比较法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音乐作品加以对比从而了解各种音乐表现手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按体裁品种、风格色彩、地域年代、演唱方法、乐器种类等进行比较。
如按风格色彩比较,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舒伯特的《末完成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作品风格大不一样。前者是一部悲壮宏伟的戏剧,而后者则是哀感动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如按器乐种类比较,同样是描摹大自然百鸟的呜叫,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笛子独奏《荫中鸟》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但都把百鸟的鸣叫声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两首乐曲对比放映,速度和直观性都加强了,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四、运用体验法,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支美妙的乐曲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就更加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如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观赏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短笛,配乐清晨的山谷等,让学生很快就能入境。体验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身、动曲,还可以动口(唱)、动手(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欣赏中,先让学生反复听辨乐曲中的结构,运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形式,熟悉乐曲的主题,理解乐曲集中表现的是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和一住无前摧枯拉朽的强大战斗力,接着让学生学唱乐曲的旋律。最后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伴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学生们受到了感染唱得十分投入,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也进行了德育的熏陶。
五、运用创作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创作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
例如:在讲授音乐要素时,选用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袋鼠”等乐段来让学生分析推测乐段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某些音乐要素来设计其他动物形象,如“一群小鸡”;“温柔的大象”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来演奏。这样,学生对他们自己创作的形象效果非常感兴趣,同时对这些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记忆也更为深刻。另外也可由教师写出几句歌词让学生谱写曲子,或由教师写段小曲子,让学生填上歌词。当然,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要适当。类似这种创作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运用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满足了学生音乐创作的欲望。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实践的空间,让看似单纯的欣赏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由此让学生更加的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小琴.谈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读写算,2012,(27).
[2]乔凤梅.怎样上好中小学音乐欣赏课[J].新课程研究,2008,(04).
[3]罗筠.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0,(17).
[4]赵治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0,(11).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设在提升学生音乐鉴赏与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情感体验和音乐创作的机会并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讲授法,拓展学生音乐知识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连贯的知识。根据音乐欣赏的综合性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容易同各有关学科知识取得横向联系,加大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例如,在欣赏《梁祝》一课英台抗婚一段时,先是由大管及大提琴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这里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在故事片《梁祝》中选择英台抗婚中的部分情节,当欣赏到这段时,播放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故事情节,英台在电闪雷鸣前与父亲祝员外抗争,所有这些都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乐曲的发展,真正了解到乐曲表达的含义,在潜移默化中乐曲会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
二、运用直观法,增强学生感性认知
直观法的教学特点是直观明了。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示、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音乐素材,从而营造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欣赏《金蛇狂舞》时辅以民间端午赛龙舟的图画;欣赏《牧歌》时辅以蒙古大潮原的幻灯片;欣赏《动物狂欢节》辅以被描写的动物的录像资料等等。直观法如果同讲授法结合,效果就更佳。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在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后,再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油画的意境之中,对教学的深入十分有利。
三、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取决于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和谐、有序地运用。比较法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音乐作品加以对比从而了解各种音乐表现手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按体裁品种、风格色彩、地域年代、演唱方法、乐器种类等进行比较。
如按风格色彩比较,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舒伯特的《末完成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作品风格大不一样。前者是一部悲壮宏伟的戏剧,而后者则是哀感动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如按器乐种类比较,同样是描摹大自然百鸟的呜叫,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笛子独奏《荫中鸟》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但都把百鸟的鸣叫声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两首乐曲对比放映,速度和直观性都加强了,增强了课堂的实效性。
四、运用体验法,激发学生想象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支美妙的乐曲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而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就更加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
如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观赏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短笛,配乐清晨的山谷等,让学生很快就能入境。体验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身、动曲,还可以动口(唱)、动手(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欣赏中,先让学生反复听辨乐曲中的结构,运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形式,熟悉乐曲的主题,理解乐曲集中表现的是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和一住无前摧枯拉朽的强大战斗力,接着让学生学唱乐曲的旋律。最后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伴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学生们受到了感染唱得十分投入,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也进行了德育的熏陶。
五、运用创作法,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创作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
例如:在讲授音乐要素时,选用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袋鼠”等乐段来让学生分析推测乐段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某些音乐要素来设计其他动物形象,如“一群小鸡”;“温柔的大象”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来演奏。这样,学生对他们自己创作的形象效果非常感兴趣,同时对这些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记忆也更为深刻。另外也可由教师写出几句歌词让学生谱写曲子,或由教师写段小曲子,让学生填上歌词。当然,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要适当。类似这种创作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运用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满足了学生音乐创作的欲望。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思考与实践的空间,让看似单纯的欣赏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由此让学生更加的热爱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小琴.谈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J].读写算,2012,(27).
[2]乔凤梅.怎样上好中小学音乐欣赏课[J].新课程研究,2008,(04).
[3]罗筠.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0,(17).
[4]赵治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