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桂平市南木镇黎明小学 桂平 537226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因此,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这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个性化作业的设置
1.1 童趣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语文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1.1 绘画式作业
画一画——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艺术享受。如学了《三棵银杏树》,让学生画一画这三棵银杏树各自生长的位置和它们大致的样子。一棵临水,“影子投到水里”,“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通过画面,学生知道空地中间的两棵树木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的三棵银杏树,就仿佛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
1.1.2 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情操,从而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为语文作业设计打下广阔的天地。这样的情境类作业,学生只有乐于参与的积极心态,而没有什么思想负担。
在教学《李时珍》一课的重点句“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我让学生闭眼,在老师的描述中展开想像:“背着背篓的李时珍开始了他漫长的采药之旅。到处都留下他深深的足迹,在烈日炎炎的山顶;在大雪纷飞的野外;在狂风怒吼的山林;在陡峭的悬崖;在长满荆棘的小路上,有些枝条上铺满了尖尖的像钢针似的小刺,轻轻踏过,不知会留下多少伤痕……只要听说哪里有名贵的药材,哪里便会出现他的身影。”(停顿片刻)李时珍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请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从学生写下来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想像的画面真实可感,这些有新意的情境性作业就像涌动的清泉,无声地给作业带来了活力。
1.2 开展活动式作业。活动式作业,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
1.2.1 找一找——克服语文作业的封闭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后,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资料,再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介绍“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2.2 查一查——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搜集有关本地特产的图片、资料,感受家乡特色;针对不足提出建议,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
1.2.3 读一读——主张“多开放,少束缚”,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所喜爱的各种健康的读物,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经历阅读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名家名篇。以“美”生“动”。如学完《小松鼠找花生》这篇课文,我让学生用口头的形式编写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能和阅读绘本故事的兴趣。
1.2.4 游戏式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猜谜语、游戏作文、对对联等。如学了《詹天佑》,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示意图,变抽象文字为直观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学了《五彩池》,对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录音,在班上开展录音朗读比赛;另外,还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元旦等节假日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上一段祝愿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问候的信等。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话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积极有效地完成语文作业。
1.3 探索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1.3.1 口头作业。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所以教师应多留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表达的场所和机会。家庭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让学生说给父母听,一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情况,二是给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得到父母的赞赏,激发 继续努力的兴趣和信心。“说”的作业形式有:向父母讲一讲所学课文内容;向父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要求背诵的内容,讲一讲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了什么……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学会文明准确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
1.3.2 书面作业。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和同学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当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时,教师也不一定要以增加练习题的形式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反思”日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这些形式的作业虽然同样是书面作业,但能够充分兼顾不同的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3.3 实践作业。低年级以识字为主。汉字是用偏旁部首组成的,要记住字形,就要知道字的结构和各个部分,所以在学习了生字后,我让学生回家,利用废纸,剪制偏旁部首和基本笔画卡片。在剪制中,学生首先要写上偏旁部首和笔画,然后再沿线剪下。写的过程巩固了知识,在剪制时,动脑动手,加深记忆,然后让学生把卡片拼在一起,组成所学生字。学生在拼摆中既掌握了汉字,区别了结构、字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对汉字认识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做一做——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将学习中的感悟、思考借助动手实践外化,从而深入、科学地理解、验证。如学了《乌鸦喝水》,在课后作业中设计按课文揭示的步骤做个实验,一定能让学生在边动手边动脑中复习了课文知识。 2.作业的评价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是一种人文活动。个性化作业的评价,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知识显现固然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其中,看似简单的作业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个性特征,反映着学生的心理世界。因此,教师不应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更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指点迷津,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显现作业评价的人文关怀。 “不同作业,不同评价”,这是指教师要对不同学生、不同作业进行不同的评价,以真正体现评价的作用。当然,这样的评价带给我们更大的工作量,但效果是明显的。
现在的孩子都很敏感,自尊心很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所以几乎每个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会翻开看教师的评价。如果不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这时教师在批改作业中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也不要凶巴巴地打上一个“Χ”。每次看见孩子的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我总是在错误下面划个横线,然后等待孩子订正之后,再把完整的“√”补上。有时在作业上,我写上“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很快,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老师又看到了你的进步,不乱涂乱画了”,“别灰心,再来一次好吗?”等评语,延迟判断,提供给孩子“再表现的机会”。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多习惯,又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
后来我尝试这样的评价环节:自己评——每次作业后,学生对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态度、质量进行自我评价,以“我很棒”、“我尽力了”、“我还需努力”三级评价来自我评价;家长评——根据学生自己的评价,家长在认真检查后,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很出色”、“认真了”、“需努力”三级评价来评价;教师评——根据学生自己评和家长评,根据学生作业的卷面整洁度、正确率高低和是否创新来综合评定,既有一目了然的等级评定,更有激励的言语评定。这样的评价,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了,使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快乐和追求。
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把握儿童的年龄特征,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巩固、深化,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因此,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这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个性化作业的设置
1.1 童趣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语文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1.1 绘画式作业
画一画——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艺术享受。如学了《三棵银杏树》,让学生画一画这三棵银杏树各自生长的位置和它们大致的样子。一棵临水,“影子投到水里”,“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通过画面,学生知道空地中间的两棵树木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的三棵银杏树,就仿佛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
1.1.2 情境式作业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情操,从而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为语文作业设计打下广阔的天地。这样的情境类作业,学生只有乐于参与的积极心态,而没有什么思想负担。
在教学《李时珍》一课的重点句“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我让学生闭眼,在老师的描述中展开想像:“背着背篓的李时珍开始了他漫长的采药之旅。到处都留下他深深的足迹,在烈日炎炎的山顶;在大雪纷飞的野外;在狂风怒吼的山林;在陡峭的悬崖;在长满荆棘的小路上,有些枝条上铺满了尖尖的像钢针似的小刺,轻轻踏过,不知会留下多少伤痕……只要听说哪里有名贵的药材,哪里便会出现他的身影。”(停顿片刻)李时珍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请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从学生写下来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想像的画面真实可感,这些有新意的情境性作业就像涌动的清泉,无声地给作业带来了活力。
1.2 开展活动式作业。活动式作业,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
1.2.1 找一找——克服语文作业的封闭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后,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资料,再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介绍“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2.2 查一查——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搜集有关本地特产的图片、资料,感受家乡特色;针对不足提出建议,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
1.2.3 读一读——主张“多开放,少束缚”,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所喜爱的各种健康的读物,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经历阅读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名家名篇。以“美”生“动”。如学完《小松鼠找花生》这篇课文,我让学生用口头的形式编写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进行“讲故事”比赛。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潜能和阅读绘本故事的兴趣。
1.2.4 游戏式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猜谜语、游戏作文、对对联等。如学了《詹天佑》,根据课文内容创作示意图,变抽象文字为直观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学得更活更实;学了《五彩池》,对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录音,在班上开展录音朗读比赛;另外,还可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元旦等节假日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上一段祝愿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问候的信等。这样的语文作业形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话可说、可写,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积极有效地完成语文作业。
1.3 探索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1.3.1 口头作业。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所以教师应多留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表达的场所和机会。家庭作业是在家里完成的,让学生说给父母听,一是让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情况,二是给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得到父母的赞赏,激发 继续努力的兴趣和信心。“说”的作业形式有:向父母讲一讲所学课文内容;向父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要求背诵的内容,讲一讲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了什么……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学会文明准确地进行人际沟通与交流。
1.3.2 书面作业。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和同学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当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时,教师也不一定要以增加练习题的形式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记录“反思”日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这些形式的作业虽然同样是书面作业,但能够充分兼顾不同的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3.3 实践作业。低年级以识字为主。汉字是用偏旁部首组成的,要记住字形,就要知道字的结构和各个部分,所以在学习了生字后,我让学生回家,利用废纸,剪制偏旁部首和基本笔画卡片。在剪制中,学生首先要写上偏旁部首和笔画,然后再沿线剪下。写的过程巩固了知识,在剪制时,动脑动手,加深记忆,然后让学生把卡片拼在一起,组成所学生字。学生在拼摆中既掌握了汉字,区别了结构、字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对汉字认识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做一做——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将学习中的感悟、思考借助动手实践外化,从而深入、科学地理解、验证。如学了《乌鸦喝水》,在课后作业中设计按课文揭示的步骤做个实验,一定能让学生在边动手边动脑中复习了课文知识。 2.作业的评价方式
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形式,是一种人文活动。个性化作业的评价,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知识显现固然是作业的主要内容,但完成作业的过程,学生的观念想法、价值判断以及种种情绪都蕴藏其中,看似简单的作业其实蕴涵着一个学生个性特征,反映着学生的心理世界。因此,教师不应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更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指点迷津,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显现作业评价的人文关怀。 “不同作业,不同评价”,这是指教师要对不同学生、不同作业进行不同的评价,以真正体现评价的作用。当然,这样的评价带给我们更大的工作量,但效果是明显的。
现在的孩子都很敏感,自尊心很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所以几乎每个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会翻开看教师的评价。如果不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会产生事倍功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这时教师在批改作业中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也不要凶巴巴地打上一个“Χ”。每次看见孩子的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我总是在错误下面划个横线,然后等待孩子订正之后,再把完整的“√”补上。有时在作业上,我写上“老师相信,你能行!”“你进步很快,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老师又看到了你的进步,不乱涂乱画了”,“别灰心,再来一次好吗?”等评语,延迟判断,提供给孩子“再表现的机会”。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多习惯,又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
后来我尝试这样的评价环节:自己评——每次作业后,学生对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态度、质量进行自我评价,以“我很棒”、“我尽力了”、“我还需努力”三级评价来自我评价;家长评——根据学生自己的评价,家长在认真检查后,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很出色”、“认真了”、“需努力”三级评价来评价;教师评——根据学生自己评和家长评,根据学生作业的卷面整洁度、正确率高低和是否创新来综合评定,既有一目了然的等级评定,更有激励的言语评定。这样的评价,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了,使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快乐和追求。
作业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把握儿童的年龄特征,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